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是正常物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蜜结晶是正常物理现象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且由于蜂蜜独特的天然功效,蜂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各种花种的蜂蜜如洋槐蜂蜜、枣花蜂蜜、荆花蜂蜜、椴树蜂蜜、油菜蜂蜜,甚至一些小品种的蜂蜜如苹果蜂蜜、枸杞蜂蜜以及一些南方蜜种如荔枝蜂蜜、龙眼蜂蜜等也在全国各地市场出现,人们能够吃到蜜蜂采集的不同植物花蜜,满足了对不同蜂蜜口味的需求,极大的繁荣了蜂蜜市场。

由于市场蜂蜜品种的增加,人们在享用不同蜂蜜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各种蜂蜜不同的气味、颜色和状态,但同时消费者在市场上也会看到许多结晶各异的蜂蜜产品,有整瓶结晶细腻的,有分层的,有部分半瓶或少量结晶的,虽然大家知道蜂蜜结晶是自身特有的物理现象,但结晶蜂蜜外观造成消费者的不认同甚至困惑,消费者的不认同也同样困扰着蜂产品加工企业。

要解释蜂蜜结晶的现象,还需先了解蜂蜜结晶的概念,蜂蜜的来源以及蜂蜜的有关成分等与结晶的关系。

一、蜂蜜结晶的概念、结晶形态

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对蜂蜜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并且对蜂蜜状态的描述为“在常温状态下呈粘稠流体状,或部分及全部结晶。”在GH/T18796《蜂蜜》行业标准附录中列出<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感官特性>,对不同蜂蜜的结晶状态做了描述,分为结晶、易结晶、极易结晶和不易结晶,比较客观的反映了蜂蜜发生结晶的事实,如“荆花蜂蜜:易结晶,结晶乳白细腻;荞麦蜂蜜:易结晶,结晶琥珀色,粒粗”等,大部分蜂蜜在适宜的条件下多少都会存在结晶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完全不结晶的蜂蜜。

蜂蜜是一种含有多种糖的过饱和溶液。蜂蜜的结晶实际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的物理现象。蜂蜜中的葡萄糖一般来说是无序的运动着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部分葡萄糖开始有规则的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结晶的中心,这样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起来,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晶体从蜂蜜中分离出来,就形成了蜂蜜的结晶。

结晶蜂蜜仍保持蜜源植物的花香味,把结晶蜂蜜适量调入温开水中,饮上

一口,使味觉和嗅觉同时发挥作用,品味结晶蜂蜜,更易品出结晶蜜的花香味。

按照物理状态分类,蜂蜜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即液态、结晶态或半结晶态。一般情况下,刚分离出来的蜂蜜都是液态的,澄清透明流动性良好,经过一段时间放置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能形成结晶。

蜂蜜结晶由于晶体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大粒结晶、小粒结晶和细状结晶,结晶颗粒直径大干0.5微米的为大粒结晶;颗粒直径小于0.5微米的为小粒结晶;结晶颗粒很小,看起来似乎同质的,称为细状结晶或油脂状结晶。

不同品种的蜂蜜结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但都不会影响其内在质量,只是物理状态不同。蜂蜜结晶的形态有油脂状、细粒状、粗粒状之分。若结晶核的数量多且密集,在形成结晶的过程中很快地全面铺开,就形成油脂状;若结晶核稍少,结晶又快,就形成细粒状;若结晶核的数量少,结晶又慢,每个结晶核都有足够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成长起来,这样就能形成粗粒状或块状结晶。

二、蜂蜜结晶的原因

结晶是蜂蜜的一个重要物理特性,在适宜的条件下,蜂蜜会形成结晶。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很多,近年专家学者包括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列因素对蜂蜜结晶影响较大。

1、蜂蜜成分对结晶的影响

影响蜂蜜成分的因素很多,如土壤、气候、植物肥料,尤其是植物种类和蜂蜜成熟度关系密切。蜂蜜的成分主要包括水分、单糖、双糖、多糖、蛋白质、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类、糊精、色素、芳香物质以及胶状物和混入少量的花粉等等。单糖占大部分,其中葡萄糖26~43%,果糖32~46%,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是引起蜂蜜结晶的主要因素。刚分离出来的蜂蜜看起来澄清透明,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发现其中有葡萄糖小晶体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极小的结晶核不停地运动,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着结晶核,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运动逐渐长大,成为体积较大的晶体,从蜂蜜中析出来。通常情况下,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多,结晶核的数量也越多,结晶的速度就

越快。据试验证实,一般情况下葡萄糖:果糖=1:1.04~1:1.3的蜂蜜较易结晶,而葡萄糖:果糖高于1.3的不易结晶。

2、不同花种对蜂蜜结晶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的蜂蜜是蜜蜂采集自然界植物的花蜜所得,所以植物的花蜜成分对蜜蜂采集并酿造后的蜂蜜成分有直接的关联。一般葡萄糖和松三糖含量高的蜂蜜容易结晶,如油菜蜂蜜、棉花蜂蜜、葵花蜂蜜等等。而含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状物质较多的蜂蜜不易结晶,如洋槐蜂蜜、枣花蜂蜜、党参蜂蜜等等。

3、温度对蜂蜜结晶的影响

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在葡萄糖的饱和溶液中,温度越低越容易结晶。蜂蜜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时,虽然葡萄糖的过饱和程度增加,但是由于蜂蜜中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状体物质等在低温下的粘滞度和密度却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结晶核的运动和扩散作用,结晶反而迟缓。若高于此温度,蜂蜜的粘滞度虽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却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甚至使结晶融化。据报道,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5~27℃),不断的改变温度值,可加快蜂蜜的结晶。冬春季节室温一般在此范围内,家庭购买的蜂蜜在放置过程中出现结晶与此关联较大。

4、影响蜂蜜结晶的其他因素

蜂蜜中的含水量、蜂蜜的加工工艺、蜂蜜包装等也会影响蜂蜜的结晶,

三、蜂蜜的“解晶”

蜂蜜一旦结晶,其自然融化的过程就会很漫长。一般不能完全融化,特别是油菜蜜等极易结晶的蜜种,会保持常年结晶状态,仅在夏季变得细软一些,表层可能出现一些融化的液态蜜。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蜂蜜大多数都会结晶,要提高蜂蜜的感官性和货架期液态稳定性,蜂蜜在加工过程中为防止蜂蜜结晶,可采取加温、超声波、过滤去除杂质等各种办法破坏原有的结晶核,都可起到延缓或抑制蜂蜜结晶的作用。家庭中,可将装蜂蜜的容器放在温度为50~60 ℃热水中,通过热传递让蜂蜜慢慢液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