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
汉赋代表作品
汉赋代表作品汉赋代表作品有:1.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2.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3.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4.汉代贾谊的《鵩鸟赋》;5.汉代枚乘的《七发》。
以上,就是汉赋的几部代表作品。
汉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兴起并辉煌于两汉时期,尤其受到汉代文人墨客的喜爱。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专铺叙事,散韵结合,文体特点是大多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汉赋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记叙帝王游猎、渲染城市宫殿、谈论草木禽兽、叙述旅途所见、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在汉赋上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子虚赋》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描写了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到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于云梦仅仅是他的后花园的小小一角,先生不服,用齐国的大海名山傲视子虚的故事。
首先,文章写了玉子先生和武玉先生的谈话,这引出了皇帝去森林的故事。
后来两人把皇帝要去森林的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树木都夸了一遍,然后写皇帝对郁庆功的狩猎,最后写皇帝的忏悔和反省。
文章主要讲述了贾谊被贬谪,来到屈原被贬谪的响水,表达对屈原这位一心为君的忠臣的哀思。
文章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也反映了他对非正义和世俗的厌恶。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贾谊借助猫头鹰的问答来表达自己的忧郁和怨恨。
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文笔潇洒,格调深沉,文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是一篇讽刺赋的作品。
假设楚王病了,吴克去探望。
通过相互问答,最终形成整部作品。
通过吃、乘、乐、猎、宴、观道六件事,太子康复了。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诫贵族子弟不要沉溺于过度的放荡,同时表达他们对贵族群体奢侈生活的批判。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演变。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是以模仿楚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遗产,以其豪放热情、抒发忧愤的风格而闻名。
西汉初年,文学家司马相如在楚辞的基础上创作了《子虚赋》,被誉为汉赋的奠基之作。
汉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诞生。
二、汉赋的特点1. 模仿楚辞:汉赋最初的特点是模仿楚辞的风格和形式。
它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忧愤之情,寄托个人的志向和理想。
2. 五言句式:汉赋的句式以五言为主,这与楚辞的句式相似。
五言句式简洁明快,使得汉赋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3. 多样的题材:汉赋的题材广泛多样,既有歌颂国家和君主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汉赋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题材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
三、1. 高峰时期:东汉时期是汉赋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赋作家。
其中最著名的是班固,他的《赋蒲松龄序》被誉为汉赋的巅峰之作。
班固的赋作风格独特,既有楚辞的豪放风格,又融入了魏晋时期的辞章之法,使得他的赋作更加丰富多样。
2. 衰落时期:随着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汉赋逐渐走向衰落。
赋作家们的创作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赋作的题材和风格变得单一和保守。
汉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3. 后续影响:虽然汉赋的影响力在汉代后期有所下降,但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仍然深远。
唐代的赋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汉赋的传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同时,汉赋也对宋代的词作和元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以模仿楚辞为主要特点。
它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情感,五言句式简洁明快,题材广泛多样。
汉赋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高峰,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汉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仍然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引言概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赋的发展演变,包括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流派分化以及影响力。
一、题材内容:1.1 宫廷赋:汉赋起初以宫廷为题材,描绘皇帝的威严和宫殿的壮丽。
1.2 田园赋:随着时代的演进,汉赋开始关注田园生活,描写农民的辛勤劳作和自然的美景。
1.3 历史赋:汉赋还涉及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通过叙述历史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艺术风格:2.1 辞章华丽:汉赋注重辞章的华丽与雄浑,运用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2.2 情感抒发:汉赋强调情感的抒发,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和感受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2.3 音韵优美:汉赋追求音韵的优美,注重句子的平仄和押韵,使文章更具韵律感。
