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经验
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
徐慧媛 齐贺彬(北京协和医院 100730)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史济招 经验
史济招教授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多种疾病,常取良效。

尤其“病不在脾胃”时仍然选择补益脾胃法。

我们有幸随史师侍诊侧案,受益匪浅。

现将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补中益气治失眠
早有“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之说,因此在治疗上以滋阴潜阳或潜阳降火或直接安伏心神立法居多。

然史济招教授屡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失眠,疗效甚佳。

例1 赵某,男,41岁。

1997-05-13初诊。

失眠多年,夜梦多,醒后不解乏,平时常感乏力,胃脘部隐痛,轻胀,不喜按,视力下降,便溏。

脉细,舌胖淡黯有齿痕,苔薄白。

辨证为脾胃气虚。

治宜健脾益气,和血安神。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白芍药10g,升麻4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6g,炒酸枣仁10g,炒远志10g,苍术10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10g,黄连6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4剂,疗效显著。

按:人体以上为阳,以下为阴,而脾居中州,交通上下,主气机升降,为阴平阳和之枢纽。

《丹溪心法》云:“脾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而成天地交之泰。

”《医宗金鉴》亦有“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之记载,说明脾气在调和阴阳、交泰水火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患者平时常感乏力,胃脘隐痛轻胀,大便不成形,舌胖淡有齿痕,均为中焦气虚之象。

故史济招教授治疗失眠从脾入手,取补中益气汤治本,加酸枣仁、远志、黄连安神清心治标;另有苍术健脾明目;香附、桃仁、红花理气活血;甘草、白芍药缓急止痛。

2 补中益气治外感
医家常忌“闭门留寇”,即表邪未解,过早使用补药而导致病邪留滞。

然史济招教授在治疗外感病中,详推细敲,大胆使用补益之法,亦收显效。

例2 朱某,女,52岁。

1997-05-22初诊。

反复感冒1年,每次发病持续10日以上。

此次感冒又已3日。

主症:鼻塞清涕,咳嗽咯白痰,舌根及咽部痒痛,全身沉重无力,眠差多梦,胃脘不适,常呃逆、便溏。

脉滑,舌淡黯有齿痕。

查体:咽红,心肺(-)。

辨证为素体气虚,又感时邪。

治宜益气扶正,祛邪解表。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丹参10g,白芍药10g,陈皮6g,桔梗10g,杏仁10g,蝉蜕6g,川贝母15g,苏叶10g,枇杷叶10g,甘草6g,黄连6g,连翘10g。

水煎服,日1剂。

服3剂后症状大减,服6剂后咳嗽、清涕咽痛及周身沉重症状消失。

按:史济招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在于正气的相对不足,即正气不足,邪气作祟,或邪气过盛,正气难抑。

本例患者虽有表证,但平素全身无力,胃脘不适,伴有呃逆、便溏,舌淡黯有齿痕,说明素体脾胃气虚,故应以调理脾胃、扶正抗邪为治疗大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再加桔梗、杏仁、枇杷叶、苏叶、川贝母宣肺止嗽;连翘、蝉蜕清热解表利咽。

3 补中益气治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损形态多样,病变部位瘙痒、渗出、糜烂。

中医认为本病为风、湿、热三邪作祟,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多取清忌补,而史济招教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却取良效。

例3 董某,女,23岁。

1997-05-23初诊。

手部湿疹反复发作2年余。

就诊时皮肤渗出,痒甚,皮肤周边有粟粒样丘疹。

平素乏力,月经有时后错,大便正常。

脉沉细,舌偏淡,有齿痕,苔微黄。

辨为脾气不足,湿郁肌肤。

治宜健脾益气,祛风燥湿。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当归10g,白芍药10g,陈皮6g,地肤子30g,白鲜皮15g,炙甘草6g,黄连6g。

水煎服,日1剂。

服14剂后复诊见湿疹大部分消失。

继用原方并加茜草30g活血生肌,促进皮肤组织修复。

按:由于湿疹活动期以邪盛为主,如皮肤发红、糜烂、渗出、瘙痒等,所以不少医家畏忌补益之方敛邪滞毒而多选清法。

然以往予以清热解毒利湿和清
热凉血利湿药却未能取效。

根据患者病程长、乏力、舌质偏淡有齿痕、脉沉细等表现,史济招教授大胆使用补气法,取补中益气汤寻因治本,正气充足,御邪和蠲邪能力自然会随之增强,再加用地肤子、白鲜皮驱风清热利湿止痒治标收效。

