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归因理论(塞利格曼)

乐观归因理论(塞利格曼)
乐观归因理论(塞利格曼)

乐观归因理论(塞利格曼)

?塞利格曼的乐观归因理论将乐观分解为三个维度:

?“稳定—不稳定”;

?“内部—外部”;

?“特定—普遍”。

特定普遍

内部

稳定

①我肯定有什么地方让他不喜欢我了,

老是找我一个人的麻烦。

⑤我就是特别容易招领导不

喜欢,让别人挑剔我。

不稳定

②看来是我昨天那个报告出了大问题,

让他生气了。

⑥我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状态

不太好,大家对我都不太满

意。

外部

稳定③他就是对我不满意,老是这么针对我。

⑦他不适合当领导,老是对

我们这些下属乱发火。

不稳定

④他儿子昨晚又和他吵架了吧,让他这

么不高兴。

⑧他也有四五十岁了,肯定

是更年期,情绪总是不稳定。

例一

星期五的上午,小王一边干着手上的工作,一边幻想着即将到来的周末。他已经和几个朋友约好了,今天晚上就开车一起去郊区,昨天已经订好了临湖的房间,可以整整两天都在一起好好玩。突然,小王的老板阴沉着脸到他办公桌前,严厉地让他去老板办公室。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释老板的这个行为呢?

塞格利曼认为,将事物原因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和特定的因素时,就是乐观的;

相反,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就是悲观的。

例二

你和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公司的面试,他很顺利就一路通过,而你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却连第一次面试都没有通过。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对待这件已经发生的事,你试图进行解释。你的归因(认知)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情绪和行为。

从“稳定-不稳定”维度分析

如果你认为导致你失败的原因是稳定的,那么很自然,你就会觉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没有办法找到好工作了,甚至有可能认为去参加学生会主席选举等类似领域的事情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这种悲观的归因会持续地影响你;而倘若你认为失败是不稳定的,只是偶尔发生,那么你对未来就肯定有更多的乐观期待,这次的失败不会影响你很长时间,你的挫折感会很快过去。

从“普遍-特点”维度分析

如果你认为这种失败是普遍存在的,那么你对自己各个领域的事情都不会有很好的期待,你觉得失败会随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当你认为它只是出现在特定领域时,你就缩小了这次失败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更快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下一次尝试中。

从“内部-外部”维度分析

如果是内部的原因,不难想象,你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倘若只是外部的原因,那么OK,这件事和自尊无关,继续为下次的面试做好准备吧!

结论二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无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他们的归因方法几乎完全不同。

乐观主义者在遇到好事的时候,通常采用内部、稳定、普遍的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往往作出的是外部、不稳定、特定的归因,保护了自己的自我评价。而悲观主义者却刚好相反。

例三、老板夸你上星期的项目书写得很不错

乐观主义者

内部:我成功是因为我的能力很强啊!

稳定:能力当然是稳定的,我一直都有这能力,只是这次表现了出来。

普遍:我只要正常发挥,肯定每次都能成功!

形成了良好的自我评价,对未来有很多期待,促进自己采取行动,再次获得成就感。

悲观主义者

外部:我这次运气超乎寻常好。

不稳定:运气这东西,说不好什么时候能够得到。

特定:就这一次运气好,谁知道下一次我还会不会倒霉呢?

感到幸运,高兴的同时担心未来的命运。犹豫不决,担心现在的好运转瞬即逝,不愿意开始新的工作。

例四、老板责骂你上星期的项目书写得一团糟,让重写。

乐观主义者

外部:这次是有一些外部原因导致的,与其责怪自己,还不如找到解决的方法,处理问题。

不稳定:每个人都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好好解决,总会迈过这个坎。

特定:老板不满意的就是这个项目书而已,我的其他工作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不被困境所累,尽快摆脱逆境,以问题为中心,缩小失败带来的伤害,继续工作。

悲观主义者

内部:我真没用啊,我不知别人聪明,能力也不够,本来就没办法做好这个任务。

稳定:我总是犯错误,重写肯定也不会让他满意。

普遍:惨了,老板从此看出来我的能力不行了,他会从此挑剔我,我在这个单位呆不下去了。

感到无力感和无望感,觉得难以胜任,整个生活都受到了影响,难以为继。

例五

1967年,塞利格曼在动物实验室研究恐惧性与工具性学习的关系,当时利用狗进行实验,为了让狗有恐惧感,他们把狗关在笼子里面,不断给狗电击,无论狗做出什么反应都不停止电击。一开始,为了躲避电击,所有的狗都会试图从笼子里跳起来逃走,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的狗就不再尝试了,哪怕将笼子盖打开,狗也不再跳起来了,同时出现了很多沮丧、无望的表情。这些狗认为自己的努力毫无作用,抑郁了!

