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参考标准
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管理制度
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管理制度引言:教师培训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规范教师培训行为,许多地方出台了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度目的、学分获取途径、学分管理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历史背景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管理制度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而逐渐形成的。
过去,教师培训多以单纯的听讲座形式存在,缺乏有效的学分管理制度,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各地开始尝试引入学分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的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管理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三点。
首先,通过学分管理制度,可以激励教师参与培训,推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分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教师培训行为,确保培训内容符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最后,学分管理制度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学分获取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分。
首先,参加正式的教师培训课程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些培训课程通常由学校、教育局或专业机构组织。
其次,教师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教研活动等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也可以被计入学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参加教学比赛等方式获得学分。
四、学分管理方式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管理方式多样。
一方面,可以采取分数制。
根据培训的时长和内容难度,设置不同的学分标准,以便评估教师的培训成果。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课程制。
将教师培训分为不同的课程,每个课程对应一定的学分。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五、学分认定标准教师培训获取学分的认定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分的认定依据,二是学分的认定流程。
在认定依据方面,应明确培训课程的内容要求,确定考核的方式和标准。
在认定流程方面,应明确学分认定的申请、审核和公示程序,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六、学分使用范围教师培训获取的学分可以在多个方面使用。
首先,学分可以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指标。
学校培训学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培训工作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学分制管理。
第二章学分认定第四条学分认定标准:(一)参加校内培训:根据培训内容、时长、考核结果等因素,给予相应的学分。
(二)参加校外培训:依据培训证书、考核结果等因素,给予相应的学分。
(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活动:根据成果质量、影响力等因素,给予相应的学分。
第五条学分认定程序:(一)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后,向所在部门提交培训证书、考核结果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所在部门对教师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学分认定无误后,填写《教师培训学分认定表》。
(三)学校培训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教师培训学分认定表》进行汇总审核,并将结果公布。
第三章学分使用第六条学分使用范围:(一)教师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
(二)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等活动。
(三)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活动。
第七条学分使用要求:(一)教师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需满足相应学分要求。
(二)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等活动,需根据学校规定和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学分使用。
(三)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活动,可优先使用学分。
第四章学分考核第八条学分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
第九条平时考核:(一)教师参加培训活动,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完成培训任务。
(二)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活动,需保证成果质量。
第十条年度考核:(一)学校培训管理部门对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等活动的情况进行年度汇总。
(二)根据教师年度学分使用情况,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学校培训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关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三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培训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标准
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标准引言近年来,教育培训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涌现的培训机构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困境。
然而,有些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堪忧,让学生和家长难以辨别。
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质量,确保学生获得公正和有效的学分认定,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的一些规范和标准。