4 补中益气治疗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或病毒,偶见真菌引起的泌尿道疾病。

发病时多属中医的湿热下注证,故此治宜清热利湿通淋而不宜温补。

但从史济招教授的临床验案中,仍可体现出补中益气汤在治疗泌尿系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例4 庞某,女,43岁。

1997-06-10初诊。

反复尿频,色深,伴腹胀、小腹下坠2个月余,发作时伴颜面及下肢浮肿。

平素周身乏力,心慌,气短,头晕,多梦,动则汗出,手脚发凉,腰部疼痛,大便经常不成形,脉细滑,舌黯尖稍红,苔薄腻。

尿中反复出现红、白细胞和少量蛋白。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

中医辨证为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治宜健脾益气,运化水湿。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当归10g,白芍药10g,陈皮6g,防风10g,防己10g,炒酸枣仁10g,远志10g,茜草30g,黄连6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上方服14剂后复诊见浮肿消失,腰痛减轻,眠好梦少,大便成形,偶有心慌气短。

查尿常规正常。

继服15日停药,随访2个月无反复。

按:泌尿系感染急性期宜选用清热利湿通淋之方。

若病情迁延日久,正气必虚,届时不予扶正,疗效不满意。

本例患者周身乏力、气短、头晕、浮肿、动则汗出、大便不成形等均为脾气不足之征,余症亦与脾气虚弱有关。

因此,治疗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

另加用防己、防风以驱风利湿,加强消肿的力量;酸枣仁、远志养血安神,又有白芍药缓急止腹痛;黄连既燥湿又去心火,还可抑制细菌和抗病毒,加入方中以助消炎安眠;另加茜草活血止血。

体 会 仲景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明代医家薛己也提出“人以脾胃为本……土旺于四时,善载乎万物,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强调人体的正常机能皆取决于脾胃。

同时指出“治病必求其本,本于四时五脏之根也”,“胃为五脏之本源,人身之根蒂”。

现代医学对补益脾胃进行研究,认为脾胃健运者免疫机能健全,防病抗病能力强盛。

因此中医的健脾益气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治疗方法。

健脾益气法是史济招教授的常用之法,李东垣顺应脾胃之性创组的补中益气汤也成为史济招教授治疗多种疾病的常选要方。

此外,史济招教授一贯主张,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将对疾病有直接作用的药物加入处方中,也是取得良效的重要因素。

(收稿日期:2000-11-20)
(编辑 董军杰)
张学文教授治疗痞证的经验与思路
王亚丽(北京中医药大学98级博士生 100029)
【关键词】 痞证 张学文 经验
痞证,指患者自觉胸腹间痞闷胀满的一种病症,即《伤寒论》所谓:“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多见于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有病程绵长、易于复发等特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学文教授业医40余载,学贯中西,擅治各种疑难杂证,尤对痞证的治疗已形成独特的治疗思路,现介绍如下。

1 四诊合参,详辨虚实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一个代谢有序的整体。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情志不遂等导致机体出现脘腹痞满症
状时,张师认为不要因“按之不痛”、
“触之无形”等特点将痞证皆从虚论治。

因诱发痞证的原因颇多,如《丹溪心法》曰:“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饮,不能施化为痞者;有湿土太甚,邪着心下为痞者。

”强调辨痞之要,贵在四诊。

只有通过全面而准确的病史采集和对舌、脉、症之间关系的详尽分析,才能探寻出痞证产生的症结所在。

痞证虽然病机各异,但总与痰、湿、食、气滞相关。

概而论之,其病性不外虚、实两端。

虚责之于本。

《景岳全书》曰:“土寒则气化无权,故多痞满……总由脾气之弱耳。

”临证多见于久病体虚而罹患痞证者。

实责之于标,以痰、湿、食、滞壅塞不通为主要表现,诚如《兰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