分析

塞利格曼等人认为,狗是在这个实验的环境下学习到了这样的内容:任何行为都是徒劳的。这种无助和绝望感是通过数次尝试后学到的,故将这个现象称为“习得无助”。塞利格曼进一步认为,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由于“习得无助”而致病的。

何谓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是指当个体将面临的情景认为是不可控的,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对结局产生影响时,个体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认知,体验到无助、无望、抑郁等消极情绪,放弃努力。

习得无助的结构组成

塞利格曼认为,“习得无助”就是由以上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组成的:

(1)不可控环境:在该情境下,是否所有的行为都不能改变结果?这个结果是否不受行为控制?(是不是无论跳起、跑动、坐下、吠叫都没有办法停止电击。)

(2)伴随性认知:个体认知到任何积极的行动都不能控制其结果?(抑郁的狗或快或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对自己的命运有任何作用了。而积极的狗没有此认识。)

(3)放弃反应:继续用无助的心态来看待以后发生的事情,感到了自卑,缺乏自信,而放弃努力去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再次电击时,抑郁的狗不再做出任何反应,用“什么都不做”来防御“做了也没有用”的沮丧感。)

注意,你怎么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样对待你!——埃里克·赫勒

防御型悲观主义

悲观者在遇到一个可能的挫折情境时,常常采用这样的手段来保护自己:

1,降低自己的期望。

假设事情不会很顺利,结局会很糟糕。

2,考虑到最坏的情境。

悲观主义者会思考这件事所有的糟糕结局,并着重在心里刻画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境。

3,做好应对失败的准备。

悲观主义者常常在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些不好的结局,并一遍遍地寻找应对方法。他们不断思考和准备,想要找到在最坏情境下最可能获得成功的应对方式。

这三个步骤,大约就是人们认为的“悲观的有用之处”吧。

防御型悲观主义,就是让人们意识到困难的存在,并且做好应对的准备。

悲观主义者通常用这个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好像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来,也获得了一些控制感。

但是我们能够看出,用这种方法的人,思维一直围绕在“可能的失败”、“失败的具体情境”、“失败是怎么导致的”、“如何预防失败”这些问题上,他们每时每刻想到的还是“失败”,在脑海中的各种预演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而且可能带给别人你没有自信、没有能力的感觉。

乐观的作用

(一)对目标的坚持

内控:乐观者更容易认为事情结局与个人努力相一致,我们将这种信念成为“内控”。

外控:认为事件结果无法由个人的努力来决定。

内控的个体与外控的个体相比,他们在经受应激、挫折后有较少的抑郁症状或躯体症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身心健康状况。

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目标本身,而在于他们在目标实现之道上的差异。

越是乐观者,越是积极地期待着实现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单个目标。其次,除了期望自己实现目标外,更乐观者还对自己树立的目标表现出了较强的执着度和忠诚度。

悲观者即便认为自己的目标是重要的,仍无法保持对目标的执着,不相信其一定能够实现。结果是悲观者便很难一步步接近目标,而总是似乎要停止努力。

高乐观者拥有更高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这是两种独立而相对稳定的倾向。它们会影响个体对事件的归因,从而影响个体在面对困难、挑战与压力时,所保持的态度、采取的行动以及工作上的结果。

追求成功动机较强的个体期待着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例如自豪感、自我满足等),从而促使他们朝向可能的成功而不断地努力;

避免失败的动机较强的个体所预期到的是失败以后所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如羞耻、屈辱等),从而试图通过退缩或不作为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二)获得更多的资源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乐观者拥有更高的自尊,在遇到挫折时,会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来评价和分析压力情境,采用任务定向的应对策略,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寻求社会支持系统,自我接纳并进行自我改进,积极再定义压力事件,利用爱好或兴趣转移注意力克服困难,获取更多的资源帮助自己前进。

不那么乐观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压力,更容易采用情绪定向的应对方式,例如转移、逃避、退缩等策略以应付预料到的压力事件,尽量少地付出努力,远离失败情境。

(三)满意度更高

21世纪初时,美国学者报告了一项研究。他们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挑选了141幅照片,将照片上的表情分为了三大类:没有笑容的、露出僵硬的职业微笑的,及露出真诚笑容的。这些照片主人在27岁、43岁和52岁时分别接受访谈,问及他们的婚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结果发现,露出真诚笑容的被试,在往后的30年里,结婚比例较高、比较倾向维持婚姻关系,也体验到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研究则于是做出结论:一瞬间积极情绪的产物——一幅照片,却令人信服地预测了长寿情况和婚姻满意度。

高乐观更能够增加满意度,增加婚姻的幸福感。

乐观的四种认知模式

1、乐观型(高乐观、低悲观)

2、积极-消极双重认知型(高乐观、高悲观)

3、倾向不明型(低乐观、低悲观)

4、悲观型(低乐观、高悲观)

因此,乐观不单是少有悲观,良好状态也不单是不觉无助,乐观也不等于积极的思考。正如心理健康并不是简单地没有疾病和冲突一样,乐观不等于不悲观(换言之,乐观、悲观并不在一个维度的两端)。

癌症病人需要的,并不是增加乐观,而是减少悲观。

如何提升乐观?