三、创作手法:3.1 比兴手法:汉赋常常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拟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3.2 描写手法:汉赋注重描写,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展现景物和人物的美感。
3.3 对仗手法:汉赋在句子结构上追求对仗,通过平仄和押韵的对仗来增强文章的音韵美。
四、流派分化:4.1 乐府赋:汉代乐府赋是汉赋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音乐形式演唱,表达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4.2 高逸赋:魏晋时期出现的高逸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以清新、豪放的风格脱颖而出。
4.3 骚体赋:骚体赋是南朝时期的一种流派,以诗经的骚体为基础,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
五、影响力:5.1 文化传承:汉赋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社会影响:汉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3 文化交流:汉赋在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对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经历了题材内容的多元化、艺术风格的丰富化、创作手法的独特化、流派分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名词解释简短
汉赋的名词解释简短汉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学风貌。
汉赋一词源于古代的中国诗歌体裁,起初用于表示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赋的概念逐渐扩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领域。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诗歌根据其表达形式和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赋作为其中一种,注重抒发作者的感情和对事物的描绘。
它以抒情和描述为主要特点,能够通过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从字面上看,"赋"意为"附上"、"负担"或"附诗"。
在古代,赋可以指附加在礼仪或神圣仪式上的诗歌,具有一定的宗教背景。
赋的目的是通过诗歌表达对神明或圣地的崇敬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得到了开展和发展。
然而,在汉代以后,赋的含义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
在汉代,赋被重新定义为一种以宫廷乐舞形式表现的诗歌。
这种形式中的赋以其严格的格式和规定而闻名,例如,它们通常是五音十六字的,意味着每行五个音节,共十六个字。
这种形式的赋被广泛用于朝廷的演讲和致辞。
汉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广泛的题材。
赋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意象为特征,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如自然景观、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
汉赋的题材极为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欣赏。
它既可以将读者带入一个闪耀的宫殿或一个寂静的花园,又可以展现英雄的壮丽事迹或琴棋书画的优美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汉赋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
汉赋通常以"本事赋颂"的形式出现,以展示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赋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词汇储备。
例如,作者经常使用类比、隐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给文学作品增添光彩。
通过使用这些技巧,赋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提供全面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在今天,汉赋已成为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被广泛地研究和欣赏。
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大汉赋名篇
十大汉赋名篇中国古代古典文学,汉赋可称其瑰宝,流传千古,凝练瑰丽,深厚巧妙,历史的光辉就如此永恒。
以下是十大佳赋,它们是几千年以来汉赋研究以及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财富:首先是《离骚》,它由西汉的王羲之,被视作汉赋中的经典杰作。
它反映了变革时期秦汉之际的激情和精神,充分展示了政治变革在社会文化及文学上的影响,为了纪念秦汉政治大变革的历史成就而是首推之作;其次是《楚辞》,这部传世佳作是楚国的文学名篇,内容涉及战争、情感、社会及宗教,展现出明净与深远,意味深长,内容立体,文士们沉静地把握相继展开;此外,《秦观》是秦朝佳赋,汉成帝时期著名诗人秦观,其作品表达出一种新的风貌,歌颂秦汉新政的历史壮举,为秦朝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此外,《关汉卿》是陆机,描写了关于陆抗和汉昭帝之间的剧烈冲突,充分展现了陆抗得力以驱汉昭帝的气势;接着是《陆羽赋》,这是陆羽的大贤文章,记录了秦汉败亡期间的史实,记载了陆羽激烈反对汉昭帝统治的抗议;再接着是《李白》,李白的写作把文学的内容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酸涩而又婉转,犹如春蝉把绽放的四月化作了清韵,一部政治性质的作品;另外,《王勃之贴谷》是王勃,也被称为“客观政治分析手法”,在叙述当时社会状况的同时,对暴政有明确的攻击性。
它也揭示了时代黑暗;再者,《乐府诗稿》是专门写诗稿的周朝文学作品,从它了解到当时的人文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贺知章》,这部著作的深邃的文笔、耐人寻味的见解、急转直下的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之最;最后一篇是《屈原·涉江》,这是屈原所著,也是中国国家重要文化符号。
它以经典词汇和宏大的意境表达了极大的忧伤,展现了屈原的政治观念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意义非凡。
总之,十大佳赋的凝练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杰作,传承至今,仍具有浓郁的时代精神,撼动心灵深处,世世代代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并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当时的汉武帝在位,他提倡文治,鼓励文学创作。
