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伍尔芙_福克纳的创造性想象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 下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 下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编论述题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答:1、现实主义文学不再停留于真实地再现客观生活的外在方面,而是深入再现生活深层的内在方面,表现人的深层意识和微观心理世界;2、现实主义虽然仍在塑典型形象,但典型往往不再高尚或卑劣,或歌颂或批判的两极化现象,而是着重刻画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具有复杂个性的普通人;3、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适应当代的发展与人们欣赏要求,吸收了一些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大了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

2、论萧伯纳剧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思想内容:1、批判讽刺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包括中产阶级的文明习俗和伦理道德;2、描写了中产阶级一代人的软弱;3、思考了更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与个性问题。

艺术特色:1、以”机智“为中心特色的幽默风格;2、有意识地扩大语言技巧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的作用,相对压缩或简化动作与情节;3、对固定的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摹仿;4、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引入,结合了梦幻、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

3、《美国的悲剧》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答:1、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2、鲜明强烈的对比描写;3、独特的心理分析。

4、劳伦斯的创作内容与风格。

答:10部长篇小说,40余篇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4部剧本。

小说从对两性关系的考察出发,提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和冲突,深刻展现了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创作分4个时期:1906年-1908年为早期《白孔雀》《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第二时期《虹》《恋爱中的女人》《迷失少女》第三时期《亚伦的藜杖》《袋鼠》《羽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5、论《儿子与情人》的母与子的伦理冲突与伦理困境。

答:常被认为是一部描写”恋母情结“的典型小说,主人公保罗与母亲的感情超出了一般母子之情,彰显了世俗母子伦理的冲突和困境。

6、联系小说的主旨,试分析罗曼.罗兰塑造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个艺术形象。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 伍尔芙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  伍尔芙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伍尔芙: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她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1.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2.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3.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

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4. 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记住爱,记住时光。

5. 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6. 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7.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8. 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那灰白色的灯塔,矗立在远处朦胧的烟光雾色之中;在右边,视力所及之处,是那披覆着野草的绿色沙丘,它在海水的激荡下渐渐崩塌,形成一道道柔和、低回的皱折;那夹带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地向杳无人烟的仙乡梦国奔流。

9. 这时她用不着顾忌任何人,她可以独处,可以处于自然状态。

这正是现在她常常感到需要的——思考;哦,甚至连思考也不要。

只要静默;独自一人,一切外扩的、绚丽的、语言的存在和行为都消失了;人怀着庄严感缩回自我,一个楔形的隐秘的内核,是别人所看不见的。

尽管她直挺挺地坐着,仍继续在织袜子,但正是这样她感受到了自我;而这个摆脱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最奇特的冒险。

10. 当生活的活跃程度暂时减低时,体验的领域显得无边无涯。

11.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福克纳

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童年时期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想象力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上校。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上校鲜明的痕迹。

老上校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讲老上校的传奇故事成为人人参与的一项仪式。

州内一个镇也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但是威廉·福克纳的父亲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肖子孙,他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但福克纳为他的母亲自豪,她意志坚定,自尊心强。

屡屡失败的父亲与坚强自尊的母亲势不两立。

在童年,母亲经常强迫他在“软弱”和“坚强”中做出选择,让他从小就体验到深深的分裂和痛苦。

威廉·福克纳比同龄人长得矮小,整个童年都在希望自己能长得高大些。

曾祖的荣耀与父亲的落寞构成的巨大反差,家庭的分裂加上身体上的劣势,促使他对想象力从喜欢发展到依赖。

福克纳逐渐远离集体活动,甚至逃学。

_他性_与_物性_交织中的美感_试论伍尔芙小说的审美特征

_他性_与_物性_交织中的美感_试论伍尔芙小说的审美特征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一,其代表作有小说《达洛卫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散文《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普通读者》(The Common Reader)等。

从国内对伍尔芙的研究现状来看,议题大致有二:一是涉及创作思想和文学主张方面,大多指向女性主义,即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提出了颠覆二元对立等级模式的设想;另一则是涉及艺术成就、表现技巧,集中于意识流、女性主义视角、内心独白等方面[1]。

本文主要从伍尔芙建构的美学机制,即混合文体、多重自我入手,展示她对现代人存在状态的独特把握方式。

贝克莱曾说过:“凡直接感知的东西全是表象”[2]。

所有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艺术首先都是表象,而伍尔芙的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纯表象”的高度。