(一)ABCDE技术

A-事件:朋友不再和我一起逛街

B-信念:他不在乎我了,因为我总是很无聊

C-结果:我的心情很糟糕,本来3分,现在是8分

D-辩论:证据:去年至少每个月她都和我逛一次街,但是今年以来次数越来越少了。其他可能:或许是公司临时有事,加班去了,也可能她工作太忙了,就想在家里呆着,不想逛街。影响:虽然失去了这个朋友,但我还能找到别的朋友一起玩。功能:觉得她是临时有事让我觉得更高兴。

E-效果:现在感到好一些了,从8分降到了4分。

(二)积极幻想

为了获得对自我和世界的积极看法和认识,人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幻想:

(1)自我拔高。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才能和品质只是出于一般水平,而不是超常和独特的。他们通常拔高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过去的行为、个人品质和自我。

(2)自我控制能力。很少有人承认世界不可预知,人们对自身的冲动、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控制能力十分有限。相反,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可以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或是自己能够极大地左右正在进行中的事情。

(3)对未来盲目乐观。未来意味着什么?青春的消逝?健康的衰退?智力与才能的不足?友情的淡漠?工作角色的丧失?亲人朋友的一一离世?更多人盲目地认为未来比现在更美好。

这些积极幻想的内容已经渗透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不用可以去寻找它们已经布满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你认真寻找也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也无从辨别何时自己进行了这些幻想。

积极幻想对我们生活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它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有希望,也促使我们采取更多的行动,为生活的目标做出努力。

(三)自我欺骗

1、选择性注意和良性遗忘

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关注与自己有关的积极事件,而对与自己有关的消极事件“视而不见”。

良性遗忘是指人们很难回忆起与自己有关的消极消息,而对自己有关的积极消息却历历在目。

2、容忍能力不足

容忍能力不足是这样一种情况:个体发现了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接纳的同时将其重要性降低至可以容忍的限度。

例如一个动手能力较差的妻子,可以认为自己虽然这方面能力不足,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一手好厨艺。通过这样的过程她对自己的评价非但大幅度降低,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消极自我图式

消极自我图式提供了对自己负面信息的综合系统,促使我们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可能的消极事件。

例如,一个体重超常的人会建立起“我是不可爱的”的消极自我图式,这就可以让他减少说话、行动等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同时在别人取笑他时可以运用自嘲等方法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归因风格问卷说明

归因风格问卷说明 PmB代表“坏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 题号:2、7、13、14、19、22、28、31 这是测量你是不是把坏事件归因于持久性的原因,把这8项得分相加,如果你的总分是0或1,那么你在这一维度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得分2或3是一个中等乐观的人,4既不乐观也不悲观,5或6就是有点悲观,而7或8则意味着十分悲观。 PmG代表“好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 题号:1、6、8、9、16、17、26、27 同样把这8项的得分相加,如果总分是7或8,那你在这个维度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6是中等乐观的人,5或4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3是有点悲观,2、1和0则是十分悲观。 PvB代表“坏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 题号:5、10、11、12、15、21、30、32 PvG代表“好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 题号:3、4、18、20、23、24、25、29 依照前面的方法得出总分,并据此得出在相关维度上是否乐观,PvB得分低、PvG 得分高,意味着乐观;PvB得分高、PvG得分低则意味着悲观。 你,乐观还是悲观呢?

测试:归因风格问卷——你乐观还是悲观? (2007-01-03 23:28:26) 转载▼ 分类:MSN搬家 标签: 杂谈 仔细阅读下面每一个叙述,想象这些情形可能发生在你身上,选出最适合你的选项并做好记录,每一个叙述只能有一个选项(先不要去管每一道题目后的字母,如PmB、PvG等)。 1、你和你的伴侣在一场争吵后和解了(PmG) A我原谅了他0 B我通常是一个宽大的人1 2、你忘记了你伴侣的生日(PmB) A我不善于记住生日1 B我由于忙于其他的事情0 3、你从一个神秘的敬佩者那里获得了一束鲜花(PvG) A我对他很有吸引力0 B我是一个普通人1 4、你想竞争一个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你成功了(PvG) A我在竞争过程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0 B我在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尽心尽力1 5、你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约会(PvB)

合理归因教案

为什么?怎么办? ——合理归因,有效决策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心理论文之归因风格

