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
教版选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解析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
答案 B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
A.出现的根本原因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D.改革的具体措施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本质”。战国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 B
3.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解析从材料中的“不法其故”“不循其理”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家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答案 D
4.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 )。
A.诸侯争霸的冲击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C.百家争鸣的冲击D.变法改革的冲击
解析诸侯争霸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礼乐秩序,使以宗法制为主要纽带的分封制趋于瓦解。答案 A
5.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
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B.移风易俗
C.制定连坐法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解析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中央从政治上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从这一角度思考,只有A项正确。
答案 A
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
A.重农抑商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建立县制D.制定连坐法
答案 B
7.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
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
袭的爵位,是军功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行列,这就客观上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
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 B
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
( )。
A.增加政府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
解析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意在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
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答案 A
9.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它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
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解析秦国在春秋时期开始设县。A、B两项是县制推行的影响,D项是县制
推行官吏产生方式的变化,这、三项都与县制相符。
答案 C
10.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解析战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初期,封建小农经济居于相对稳定性的特
点,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商鞅变法中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措施;
从材料中的内容看,商鞅并非禁止经营商业,但关键是要增加收入。由此可以
看出,商鞅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秦国的富强。
答案 B
11.“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答案 D
1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
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答案 C
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轻视教化,主张轻罪重罚
解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突出体现在变革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A
14.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
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从世卿世禄向赐爵制的转变,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
一要求。
答案 C
1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解析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适应
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即新的生产关系)。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
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
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
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
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
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
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
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