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文人开始创作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汉赋。
汉赋最早是以咏史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体的创作形式受到了前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如《楚辞》和《诗经》等。
二、汉赋的发展1. 前期发展汉赋在西汉初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时的赋作者主要是一些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通过赋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抒发情感。
这些赋作大多以咏史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语言华丽而富有感染力。
2. 高峰期汉赋的高峰期浮现在西汉中期,这一时期的赋作数量庞大,质量也较高。
西汉时期的汉赋主要分为乐府赋和骚体赋两大流派。
乐府赋以咏史为主题,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骚体赋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这一时期的汉赋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华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晚期演变到了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汉赋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汉赋作品数量减少,质量也大不如前。
汉赋的衰落主要与政治和社会动荡有关。
东汉末年,王莽篡位,导致社会动荡,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汉赋逐渐被其他文学体裁所取代,如骈文和诗歌等。
三、汉赋的地位和影响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领着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形式的创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文学的限制,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汉赋的华丽语言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文化传承与发展汉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汉赋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汉赋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起源阶段1.1 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
它来源于汉代的乐府民歌和楚辞,融合了各种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
1.2 汉赋的特点汉赋的特点是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情感深沉,语言优美。
它以叙事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成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3 汉赋的代表作品代表汉赋的作品有《离骚》、《大哉乾元》、《拟古乐府》等,这些作品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二、发展阶段2.1 汉赋的发展汉赋在汉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汉赋的题材逐渐多样化,表现手法也日益成熟。
2.2 汉赋的流派在汉代,汉赋逐渐形成为了多种流派,如乐府赋、田园赋、山水赋等。
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3 汉赋的影响汉赋在汉代文学中占领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唐代的诗歌和宋代的词曲,还对现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衰落阶段3.1 汉赋的衰落随着历史的变迁,汉赋在晋代逐渐衰落,逐渐被其他文学形式所取代。
汉赋的创作数量减少,质量也大不如前。
3.2 汉赋的原因汉赋衰落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文学市场的竞争等。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汉赋的式微。
3.3 汉赋的影响尽管汉赋在晋代衰落了,但它的影响仍然存在。
汉赋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在后世文学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复兴阶段4.1 汉赋的复兴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赋在唐代得到了一定的复兴。
唐代的文学家们重新发掘和借鉴汉赋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其重新焕发出生机。
4.2 汉赋的创新在唐代,汉赋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为了新的风格和特点。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并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当时的汉武帝在位,他提倡文治,鼓励文学创作。
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文人开始创作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汉赋。
汉赋最早是以咏史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体的创作形式受到了前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如《楚辞》和《诗经》等。
二、汉赋的发展1. 前期发展汉赋在西汉初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时的赋作者主要是一些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通过赋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抒发情感。
这些赋作大多以咏史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语言华丽而富有感染力。
2. 高峰期汉赋的高峰期出现在西汉中期,这一时期的赋作数量庞大,质量也较高。
西汉时期的汉赋主要分为乐府赋和骚体赋两大流派。