归因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归因理论。从此,归因理论便在海德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了。 归因是指人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归结和说明解释的过程,即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坏境而出现的行为,归因是社会认知的内容之一。 归因的类别主要有三种: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和综合归因。根据归因的类型将人分为两类: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总是对事情作内在归因。这样的人相信事在人为,他们把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疏忽,他们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个人手中,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努力去靠个人奋斗争取成功。外控者总是对事物作外在归因,这样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于命运,他们相信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因此比较会顺从命运的安排,没有激情、缺乏对新事物的兴趣,不会去积极地探索、超越。 其实,人的归因风格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活环境、早年经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曾经发生的偶发事件或重大创伤经历等等。就拿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比较侧重内部归因的人,对发生的事情比较侧重作客观的原因分析,一般发生了事情,我都会先分析自己的做法有

没有错误,并会统筹全局来分析考虑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我从小家教就比较严格,父母老是以比较高的标准来约束我,因此我从小就形成了一个严谨细致的性格;再者我的生活环境,我家庭自身比较重视教育,比较有学习氛围,因此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并非常鼓励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事在人为,爸妈都让我们去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不大容许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当然了,父母的严格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性格的另一个方面,当生活中有太多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会心情低落并将事情归因于命运不好(嘻嘻)。再说我的另一个朋友阳阳,虽然我和他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但是由于他小时侯他家长天天吵架,根本不管孩子吃饭睡觉什么的,因此他从小就长的瘦瘦小小的,并且怕这怕那的,性格也特别内向,出了事,老是说自己天生命不好,学习不好也说是自己命不好,偶尔有些成功了,就说是上天眷顾他……他就俨然成了一个完全的外控者。。。。 归因理论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分析;社会理论问题,根据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行为的期望与预测,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那么,咱们为什么要进行归因呢? 归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对自己所作事情归因有助于明白自己所做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助于对自己的做事能力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地了解,并且有助于决定自己今后的对策与改进。对他人归因,有助于更清楚

初中生归因风格问卷

初中生归因风格问卷 班级:编号: 下面每件事都有A或B两种原因解释,圈出最符合你解释习惯的一项,每件事只能选一个,选哪个都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比较符合你的情况就好: 1.你考试得了个A A.我很聪明 B.我很擅长这门功课 2.你跟一个朋友玩一个游戏,你赢了 A.跟我玩的人不太会玩这个游戏 B.我很会玩游戏 3.你在朋友家过夜,你们玩得很愉快。 A.我的朋友那天晚上心情很好。 B.我朋友家的每一个人那天晚上都很友善。 4.你跟一群人去度假,你玩得很开心。 A.我那时心情很好,轻松愉快。 B.大家的心情都很轻松愉快。 5.你的朋友都感冒了,只有你没有。 A.我最近很健康。 B.我是一个健康的人。 6.你的宠物被车子压死了。 A.我没有好好照顾我的宠物。 B.开车的人太不小心了。 7.有的朋友说他们不喜欢你。 A.有的时候他们对我很不好 B.有的时候我对他们很不好。 8.你的学习成绩很好 A.学校的功课简单。 B.我很努力。 9.你碰到一位朋友,你朋友说你看起来很好。 A.我的朋友那天可能很想称赞别人的外表。 B.我的朋友通常会称赞别人的外表。 10.一个好朋友告诉你说他很恨你。 A.我的朋友那天心情不好。 B.我那天对我的朋友不好。 11.你说了一个笑话,但是没有人笑。 A.我不太会说笑话。 B.这个笑话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不好笑。

12.你听不懂老师今天上的课。 A.我今天什么课都没有注意听。 B.我没有注意听老师讲的话。 13.你考试不及格。 A.老师出的题目很难 B.过去几个星期老师出的题目都很难。 14.你体重增加了很多,看起来很胖。 A.我所吃的食物都是会发胖的。 B.我喜欢吃会发胖的食物。 15.有个人偷你的钱。 A.那个人不诚实。 B.现在的人都不诚实。 16.你的父母夸奖你做的东西。 A.我很会做东西。 B.我的父母喜欢我做的东西。 17.你玩一个游戏,你赢了钱。 A.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B.我玩的时候运气都很好。 18.你在河里游泳的时候差一点淹死。 A.我不是一个很小心的人。 B.有时候我不太小心。 19.你被邀请去参加很多的宴会。 A.最近很多人都对我很友善。 B.我最近对很多人都很友善。 20.有个大人骂你。 A.那个人碰到第一个人就开始骂。 B.那个人那天骂了好多人。 21.你跟一组朋友合作进行一个计划,但是结果很不理想。 A.我跟那一组的人合作不好。 B.我跟一组人合作从来没有好过。 22.你交了一个新朋友。 A.我的为人很好。 B.我遇见的那个人很好。 23.你和你的家人处的很好。 A.我跟我的家人在一起时,我很容易相处。 B.有的时候我很容易和我的家人相处。 24.你去卖糖果,但是没有人买。 A.最近很多小孩都在卖东西,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小孩那里买东西。

