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服务的最理想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航报/2012年/2月/10日/第002版

新闻・观点

航班延误服务的最理想状态

聂永华

身为民航人,对航班延误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先回顾一下笔者的一次亲身经历。

去年夏天,笔者乘坐的航班遭遇延误。登机后,飞机虽然已经开始滑行,但客舱内不满情绪仍然此起彼伏,呈蔓延之势。此时,客舱里传来乘务长的声音:“由于机场等待起飞的航班非常多,正在采取流量控制,我们的航班排在第15位,预计需要等待30分钟……”闻此言,乘客中甚至响起谩骂之声。一会儿,乘务长再次广播:“尊敬的乘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的航班排在第12位,预计离起飞还需要等待25分钟……”邻座乘客不耐烦地大叫:“什么机场,什么飞机!……”又过了一会儿,广播再次响起:“我们的航班排在第8位了,预计离起飞还有15分钟……”乘客们开始看表,客舱内安静了很多。“航班已经排在第3位了,大约5分钟后起飞,请再次确认您的安全带已经系好……”乘客们或检查安全带,或看向窗外,或阅读听音乐,有的乘客还开始倒数……“乘客朋友们,感谢您的耐心等待,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我们的航班马上就要起飞了,请……”令人意外的是,机舱里竟响起了一阵掌声,而且在乘客间高速传染。掌声响成了一片,许多乘客甚至欢呼了起来。

发自内心的掌声和欢呼,是送给机组的,也是送给这次旅程的。民航人的真诚赢得了旅客们的心。虽然航班延误了,但大家却从烦燥、抱怨转为理解、舒心,最终竟收获了一片好心情。

客观地说,这次经历对于民航人来说,很有启发。同样是航班延误,同样是延误一两个小时,但因为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旅客对延误的感觉大相径庭。从1个小时,到30分钟、再到5分钟,旅客从知情权的满足中,看到的是民航工作人员以诚相待、用心服务的姿态,真切感受到民航工作人员的理解和尊重。

旅客鼓掌称赞的,正是这种用心和真诚的姿态。从行业主管部门到航空公司、机场、空管,须从制定规章制度开始,充分体现强烈的“为民服务”属性,并将这种服务意识有效地传递到各层管理者,最终转化为一线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从上到下,要切实转变观念,在安全基础之上,一切围着运行转,以保障航班正点为中心。政府为企业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管理序列为操作序列服务,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只要大家都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服务意识,始终保持真诚的姿态,在日常工作甚至是航班延误等特殊情况下,旅客就能始终感受到民航人的“用心”。

旅客鼓掌称赞的,正是这种理解和尊重。旅客为什么选择民航?“时间”二字很重要。在对“时间”的需求愈发强烈但却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情况下,旅客最敏感的就是理解和尊重。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研究表明,在航班延误时,绝大多数旅客不是想要得到钱的补偿,而是最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钱的赔偿或许能起到安抚作用,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一些高调公布的服务承诺,却被媒体和公众指责为演戏:承诺归承诺,工作仍然我行我素,信息不及时、甚至虚假,常被媒体和公众视为行业的“自大”,视为对旅客的怠慢。旅客需要的尊重,其实往往只是一些及时的、对称的信息。然而,直面旅客的一线员工却并非信息的真正拥有者和发布者。面对航班延误,他们常常束手无策,甚至沦为“出气筒”。所以,尊重旅客,实际上也是尊重我们的同事,尊重一线员工。

除此之外,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也很关键。在这方面,欧洲的汉莎航空和英国航空,亚洲的新加坡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不但非常注意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上到下培养深厚的“以客为主”的服务文化,而且还开发出专业的员工培训系统,专门为一线员工设立了沟通、

谈判、礼仪等课程,内容详尽到在航班延误时该用什么样的语音语调,甚至是什么样的身体语言与旅客沟通。这是在目前普遍注重业务培训的大环境下,非常值得深思和学习的。

当然,航班延误的原因十分复杂。提高航班正点率,做好航班延误服务,还必须依靠完善的法规,需要对使用虚假信息、故意欺诈旅客等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对航班运行进行更科学的计划、监督和管理,把航班正点率提到仅次于安全的高度来考核,等等。

航班延误了,服务不延误,民航的形象才能不延误。能够真诚服务,真正理解和尊重旅客,用真心服务赢得舒心旅程,始终为旅客营造完美旅行体验,是最理想的状态。希望这种状态成为民航业成熟的、引以为豪的文化,成为民航的服务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