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摘要:在新课标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情商,转换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本身具有诗意,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具有诗意。从培养学生的情商去提高学生的智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修养,使中学生真正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樊笼,使学生、教师真正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关键词:自身激情;以情载教;充满爱意的课堂;体悟感情

一、营造充满爱的课堂

“带着心走上讲台去吧,去爱你的讲台、教材和学生,他们将在你我的前方演绎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幅迷人的画卷。”的确,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教师是否能激发起学生喜爱语文的情感。语文教师,应当用自己富有语文精神的灵魂去影响学生。而语文精神的实质便是“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学生,也教会学生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班级,爱学校,进而爱家乡、爱祖国。爱一切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创设这种轻松愉快、充满爱意的课堂气氛,在自己拥有了爱心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注重自己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表情,每一句话语。懂得尊重学生,因为陶行知曾说过:“要做互相崇拜,共同创造的人。”如果不这样,很有可能在

不知不觉中就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就不可能创设这种充满爱意的课堂。

二、引导学生情迷文中

有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基础,便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和发掘文中的情感因素。

1.朗读传情

通过激情朗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点燃学生心灵创作的火花,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好的朗读有怡情的作用,可以激起学生的真情,激发学生的美感并能引发群体效应,能充分发挥出想象、联想的作用,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而且朗诵本身就是对文章的一种解析,可以通过声音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诱发学生的情感,具有培养审美感的作用。

描摹性的表情朗读也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变色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朗读文前先揣摩各自的朗读角色,这些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下应当采用的语气和语调,把握住角色的特点,用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出戏剧表演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热情,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解读,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有时,老师可以做示范性朗读。喜则声高气昂,怒则声疾气足,忧则声低气缓,爱则声柔气徐。在自己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陶醉于文章所创造的意境中。记得有一次听一

位老师教学《紫藤萝瀑布》时,那位老师极富情感的朗读,把学生引进诗情画意的课堂,倾听花语,走近作者的心声,感悟人生如花,生命如河。试想,如果老师朗读的缺情寡味,哪里还能谈得上让学生深受感染并品味文中真情呢?

2.解读入情

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让学生在讨论,互动中感知社会与人生,提升精神与情感,与学生一起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

在课外阅读中教学《奖》时,先引导学生读一读,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赏析,然后再写一写。学生划出了句子,圈出了关键词,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朗读,由言入意,把理解融入了朗读,学生读得“有味”,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阅读,对语言的品味、理解及运用也水到渠成,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有自己的发现并理解到位。

个性化阅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进行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活跃、欢乐,也充满了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描写了托尔斯泰坟墓环境的朴素,从声音的角度“人们听到的声音,树木的声音”,老师及时追问:从文学作品中读到过风声吗?师生对话精彩,把古诗词也引入课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学生还唱起了《霸

王别姬》中的歌“我站在风中……”赢得了一阵阵掌声,真可谓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有趣。这样对声响的解读也水到渠成,学生交流“肃穆、忧伤、宁静”印证了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法国诗人荷尔德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假如一个语文老师能满怀真情,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真情流露,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大地上。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