归因风格问卷

归因方式问卷(ASQ) (Peterson, Semmel, von Baeyer, Abramson, Metalsky & Seligman, 1982) 请您逼真地设想您处于下列所描述的情境中,然后请您告诉我们如果您遇到相同的情况时,您觉得它会是由于什么原因所引起的?由于事情的发生可能有许许多多的原因,我们要求您只选一个原因,亦即事情发生在您的身上最可能的原因。请在每一事件后面留出的空格上写下这一原因。接下来,我们请您回答与该原因有关的几个问题。最后,再请回答一个与情境有关的问题。总之,我们要请您做的是:1.阅读每一个情境并逼真地设想您身处其中。 2.请决定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您的身上,您觉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3.在留出的空白处写下这个原因。 4.回答三个与此原因有关的问题。 5.回答一个与此情境有关的问题。 6.继续对下一个情境作答。 样本情境和测题 好一段时间内您一直在寻找一个工作,却一直没找到。 1.写出一个主要的原因_____。 2.您没有找到工作的原因是由于您自身的问题,还是由于其他人或周围环境的问题?(在所选数字上划圈) 完全是由于其他人完全是由于我 或环境的原因 1 2 3 4 5 6 自己的原因 3.将来您再找工作时,这一原因还会再出现吗(在所选数字上划圈) 永远不会一直都 再出现 1 2 3 4 5 6 会出现 4.这一原因只是影响到您找工作,还是也会影响到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 仅仅影响这会影响我生活

一类个别情形 1 2 3 4 5 6 中的所有方面 5.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您身上,它的重要性如何?(在所选数字上划圈) 根本不重要 1 2 3 4 5 6 特别重要注:每一情境之后的第2题测量内在性,第3题测量稳定性,第4题测量全面性。 计分方法: 根据内在性、稳定性、全面性的增加来计分,将所得的分数相加得到总分,分数越高说明受测者越容易做有害的抑郁归因。

归因风格问卷

ASQ问卷 仔细阅读下面每一个叙述,并想象这些情景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选出最适合你的选项并在其标记字母A或B上画一个圈,每一道题只能选择一项。 1.你和你的伴侣(男朋友或女朋友)在一场争吵以后和解了 A 我原谅了他或她 B我通常是一个宽大的人 2.你忘记了你伴侣(男朋友或女朋友)的生日 A我不善于记住生日 B我由于忙于其他的事 3.你从一个神秘的敬佩者那获得了一束鲜花 A我对他或她很有吸引力 B我是一个普通人 4.你想竞争一个办公室官员的位子,结果你成功了 A我在竞争过程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B我在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尽心尽力 5.你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约会 A有时候我的记忆会出错 B有时候我会忘记我的约会记录本 6.我作为主人成功地举行了一场晚宴 A那天晚上我特别迷人 B我是一个好的主人 7.你因为超期而欠图书馆一些钱(如80多元) A我太沉浸在我现在所看的书了,所以我忘记了归还日期 B我由于忙于我要写的报告,所以我忘记了归还 8.你的股票为你赚取了很多钱 A我的经纪人决定在一只新股票上碰碰运气 B我的经纪人是一个出色的投资人 9.你赢得了一场田径比赛 A我觉得我不会被击败 B我训练很刻苦 10.你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失败了 A我考试时不如别人聪明灵活

B我没有为这次考试做好准备 11.你精心为朋友准备了一顿午餐,可他或她却几乎什么也没有吃 A我不是一个好厨师 B我准备得太匆忙了 12.尽管你为此训练了很长时间,但你还是在这次体育比赛中失利了 A我不是很好的运动员 B我不擅长体育运动 13.你对你的朋友发了脾气 A他或她总是责骂抱怨我 B他或她心情不好 14.你因为没有及时去交个人所得税而领到了罚款 A我总是延迟去交税 B今年我一直懒得去交税 15.你邀请一个人去约会,他或她拒绝了 A那天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B我邀请他或她约会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16.你在晚会上会经常被邀请跳舞 A我在所有晚会上都很突出 B那天晚上我打扮得很帅气 17.你在工作面试中表现得特别好 A我在面试过程中感到非常自信 B我应答得很好 18.你的老板几乎没有给你足够时间完成一项工作,但你还是完成了 A我很会做我的工作 B我是一个讲效率的人 19.你近来一直感到筋疲力尽 A我从来就没有休息的机会 B这周我特别忙 20.你救了一个快要窒息死的人 A我知道怎样帮助别人摆脱窒息的技术 B我知道在危险情形下应该做些什么 21.你的恋爱对象想要把你们的关系凉上一段时间 A我太自我为中心了 B我在他或她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

学会合理归因(学习).(优选)

