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61页文档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61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7d4b7a3b307e87100f696de.png)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1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4004e3e4866fb84ae55c8d61.png)
3.在正常的状况下,也会出现过
度的心情困扰和令他人难以接 受的行为方式; 4.临时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如焦虑 和抑郁、懊丧、压制感; 5.有无看法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 的孤僻感。
二、心情与行为阻碍儿童的症状
1.激动性、攻击性的反响 2.孤独与畏缩反响 3.学习阻碍 4.多动症〔留意缺陷与多动阻碍
〕 5.反社会行为表现
三、心情与行为阻碍儿童的心思特征
〔一〕认知的不协调 1.认知进程与内容的不协调,包括思想缺 失和认知偏向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剧烈 曲折感的不时增强
〔三〕自我中心倾向清楚
思想缺失,是指在认知活动 中对效果的剖析了解,思想所 占比率较少,记忆不能为思想 提供充沛的信息,感知信息在 认知决策中所占比率较大,招 致明智缺失现象。
治疗 童 儿 设 止 , 足渐 治 不童 父无环渐 疗 至感 母措境回,于到有。肉到教在痛清体学 会 拒苦 楚教校 处 绝时 的育, 置 上就 焦:与 儿 学地 虑教学 童 的提 ,育校 焦 儿供 应家联 虑 童协 对长络的面助父,,方前。母让在法手假停儿
〔三〕社交恐惧症
临床表现:对生疏社交场所的过火 紧张和害臊。羞于与不熟习的同伴或成 人接触,会出现焦虑反响,但他们与亲 人和熟习的同伴关系良好。患儿会逃避 特定的生疏的公共社交场所。幼儿社交 恐惧症的极端表现是选择性缄默,即儿 童只与家人和冤家说话。
临床表现
1.强迫思想:对烦恼和有意义的阅历重 复疑心、思索、意向和想象
2.强迫行为:经进顺序式的刻板、重复 、有目的和意向性的行为对强迫思想 作出应对。
强迫思想和行为都是在理性的,有 时具有极端损伤性,85%以上的强迫 症是由于惧怕不清洁而出现的强迫洗 手或洗澡。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242b6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7.png)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概述1.1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1.2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分类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点1.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表现第二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原因2.1 生物因素2.2 家庭因素2.3 教育因素2.4 社会因素第三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评估3.1 评估工具的选择3.2 评估过程的实施3.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解读第四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干预策略4.1 行为疗法4.2 认知疗法4.3 家庭治疗4.4 社会技能训练第五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教育支持5.1 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5.2 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5.3 教育环境的设计与调整5.4 教师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6.1 社交技能的重要性6.2 社交技能训练的策略6.3 角色扮演与社交故事6.4 社交技能的评估与反馈第七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家庭干预7.1 家庭干预的重要性7.2 家庭干预策略的选择7.3 家庭沟通与支持7.4 家庭作业与家庭训练计划第八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8.1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8.2 心理治疗师的职业角色8.3 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8.4 治疗进展的评估与调整第九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9.1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9.2 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应用9.3 辅助技术和支持性教育9.4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第十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未来规划10.1 职业准备与就业支持10.2 生活技能的培养与训练10.3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支持10.4 长期跟踪与支持性服务的规划第十一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药物治疗11.1 心理药物治疗的适用情况11.2 常用心理药物的类型与作用11.3 心理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1.4 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评估第十二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辅助技术12.1 辅助技术的种类与功能12.2 辅助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2.3 辅助技术的选择与评估12.4 辅助技术的培训与支持第十三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安全与保护13.1 儿童安全的重要性13.2 校园暴力和网络安全的预防13.3 特殊教育机构的保护措施13.4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第十四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社会支持14.1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14.2 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4.3 志愿服务与互助组织的参与14.4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第十五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趋势15.1 研究方法的进展15.2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应用15.3 跨学科合作的趋势15.4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的全部内容,包括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原因、评估、干预策略、教育支持、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心理咨询与治疗、特殊教育、未来规划、心理药物治疗、辅助技术、安全与保护、社会支持以及研究趋势等。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8820a3eaf78a6529657d53b8.png)
4.偏食厌食:儿童对食物挑剔,只吃几种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食物;或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很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给儿童进食,则会引起儿童的呕吐;长期营养不良,体质差,面黄肌瘦。