乐府赋以咏史为主题,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骚体赋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这一时期的汉赋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华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晚期演变到了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汉赋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汉赋作品数量减少,质量也大不如前。
汉赋的衰落主要与政治和社会动荡有关。
东汉末年,王莽篡位,导致社会动荡,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汉赋逐渐被其他文学体裁所取代,如骈文和诗歌等。
三、汉赋的地位和影响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形式的创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文学的限制,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汉赋的华丽语言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文化传承与发展汉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汉赋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初始阶段(公元前206年-公元前9年):刘向的《新序》和杨雄的《法言》被认为是汉赋的奠基之作。
这一阶段的汉赋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政治抱负为主要特点。
2. 高峰阶段(公元前9年-公元2世纪):这一时期是汉赋发展的黄金时期。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贾谊、班固等。
他们的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多样,涉及到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
3. 衰落阶段(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汉赋在这一时期逐渐衰落,主要原因是政治乱局和社会动荡。
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变得单一和僵化。
4. 后续影响(公元4世纪-现代):尽管汉赋在后续时期不再是主流文学形式,但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的骈文、宋代的辞章以及明清时期的诗词等文学形式都受到了汉赋的影响。
总的来说,汉赋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伏,但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表现手法。
汉赋的文学特点
汉赋的文学特点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汉赋的定义、发展历程、文学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汉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汉赋的定义汉赋,又称“汉文”、“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形成的一种文体,也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是以诗歌为基础,融合了散文、楚辞、历史、传记等多种元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城市风貌、历史事件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汉赋的发展历程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始期、发展期、兴盛期和衰落期。
1. 创始期:汉赋的创始期可以追溯到汉初,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贾谊。
他的作品以《吊屈原赋》为代表,表现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同情。
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城市风貌的作品,如《旱云赋》、《鸟赋》等。
2. 发展期:汉赋的发展期是在汉武帝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他的作品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描写了帝王游猎的盛况和自然景色。
此外,还有东方朔、枚皋等人的作品,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3. 兴盛期:汉赋的兴盛期是在东汉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班固和张衡。
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是汉赋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描写了帝王都城的繁华景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衰落期:汉赋的衰落期是在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汉赋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然而,一些文人仍然坚持创作汉赋,如曹植、陆机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三、汉赋的文学特点汉赋的文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自由:汉赋在形式上非常自由,不受传统诗歌的限制。
它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学元素,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对话、分段、叠句等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自由的特点,使得汉赋在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时更加生动、形象。
2. 内容丰富:汉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自然景色、城市风貌、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的发展历程关于汉赋的发展历程介绍如下: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屈原赋和荀子赋,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对汉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汉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
二、汉赋的发展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晚期。
1. 初期:汉赋的初期可以追溯到汉高祖时期。