学会合理归因 胶州实验中学心理组 [主题背景] 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活动准备] 游戏道具: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法]游戏、角色扮演、问卷分析、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拓展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 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减轻任务 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好——侥幸 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对学习成败原因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足够努力时,他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题目简单或自己比较幸运时,学生可能就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案:与合理归因交朋友

教案:与合理归因交朋 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与合理归因交朋友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姜欢珍 一、学情分析 归因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或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当一个人将成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运气、任务难度、能力)时,成功之后难以体会到成就感,失败之后还容易怨天尤人、推卸责任、放弃努力;如果一个人将成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不仅能提高成功时的满意度,失败时也不容易放弃。 高中生经常要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比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化学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他们在归纳成败的原因时,有时正确合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有了较高发展,他们开始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归因,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激发追求成功的动机,调动内在的潜力,提高学习成绩。为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归因,设计本课《与合理归因交朋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客观地认识自己考试成败的原因。 2、认识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后果,增进合理归因的信心和决心。 3、掌握合理的归因方法,做一个内控的人,努力把握成功机会。 三、活动准备 1、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归因特点分析表 2、整理箱、漂流瓶、彩纸 3、《袋鼠与笼子》视频 4、powerpoint幻灯片 四、活动主要形式与方法: 游戏体验法、案例分析法 五、活动过程

归因风格问卷说明

归因风格问卷说明

————————————————————————————————作者:————————————————————————————————日期:

归因风格问卷说明 PmB代表“坏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 题号:2、7、13、14、19、22、28、31 这是测量你是不是把坏事件归因于持久性的原因,把这8项得分相加,如果你的总分是0或1,那么你在这一维度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得分2或3是一个中等乐观的人,4既不乐观也不悲观,5或6就是有点悲观,而7或8则意味着十分悲观。 PmG代表“好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 题号:1、6、8、9、16、17、26、27 同样把这8项的得分相加,如果总分是7或8,那你在这个维度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6是中等乐观的人,5或4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3是有点悲观,2、1和0则是十分悲观。 PvB代表“坏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 题号:5、10、11、12、15、21、30、32 PvG代表“好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 题号:3、4、18、20、23、24、25、29 依照前面的方法得出总分,并据此得出在相关维度上是否乐观,PvB得分低、PvG 得分高,意味着乐观;PvB得分高、PvG得分低则意味着悲观。 你,乐观还是悲观呢?

测试:归因风格问卷——你乐观还是悲观? (2007-01-03 23:28:26) 转载▼ 分类:MSN搬家 标签: 杂谈 仔细阅读下面每一个叙述,想象这些情形可能发生在你身上,选出最适合你的选项并做好记录,每一个叙述只能有一个选项(先不要去管每一道题目后的字母,如PmB、PvG等)。 1、你和你的伴侣在一场争吵后和解了(PmG) A我原谅了他0 B我通常是一个宽大的人1 2、你忘记了你伴侣的生日(PmB) A我不善于记住生日1 B我由于忙于其他的事情0 3、你从一个神秘的敬佩者那里获得了一束鲜花(PvG) A我对他很有吸引力0 B我是一个普通人1 4、你想竞争一个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你成功了(PvG) A我在竞争过程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0 B我在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尽心尽力1

心理健康活动课 合理归因

第六课合理归因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③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 ④其他同学监督,用数“5、4、3、2、1停”来帮助计时。

怎样的归因风格最具有适应性

怎样的归因风格最具有适应性?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倾向于进行内归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这固然说明当代大学生勇于正视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勇于自己承担责任,对于今后奋发上进也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但如果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话,这种归因方式也容易导致个体产生自怨自责、后悔等不良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那么到底什么是归因风格呢? 归因是指出事件性质或者推论事件发生原因的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在长期的归因积累下,归因也会逐渐稳定成为一种人格特质,即归因风格,其指个体因为特有的归因认知方式而产生的较为稳定的归因。(针对社会现象的,如考试失败,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它较多地涉及情感和动机因素,因此在对这类现象进行归因时,必然会受到动机和情感的影响,因此就不大可能完全按照客观的推论规则进行推论,而且,归因结果也会影响人们随后的情感和动机状态,所以这种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于归因风格的划分有很多种理论,其中以韦纳的三维理论最为著名,这里也只介绍韦纳的归因风格的划分方式。个体往往通过三个维度来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评价: 维度一,原因的部位:凡是属于行为或活动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都是内部原因,凡是行为或活动主体之外的都是外部原因,这两种归因行为也称为内归因和外归因。比如小明和小红都没考及格,但是小明想:“都是我没有努力才没及格的。”小红就认为:“都是这次试卷太难了,才导致我没考及格。”小明的归因风格就是内归因,小红的则是外归因。 维度二,原因的稳定性:在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中都有一些原因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另一些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比如小兰这次也没考及格,但是小兰就怪自己能力太差了,才考不及格。那小明和小兰的归因风格同时内归因,但两者的归因风格却有差别,小明的内归因是不稳定的,即努力是可以变化的,下次就对努力就是了。而能力则是不易变化的,所以是稳定的归因风格。 维度三,原因的可控制性:即找的原因是否可以受到人为的意志控制,比如人的心境、疲倦和暂时的努力虽然都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原因,但它们受意志控制的程度不同,努力是受意志控制的,心境和疲倦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被意志所改变。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 理健康。