一、教学资质与师资力量在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中,首先应该考察教学机构的教学资质。
一家合格的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具备相关教育许可证,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登记。
同时,培训机构应该有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包括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和资深的行业经验导师。
通过考察教学资质和师资力量,能够初步筛选出具备一定实力和资质的机构。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的标准还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优秀的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设计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此外,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提供具体实操和实践机会,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规范与实用性有助于评估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教育培训机构的学分认定还应该考虑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
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包括定期的课堂作业、月度考试和终期考试。
这些评估方式应该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时,评估结果应当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学分认定提供依据。
四、学分认定与持续跟踪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公正和客观的学分认证,以便将来的学习和就业。
因此,学分认定应该具备可追溯性和可持续性。
培训机构需要建立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课程信息、学习成绩和相关证书。
同时,培训机构应该与公立学校或相关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使得学分认定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们辨别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劣,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
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标准
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标准引言校本培训是指学校组织的针对教职工的培训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认定校本培训的学分,制定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标准对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一套科学合理的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标准。
一、学分计算方法1. 学时学分是校本培训的重要衡量指标,通常以学时为单位进行计算。
校本培训活动的学时一般由培训组织单位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确定。
2. 授课时间比例为了保证校本培训的学分认定公正性,应该根据培训活动中的授课时间比例确定学分。
授课时间比例是指培训活动中实际授课时间占总培训时间的比例。
3. 自主学习时间比例除了授课时间,自主学习也是校本培训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自主学习时间比例是指教师在培训之外,自主进行学习的时间占总培训时间的比例。
自主学习包括学习课程材料、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完成作业等。
4. 学习成果评价为了确保学分的准确认定,应该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学习成果评价可以采用测评、作业、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结果将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二、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标准校本培训学分的认定标准应该健全、科学、合理,能够充分反映教师的培训量和培训效果。
以下是一套常用的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标准的参考:1. 基础学分基础学分是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所能获得的基本学分。
一般来说,校本培训活动的学时将和基础学分对应,例如:每学时认定为1个基础学分。
2. 高级学分高级学分是指教师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积累更多的学分。
高级学分应该在基础学分的基础上增加,可以根据培训活动的学时、授课时间比例和自主学习时间比例进行适当增加。
3. 专项学分专项学分是指教师在特定领域或专业方向上的学习成果所获得的学分。
专项学分可以根据教师参加的专项培训活动及学习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认定。
4. 学分细则为了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认定校本培训的学分,可以制定学分细则。
学分细则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的学分计算方法、学时要求、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内容。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学分折算指导标准
刊物复印
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区
1500 字
以上的, 以上的, 以上的,
件(封面、 8 学分/ 级、市级教育刊物。论文
以上的,8
2 学分/ 4 学分/ 6 学分/
目录、文 学年 内容与教育教学有关,
学分/篇
篇
篇
篇
章)
1500 字至 500 字的折半记
分,低于 500 字的不记分。
在有正式刊号的报纸发表
的,按上述标准折半记分。 同一论文只计最高级别, 不重复计算。
6 学分/ 次
5 学分/ 次
9 学分/次 获奖证书 复印件
8 学分/次
6 学分/次
教学技能竞赛评定单位必 须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 研、教师教育机构,同一 竞赛只计最高级别,不重 10 学分 复计算。其他竞赛活动根 /学年 据实际情况参照记分。优 质课、优课、基本功二三 等奖的,依次适当降低记 分。乡镇级和校级竞赛适 当降低记分。
有关证明
同一内容按最高标准核
公开课、示范 4 学分/ 6 学分/ 6 学分/ 6 学分/课 材料和教 6 学分/ 定,不重复计算。乡镇级
课
课时 课时 课时
时 案、影像 学年 和校级公开课适当降低记
资料
分。
听课、评 8 学分/
教学观摩 每学期观摩节数达到 15 节,计 4 学分