此时的汉赋以模仿屈原赋和荀子赋为主,内容多涉及宫廷生活和政治议论,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和枚乘的《七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赋的内容和形式逐渐丰富,开始出现描写山水、刻画人物的作品。
2. 中期:汉武帝时期是汉赋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时的汉赋在形式上讲究辞藻华丽、音韵和谐,强调文学的美感和娱乐性。
同时,汉赋的内容也开始涉及更多的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描绘了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象,扬雄的《长扬赋》描写了边疆的战争和民族关系。
3. 晚期:汉末是汉赋发展的衰落期。
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变迁,汉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然而,此时的汉赋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张衡的《二京赋》和蔡邕的《述行赋》,它们在文学艺术上仍然有着很高的成就。
三、汉赋的影响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汉赋的华丽辞藻和音韵和谐的特点对后世的诗词、曲艺等文学形式产生了影响。
最后,汉赋的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启示。
四、汉赋的衰落汉末以后,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变迁,汉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一方面,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文人墨客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失去了往日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潮涌现,汉赋不再是文学的主流形式之一。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汉赋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汉赋的起源和特点1.1 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赋,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汉赋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2 汉赋的特点汉赋以情感抒发为主,注重情感的真挚和深切。
同时,汉赋还注重用词的华丽和修辞的辞藻,追求文辞的精美和华丽。
二、汉赋的发展阶段2.1 前汉时期的汉赋在前汉时期,汉赋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前汉时期的汉赋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采。
2.2 光武中兴时期的汉赋光武中兴时期是汉赋发展的黄金时期,汉赋的题材和形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光武中兴时期的汉赋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个人感慨为主。
2.3 后汉时期的汉赋后汉时期的汉赋受到了前人的影响,题材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后汉时期的汉赋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
三、汉赋的影响和传承3.1 汉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后世文学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3.2 汉赋的传承和发展虽然汉赋在后世逐渐式微,但其精神和艺术价值仍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现代诗歌和散文中仍然可以看到汉赋的影子。
3.3 汉赋的文学价值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汉赋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汉赋的经典作品4.1 《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汉赋的代表作之一。
《离骚》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4.2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一部融汉赋和古诗于一体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古诗十九首》在后世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3 《九章》《九章》是一部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个人感慨为主题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汉赋名篇 汉赋名句(精选范文)
汉赋名篇汉赋名句(精选范文)1、《吊屈原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
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
2、《鵩鸟赋》:贾谊的《鵩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鵩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
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3、《西京赋》:为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作,作品中描述了长安的繁华,讽刺了社会的奢靡风气,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记载了“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杂技、幻术节目,并有乐队伴奏。
4、《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的代表作之一。
《二京赋》是运用文学手法的社会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讽谏、社会事物的描述,历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感情的抒发、意境的想象,诸景毕现,文思泉涌,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
除了它文字典雅,取材翔实,更由于它改变了辞赋专一阿谀颂德的陋习,开一代新风。
5、《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