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 慈溪育才中学邬洪妙 [ 理念阐述]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 、让学生体验合理归因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 活动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 活动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 活动对象] :高一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理性决策论:是经济学家对人类的基本看法,这种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2、自我障碍策略: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归因。 3、武器效应:侵犯性的线索也会引发侵犯行为。Berkowitz 发现,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他把这种现象陈为武器效应。 4、情绪性寂寞:是指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恋而引起的寂寞,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一个人需要建立一个家庭,并把配偶当作亲密的人来依恋,而如果一个人到了40岁还未成家,他又与父母及朋友住的较远,这样的人常常会体验到情绪性的寂寞。 5、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系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以是

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 6、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而S.Franzoi则把从众定义为对知觉到的团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这一概念的实质,即从众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7、团体极化:是指通过团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倾向更趋极端的现象。 8、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9、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10、去个体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犯社会行为,去个体化现象时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 11、任务型领导:这种领导关心的是团体目标的达成,他们常常向下级提供指导。 12、自我展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13、角色理论:是与社会学紧密联系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时其社会角色提供的,最早由B.J.Biddle和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案 第六课合理归因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

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 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维纳的归因理论1

维纳理论及其应用 对事情进行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维纳将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易作为个体分析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将以教育、个人成功与失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员训练、心理治疗、挽救邪教痴迷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警察工作中,分析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问题为例来具体阐述维纳成就归因理论的应用. 一、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1教师对学生归因进行及时强化或矫正。 (1)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予正面强化 (2)当学生做出消极归因时,要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 2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归因 如果学生把考试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个人努力,具有自豪感,下次

还会努力迎考;如把成绩差归因于内部原因和努力不够,则会接受教训和帮助,努力赶上;如果认为是内容太难和自己运气不佳,则会失去努力的愿望,失去良好的考试动机,不愿做意志上的努力。 3 具体应用: 1. 避免能力归因倾向2 客观地认识难度归因倾向3. 充分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作用4. 防止运气归因倾向5. 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期望 6. 善用归因回馈.失败时,应肯定他们的能力。成功时,慎用表扬。 7. 积极进行归因训练(1)强化矫正法2)情景感染法(3)榜样训练法(4)自我控制法 二、在成功失败后的应用 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要学会进行积极地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 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缺乏努力→内疚/ 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成功→运气→不在乎/ 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所以努力作为一种不稳定内部的一个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继续向前。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认知的三维理论模式提出者,凯利 作为当代学科体系的心理学,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所建立的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为开端的。 在1908年,麦独孤和罗斯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故将1908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当代95%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和理论,都与勒温有着密切联系。 库尔特。勒温的“心理特论”,弗利兹。海德的“心理归因”理论,费斯汀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第二章 社会认知的三维理论 对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环境实体(亦称环境刺激);时间;人。 对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得到三种信息:区别性信息:指行为者的行为是否因对象而异,若因对象而异,则区别性高,反之则低;一致性信息:指行为者的行为与他人相比是否特殊,是否与众不同。相同则一致性高,不同则一致性低;一贯性信息:指行为者的行为是否因时因地而异,而不随时、随地而异(总是如此或始终如此),则一贯性高,反之则低。 三种组合:一致性低,一贯性高,区别性低。即与众不同,总是如此,不因人而异,此时行为的原因在行为者本身。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即与众相同,总是如此,因人而异,此时行为的原因在行为者所指对象的身上。一致性纸,一贯性低,区别性高。即与众不同,偶尔如此,因人而异,此时行为的原因在行为发生时的环境上。 归因理论 海德的自然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如环境、他人的影响和任务的难易等等,称作外在归因或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的原因,如能力、动机、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等,称之为内在归因或特质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 把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两个方面。在我们形成期望或预言某人将来的行为时,稳定-不稳定向度非常重要;而在我们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时,内因-外因向度显得更有意义。认知和情绪的关系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1.情绪影响感受性 a)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感受性,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感受性。 2.情绪对知觉的影响 a)情绪状态会影响我们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的知觉。一般说来,当个体正体验着积 极的情绪时,他就会用赞同的眼光去知觉和评价这些刺激。 3.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a)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对记忆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4.情绪对思维的影响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1.认知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2.图式或认知网络对情绪的影响 3.评价和归因对情绪的影响 4.言语对情绪的影响 5.期望对情绪的影响