情绪行为上表现,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下哭闹、行为笨拙拘谨、说话声音低或者口吃、回避目光接触、有退缩性行为,这些缺乏动力、情绪低落、没有兴趣、容易疲乏。一般特征为自我认识不完善、缺乏自尊、社会能力较差、不能处理日常应激事件、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悲观,严重时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及行为。
二、儿童经神症
1.儿童焦虑症,这类儿童以忧虑情绪为主。会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特征,如:睡眠不好,表现为睡不着、睡不好或睡不醒;食欲不振,不吃东西或者贪食;心慌、心跳或者高血压。并伴随着过分的情绪紧张、多动、冲动的情绪特征。
2.儿童强迫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情绪表现。
3.儿童恐惧症
生理上的表现,如头晕、心悸、颤栗、昏厥等。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授课内容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习要求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板
块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讲授新课
第九讲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第三课时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一、儿童品行障碍
具体表现: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
四、儿童抽动障碍
表现是某种形式的抽动。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https://img.taocdn.com/s3/m/31aa1fd9d15abe23482f4d29.png)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一)概念: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指他们的 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 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 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 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二)具体含义
(二)具体含义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健康 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 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 扰和令别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 抑感; 5.有无意识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的孤僻感。
包括认知、情感、个性方面 包括认知、情感、
3.社会因素
包括家庭、 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 育需要
(一)教育的基本策略
莫斯( 莫斯(M.C.Morse)的基本策略 )
(二) 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和环境改变
(一)认知的不协调 1.认知过程与内容的不协调,包括思维缺失 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 挫折感的不断增强 (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环境改变
是通过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如家 庭境况、学校或班级、周围环境的改变来 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改变。 家庭治疗法也是环境改变的一种重要的模式。 案例
• 案例:晓明的家长刚签订离婚协议,抚养 权归晓明妈妈。当天,晓明妈妈便一直在 数落前夫,要晓明努力学习为妈妈争气, 不要让爸爸笑话他们等等。夜晚,才读学 前班的晓明怎么都睡不着,因为他想不通 为什么爸爸很疼爱他,妈妈却说爸爸坏呢? 到底是谁对谁错呀?
2.控制程度分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来划分,可分为超控制与低控制型两大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来划分,可分为超控制与低控制型两大类。
情绪行为障碍0631
![情绪行为障碍0631](https://img.taocdn.com/s3/m/2ea5b8e4c850ad02de8041b7.png)
完整ppt
35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
心理治疗
1.老师:“你知道吗?你做事这样冲动是不行的……” 认知疗法
2.(小孩在摔书包)妈妈:“让他去……” 宣泄治疗
3.(学生上课随便下位讲话)咨询师:“你这样做只
是想让老师注意到你,对吗?老师最喜欢认真听 讲的孩子了……”
心理动力疗法
完整ppt
36
• 2、三环类抗抑郁药
– 非首,当中枢无效或合并抑郁症、品行障碍、抽障碍用。 – 代表物有:米帕明、米帕明、阿米替林。初始量 25mg/日(bid),每3-6天增加
1mg/kg体重,最大剂量100mg/日(疗程1月以上)。
• 3、α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 可定( clonidine),适用于合并抽动症状、攻击行为、对立违抗行为及失眠的多动 症患者。
75%的强迫症患儿至少合并一种精神障 碍,其中25%伴饮食障碍,30%伴心境障碍, 20%伴焦虑障碍,12%伴恐怖症,20%伴惊恐 发作
完整
22
治疗
1.精神教育:帮助家庭认识疾病, 为患儿提供支持,帮助重返正 常生活轨道
2.行为治疗:逐渐暴露法,减少 保持强迫行为的内在担心和害
怕
完整ppt
23
完整ppt
30
二、品行障碍
概念: 是指儿童少年反复出的持久的 重反与其年相的社会范,侵犯他 人或公共利益的行,包括反社会行、攻 性行和立抗性行。品行障碍包括: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和立抗性障碍。
完整ppt
31
临床表现
– 1、反社会行为(违反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 :逃学、出走、外宿、盗窃、抢劫、强奸、 虐待、伤人、纵火。
完整ppt
3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课件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4e5d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a.png)
。
提供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
提供家庭支持
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 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情 绪与行为问题。
社区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如心理 咨询中心、康复中心等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 童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服 务。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社区活动和社会实 践,帮助儿童增强社会 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 量。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有助于减少 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镇静剂