“纯表象”是一直致力于现实与理想相统一的席勒所用之术语。

纯表象既是现实的抽象,又可以是抽象的具象,可以说是表象之中的表象。

所有艺术作品均有离开现实的一面即“他性”[3]存在,而这种“他性”即是作为幻象的“纯表象”超越现实的一面。

而“纯表象”既然有能够被直接感知的一面(如在《墙上的斑点》中,虽然读者还不明白伍尔芙为什么会突然谈到来世,并将它比作“粗大的绿色茎条”,但那些优美而绵延的质感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共鸣),那么可以说它还必须附着于现实中的“物”,衍生出各自不同的物性,但这些物性始终与具有脱离和超越现实的“他性”———“纯表象”交织在一起,在共同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本文中作为“纯表象”所体现的“物性”与“他性”交织的美学风格主要是由伍尔芙作品中所特有的笔者称之为“二级幻象”的叙述装置造成的,下文将会进一步探讨与分析。

“他性”与“物性”交织中的美感———试论伍尔芙小说的审美特征贺宁杉内容提要伍尔芙代表作品中的表象附着于现实中的“物”,衍生出各自不同的“物性”,但这些物性始终与具有脱离和超越现实的“他性”交织在一起。

同质追求异样表现_伍尔芙_福克纳的意识流特征比较

同质追求异样表现_伍尔芙_福克纳的意识流特征比较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文史杂辑⊙黄艳红刘小云黎黎[新余学院外国语系,江西新余338031]摘要:对于真实的共同追求使伍尔芙和福克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而他们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又令他们意识流技巧的艺术表现各有千秋。

伍尔芙采用的是相对个人化的叙述形式,而福克纳青睐的是叙述形式的绝对个人化;他们作品中的语法修辞手段、象征意象,以及他们各自所独创的意识流结构也都独具特色。

关键词:伍尔芙福克纳意识流比较同质追求异样表现———伍尔芙、福克纳的意识流特征比较英国意识流代表作家伍尔芙的《到灯塔去》《海浪》以及美国意识流代表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发表标志着在20世纪30年代意识流小说走向了成熟。

意识流小说在成熟阶段表现出了相似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物的非理性心理活动(人物原本状态的意识活动),描述意识的流动性、飘忽性、层次性。

具体的意识流技巧有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蒙太奇,时空交错,象征隐喻等手法。

意识流小说在显示出这些共性的同时,不同的意识流小说家在艺术手法的表现方面又各有千秋。

伍尔芙以意识流理论家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为丰富和发展意识流小说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而同样被人们认为是意识流小说家的福克纳,他的意识流技巧似乎不是循序渐进地发展而来,因为福克纳并不是像伍尔芙那样以意识流作为他的小说实验技巧,他只是在需要表现内容及塑造人物时才将意识流的手法信手拈来,从而显得更加技艺高超。

福克纳的高超意识流技巧主要体现在《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两部作品中。

其中《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手法已经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并使得他在小说创作上第一次大获成功。

尽管福克纳作为现代主义的大家,意识流不足以代表他的最高成就,但他为发展意识流技巧所做出的努力,是非常为人称道的,他的《喧哗与骚动》也一直被引为意识流经典。

伍尔芙对于意识流的发展的贡献在于意识流理论和方法独创两个方面。

理论方面,伍尔芙早在她的《论现代小说》中就提出了时代进步对小说家的要求,她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现代小说绝不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式的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而应是以新的形式来反映更为真实的接近人性本质的人的意识世界,这就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变迁说”;但伍尔芙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小说文体,颠覆小说的全部传统要素。

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结构比较

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结构比较

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结构比较作者:陈静黄艳红来源:《北极光》2015年第09期摘要:伍尔芙和与她同处于一个时代的福克纳都是小说革新的先锋人物,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颇有相通之处,在意识流风格和小说结构方面他们更是有许多共同点。

本文主要从文学心理学、文艺发生学等文化批评的视角,对伍尔芙、福克纳各个阶段的作品进行探讨,以展示他们在结构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性,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文化上的揭示。

关键词:伍尔芙;福克纳;文化批评;小说结构比较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和与她同处于一个时代的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都是小说革新的先锋人物,在小说创作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文学创作上颇有相通之处,在意识流风格和小说结构方面他们更是有许多共同点。

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而是在小说结构上推陈出新,不仅与众不同,并且努力与自己过去的作品不同,因此,他们的小说结构本身往往就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在本节中我们将就两位作家的作品按出版顺序来具体分析它们的结构特色,以展示他们在结构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性。

二、伍尔芙的小说结构伍尔芙的《远航》和《夜与日》这两部小说基本上都沿袭了19世纪传统的经典小说模式。

由于它们在艺术形式上缺乏独创性和意味性,因此当时伍尔芙的布卢姆斯伯里朋友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并不高。

伍尔芙以短篇小说作为起点进行了实验探索,以寻求她理想的有意味的形式,她创造出一种在意识流小说中常见的立体放射型结构模式。

以《墙上的斑点》为例,整个作品的主线非常简单,从叙述者瞥见墙上的一个斑点到发现它是一只蜗牛,但围绕它蔓延的却是丰富的想象活动。

而且这些想象活动看起来漫无边际,实际却构思精巧,每一次的想象都以客观真实的斑点为花蕊,而主观真实则是围绕花蕊生发的缤纷的花辦,由此伍尔芙开始用一种诗意的语言和有意味的形式来表达她的真实观和艺术观。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1.创作的准备:它包括作家的生活积累、人生感受和体验、艺术价值观、艺术修养和才能的磨砺等。