课笔记
学年
优秀教案、课 每篇记 0.5 学分
10 学分/学年
相关文 10 学分 师徒同分,制订学期计划, 件、材料 /学年 有听评课记录等。
师德学习
10 学分/学年
会议签 到、学校
证明
10 学分 学习时间不少于 10 学时, /学年 学习笔记不少于 1 万字。
教师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教师学分认定实施方案一、背景。
教师学分认定是指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各项学术、技术、教学成果所给予的学分认定。
教师学分认定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二、认定对象。
教师学分认定的对象为全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的在职教师。
三、认定标准。
1. 学术研究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认定为2学分,最高认定10学分;(2)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每项认定为10学分;(3)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每项认定为5学分。
2. 教学成果。
(1)教学论文、教材编写,每篇认定为2学分,最高认定10学分;(2)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每项认定为5学分;(3)教学成果奖项,每项认定为3学分。
3. 教学能力。
(1)授课能力评定,合格认定为5学分;(2)教学比赛获奖,每项认定为3学分。
4. 教育教学管理。
(1)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每年认定为3学分;(2)校级以上教研活动,每年认定为2学分。
四、认定程序。
1. 提交申请。
教师应在学年结束后,向学校教务处提交认定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研究成果、教学成果、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管理等相关证明材料。
2. 学校审核。
学校教务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将进入下一步认定程序,不符合条件的将退回申请材料。
3. 专家评审。
学校组织专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最终认定依据。
4. 公示认定。
学校将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申诉。
5. 结果公布。
公示期结束后,学校将最终认定结果进行公布,并将认定学分计入个人档案。
五、认定效益。
1. 个人成长。
教师通过学分认定,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2. 教学质量。
学分认定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3. 教育教学环境。
学分认定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2024年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范文(二篇)
2024年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范文教师分类及教育学分制积分细则一、教师分类根据年龄层次,将教师划分为以下四类:1. 新教师:指具有三年(含)以内教龄的教师。
2. 青年教师:指年龄在三十九周岁及以下,且教龄超过三年的教师。
3. 中年教师:指年龄在四十周岁至五十周岁(女性)或五十五周岁(男性)之间的教师。
(注:教师具体年龄划分以当年度的____月____日为基准。
)二、教师教育学分制的积分细则1. 学分类型教师在完成市教育局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础上,可参与以下规定的A类、B类教育培训以获取学分。
教师教育的学分类型明确分为A、B两类,且一次培训活动不可同时计入两类学分,亦不重复计算。
A类学分:涵盖教师参与由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包括但不限于教研组或学校教研活动的听课、外出听课、作“观点报告”、青蓝工程、按规定完成的教学摘记,以及其他各类培训活动。
外出听课需按学校规定进行课务安排,否则不计入学分;其他活动以签到表形式确认。
B类学分:教师参与以下活动所获得的学分均归类为B类学分:(1) 校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2) 教育教学论文(含案例)、随笔、主题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试卷)等在校级或以上级别的评比中获奖或发表;(3) 开设教研组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讲座或获得“最佳观点报告”;(4) 参与校级及以上优质课评比、各类单项或综合素质比武等活动;(5) 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主题;(6) 参加其他同级别的继续教育活动。
2. 积分规则(单位:学分)A类学分积分标准:听课/节:1分观点报告活动/次:2分青蓝工程/学期:4分教学摘记/篇:5分其他培训活动/次:1-2分(视具体情况而定)(注:教学摘记每学期上限____分。
)B类学分积分标准:课题研究:根据立项级别及获奖情况,从5分至40分不等;课题立项得分根据级别及参与角色确定,省级、市级课题立项前三人及一般课题的执笔者和负责人得分较高,其他参与者得分减半或按比例折算。
学分认定标准
培训文件、学分认定通知,培训 结业证书,优秀学学科成绩合格证书等。 人社部门颁发的公修课培训合格 证或通知。 相关聘书或证明 结业证书 报刊(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刊 号和级别为准)原件 出版物原件
承担教师培训教学及辅导 1学时按县、市、省、国家级分别计2、3、4、5学分。 县级以上有组织、经过注 2学时计1学分。 册的网络培训 论文发表 出版教材、专著 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 国家级、省级、市级每篇分别计6、4、3学分。 共计10学分。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14
指导青年教师
指导协议、文件或成果证书
15
教师支教或交流研修
教育行政部门文件或证明
16
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
免修手续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证明或证 书等
17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18
19 20 21 22
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8、6学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 教学技能竞赛(含文艺表 别计8、6、4学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 、4 、2 学分 ;县区级 获奖证书 演、运动会比赛等) 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学分(同一成果取最高学分,不重复 计)。每年累计最多不超过10学分。 辅导学生参加论文、竞赛( 含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 获省级以上奖 辅导学生获奖 辅导证书 励,每篇或每项计4分。每年每位教师最多选用2篇或2项记分。 计算机、普通话、外语、 取得合格证书当年每项各计5学分。 国家承认通用的等级证书 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培训 张掖教育信息网“教育空 张掖教育信息网站“教育空间积 50“教育空间积分”计1学分,每年最高计10学分。 间”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分”记载 教科研及各类专项教育教 承担市级及以上教科研及各类专项教育教学活动,1学时按市、省、 教育行政部门文件或证明 学活动 国家级分别计2、3、4学分。每年最高计20学分。