对于兴奋、易激惹、攻击行为等行为问题,使用镇静剂来降低兴奋 程度,减少不良行为。
心理治疗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01
帮助儿童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改善情绪
和行为问题。
家庭治疗
02
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沟通方式,增强家庭的支持和应对能力,
06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及 挑战
教育安置形式
01
02
03
04
特殊教育学校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提供专 业的教育和康复训练。
融合教育
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融入普 通学校或班级,提供支持和辅
导。
寄宿制学校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提供全 面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包括日
常生活照顾和心理辅导。
短期住宿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提供针 对性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以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心理教育
03
为儿童提供有关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知识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并学会应对策略。
行为疗法干预
行为矫正法
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和问题行为,以建 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暴露疗法
16.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16.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32e1438a03d8ce2f006623f5.png)
第十六章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2.掌握多动症、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
3.掌握中枢兴奋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使用方法。
4.掌握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三种儿童情绪障碍(分离性焦虑、恐惧症及社交恐惧症)的临床表现。
6.掌握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原则。
7.了解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鉴别诊断。
8.了解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预后。
9.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概要。
10.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
11.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儿童期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能正确识别并能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二、各节掌握和了解的具体内容第一节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1.掌握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冲动。
2.掌握多动症的诊断要点:主要诊断依据,协助诊断依据。
3.掌握中枢兴奋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使用方法:用药方法、避免副作用的方法、疗程。
4.了解CCMD-3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
5.了解多动症的主要鉴别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孤独症。
6.了解多动症的综合性治疗方法: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7.了解多动症的预后:预后特征、不良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8.了解多动症的流行病学:患病率、起病年龄、性别比。
第二节品行障碍1.掌握品行障碍的描述性定义。
2.掌握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
3.掌握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症状、严重程度、病程、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4.掌握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诊断要点:患病年龄、症状特点。
5.了解品行障碍的的病因: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6.了解品行障碍的预后:不良预后的表现、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7.了解品行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家庭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
第三节抽动障碍1.掌握抽动障碍的基本症状及其特点: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抽动症状的共同特点。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b2d97893fc4ffe473268ab3a.png)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DHD的共患疾病
单纯 ADHD
31%
40%
对立违抗障碍
抽动障碍
11%
品行障碍
14%
25%
28%
焦虑障碍
心境障碍
确切症状? 注意缺陷 多动冲动
严重程度? 成绩差 人际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
ADHD 诊断要点
起病年龄? 7岁前
表现一致? 居家、教室
公共场所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鉴别诊断 精神发育迟滞 品行障碍 心境障碍 儿童孤独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流行病学 国外:学龄儿童
患病率12%~16% 短暂性抽动障碍4%~20% 慢性抽动障碍1%~2% TS 4/万~5/万
国内:8岁~12岁
患病率2.42‰,男女患者比3~4: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不清
生物学因素:遗传是TS、慢性抽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 中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
刻板行为障碍
鉴别诊断
强迫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躯体疾病
拔毛癖
病程和预后 起病于儿童或少年期 多数慢性波动病程 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增加拔毛发行为频率和 严重程度
无共病者预后较好
拔毛癖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定,可选用SSRIs 对症治疗:局部损伤的躯体治疗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诊断依据 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行为 持续半年以上 明显影响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 不是心理发育障碍、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f0309bd59eef8c75ebfb304.png)