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深省,接着写各种类型的离别,表现出“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既写出分离之苦的共性,也写出了不同类型分别的个性特点,最后总结出“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指出分别的痛苦“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指出任何大手笔也难写离别之深情,言尽而亦不尽。
全赋用骈偶的句式,绘声绘色,语言清丽,声情婉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1、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名词解释汉赋
名词解释汉赋汉赋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赋最早出现于汉代,而汉赋的鼎盛时期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
下面将对汉赋进行名词解释。
一、汉赋的定义汉赋是一种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讴歌人物的韵文体裁。
它通过丰富的比喻、夸张的修辞和多层次的意象,以及独特的韵律和韵音的运用,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观点。
二、汉赋的特点1.比兴手法:汉赋以比兴为其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描绘绚丽多彩的目的。
比如将云彩比作绸缎、流水比作银河等等。
2.描写技巧:汉赋以细腻的描写技巧著称,通过详细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等,使读者能够产生直观的感受,仿佛亲临其境。
3.抒发情感:汉赋追求情感的真实和直接,通过凝练的词语和精确的构思,将作者的感情直接传递给读者,引发共鸣和思考。
4.韵律和韵音:汉赋注重文章的韵律和韵音的运用。
它采用七言或五言的句子结构,注重音节的抑扬顿挫,使文章既有音乐感,又有节奏感。
5.主题广泛:汉赋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以史事为题材的史赋,也有以山水为题材的山水赋,以及以人物为题材的人物赋等等。
不同的赋体强调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但都彰显了作者的才情和才华。
三、汉赋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美得令人窒息的赋体辞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
它以婉约的笔触和悲壮的情感,描绘了屈原自贬谪之后的心路历程。
2.《观沧海》:《观沧海》是东汉文学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对海洋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的感慨与追求。
3.《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东晋文学家高适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韵律,描绘了长安城的繁荣和盛景。
以上是对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创作水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汉赋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汉赋的起源
1.1 汉赋的起源于汉代
1.2 汉赋的发展受到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
1.3 汉赋的形成与汉代文学风格的特点密切相关
二、汉赋的特点
2.1 汉赋以叙事为主,情感丰富
2.2 汉赋注重描写细节,形象生动
2.3 汉赋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民族感情
三、汉赋的发展阶段
3.1 汉初赋,以模仿楚辞为主
3.2 汉中赋,赋体逐渐规范化
3.3 汉末赋,赋体逐渐趋于成熟
四、汉赋的影响
4.1 汉赋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4.2 汉赋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4.3 汉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汉赋的传承与发展
5.1 汉赋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5.2 汉赋在宋代得到了更多的创新
5.3 当代文人继承发扬了汉赋的传统,将其发展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当代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我们应该珍惜汉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其精神,让汉赋在当代文学中继续发光发热。
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的名词解释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起源于汉代,流行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汉赋是一种以辞章婉丽、意境深远、语言华美的散文体诗歌形式,常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描绘丰富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汉赋是由"赋"和"汉"两个字组成的,"赋"是指以文学形式表达感情、描写景象的作品,而"汉"则代表了这种文学形式的发源和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汉赋的特点在于音韵优美、辞章华丽,不仅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青山、碧水、繁花、月夜等自然景观为背景,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诸多事物以人类的情感和思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观感和思考。
汉赋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讴歌山川的,也有咏史抒怀的,有描写人物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众多的汉赋篇章中,有的让人敬佩作者的雄才大略,有的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有的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例如,东汉末年文学家班固创作了《咏史赋》,通过描写古代英雄、历史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多样,汉赋在形式上也有其特点。
它常常运用平行句、插句、反复句等修辞技巧,以丰富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作者还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事物的形象化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享受。