最新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参考标准
1 2 3 4 2 3 4 5 3 4 6 4 6 10 10
县级及以上0%计,第三名学分折 半,凭结题证书或文件认定,同一 课题不重复计算 凭原件认定 优秀学员参照集中 凭结业证书认定 培训折半加分 最长不超过5年,凭毕业证认定 以每年计,凭人社局文件认定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4学分,《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6学分 (加实践2学分),凭合格证认定 仅限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教 师,每年不超过30学分,凭学校、 学区出具证明认定 凭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文或 《支教证书》认定
2 1年 1年 2科
1 30 6 12
指导青年教师 全职支教或交 流
1学年 1学期
30 120
县级
1年以上 240
校本培训
校本
3
1
县级 集中培训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县级 担任培训者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市级 报刊发表论文 省级 国家级 课题结题鉴定 或取得教育教 学科研成果 出版教育教学 教材、专著 网络远程培训 学历提高 公修课培训 心理健康培训 考试 县级 市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1 1 1 1 1 1 1 1
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参考标准
统一要求:每年不少于30学分,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少于30 学分。新任教师另加100学时以上适应性培训。
培训类型 级别 对应关系 学时 学分 加分项 认定要求 每年累计不得超过30学分,凭本人 学习笔记和学校证明(含校本研修 方案、计划及参加人员名单)认定 优秀学员加4学分 优秀学员加6学分 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批 优秀学员加8学分 准,凭结业证书认定 优秀学员加10学分 备注
教师学分培训要求
教师学分培训要求一、总体目标。
1. 每位教师都要像探险家寻找宝藏一样,积极参与学分培训。
这可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机会呢。
2. 培训就像给我们的教学技能这棵大树浇水施肥,要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来越茁壮,在教育这片大森林里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二、具体学分要求。
(一)基础学分。
1. 每年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线上课程学习,就像每天要吃一定量的食物才能有精力工作一样。
这部分的课程是大家知识的“主食”,至少要拿到[X]个学分,不能偷懒哦。
2. 线下的集中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培训就像一场知识的大聚会,大家可以面对面交流、分享。
每年参加线下集中培训需要拿到[Y]个学分。
这就好比是偶尔要吃点大餐来补充能量。
(二)选修学分。
1.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像在超市里挑选商品一样,从众多的选修课程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增添独特的“调料”。
不过要注意啦,选修课程每年也要拿到[Z]个学分才行。
2. 参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研讨会、工作坊之类的活动也能赚取选修学分。
这就像是参加一场有趣的教育派对,在那里能结交同行朋友,还能学到新东西,每次参加根据活动的规模和质量可以获得不同的学分。
三、培训内容要求。
1. 课程得实用。
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像给学生上课一样,要能实实在在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比如说教语文的老师参加的培训得能让课堂上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或者阅读能力增强。
2. 要有创新元素。
教育也得与时俱进嘛。
培训内容要是老一套,就像一直吃同样的菜会腻一样。
要能带来新的教学方法、理念,像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新技巧等。
四、考核要求。
1. 培训结束后,都会有考核,这可不是故意为难大家。
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是为了看看大家有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写一篇心得体会,就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一样,把在培训中的收获、感悟写出来。
2. 也可能会有实际的教学展示。
小学培训_学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学分认定1. 学分种类(1)必修学分:指教师必须参加的培训课程学分,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师德修养等。
(2)选修学分:指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的培训课程学分。
2. 学分认定标准(1)必修学分:教师必须参加的培训课程,按照课程规定学时、学分进行认定。
(2)选修学分: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加培训课程,按照课程规定学时、学分进行认定。
三、学分获得1. 参加校内培训(1)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师德修养等方面的培训,按照课程规定学时、学分获得学分。
(2)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按照规定获得学分。
2. 参加校外培训(1)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等组织的培训,按照课程规定学时、学分获得学分。
(2)教师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经学校审核认定后,按照课程规定学时、学分获得学分。
3. 在线学习(1)教师参加教育部推荐的在线学习平台课程,按照课程规定学时、学分获得学分。
(2)教师参加学校认可的在线学习平台课程,按照课程规定学时、学分获得学分。
四、学分管理1. 学分统计学校设立教师培训学分统计档案,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学分情况。
2. 学分审核(1)教师参加培训后,由培训组织单位出具培训证明,教师将证明提交学校审核。
(2)学校对教师提交的培训证明进行审核,确认学分的有效性。
3. 学分认定(1)教师参加培训并获得学分后,学校在教师培训学分统计档案中予以认定。
(2)教师培训学分统计档案作为教师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五、学分使用1. 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中,应按照学分要求参加培训,确保学分获得。