复习资料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两个维度,三个方面。
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
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1 / 8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分类标分类等分类描一般没有明显的外倾行为,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轻爱乱发脾气,还可能伴有焦虑型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有较严重的不良情绪与行为表现。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殊教育概论-教学课件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殊教育概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a39a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9.png)
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
1 言语攻击
儿童使用冒犯性的词语和 侮辱性的言论。
2 打架
儿童与同伴或经常缺席或逃避学校。
评估与诊断的重要性
1
评估工具和方法
2
使用行为评估量表和访谈等工具来确定
情绪与行为障碍。
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教师和家长共同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 和情绪。
确诊和介入策略
相关资源和支持
支持机构和组织
提供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支持 和资源。
教师与家长合作
建立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支 持儿童的教育。
评估工具和方法
使用专业评估工具来诊断情绪与 行为障碍。
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儿童在社交互动、言语和兴趣方面有显著障碍。
行为障碍
儿童常常违反规则,表现出攻击、挑衅等行为 问题。
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症状展示
情绪不稳定
儿童情绪波动大,容易发怒或沮 丧。
多动
儿童过度活跃,难以保持专注。
冲动
儿童无法控制冲动的行为,如发 脾气和暴力行为。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 殊教育概论-教学课件
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EBD)的定义和背景,探索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什么是情绪与行为障碍(EBD)
情绪与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情绪、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严重困难的一种特殊教育需求。
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障碍(ADHD)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特点。
确诊情绪与行为障碍后,制定个别化的 教育计划和支持。
针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殊教育教学 策略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https://img.taocdn.com/s3/m/63ea759e7fd5360cbb1adb3e.png)
➢老师发现他平均每天打人30余次。针 对凡凡打人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给 他讲道理、树榜样、奖励他不打人等 处理对策,但均无效果。
二、学习训练
➢1. 每当凡凡动手打小朋友时,在他身边的 老师便说:“凡凡不许打人。因为你打了 人,现在罚你做20次起立和坐下的动作。”
➢ 2. 然后老师便拉住凡凡的手,走到教室后 面。老师按着凡凡的肩膀要他坐下,然后 再让他起来,同时老师嘴里还喊道“坐 下”“起来”,让凡凡共做20次坐下和起
➢基本矫正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较好的完成了脱离强化的程序,较顺
利的进入自然状态。 ➢一个月以后,在进行跟踪观察,未再
发现吴雨有吮吸手指的行为。
案例二:用惩罚原理矫正凡凡随 意打人的不良行为
➢一、个案简况
➢5岁的凡凡是一个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凡 凡经常挑衅或殴打其他小朋友,而且凡凡 出手较重,班里的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 玩。平常目光呆滞,反应缓慢。每次打完 小朋友,凡凡便仰脸哈哈大笑。
➢两周后,老师停止实行惩罚法。刚开始的 四天,凡凡打人的次数还保留在地频率上, 后来打人的频率又开始回升。
➢到了第八天,老师重新实行惩罚法,并同 时对凡凡安静地坐着玩玩具进行正强化。
➢这样实行了两周,凡凡打人的次数平均3天 发生1次,可以说凡凡频繁的打人行为已基 本控制住了。
➢1. 矫治前准备 ➢(1)选择积极强化物 ➢(2)设计教育内容 ➢(3)争取家长配合
2. 行为改变过程
➢第一周,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第二周,寻找合适机会实行强化刺激。 ➢第三周、第四周,创设情境把矫治工作推
向高潮。 ➢第五周、第六周,巩固、发展矫治治疗成
果。 ➢第七周,帮助幼儿获得最高奖励。
三、训练效果
➢有目的地利用积极强化物来提高行为的出 现率的行为改变原理叫做积极强化原理, 简称积极强化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e82c5423968011ca2009121.png)
复习资料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两个维度,三个方面。
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
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评估㈠客观公正的评估㈡观察㈢筛选㈣预诊㈤转介㈥客观公正的评估的程序和标准㈦客观公正的评估小组认为该生有情绪行为障碍,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㈧适当教育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评估内容情绪与行为儿童评估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家庭和学校学习以及在社区和参加社会团体的基本情况;二是发展水平和特点,包括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学习水平,其中心理水平又包括认识水平、智力水平、情感发展水平;三是各种能力的评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四是障碍程度的评估。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培训课件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ce6e7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2.png)
情绪与行为de关系: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情绪总是伴 随着相应de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两者密切相关.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3
一.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de概 述
一.二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de定义 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de行为明显偏离de 儿童,通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de、明显而 持续de行为特点:
反社会行为 由于不良行为方式尚不顽固,经过一定de特别教育也能获得较好
de矫正效果.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7
一.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de概 述
一.三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de分类 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 情绪状况极差,不良行为习惯较顽固de儿童 ✓ 由于多方面原因,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已经形成反社会
✓ 认知治疗又分为理性情绪治疗、自我指导训练(梅钦鲍姆和古德 曼)、问题解决疗法、贝克认知治疗、格拉塞现实疗法等种类. 其中,又以艾利斯de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最为常用.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23
三.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de干 预
三.二 行为矫正
强化法(正强化、负强化)
✓ 正强化是指当儿童出现所期望de心理与目标行为,或符合要求de 良好行为时,就采取奖励de办法,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de频率.其 目de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不论是精神分析还是精神动力学治疗,都强调过去de经验对现在 行为de影响,关注行为背后de潜意识冲突.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19
三.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de干 预
三.二 行为矫正
系统脱敏法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殊教育概论-教学课件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殊教育概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202c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f.png)
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专业咨询,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 压力。
05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成 果与展望
教育成果的评价指标
学术成就
评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在学 术方面的表现,如阅读、写作
、数学等学科的掌握程度。
社会适应能力
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 合中的表现,是否能适应学校 和社会环境。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殊教育概 论-教学课件
目录
•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概述 • 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原则 • 针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与技
巧 •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环境与支持体
系 •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成果与展望
0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是指在情绪、行 为和心理方面存在显著异常的儿童, 这些异常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学习和社交能力。
理解与支持。
社区支持
加强社区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 童及其家庭的支持,建立互助
网络。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共 同推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教
育事业的发展。
THANK YOU
原因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大脑神经递质等多种 因素。
病理机制
目前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大脑神经递质 的不平衡和脑部某些区域的异常活动可能与这些障碍有关。
02
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原则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目标
特殊教育的定义
特殊教育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教育服务,旨在满足他们的特殊学 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活动
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培训等,提高家长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认识, 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特殊儿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d6f6b22e856a561253d36f9d.png)
2.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
? 2.2 调查内容 – 1)健康状况 – 2)家庭情况 – 3)学校情况 – 4)社会情况
18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 3.1 心理治疗法
– 经典的精神分析法是心理治疗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而 精神动力学治疗是从其发展而来的。
– 心理治疗一般多采用宣泄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观点:前者通 过宣泄的方式来让儿童减轻不良情绪的强度和侵犯的倾向;后者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动机、需要和欲望,启发儿童用一种前进的 力量抵抗倒退的倾向,保持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
? 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已属于社会犯罪的范围,少管 所收容的青少年,多为反社会的行为表现
10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 破坏性行为障碍
? 多动症 ? 品行障碍
– 情绪压抑型障碍
? 儿童焦虑障碍 ? 儿童抑郁症 ? 儿童恐怖症
– 进食障碍
? 神经性厌食症 ? 神经性贪食症
4.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
? 4.1 适用范围
? 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唐氏综合征、 脑瘫、情绪行为障碍、学习困难等具有认知及沟通障碍的儿童 ? 可用于特殊学校、各级残联康复机构、各类儿童康复教育机 构、医院康复科、精神心理科、儿童医院等。
4.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
? 4.2 系统功能
?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人格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高层次的自我调节系统。
?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且在人格发