2.直接经验:作为创作的准备,作家要具备广泛的人世阅历,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是“行万里路”,故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的唯一源泉。

3.间接经验:作家受各种条件(时间、空间、精力、环境等)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亲身体验和经历。

因而,他还需要有间接的生活经验来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创作想像提供空间。

这是“读万卷书”。

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作家从过去的著作中、从他人的生活经历中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

这是文学的“流”。

4.创作的过程:这是作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将自己体验、感受过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生活素材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是把心灵的酝酿转变为物质实在的时间历程,是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再认识,是对作家自身的情感态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理想进行反思自省的过程,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开掘和表现的过程。

5.人类掌握世界有四种主要的方式: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

(1)“哲学方式”是凭借理性和逻辑思维来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真理。

如康德哲学。

(2)“艺术方式”是以生动、具体可感的方式(形象)来把握世界,即鲍姆加登《理论美学》谈及的“诗意的思维方式”。

(3)“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如佛教。

(4)“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式。

6.从人类思维的角度看,一般认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有两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1)抽象思维通常也叫逻辑思维,其理论基础是相信人类天生具有“理性”,人类凭借理性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真理”,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表达方式是语言,特点是客观、中立、没有倾向性,目的是为了“认识真理”。

这就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形象思维即所谓“用形象来思考”,作家在创作构思中运用的不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而是运用生动、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图画。

伍尔芙和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述聚焦比较研究

伍尔芙和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述聚焦比较研究

伍尔芙和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述聚焦比较研究作者:黄艳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摘要: 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兴起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时代,著名作家伍尔芙、福克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意识流小说创作中伍尔芙和福克纳致力使用复杂且丰富的叙述聚焦方式来刻画小说人物、展现小说主题,形成了各自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色。

不过,深入比较分析伍尔芙和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述聚焦,虽然在创作上存在差异性,但仍可以看出两者存在着一些共性。

在此,本文将深入比较伍尔芙和福克纳意识流小说中叙述聚焦的异同。

关键词:伍尔夫;福克纳;意识流小说;叙述聚焦;比较[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01一、前言叙述聚焦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陌生,不过它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专业术语,即叙述视角。

当代叙事学杰出先锋热奈特的奠基作品《叙事话语》中全面升级了传统的视角理论,以“聚焦”替换“视角”。

叙述聚焦是人们理解现代主义小说的核心秘诀,其促使人们通过对叙述视角的描写、理解来获得一定的叙述效果。

热奈特还将叙述聚焦归类成三大类型,一是零聚焦,又称无聚焦,顾名思义是指全知叙述,无固定视角,叙述者是作品中知道事情最多的人;二是内聚焦,又细分为固定式内聚焦、转换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三类,即指某一人物所知道的信息或内心活动都通过叙述者来说;三是外聚焦,是指叙述者以外来视角来说,其所知道、所说的事情较人物更少。

二、伍尔芙和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述聚焦比较分析20世纪意识流小说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学流派,其著名的代表作家有伍尔芙、福克纳等。

这些意识流小说家为更好的表现小说人物、刻画小说内容和主题,他们纷纷升级改造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与结构方法,创新的使用意识流技巧、多样化的叙述聚焦方法(如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来着重突显小说人物的真实内心世界,以心理逻辑叙述故事,表现人物的意识流程,而对客观世界的临摹进行了弱化。

论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论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论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龙和武;韦永恒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1
【摘要】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流派,伍尔芙、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不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人类社会的窗口,更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奈新的途径.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主要艺术技巧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蒙太奇、不连贯性、梦境和幻觉、重复出现的形象等.伍尔芙、乔伊斯在艺术技巧探索上的杰出贡献,使意识流小说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二十世纪的小说创作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龙和武;韦永恒
【作者单位】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类学研究所,广西,贺州,542800;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龙州,53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乔伊斯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创新形式的对比研究 [J], 李蓝玉
2.论乔伊斯意识流小说表现手法的艺术--以《尤利西斯》为例 [J], 郭福平;刘雅倩
3.论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艺术 [J], 杨晓丽
4.传统的心理描写与意识流技巧的分水岭——兼论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与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 [J], 张薇
5.永恒的奏鸣曲——析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叙述特点 [J], 罗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生平及创作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生平及创作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生平及创作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复杂的家庭背景,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而伍尔芙同母异父的两位兄长对她的伤害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1895年母亲去世之后,她第一次精神崩溃。

后来她在自传《存在的瞬间》(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弗吉尼亚·伍尔芙(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