2. 教师在考核、晋升过程中,按照学分要求进行申报。
3. 学校根据教师学分情况,对教师进行考核、晋升。
学分认定标准
3.学历提升,凭录取通知书、单科合格证,每门课程2学分。
4.在任职期间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如:每年公需科目、普法考试等),凭国家承认的通用等级证书,每项计 3 学分。
5.参加校长、园长培训班并取得结业证,每期计15学分。
6.根据专业特点,每 5 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6个月,凭相关证明,计60 学分。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集中培训形式,参照以上项目设置及其学分标准适当予以学分。
(针对职业学校)二、远程培训的学分认定标准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远程培训, 学完培训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凭结业证书登记的学时认定学分。
结业证书未明确学时只明确学习天数的,按每天8学时、每 4 学时计 1 学分认定;未明确学分而明确学时的,按远程培训教学计划每 3 学时认定 1 学分。
三、校本研修的学分认定标准每位教师每年必须修满10学分,需提供佐证材料审核。
1.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由学校或片区学校组织的有明确培训主题、全校性的教师培训活动,凭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及参训教师心得体会认定学分,培训半天(或 4 学时)计0.5学分,全年学分认定不超过3 学分。
2.学校或片区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诊断、专题研讨等研修活动,凭活动记录、研讨发言或心得体会认定学分,活动半天(或 4 学时)计0.5 学分,全年学分认定不超过 4 学分。
3.承担县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并结题,凭课题立项通知、结题证书及成果资料认定学分。
承担省级及以上、市级、县级课题,分别计 6 学分、4 学分、2 学分。
全年学分认定不超过 6 学分,同一课题只计最高级别,不重复计算。
4.参加县级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凭获奖证书认定学分。
获省级及以上、市级、县级奖励,分别计 6 学分、4学分、 2 学分。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的教师,凭相关证明认定学分,分别计 6 学分、4 学分、2学分。
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参考标准
县级 1
1 优秀学员加4学分
集中培训
市级 1 省级 1
2 优秀学员加6学分 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批 3 优秀学员加8学分 准,凭结业证书认定
国家级 1
4 优秀学员加10学分
县级 1
2
市级 1
3
担任培训者
省级 1
4
县级及以上,凭聘任单位出具证明 认定
国家级 1
5
市级
3
报刊发表论文 省级
4
以篇数计,凭报刊原件认定
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参考标准
统一要求:每年不少于30学分,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少于30学 分。新任教师另加100学时以上适应性培训。
培训类型
级别
对应关系
学时 学分
加分项
认定要求
备注
校本培训
校本 3
1
每年累计不得超过30学分,凭本人 学习笔记和学校证明(含校本研修 方案、计划及参加人员名单)认定
国家级
6
课题结题鉴定 市级
4
或取得教育教 省级
6
学科研成果 国家级
10
出版教育教学 教材、专著
10
网络远程培训
2
1
前两名按100%计,第三名学分折 半,凭结题证书或文件认定,同一 课题不重复计算
凭原件认定
凭结业证书认定
学历提高1年 30 Nhomakorabea最长不超过5年,凭毕业证认定
公修课培训 县级 1年 6
以每年计,凭人社局文件认定
心理健康培训 考试
市级
2科
10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4学分,《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6学分, 凭合格证认定
指导青年教师
新邵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学分认定标准
教研活动
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常规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诊断等),每次记0.3学分,每学年累计不超过6学分。
凭活动记录、签到册及学校证明
专题讲座
在学校、乡镇、县、市以上做专题讲座,分别计1、2、3、4学分。
现场笔录(相片)及相关证明
课题研究
主研人员凭立项文件或证书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每年分别记20、18、16、14学分,协研人员(不超过10人)按主研人员相应学分折半记分。
新邵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学分认定标准
类别
研训内容
学分认定标准
备注
业务
学习
加强师德修养
政治学习笔记每年5000字以上记2学分,字数不足酌情记分。
查学习笔记
Hale Waihona Puke 阅读教育专著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5000字以上记2学分,字数不足酌情记分。
查读书笔记与心得
听课、评课
听课每节记0.3学分,评课每节课记0.2学分;每学年不超过10学分。
2、以上各项目,若属同次活动(同篇论文等),均只记最高级别学分,不重复记分。
3、每学年保底学分为30学分,其中县级以上专项培训6学分,校本研训24学分。“十二五”时期校本研训学分累计最多记120学分。
凭听课记录和评课笔记,应标明时间、地点、授课人等
在岗
实践
上研讨课
学校、乡镇级研讨课每次分别记2学分、3学分,外校教师来校学习,所上观摩课每次记3学分,县级以上研讨课每次记4学分。
查学校计划(安排),现场笔录(相片)及相关证明
优质课竞赛
市级及以上一、二、三等奖分别记8、6、4学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6、4、2学分;乡、镇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学分。
校本培训学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学分设置1. 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总学分不得低于XX学分。
2. 必修学分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等。
3. 选修学分包括:学科教学技能、跨学科教学、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等。
三、学分认定1.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和时间给予相应的学分。
2. 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学术会议、学术研讨等活动,经学校审核后,可给予相应学分。
3. 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案、教学案例等,经学校审核后,可给予相应学分。
4. 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活动,经学校审核后,可给予相应学分。
四、学分登记1.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学术会议等活动,需填写《校本培训学分登记表》。