展中严重滞后,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https://img.taocdn.com/s3/m/c0b8562d84868762cbaed562.png)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2、美国心理健康与特殊教育联合会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的障碍特征表现为: (1)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与适合其年龄的、文化的以及
种族的行为模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反应对其学业成就、社会 适应、职业技能和个人技能的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 (2)并非仅仅是对环境中压力事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预期性的过激反应; (3)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一致的障碍,其中至少一种要与学校有关; (4)对普通教育的直接干预反应效果很差,或者说普通教育的干预对这种学 生来说是非常不充分的; (5)此障碍可与其他几方面的障碍并存。 情绪与行为障碍这一术语包括影响儿童教育表现(如第一项中描述)的精神 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症以及其他持续性的行为或适应障碍。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一、多动症儿童的视知觉 1、多动症儿童由于感知速度较慢,容易出现
视觉控制跟不上任务要求的情况。 2、多动症儿童的视觉主动性和定向性较差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二、多动症儿童的听知觉 对声音的分辨和接受能力较差,视听协调性较差。 较复杂的,需要分析的内容,缺乏迅速加工分析的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
(三)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
(1)家庭结构不完整。 (2)家长本身有情绪与行为障碍。 (3)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冷漠缺乏交流。 (4)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5)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差,社会地位较低。 2、学校环境 3、社会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四、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 感觉通路 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 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迫症
强迫症的表现是反复出现而且持久不退的强迫思想,伴有夸大的焦虑或恐惧情绪。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狂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狂食症的表现,都是强迫性地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型,以及过度进行自我评价。
5.智力
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
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等级
分类描述
根据程度分类
轻度
一般没有明显的外倾行为,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和爱乱发脾气,还可能伴有焦虑型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十六、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
戈尔(Gull)在1868年首次采用神经性厌食症这一概念。它是一种显著的行为、精神和心理的紊乱。患者表现出对食物强迫性的偏食、厌食、体重下降、明显显瘦为特征的疾病,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它是一种慢性的,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
十七、什么是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低于正常范围。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是遭受和经历了极端痛苦和异常危险的创伤事件(如遭受暴力等)后,对这些事件的回忆表现出异常和极端的悲伤。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由弥漫性悲伤情绪和无助感为特征,其特点表现为长时间的,无理由的情绪低落。
社交恐惧症
基本特征是:对可能引起困窘的社交场合表现出显著和持久的恐惧、焦虑或回避行为。
慢性抑郁症
这类儿童有多次与父母分离的经历或其他精神创伤的历史,但并没有一次突然的重大诱发因素,抑郁是日渐积累,逐渐发生的。
隐匿性抑郁症
此类儿童表面上看起来是亢奋、好动并具有攻击性,但通过仔细和评估才能发现抑郁情绪的存在,有的儿童还可能出现周期性抑郁情绪。
十四、儿童社交恐惧症的概念
儿童社交恐惧症又名儿童社交焦虑症(SAD),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指儿童对新环境和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会或表现场合或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显著和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影响。
团体成就测验
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于同伴。但成绩不一定能很真实地反映他的能力。因为情绪与行为障碍会干扰学生对测验任务的专注。
视觉和听觉的筛选
结果无法用来解释行为。
㈣预诊
教师对学校小组建议的执行
学生对课堂的合理调整和行为管理技术没有做出积极的反映。
㈤转介
㈥客观公正的评估的程序和标准
评估方式
测查结果表明有情绪与行为障碍
㈦客观公正的评估小组认为该生有情绪行为障碍,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
㈧适当教育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评估内容
情绪与行为儿童评估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家庭和学校学习以及在社区和参加社会团体的基本情况;二是发展水平和特点,包括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学习水平,其中心理水平又包括认识水平、智力水平、情感发展水平;三是各种能力的评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四是障碍程度的评估。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指违反社会生活准则,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甚至于触犯法律,为社会所不容的行为。如偷窃、赌博、酗酒、诈骗、聚众斗殴、网络犯罪、攻击性为等。
五、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类型
类型
表现
焦虑症
焦虑症是由过度的、经常发生的、不合常理的恐惧和焦虑而引起的不适当的情绪状态或行为表现。
恐惧症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给他人带来不愉快或痛苦的行为。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评估
㈠客观公正的评估
㈡观察
教师和家长的观察
①学生在社会适应问题上存在困难;②也许没有能力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③也许有攻击行为;④也许有弥漫性的不愉快和沮丧的情绪体验;⑤也许会在教师里和独自活动的时候,表现出外张行为和退缩性行为。而且在不止一种场合表现出以上行为。
睡行症(梦游)
睡眠反复出现从床上起床并下床走动,通常发生于睡眠前1/3阶段。
睡眠不安
患儿难以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自己裤子的现象。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大类。
二十、什么是儿童遗便症?
