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市结构体系分析-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城市结构体系分析-精
2020-12-12
【关键字】建议、情况、道路、条件、成绩、空间、增长、地方、问题、战略、系统、有效、大力、整体、现代、均衡、平衡、合理、良好、优良、文明、快速、持续、合作、提升、发展、建设、建立、研究、措施、规律、特点、位置、突出、关键、支撑、稳定、网络、格局、力量、地位、要素、举措、基础、需要、环境、竞争力、政策、工程、职能、资源、重点、体系、能力、主导、方式、差距、特色、作用、规模、结构、水平、主体、秩序、总体布局、速度
摘要:城市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的结构体系影响着
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地职能的发挥。文章主要从城市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三个
方面来分析四川城市结构的现状、不足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调整和完善四川省城
市结构体系的对策。
关键字:四川;城市;城市结构;结构体系
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认为,城市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
务的,由一个区域内多个城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城市结构体系对区域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城市一般都是各级政权机构所在地,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行使着领
导与组织管理作用。国外对城市结构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
滞后,特别是在小区域方面对城市结构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尝试,
探讨四川城市结构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发展对策。
1 四川城市发展及城市结构体系现状
1.1 四川城市的发展变迁
巴蜀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城市发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
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巴族和蜀族分别于盆地东、西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巴国先后建都
今重庆、垫江、阆中等地,而蜀国都城先后设于郫县、成都,这些早期城市的建立奠定
了当今四川城市结构的雏形。秦灭巴蜀以后,在巴蜀故地设置了巴郡和蜀郡,当时秦为
了统治和防卫的需要,重点建设了成都和重庆城,以及郫县、临邛、阆中城邑,成都城
与首都咸阳城同制,当时四川就有19个城市。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奠定了成都和重庆作为
四川盆地中心城市的基础。唐代以后,中央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和防止造成地方割据,四
川的地方建制调整很大,州、县增加较多,形成了道、府(州)、县三级。公元733年,
唐分天下为十五道,四川位于剑南道、山南道、江南道,拥有42州。唐代管辖的范围要
比现在四川的行政区划大一些,到了晚清时期,四川的建制为道、府、县三级。这些郡、
府(州)的所在地决大多数逐渐发展成为了四川目前的中心城市,而县的建制,隋朝时
四川境内有174县,宋代有180个县,县的数量与如今的设置十分接近,奠定了四川市、
县级中心城市建制的格局。
四川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古代城镇的兴起。据《周礼》地官篇记载“凡田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这种十里有一场,三十里有一镇的布局,在川西平原和水陆交通沿线区域基本上如此。由此可以看出四川城市结构体系形成较早,比较稳定也比较发达。在四川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至今,中间没有断代,其中还出现过秦汉、唐宋、明清等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这些时期也是四川城市发展较快的时期。
第二、近代城镇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四川自然条件尤其是受其地形的影响,近代城镇变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沿江河城镇发展较快,这又同当时四川水路交通方便有着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以后,四川的城镇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在沿长江及其主要支流上的宜宾、泸州、乐山、遂宁、南充、内江等城镇发展迅速。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帝国主义的侵越沿江而上进入四川,在沿江城镇进行经济殖民;二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全国各地的工厂、企业、科研机构等内迁四川,使当时的沿长江城市人口猛增,成都、自贡等地也接纳了不少疏散人口,由于人口的增加、工厂的迁入、产业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有了一定的改善和变化。
第三、新中国成立以后城镇快速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战争的结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进了四川城市和城镇发展步伐的加快,概括起来讲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城市和城镇规模扩大,由于在原有的城市和城镇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使得城市(镇)规模得到较快、较大的拓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是城市和城镇布局得到一定的改善,通过大三线建设的奠基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不仅原有的城市(镇)有了新的扩展,而且新形成了一批类型规模不同的城市(镇),使得城市(镇)布局在区域间更加合理;三是城市和城镇的功能增强。今日四川城市能有如此快、如此大、如此好的发展势头,第一是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的初奠基,第二是得益于更大规模的大三线建设的大奠基,第三次是得益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发展和提高。[1]
1.2 四川城市结构体系现状及特征
一个地区城市过去的发展不能完全重现于现在和未来,但它是现在和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笔者在简单研究四川城市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四川城市和城镇发展的现状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概括,作为分析四川城市结构不足之处和研究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
1.2.1 四川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及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体系是指区域内各个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及其组合状态,是区域内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对地域中心空间作用的结果。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大省之一,地处长江的上游,目前其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城市的地域空间表现为一点多面
这里的一点是指成都市,他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也是整个西南地区的中心之一,而多面是指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已经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等几大城市群。
第二、沿交通干线的条带状城市分布
交通干线指铁路、公路和水运,其中铁路是指宝成、成昆、成渝、达成四大铁路干线,统计资料显示,四川的21个地市(州)中,分布在铁路沿线的有15个,每个地级市都位于国道及高速公路沿线,此外四川绝大部分属于长江水系,长江横贯全境,因此四川有不少城市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如宜宾、泸州、内江等。[2]
1.2.2 四川城市规模结构现状及特征
城市规模结构是指大、中、小各型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空间组合情况。四川省城市发展比较合理,大、中、小城市(镇)兼而有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四川城市规模结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城市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后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没有大城市的格局。统计资料显示,现在绵阳、自贡、攀枝花、南冲等城市已经成为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泸州、德阳、宜宾等也即将进入50万人口大城市的行列。
第二,城市的首位度高,空间极化现象明显[3]
四川省自从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后,成都成为全省唯一的一个特大城市,对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极化作用在进一步增强,首位规模分布越来越高,到2002年的时候首位度已经达到了5.23,在2007年底,首位度仍然在5.0以上。[4]
1.2.3 四川城市职能结构现状及特征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四川现阶段城市职能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城市职能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