昆汀贝尔认为,弗吉尼娅的神经错乱和自杀前的幻听,和弗吉尼亚少女时期遭受的精神创伤导致无法愈合的伤口有关。

事实上,弗吉尼亚成人后非常厌恶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对于同性的依恋甚至一度成为她感情世界里的重心。

诚然对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里复杂多变的情感关系,并不能以常人的眼光等闲看待,即便如此,弗吉尼亚的情感状态依然被认为是出格的。

她不可救药地依恋着姐姐瓦奈萨,甚至采用一种最为出人意料的极端方式——和姐夫克莱夫调情,并以其作为自己的感情替身或者说傀儡。

弗吉尼亚和瓦奈萨,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始终是被关注的焦点,不论生前还是死后,除了她们的艺术才华,还有她们的生活隐私。

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著名的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论伍尔芙_福克纳小说的诗化倾向

论伍尔芙_福克纳小说的诗化倾向

第13卷第3期2008年6月新 余 高 专 学 报J OURNA L O F X I NYU COLLEGEV o.l 13,NO.3Jun .2008)43 )论伍尔芙、福克纳小说的诗化倾向p 黄艳红,陈 静(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系, 江西 新余 338000)摘 要: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又由于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他们的诗化小说各具特色,但两位作家在诗化小说的探索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只是简单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的模式,将诗歌的象征意象与浪漫的激情融入小说中,从而赋予小说新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伍尔芙;福克纳;小说诗化;比较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8)03-0043-02收稿日期:2008-04-29第一作者简介:黄艳红(1974-),女,江西新余人,讲师。

西方小说自产生以来,就保持了一些诗歌的品格,而现代主义小说更存在着诗化倾向。

西方现代主义大家伍尔芙与福克纳在小说诗化方面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成员作家爱#摩#福斯特曾这样评论伍尔芙:/她是位诗人,想写一点尽可能接近于小说的作品,,她属于诗的世界,,她总是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生活的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部部小说。

0[1]考莱评价福克纳说:/本质上不是一个小说家,不是那种观察行为和人物然后把他们嵌进故事的结构框架里去的小说家,而是一个散文史诗作家或一个游吟诗人,一个把南方传奇编织在一起的神话作家,尽管他的诗并不出色。

0[2]早在1909年前后,福克纳开始创作诗歌,尽管他的诗并不高明,但即使是在他发现他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写小说之后,他有时还不能忘情于诗歌的创作境界,在他的小说中常会出现一些似乎游离主题的诗意的描写。

由此可见,因为他们对于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很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

论伍尔芙、福克纳的创造性想象

论伍尔芙、福克纳的创造性想象

个新的角度 , 即从两位作 家创造 性想象 方面对他 们 的创作
福 克纳 的创 造性 想 象 首先 表 现在 他 对 于 “ 克 纳 帕塌 约
特 色做 出分 析 和概 括 。
法 ’ 世界的建构上 , 克纳用 自己巨大的想象 力把传说 、 艺术 福
创造性想象就是人在 过去感 知的基 础上 , 对表 象进 行创 历 史与现实组合在一 起的 , 由众多 的活生生 的人物 形象来 演 造再 形成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 。它 是 以知 识和 经验 为基础 , 以 绎 拘历经百年 的人生故事 , 在那里面表现名门望族 的衰败 , 种 储存 在头脑 中的形象 资料为源 泉 , 过对储存 表象 的再 现或 族 主义者 的恶行 , 通 黑人和妇 女 的磨难 , 方人 的精神 等等 , 南 这 根据储存表象进行 再加工和改造而创造新 的形象 。没有 创造 个 世界既体现 出特殊性 又有人类 生活 的普 遍性 。在 《 弥留 我 性想象就不会有文学艺术 。伍尔芙与福克纳都具有非凡 的想 之 际》 , 中 福克纳 意外地 让一 个 已经死 去 的人来 掌控 活着 的
除 伍尔芙与福 克纳作 为富有创 造性、 实验性的小说 家 , 他们 由人物 的独自组 成 , 了用交叉 重叠 的意象来 暗示生 与死 的 心灵 的复苏和新生 以外 , 每个 主人公都有其独特的意象 的创作特点在文艺批评界 倍受关 注 , 究 者们从 不 同角度探 循 环 , 研 主导旋律 ” 并且他们又有一些共同的意象模式。 , 讨 了他们的各 自创作特色 , 给予 了高度 的评 价 表无穷 的生命循 环 的宇宙 时间 味 ; 他也 能听见 天色一点点 黑下来 的声音 。从 而我们 看见 了
这三种时 间之 中, 伍尔 芙把人 物的 主观心理 时间确 实表现 出

