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美国,中美关系备受关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9月9日在美国《世界邮报》网站刊文,纵论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有次我应邀在北京一个国际论坛做晚餐演讲,提问环节有人问:美国有哪些方面让中国人感到不好或者不喜欢?在场都是熟人,我就实话实说:主要是不喜欢美国人颐指气使、居高临下教训人吧。
令我多少有些诧异的是,在座许多美国人很惊讶有人这样看美国。世上有些事儿,对有的人如此显而易见,却会让另外的人出乎意料。
后来,我给微信多个群发去这个问题,征询意见,得到内容丰富的反应。有人写了很长的评论,也有人表达淳朴的想法,例如Peggy,一位母亲:美国人对饮食太不严肃,许多餐厅尽是油炸和咸味食品。妤,小学生:美国的动画片很好看,美国的父母给孩子自由,想做什么做什么。辉,中国西部的生意人:对美国印象最深的是高速公路没有收费站,生活多么简单幸福。
在所收集的评价中,既有喜爱和赞美,也有尖锐
的批评,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国的成就和美国人的优点得到很高评价。
锐,资深媒体人:美国拥有发达的服务业,商业管理水平高,电影制作和高等教育体系都是一流的。
林,学者:美国的危机管理、投资管理、社会分工和协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都令人称道。
侯,母亲:美国人热情、幽默、具有人文情怀,对大自然和生命充满尊重与热爱,富有探索精神。
海,资深外交官:美国具有强大的开拓创新能力,科技和商业天才辈出,引领并改变世界。似乎让美国独霸世界不行,没了美国也不行。
思、勇和昆,都是大学教授:喜欢美国的法治、平等精神、大熔炉文化的包容性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钧,学者:美国人总是觉得做得还不够好,不断奋斗。
敏,海外华人:中国人会永远铭记抗战中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支持。
另一方面,不少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做法持保留意见,首先是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
澜,媒体人:中国这么大,而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关注点翻来覆去只有那么几个议题和个别人,使得
美国民众获得的中国信息比较片面。
薇,女记者: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把中国看成“铁板一块”,实际上中国是个非常丰富和多元的社会。
许,浙江生意人:不喜欢美国动不动就对中国的内政、人权指手画脚,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历史都有很大差别。
华,退休干部:美国对中国的偏见和批评会刺激对美反感和一些人的民族情绪上升。
姚,博士生:美国不把中国当成真正的伙伴,在出口上有许多限制,总是在猜忌中国。
Wang,年轻公务员:在美国的概念中,世界只有两种人,美国公民和非美国公民,对美国公民无罪推定,对非美国公民有罪推定。
再者是许多人认为美国言行不一致,希望美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上承担更多责任。
郭,年轻创业者:美国人非常自大,认为自己总是正确。
Misha,资深外交官:美国唯我独尊,凡不听我的、不与我为伍的、不符合我利益的,都坚决打压。
陈,退役将军:美国思维固化,凡是盟国做的都是对的,坚定支持;凡国会通不过的,任何国际承诺
都无效。
虹和英,公务员:中国人崇尚谦虚礼让,好面子,不喜欢美国人居高临下那一套。
普、明、雷,年轻外交官:美国人说一套做一套,对国内是一套,对国外又是一套。一方面在其他国家鼓吹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一方面又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大搞强权政治。
杨,生于1999年的高中生:美国电影中暴力和血腥的场景太多,不尊重人的生命,与它宣扬的价值观不同。
郑,大学教授:美国既要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又越来越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全球责任。
吴,一位大学讲师:喜欢美国人,有很多美国朋友,但不喜欢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策和行为,过于具有进攻性。
广平,退休体育界人士:美国坚信“强权就是真理”,这某种程度上增添国际矛盾和冲突。
尽管我的微信朋友圈未必能包括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但从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具有很强的多元性。我相信,如果同样的调查在美国进行,也会收获“对华认知”的多元意见。
这就引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对方的了解究竟有多深?能否与两国不断扩大的双边关系及其对世界不断增长的影响力相匹配?
我观察,中国人对美国的赞赏可能主要是冲着美国的发展经验去的,在肯定美国的同时也把自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希冀寄予其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了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进程没有也不会终结。与此同时,中国人对美国不喜欢的方面往往与两国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有关,恐怕也是所谓中美“战略互疑”的重要原因。
这种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美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成见和否定,影响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判断。各国文化传统和政治经历不同,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考察和判断对方。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中国注重集体利益,缺乏民主和人权,因而“不正确”。而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推崇自己的价值观,倾向于在其他国家搞政治演变,需要保持警惕。这类简单化的观念使两国相互看法大相径庭,也影响到对彼此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我作为英文翻译陪同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代表团去上海访问,参观游览中,一
位外宾与我聊起来,说:你是否认识到中国人缺少自由、没有人权?你看,上海这么好,你很喜欢,但是你不能搬到上海来居住,中国人没有迁徙自由。我当时似懂非懂,晚上回去琢磨。第二天又碰到他时,我说,你讲得对,我是不能搬到上海来住,因为我们吃饭是凭粮票的,我的粮票只能在北京使用,换成上海粮票不那么容易。另外,来上海的火车票也比较贵。
不过这个情况很快改变了,中国最后印刷的粮票是1993年,当时粮食供应已经非常充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大部分年轻人成长时已不再受饥饿的困扰,他们学习和了解世界的空间和维度都很不同,行动和迁徙更加自由。当然,想去美国时办理签证还是要排长队的。2014年底美方对中国人赴美签证延期1 0年的新政策,推动了赴美旅游和留学的新热潮。
我从这件事学到的是,凡事都有缘由,也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不能随意地政治化。“自由”是个伟大的词汇,但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中国人享有的自由和人权是在扩大中,当然可以、也会更好。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正式写入中国宪法,中国的所有立法和法规都要符合宪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