2. 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案、教学案例等,需提交相关材料,经学校审核后,由教务处登记学分。
3. 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活动,需提交相关材料,经学校审核后,由教务处登记学分。
五、学分考核1. 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XX学分,否则不得晋升职称。
2. 教师晋升职称时,需提交学分证明,未达到规定学分者,不得晋升。
3. 学校每年对教师学分情况进行审核,对未达到规定学分者,将进行约谈和指导。
六、学分申诉1. 教师对学分认定有异议,可在接到学分认定通知之日起XX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提出申诉。
2. 学校成立学分申诉委员会,负责处理教师申诉事宜。
3. 学分申诉委员会对申诉事项进行审查,并给出处理意见。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初中教师培训计划学分认定
初中教师培训计划学分认定一、前言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提高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本校拟开展一系列的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教师培训计划的学分认定。
二、培训内容1. 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教学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通过教师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
2. 专业知识:包括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科研讨会、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3. 教学实践:包括课堂教学观摩、实习指导等方式进行学习。
4. 学科竞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5. 教学管理: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培训进行学习。
6. 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三、学分认定方式1. 参与培训:教师参与各种培训课程,按照实际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果认定相应的学分。
2. 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交教学案例等,通过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定学分。
3. 课堂观摩:教师完成课堂观摩任务,撰写课堂观摩报告,通过学校领导审定。
4. 学科竞赛: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学校给予相应学分认定。
5. 学科教研: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学校评定相应学分。
6. 教学实践:教师完成教学实践任务,提交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材料,通过学校领导和教研组评定。
四、学分管理1. 学分积累:教师学分将累计计入个人教师档案,并作为职称评定、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
2. 学分换算:学校将根据教师学分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待遇。
并将学分转换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
3. 学分使用:教师通过学分认定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术研究、教学改革等,支持教师的个人发展。
五、结语通过学分认定机制的建立,能够激励教师参与各项培训学习活动,并能够对教师进行科学评价,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学分折算标准
附件1 :神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折算标准县级(市直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审核材料最高限制说明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发表1500字以上的,2学分/篇1500字以上的,4学分/篇1500字以上的,6学分/篇1500字以上的,8学分/篇刊物(封面、目录、文章)8学分/学年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发表在省级和国家级的刊物须有正式刊号,发表在市级及以上的理论刊物须经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发表在有正式刊号的报纸的按上述标准折半记分。
与教育教学有关,1500字以下的折半记分。
同一论文、案例按最高级别记分,不重复累计。
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和教学技能竞赛获奖一等2学分/篇(次)4学分/篇(次)6学分/篇(次)8学分/篇(次)获奖证书8学分/学年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奖和教学技能竞赛(包括“三坛”和优质课评比等)评定单位须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研、教师教育机构。
同一论文、案例和教学技能竞赛只计最高级别,发表和获奖的同一论文、案例取最高值,均不重复累计。
二等1学分/篇(次)2学分/篇(次)3学分/篇(次)4学分/篇(次)三等0.5学分/篇(次)1学分/篇(次)2学分/篇(次)3学分/篇(次)参与课题研究1学分2学分3学分4学分证明材料和论文或课题实践心得6学分/学年课题须经县级及以上相关部门正式立项。
参与课题研究者每学期须参与课题研讨不少于2次,并撰写论文或课题实践心得至少1篇。
上公开课1学分/课时2学分/课时3学分/课时4学分/课时证明材料和教案5学分/学年同一课题的按最高标准核定,不重复累计。
教学观摩每学期听课节数达到20节,计6学分听课笔记6学分/学年包括本校和外校的听课专题研讨1学分/次(每次一般不少于1.5小时)计划,现场笔录及相关证明6学分/学年学期初拟订计划。
研讨内容可以是对教育教学热点问题的探讨,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评课等。
专题讲座1学分/次(每次一般不少于2小时)现场笔录及相关证明、证书、邀请函3学分/学年讲座主讲按1.5学分/次核定。
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标准
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如何准确认定学分成为困扰该行业的一大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标准,以提供相关机构和学生一个清晰的指导。
一、课程规范与教学质量评估在教育培训机构中,课程规范和教学质量评估是一个基本且关键的标准。
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并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法。
此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也应该完善,包括教学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等,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提升。