从伍尔芙作品看其意识流创作

从伍尔芙作品看其意识流创作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2 9 ( 0 0 0 — 0 9 0 17 — 5 6 2 1 )3 0 7 — 3
意识 流小 说 是 心理小 说 的一 种类 型 , 是 以分 析人物 的意 识层 和潜 意识层 的情感 、 识 、 想 、 意 思 活 动、 态度 为 主 , 直 接 以人 物 的意识 活动 来 进行 作 或 品 的创 作 ; 以描写 人物 复杂 的 内心 活 动与 丰富 的感
王李岩
( 赤峰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内蒙 古
赤峰
040) 200
要 : 尔芙创 造 了一 系列全新 的结 构 方式 来构 筑其 小说世 界, 识流是 伍 尔芙 小说 中常用 的手法 。 伍 意
本文从 叙 事 学角度 分析伍 尔芙的作 品 意识 流创 作特 点, 并从叙 事 学 角度 , 阐述 了作 者是 如何 把 线性 时间 变
向完美。作品中不但体现 了主人公意识 的跳跃纷
呈, 而且 大 量运 用 象 征 主义 手法 , 展现 给读 者作 品
是在 18 年 由美 国的心理学家、 84 哲学家威廉 ・ 詹姆 斯 提 出来 的。他 强调 了思 维 的连续 性 , 也强 调 了其 是 不受 时间 和空 间限制 的 , 指 出意识是 一 种纯 主 他 观 的东西 ,它 能使感 觉 中的现在 与过 去 紧密 相连 。 这 一概念 及其 内涵 直接影 响 了文学 家 , 被 他们 引 并 入 到文 学 领域 , 于作 家 的创 作 , 而导 致 意 识 流 用 从 文学 的产 生 。 意识 流 文学创 作 的高 峰期基 本 上集 中 于2 0世纪二 三 十年代 。意识流小 说流 派是 西方 2 0 世纪 现代派 文学 流派 中最重要 的流 派之 一 。 国著 英 名作 家 弗 吉尼 亚 ・ 尔芙 ( 2 14 ) 其 独 特 的 伍 18 —9 1凭 8 意识 流小 说理 论 和意 识流 小说 文本 , 为 了这 一流 成 派 的主要代 表人 物之一 。 之所 以称 她为著名 的意识 流理论 家是 因 为她 不但 提 出 了 自己独 特 的意 识 流 小 说创 作理 论 , 而且 她 的小 说通 过对 时 间 的精 心 处 理使 其 独 特 的意 识 流技 巧 在作 品 中得 以充 分 体 现, 这对其 后各 个新 小说 流派 和新 的表现 手 法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响 。 她扩 大 了传 统现实 主义创 作 方法 的 理念 。 在小说 的创 作技 法上她娴 熟地 运用 意识 流技 巧来展现人物 的性格 、 思想 , 来刻画不同的人物的 生动 形象, 而来构 筑小说 的独 特意 境, 赋予 小说 从 并 深刻 的 内涵 和 突出意义 。 伍尔芙一生写有八部长篇小说和无数 的短篇 小说, 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 的创作进行 总结 、 借 鉴 的基 础上 ,发展 了 自己独特 的意 识流 文 学手 法 , 并进 行更 深刻 的理论 阐发 。1 1 9 9年 , 发表 了第 一 她

控制·觉醒·自主——论伍尔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控制·觉醒·自主——论伍尔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8期总第421期控制·觉醒·自主———论伍尔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李娅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以来便是女权主义者所力求的核心,而现如今,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然而在一些方面女性依旧属于受歧视的哪一类。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笔下的女性角色都反映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处境,体现了女性在被压抑的环境下自身的诉求。

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伍尔芙笔下的女性角色进行的研究,从而使现代女性能够找到自身追求独立的道路,从而改善女性在当代社会下仍旧在某些方面受到歧视的处境。

关键词院男权社会的控制女性的觉醒女性的自主女性角色文学研究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lf 1882-1941)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精英家庭,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无法摆脱世俗的男女偏见。

她和她的姐姐依旧得生活在“维多利亚男权世界”的束缚之下。

例如她同母异父的兄长通过学校良好的教育分别进入了牛津大学,伊顿公学或剑桥大学继续完成学业时,她和她的姐姐们只能通过家庭教师的教导完成知识的积累。

(刘爱琳,134,2007)这让伍尔芙感到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她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纵观伍尔芙的小说,伍尔芙笔下的女性角色都生活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之中。

自古以来,女性便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地位之中。

而随着几次女权运动浪潮的掀起,女性开始去争取自己的地位。

而现如今,女性似乎收获了女权运动的果实,但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以及女性自身对自己的偏见依旧没有消除。

在一些现代文明程度不高的国家中,女性依旧受到社会的歧视,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生杀大权也被掌握在男性的手中。