汉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产生时期,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追求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汉赋被后世文人不断研究和模仿,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中不可抹煞的一部分。
汉赋的名词解释就像是揭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汉赋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它不仅照亮了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也启迪和激励着后人在追求艺术和人文精神上的努力。
十大汉赋名篇
十大汉赋名篇1.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赋文,被誉为汉赋名篇之一。
这篇赋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滕王阁壮丽的景色和滕王的英勇豪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抱负和追求。
王勃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篇赋文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感染力。
2.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抒发家族情感的汉赋。
这篇赋文以祭祀仪式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对已故侄儿深深的思念和对他的追忆之情。
文中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和纯真。
3. 《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晚唐文学家冯道创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描绘东京城的繁华景象为主题,通过对城市建筑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唐朝东京城的富饶和繁荣。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形象描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受。
4. 《幽州倡酬寄京华故吏》《幽州倡酬寄京华故吏》是唐代文学家杨巨源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幽州为背景,通过对边疆壮丽景色和幽州风土人情的描绘,赞美了幽州故吏的忠诚和奉献。
文章内容深入浅出,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迪。
5. 《秋胡行》《秋胡行》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秋天胡人迁徙的景象为线索,描绘了大漠黄河之间的广阔风光和胡人的悲壮命运。
王之涣以独特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让读者在感受到草原的雄壮之美的同时,也对胡人的命运感到深深地同情。
6.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岳阳楼为主题,通过对楼台的描绘和楼上观景的述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范仲淹通过描绘楼前的洞庭湖和楼上的历史景象,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和灵动。
文中儿女情长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更使这篇赋文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7.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阳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严峻和边军将士的英勇抗敌形象。
杨慎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对比手法,使整篇赋文笔触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情感饱满,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的危机和抗敌的豪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
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
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
《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
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
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
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
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
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
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
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汉赋至魏晋定型于小赋,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汉赋发展脉络。
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是诗、文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后二者,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多种风格和多种流派。
学者将赋体分为四种:一曰古赋,二曰俳赋,三曰文赋,四曰律赋。
古赋古赋包括战国末期荀子的《14赋篇》和汉赋。
荀子《赋篇》分别写了礼、知、云、蚕、箴等5种事物,以韵散相间和问答体的结构方式,“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汉赋渊源于荀子《赋篇》,并在文学体制上接受了楚辞和战国恣肆文风的影响。
汉赋又包括汉初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的骚体抒情赋;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的散体大赋;东汉后期以赵壹《刺世疾邪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
其中,汉代散体大赋是为正宗。
俳赋俳赋,赋体的一类。
即骈赋。
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
“俳”的本义是游戏。
宋代称对句为“俳语”,因称注重对仗的赋为“俳赋”。
“骈”即对偶的意思,所以又称之“骈赋”。
俳赋,魏晋体制未严。