二、师资力量和教师培训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是评估学分认定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机构应该拥有合格的教师团队,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此外,教育培训机构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定期的教学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以确保教师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是教育培训机构认定学分的重要环节。
学习效果评估应该全面而科学,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应用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可以采取考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育资源和设施条件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条件也是学分认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机构应该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包括书籍、文献、教学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支持。
同时,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社会认可和就业竞争力教育培训机构的学分认定应该与社会认可和就业竞争力相结合。
学分的认定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确保学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同时,学分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使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或就业市场,提高其竞争力。
结语本文从课程规范与教学质量评估、师资力量和教师培训、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育资源和设施条件以及社会认可和就业竞争力等角度探讨了教育培训机构学分认定标准。
通过制定和遵守这些标准,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XX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学时学分计算参考标准
XX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学时学分计算参考标准XX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学时学分计算参考标准一、教学培训类新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完成全部培训并获得教学上岗证书,学时数按实际计算,计4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完成全部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学时数按实际计算,计2学分。
午间教学沙龙:每次计1学时,5次计0.5学分,必须筹齐5次才计学分。
教学类讲座或报告:半天计3学时,计0.2学分。
每人每学年最高计15学时,计1学分。
教学展示研讨、项目成果汇报:半天3学时,计0.2学分。
每人每年最高计15学时,计1学分。
听课观摩:每节课计1学时,16学时计1学分,必须筹齐8次才计学分,每人每学年最高计1学分。
担任青年教师导师:每学年计30学时,2学分;同时带2人计45学时,2学分。
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每人每年最高计24学时,计1学分;团队其他成员每人每年最高计12学时,计0.5学分。
参与二门或者二门以上精品课程或多项教学改革项目者,不重复计算学时。
学院、研究所(教研室)教研活动:半天计3学时,计0.1学分;每年最高计15学时,计0.5学分。
二、科研培训类成果登记与专利申请专题讲座: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经验交流会: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多学科研究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科研方法培训提高班: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政策宣讲报告会: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新教师承担助研工作,完成相应任务并考核合格,按学年计30学时,1学分。
三、导师培训类参加研究生导师培训,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计8学时,0.5学分。
四、国际化培训类英语口语培训班:全程参加,并考核合格,计48学时,3学分。
Pets-5培训班:全程参加,并考核合格,计48学时,3学分。
五、辅导员素质拓展类辅导员上岗培训:半天计4学时,完成全部培训,考核合格计1学分。
全国、浙江省辅导员培训基地培训项目:半天计4学时,每项培训全部完成,考核合格计1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培训
校本
3
1
县级 集中培训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县级 担任培训者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市级 报刊发表论文 省级 国家级 课题结题鉴定 或取得教育教 学科研成果 出版教育教学 教材、专著 网络远程培训 学历提高 公修课培训 心理健康培训 考试 县级 市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1 1 1 1 1 1 1 1
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参考标准
统一要求:每年不少于30学分,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少于30学 分。新任教师另加100学时以上适应性培训。
培训类型 级别 对应关系 学时 学分 加分项 认定要求 每年累计不得超过30学分,凭本人 学习笔记和学校证明(含校本研修 方案、计划及参加人员名单)认定 优秀学员加4学分 优秀学员加6学分 优秀学员加8学分 优秀学员加10学分 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批 准,凭结业证书认定 备注
1 2 3 4 2 3 4 5 3 4 6 4 6 10 10
县级及以上,凭聘任单位出具证明 认定按100%计,第三名学分折 半,凭结题证书或文件认定,同一 课题不重复计算 凭原件认定 凭结业证书认定 最长不超过5年,凭毕业证认定 以每年计,凭人社局文件认定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4学分,《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6学分, 凭合格证认定 仅限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教 师,每年不超过30学分,凭学校、 学区出具证明认定 凭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文或 《支教证书》认定
2 1年 1年 2科
1 30 6 10
指导青年教师 全职支教或交 流
1学年 1学期
1年以上
30 120 240
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