所以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得到了部分提升,女性获得真正的独立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本文将重点研究伍尔芙的作品《达洛维夫人》探讨男性角色及社会身份对女性的控制,这种控制所引起的反叛,以及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自我价值来论述女性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神话原型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神话原型

外国文学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神话原型申 军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摘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其所著多部小说在中国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说《宠儿》运用了多种神话原型,从人类学、伦理学的角度叙述了美国奴隶制对黑人奴隶的人性戕害以及给黑人文化群体带来心理创伤。

本文分析了水、屋、女主人公塞斯和宠儿回归几个意象和事件的神话原型,从人类学神话原型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进一步揭示小说精巧的构思安排和独特的叙事方法。

关键词:宠儿;原型;意象;心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自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受到文学批评界广泛关注,在中国曾经一度兴起“莫里森热”。

从对其作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翻译引入,到21世纪前十年的全方位深入,再到最近几年的冷静反思,我国文学研究者现在对莫里森的文学成就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

虽然莫里森本人一直坚持自己的黑人写作传统,但正如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所言,其作品中伍尔芙和福克纳的影子挥之不去。

意识流的广泛使用,多角度的叙述和时间的前后跳跃都有西方现代派小说的烙印。

在她发表的十几部小说中,《宠儿》在国内影响相对较大,受到的关注较多,小说中的叙事手段,黑人传统,心理创伤等都是文学研究者关注的主题。

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安排都极富匠心,很多都有特定的原型意义,这些神话和宗教原型带有特定的文化烙印,有些甚至能够在不同文化群体中引发相似的心理反应。

因此,对《宠儿》中的原型进行剖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诠释作品的主题意义。

一、水与屋的意象塞斯在“甜蜜之家”农场做奴隶多年,在农场主换了主人之后,不能忍受奴隶主的虐待,和其他几个奴隶商议北逃。

肯塔基州和俄亥俄州之间有俄亥俄河,塞斯在河岸生下女儿丹芙,被船夫斯坦普·沛德(Stamp Paid)渡过河送到辛辛那提。

对于塞斯等几个黑人奴隶而言,“甜蜜之家”农场就是地狱哈迪斯(Hades),他们要度过俄亥俄河,走向自由的生活。

从伍尔芙作品探讨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

从伍尔芙作品探讨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

从伍尔芙作品探讨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

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英国小说家、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

她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意识流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它进行理论阐发。

伍尔芙的《小说的艺术》《论现代小说》等著名文章,批评“爱德华三巨头”的传统写作手法,称他们是“物质主义者”,只知道描摹外在事物和表象,丢失了任务的灵魂和真正的生命。

她认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生活纷繁多变,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一味沿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技巧,“正如一片玫瑰花瓣不足以包裹粗粝巨大的岩石”,因此,应该将小说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将审美视角转向人的内在生命。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更是一位重要的女性主义小说家。

作为20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几乎每一部主要作品之中。

美国的玛丽·伊格尔顿认为:“从很大程度上讲,女性主义批评很难超越伍尔夫,她的思想预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多元化。

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均以她的思想为出发点。

”[1]本文力图从其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和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女性主义思想来源首先,弗吉尼亚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父亲的渊博知识对年幼的弗吉尼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弗吉尼亚也是自幼在父亲的书房里博览群书,为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制思想根深蒂固,重男轻女。

虽然弗吉尼亚天生聪慧,但父亲仍然只是将她的哥哥送到学校,而把她留在家中。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她产生了对父权社会的不满和怨恨。

其次,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幼年时期,弗吉尼亚和姐姐都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的性侵犯。

关于这一点,伍尔芙在信函、日志和论文集中都有写到,她说:“一想起我的同母异父哥哥,我就羞耻得禁不住颤抖起来。

在我六岁的时候,他站在我身边,用手摸我的身体的下部。

”[2] 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占主导地位,他们是家庭的支柱,可以任意支配家里的一切,包括家中的女性。

这段经历对于伍尔芙来说是屈辱,在后来她的作品《存在的瞬间》中。

她痛苦地回忆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不幸的小鱼与一只巨大而骚动的鲨鱼关在同一个水槽里。

”这样的经历更加使她产生对父权社会的厌恶,并使她成年后无法接受任何男性的性爱。

而和姐姐凡妮莎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她感觉到舒适,激发了她同性恋的倾向。

伍尔芙——精选推荐

伍尔芙——精选推荐

伍尔芙发布时间:2017-12-17编辑:互联⽹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的⼥性。

她是[[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斯蒂芬爵⼠的⼥⼉。

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海浪》和《到灯塔去》。

伍尔芙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上更像诗体散⽂,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

但其⼩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致。

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没有设计贯串全⽂的主要情节,⽽是时刻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命的本质在于感觉。

⼩说具有显著的存在主义⾊彩。

弗吉尼亚伍尔芙对现代主义⽂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代的⽂学中没有⼤师,只有试验者。