遗便症是指4-5岁以后得儿童仍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不自主排除正常粪便的异常状态,又称“功能性大便失禁”。
二十一、简述儿童神经性尿频的原因。
复习资料
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十八、肥胖症的矫治
(一)对于儿童肥胖症的矫治,首先要排除儿童器质性疾病。
(二)对于单纯性肥胖,我们应从肥胖儿能量的摄入量和消耗着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入手:
1控制食物摄入量要调整膳食结构,限制饮食量,也就是:总能量要减少,蛋白质要保证或略高于正常供给量(蛋白质以占总量20%-30%为限,过高可引起肝、肾损伤),以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
2增加活动量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进行适宜的耐力运动,以增加人体内有氧代谢。
3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变过食、少动的习惯,应少看电视,少吃零食,更不能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4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家长要帮助儿童下定自觉控制体重的决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
十九、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4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二)严重标准:显著的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学业)和社交(包括同龄人)功能,导致交往活动受限。
(三)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6个月。
(四)排除标准:害怕或逃避不是由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性等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或某种物质(滥用物质、治疗药品)等所致。
两个维度,三个方面。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低控制型
这类儿童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控制,在行为上经常表现为多动、侵犯、攻击等行为。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分类
非社会行为
非社会行为指虽不合社会规范,但对社会影响程度不大的行为。外倾型表现为上课不遵守纪律、与同学吵架、与家长和教师对抗等;内倾型多表现内向性行为和逃避行为,如自怨自艾、抑郁自责、内疚焦虑自暴自弃等。
多动-冲动型
时常表现出坐不安稳,话过多,而且很难安静下来。还容易伴有尿床,睡眠障碍,执拗和发脾气,容易意外受伤。
复合型
目标坚持性薄弱和控制障碍。
十、多动症障碍儿童的鉴定与评估程序(参考情绪与行为儿童评估程序)
十一、广泛性焦虑和恐惧障碍形成的模型
一般性的心理易感性\一般性生物易感性
↓
压力(源自日常生活中)←可能得虚假警报
行为等级评定量表
在这些的得分在一个有显著性差异的范围内,与相同文化背景,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学生想必不,其特点是总是表现为过量或严重不足。
社会适应技能,自尊,个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评估
一句测验的制定者所制定的标准,学生的测验成绩表明他在一个或多个领域里有明显的困难。与相同文化背景,相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相比,学生的表现也表明他存在明显的困难。
㈢筛选
评估方式
表明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评估和测查
课堂作业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的到一对一的帮助。在课堂教学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不符合基本的课堂行为语气,导致无法完成或无法令人满意地完成作业
团体智力测验
大多数智力测验所得的智商要低于平均水平,属于学习迟缓者。但成绩不一定能很精确地反映他的实际水平。因为情绪与行为障碍会干扰学生对测验任务的专注。
十五、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
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对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1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
2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3对新环境或害怕的社交场合感到痛苦、不适、哭闹、惊呆、不语或退出。病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烦恼忍耐着。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特征时间的记录
学生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并不是短期的而是贯穿在他整个学校生活中。另外,记录也表明,这些行为在不止一种成何中表现出来,对其教育的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基于课堂的评估
这些学生在学习相应年龄阶段的课程时,在一个或多个学习领域中均存在困难。
直接观察
学生在与同伴或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以及在适应学校或班级的制度和常规的过程中,均表现出困难。
个体智力测验
智力虽正常,但智力测量成绩不稳定。多学科专家证明,测验的结果并不反映文化差异。所测量的确实是个体的能力。评估者有时可以通过学生在智力测验的子测验中的成绩和行为表现,来诊断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