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未讲四声八病。
如曹植的《洛神赋》基本上顺语势作流水对,有三言句、六言句及骚体句。
而西晋陆机的《文赋》以六言句为主,两句对联,体制已趋严整,但句式不避参差。
俳赋,南朝体制特点是,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声律;渐趋四六,渐近律赋。
如庾信的《小园赋》,除连接转折的虚词外,句子字数虽有参差,但基本为四六节奏,两句一典,隔句对仗,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欠备。
所以程杲说:“四六盛于六朝,庾、徐推为首出。
其时法律尚疏,精华特浑。
”——《识孙梅(四六丛话)》文赋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古文家们的创作理论如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等正是文赋产生的理论基石,而当时文坛上破体为文的创作风气以及律赋、咏史怀古诗、陆贽骈文的盛行等,也从实践的方面刺激了文赋的产生。
文赋,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丽矣。
至于律赋,其变愈下,始于沈约四声八病之拘,中于徐、庾隔句作对之陋,终于隋唐宋取士限韵之制,但以音律谐协对偶精切为工,而情与辞皆置弗论。
律赋唐代时科举制度盛行,诗赋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于是产生了考试专用的试律赋,叫做律赋。
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的限制。
“律”是格律,指作赋必须遵守的对仗、声韵的限制。
唐代进士科举考试命题作赋,除须遵守俳赋对仗声律要求外,还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韵脚字,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限八韵。
宋代试赋沿袭唐制。
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
南朝俳赋的对仗、声韵有一定讲究,但未形成格律唐代进士科试诗赋,使士人必须熟悉对仗技巧和四声八病,掌握俳赋写作技能以应付考试,律赋,是对骈体赋的进一步规范。
从四六文体在唐宋时的地位看,它是唐宋时代最广泛使用的文体,四六文的应用比起古文来还要广泛。
宋代是律赋的发展期,宋代科举考诗赋,所以一般的文学家也都从事于律赋的写作金代的科举也沿用了律赋,但成就不高,名家更寥寥。
元代、明代不以律赋考试,所作的就很少,清代是律赋的高峰,无论数量上还是成就上都远远超越前代。
有清一代,律赋名家辈出。
律赋名家往往也是以才情学识见长的诗人学者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晋代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学者将赋体分为四种:一曰古赋,二曰俳赋,三曰文赋,四曰律赋。
汉赋渊源于荀子《赋篇》。
从真正作为独立文体的赋来看, 荀子之赋还很不成熟, 仅仅只是开端, 真正为汉赋体制奠定规模基础的应是宋玉,代表作是《高唐》、《神女》、《风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赋体历史辞赋可以分成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四种体裁,这四种体裁在历朝历代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
用列表形式把赋体分类源流展示如下:★一、赋体分类发展源流骚体赋:先秦(屈赋)—汉朝(拟骚,下同)—六朝—唐朝—宋金—元明清文体赋:先秦(屈原〈卜居〉、〈渔父〉、荀赋、宋玉)―汉代文体大赋—汉末文体小赋—六朝文体小赋—唐朝仿汉大赋、文体小赋—宋朝仿汉大赋、一般文体赋、欧苏新文体赋—元明清文体赋骈体赋:六朝—唐—宋—元明清律体赋:唐—宋金—清由上表可见,骚体赋从先秦到清代源流不断,只是有屈原楚辞体和后世拟骚体的区别;文体赋从先秦到清代也是源流不断的,不是到宋代才突然出现一种文体赋;骈体赋从六朝诞生,其发展史一直贯通到清朝;律赋与科举考试制度内容变化相关联,出现在唐朝、宋金和清朝三个时段。
以下再就宋代各体赋的特征用列表和举例的方式分别予以说明。
★二、宋代骚体赋宋代骚体赋不能一概论之,可以将其分成三种:其一、以四言或六言为主,且有大量“兮”字的骚体;其二、基本上无“兮”字,且句式整齐的骚体;其三、以“辞”为名,形同歌行的骚体。
列表如下:通篇有大量“兮”字的骚体基本上无“兮”字的骚体以“辞”为名或以“篇”“操”之类为名的骚体晁补之〈北渚亭赋〉〈黄庭坚别友赋〉(送李次翁)晁补之〈望涡流辞〉、黄庭坚〈明月篇赠张文潜〉例如,晁补之是北宋擅长骚体的赋家,他的〈北渚亭赋〉写道:“登爽丘之故墟兮,睇岱宗之独立。
根旁礴而维坤兮,支扶疏而走隰。
”这就是一般有大量“兮”字骚体的典型句式。
至于某些文体赋中某一段有骚体句式者,不属此例。
又如黄庭坚有〈别友赋〉(送李次翁)写道:“曩闻义于孙李,指尊选以见招。
惜予行之舒舒,日其夜以为朝。
予望道于篞垣,见万物之富有。
”这种句式就是蔡梅枝所谓的“齐言体”,其实显而易见,在上句的末尾加一“兮”字,这种赋就与典型的骚体没有区别。
再如,晁补之《鸡肋集》巻三收有〈望涡流辞〉、〈追和陶渊明归去来辞〉等十多篇以辞为名的骚体赋作。
黄庭坚《山谷集》卷一有〈楚词七首〉,其中如〈明月篇〉(赠张文潜)写道:“天地具美兮生此明月,升白虹兮贯朝日。
工师告余曰斯不可以为佩,弃捐椟中兮三岁。
不会霜露下兮百草休,抱此耿耿兮与日星游。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写道:“吾其行乎道,渺渺兮骖弱。
石岩岩兮川横,日月兮在上。
风吹雨兮昼冥,吾其止乎。
曲者如几,直者如矢。
"这类作品虽然不以辞赋为名,但读来显然是骚体赋句调。
★三、宋代文体赋宋代文体赋不能一概论之,可以将其分成三种:仿汉文体大赋,一般文体小赋,欧苏式新体文体。
列表如下:仿汉文体大赋一般文体小赋欧苏式新文体赋张耒〈大礼庆成赋〉张耒〈吴故城赋〉张耒〈秋风赋〉、〈鸣蛙赋〉例如:苏门学士张耒有〈大礼庆成赋〉,这是一篇仿汉式的散体大赋。
祝尧《古赋辨体》卷三〈子虚赋〉评语云:"此赋虽两篇,实则一篇。
赋之问答体,其原自〈卜居〉〈渔父〉篇来,厥后宋玉軰述之,至汉此体遂盛。
此两赋及〈两都〉〈二京〉〈三都〉等作皆然,盖又别为一体。
首尾是文,中间乃赋。
世传既久,变而又变。
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而专于辞者,则流为齐梁唐初之俳体;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骋而专于理者,则流为唐末及宋之文体。
性情益逺,六义澌尽,赋体遂失。
然此等铺叙之赋,固将进士大夫于台阁发其蕴而验其用,非徒使之赋咏景物而已。
须将此两赋及扬子云〈甘泉〉〈河东〉〈羽猎〉〈长扬〉,班孟坚〈两都〉,潘安仁〈藉田〉,李太白〈明堂〉〈大猎〉〈圜丘〉,张文潜〈大礼庆成〉等赋并看。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张耒此赋与汉代以来散体大赋一脉相承的关系。
张耒另有二十多篇文体小赋,则与汉式大赋或欧苏式新文体赋关系不大,观其在〈吴故城赋〉后的一段跋文:“予近读曹植诸小赋,虽不能缜密工致,悦可人意,而文气疏俊,风致高远,有汉赋余韵。
是可矜尚也,因拟之云。
”可以证明张耒的文体小赋自有所本,并不一定都是学欧苏文体的。
其他作家也有类似的文体小赋。
至于欧苏式文体,则是以散文的方法写赋,脱离了赋铺叙和言情的本质特点,专门以说理议论为主。
欧苏式文赋大约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句式上,不像骈赋或律赋那样专讲属对的精密工切,虽间有偶句,但主要是由散体句式来表现,参差错落,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