现代派⼩说不过是两个⾼峰之间的峡⾕⽽已。

1941年,伍尔芙在伦敦投河⾃尽。

艾略特认为伍尔芙是当时英国⽂学的中⼼,是⼀种⽂明模式的代表。

她的逝世意味着⼀个时代的结束。

出⽣于书⾹世家的伍尔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识流⼩说。

她的《达罗卫夫⼈》(Mrs. Dalloway)和《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将意识流⼿法运⽤得出神⼊化,还体现出⼥作家对于⼥性存在的历史及现状的独特反思。

1882年1⽉25⽇,弗吉尼亚伍尔芙出⽣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

其⽗是⽂学家兼评论家。

⾃幼受其⽗影响很深,她的许多作品与早年经历有关。

由于她的母亲⽣有3个孩⼦,继母⽣有4个孩⼦,这个9⼝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经常发⽣⼀些⽭盾与冲突。

⽽伍尔芙同⽗异母的两位兄长对她倾注了太多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她⼀⽣中多次精神失常,母亲、⽗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

她的⼩说《达罗威夫⼈》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动的描绘。

她和伦纳德的结合,使她的婚姻⽣活与⽂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起,没有其夫的帮助与⽀持,她也许成不了伟⼤的作家之⼀。

她少⼥时期遭受的精神创伤,她成⼈后⾮常厌恶甚⾄弃绝性⽣活,更不愿⽣⼉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4期2009年8月新 余 高 专 学 报J OURNA L O F X I NYU COLLEGEV o.l 14,NO.4A ug.2009)81 )论伍尔芙、福克纳的创造性想象p 黄艳红,陈 静,黎 黎(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系, 江西 新余 338000)摘 要: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家和意识流小说家代表的伍尔芙和福克纳,在创作中体现出许多相似性,而他们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又令他们作品的艺术表现各有千秋。

他们都具有非凡的艺术想象力,福克纳的想象是理智的推想,而伍尔芙有些想象虽然超乎现实,甚至类似于神话的效果,却也同样符合文学的审美要求,并且体现了作家的女性特质。

关键词:伍尔芙;福克纳;创造性想象;比较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9)04-0081-02收稿日期:2009-03-20课题及第一作者简介:本文为校级重点课题/伍尔芙与福克纳比较研究0成果之一。

黄艳红(1974-),女,江西新余人,讲师,硕士。

伍尔芙与福克纳作为富有创造性、实验性的小说家,他们的创作特点在文艺批评界倍受关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他们的各自创作特色,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本文拟以一个新的角度,即从两位作家创造性想象方面对他们的创作特色做出分析和概括。

创造性想象就是人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创造再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储存在头脑中的形象资料为源泉,通过对储存表象的再现或根据储存表象进行再加工和改造而创造新的形象。

没有创造性想象就不会有文学艺术。

伍尔芙与福克纳都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伍尔芙的创造性想象首先体现在5奥兰多6这部充满灵感的爱情幻想曲中。

这部充满幻想的作品的主人公奥兰多是传奇人物,他的生命历经四百多年,还能保有年轻的容颜。

在这400年中,他的外表和性别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创作了47部罗曼蒂克的长篇巨著。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探讨了个人多元性和时间的多元性这样两个主题。

伍尔芙认为,一个人可有二千多个自我,因此,一个人大声说话时,这些自我意识在互相矛盾的同时还试图彼此交换意见;伍尔芙又用时间的多元性来解释奥兰多的长生不老,奥兰多是生活在客观的钟表时间、主观的心理时间和代表无穷的生命循环的宇宙时间这三种时间之中,伍尔芙把人物的主观心理时间确实表现出来,于是奥兰多就活了几个世纪,此外,这部书的男女主人公都在男女两性之间变换。

伍尔芙的丰富想象力在严肃的学术论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伍尔芙在她的被誉为女权主义宣言的5一间自己的房间6的第三章中充分发挥了她的想象能力,她假设莎士比亚有一位姊妹,她有和莎翁同等的文学天赋,但女性在当时的男性中心社会里只能被埋没,她不得不在污辱和压抑中虚度终身,从而为女性历来受到的歧视鸣不平。

而在5海浪6中,伍尔芙的恢宏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它的结构非常独特,全书用九章来代表人生的十个阶段,九章正文全部由人物的独白组成,除了用交叉重叠的意象来暗示生与死的循环,心灵的复苏和新生以外,每个主人公都有其独特的意象模式或/主导旋律0,并且他们又有一些共同的意象模式。

福克纳的创造性想象首先表现在他对于/约克纳帕塌法0艺术世界的建构上,福克纳用自己巨大的想象力把传说、历史与现实组合在一起的,由众多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演绎的历经百年的人生故事,在那里面表现名门望族的衰败,种族主义者的恶行,黑人和妇女的磨难,南方人的精神等等,这个世界既体现出特殊性又有人类生活的普遍性。

在5我弥留之际6中,福克纳意外地让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掌控活着的人,整个故事的情节就是一家子都有毛病的人在炎热的夏天带着一个发臭的尸体在路上历时6天。

其次,福克纳的非凡想象力还表现在他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他以他天才的想象力逼真地展示了白痴的意识。

在5喧哗与骚动6中,他描写了一个叫班吉的白痴。

班吉已经过了三十三岁生日,但智力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水平,他甚至只会用哭嚎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时间对他来说永远只是现在,没有过去和将来,他只能对眼前的事情或景物产生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比如听见有人喊凯蒂,他就想起自己的姐姐。

班吉还有着异常敏锐的感观。

在他父亲去世的晚上,他能闻到死的气味;凯蒂身上的树的气味;他也能听见天色一点点黑下来的声音。

从而我们看见了一个真实的令人同情的白痴形象。

福克纳正是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力把各个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得淋漓尽致。

马尔科姆#考利曾经这样评价福克纳的想象力:/福克纳最好的作品中)))有时甚至在他最坏的作品中)))自有一种力量,有一种丰富的生活气息,一种在我们这个时代别的美国作家身上找不到的想象力。

0想象力在哲学家的概念里都具有二重结构,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感性和理性、自由和必然的二元对立。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对想象力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认为诗歌要虚构要重视想象力,另一方面又认为第4期新 余 高 专 学 报 2009(第14卷))82 )诗歌要切近现实要压制想象力。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在5神曲6中主张诗歌的虚构和无所不及的人文精神以及有辨析又有证明的科学精神。

而康德认为:在认识论中,想象力受到知性的约束和限制;在伦理学上,想象力又受到理性的约束和限制;只有在美学中,在天才那里,想象力才是自由的,美是想象力和知性处于自由游戏状态,天才是为艺术制定法则的人,天才可以创造出美的艺术。

康德指出:想象力的创造性,一方面是自由的与知性范畴相和谐的创造活动。

自由想象与知性范畴规律性有一种契合关系。

另一方面是想象力受到知性范畴的掌控。

知性范畴的规律性是一种构成知识的法则,它不允许想象力的自由活动无拘无束,它把想象力的自由创造纳入知识构成轨道并且与知性自生性相一致,也就是与意识创造世界相统一。

康德把创造性想象与/天才0相联系。

他提出:想象力的创造性当其与概念相协调时就叫做天才,当其与概念不协调时,就称为迷狂。

伍尔芙和福克纳正是具有天生的心灵禀赋能够达到想象力的自由创造与意识创造和谐统一,从而能赋予作品创造性的天才。

伍尔芙和福克纳都具有非同一般的创造性想象,这些想象在他们各自作品的小说人物塑造,情节构建和小说结构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体现,正是这些想象赋予了作品某种精神,而艺术作品的精神才是作品的灵魂,是真正历久弥新的东西,精神的建构离不开理念,而正是理念诱发了作家的理性追求与向往,从而为创造性想象力留下了广博的空间,也正如黑格尔所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0比较而言,作为男性作家的福克纳的创造性想象多数是理智的推想)))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做出符合情理的关于事件过程和人物心理的推测,达到客观的真实;而伍尔芙有些想象虽然超乎现实,甚至类似于神话的效果,却也同样符合文学的审美要求,并且也体现了作家的女性特质)))感性多于理性。

参考文献:[1]威廉.福克纳.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集[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2]弗吉尼亚#伍尔芙.达罗威夫人[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瞿世镜.伍尔夫研究[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4]伍厚恺.弗吉尼亚#吴尔夫:存在的瞬间[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5]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6]朱宾忠.跨越时空的对话-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康德.实用人类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责任编校:钱耐香)On V irgi nia W oolf 's and W illi a m Faul kner 's creati ve i m agi nati onHUANG Y an-hong ,CHEN Jing ,L I L i(X inyu Co lleg e , X i nyu 338000 Ch i na)Abstrac t :V irg i nia W oo lf andW illia m Faul kner ,as the great literature w riters of w estern m odern is m and representatives o f consc i ous strea m nove li sts ,have m any si m ilar iti es i n the i r w riti ng w hil e they hav e t he ir own unique w r iting i ndividuality ,wh i ch m akes t he ir wo rks show d iffe rent artistic fea t ures .They have outstand i ng art i m ag ina ti on .F au l kner s 'i m ag i nati on is reasonab l e i m ag i nati on .W oolf s 'i m ag -i nati on i s a bit beyond rea lity and has the my t ho l og ica l e ffect ,but itm eets the literary aesthe ti c require m ent and e mbodies the fe m ale d is -ti ncti ve charac ter o f w riter .K ey word s :W oo l;f Faukner ;crea ti ve i m ag ina ti on ;co m pa ris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