论归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310 《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下旬刊)总第477期 一、归因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归因,从范畴上来讲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是指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eider(1958)提出,此后Kelly 和Weiner等人系统化的研究将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进一步深化。然而从实质上来说,归因是观察者对行为过程所进行的知觉和判断,目的在于预测,评价人们的行为进而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未完成工作任务而遭到上级批评的员工来说,他就会利用各种线索对未完成任务这一事实和遭到批评这一后果进行原因方面的考虑,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改正。这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个体的归因过程。 二、归因理论的内容和发展1.Heider的朴素归因理论 作为归因的提出者,Heider认为,对归因研究的实质就是考察个体对外界和自身的处理方式,而行为的原因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部的个人原因和外部的环境原因。倘若行为的原因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倾向于不负责任,若原因在于个人,那么行动者则倾向于承担责任。以前文提到的员工为例,倘若他认为自己未完成任务是由于工作太难,那么他就会对上级的批评感到不服气;反之,若认为原因是自己能力所限,那么他就会接受批评,加强能力的培养。 2.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三维归因理论是对Heider归因理论的一次扩充和发展。他认为说明行为的原因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的解释,即归因于行动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和归因于环境。同时他又认为归因者对这三种解释的取舍取决于三种信息,即区别性,行动者对其他对性是否同样做出反应;一致性,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相一致;一贯性,行动者的行为在另外的情况下是否也会发生。 3.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1972年,Weiner在综合Heider的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在他看来,单纯的内外因不足以说明归因的机制,为此他提出了另外两个影响归因的维度,即不稳定-稳定,不可控-可控。如果我们将影响员工任务是否完成的四个主要因素进行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可以得出表1内容。作为管理者,正确地认识这些因素的性质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表1 工作影响因素的三维度划分 三、归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招聘选拔过程中注意归因的个体差异 个体对事件的归因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是未完成任务,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归因。基于此,Rotter提出了控制源(Locus ofControl,1966)的概念,旨在描述个体差异。简单说来,个体对结果的解释分为两种,即内因和外因,他们所对应的个体归因风格即为内控型和外部型,在这一点上他显然是继承了Heider的理论。联系具体工作,不难发现个体的内控程度越强,就越倾向相信自己可以采取措施,如提高自身能力或增加努力程度来完成任务以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而外控者往往会消极地认为自己受外界控制从而缺乏工作动机而导致低的绩效水平。因此组织在招聘过程中可以为那些对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工作环境较差,需要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挑选在归因风格上表现出内控倾向的员工。但是这里笔者有必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内控型的员工就一定是最佳人选。如果我们在单一的内外因维度的基础上增添上Kelly所提出的另外两个维度,不难发现倘若员工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自身因素时,自身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就会降低,从而表现出低的绩效水平。因此,内控型和外控型员工并没有实质上的优劣好坏之分,作为管理者,在招聘中选择那些适合特定的工作要求的归因类型者就是最恰当的。 2.培训开发过程中加强归因风格的训练 不同的归因类型者的归因方式对个体的情绪、动机、行为以及结果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如何趋利弊害,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归因风格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笔者引入心理学中的归因训练(即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来阐述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如何通过归因训练来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归因风格以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高绩效的取得。仍旧以未完成任务的员工为例,在考虑了Weiner的三个维度后我们得到,如果他把这一事实的原因归结于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那么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认为自己能力不行,素质太差从而使工作动机弱化,工作积极性下降,继续维持低的绩效水平;同样,对完成任务而受到表扬的员工来说,如果他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得益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他就会出现自我满足感打折的心理反应,从长远来看工作的动机和积极性也会降低。 论归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王 震 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本文从归因的基本概念入手,在阐述归因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之后,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特点,就归因理论在组织对员工开展招聘选拔,培训开发和绩效考评等人力资源活动中的应用做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 归因 归因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归因材料

《合理归因正确做事》学习材料 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 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 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6.学校令人讨厌 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 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 9.考题总是太难 10.不喜欢任课教师 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 14.缺乏恒心和毅力 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16.学习基础不好 17.自己努力不够 18.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19.对学习没有兴趣 20.本身能力不够 在你所选的内容中再选出五个最主要的,将他们依照重要的次序填写(写题号即可):。 如果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请写在后面:。 统计:(1-10)中所选的有个,(11—20)中所选的有个。 如果你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前10个答案,那么,你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说 你习惯于把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如果你所选的答案大多是后10个项目,那么,说 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成败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 鉴定:我是一个部控制的人。

小优的故事 在小学我的学习成绩都特别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连邻居们都夸我。 后来我被一所重点中学录取。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为自己设计好了美好的人 生蓝图。 但是,在强手如林的重点中学,我没有了以前的优势。尽管我学习很刻苦,可成绩最好时也只是班上的中等水平,这对已习惯优秀的我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我为自己拟订了“重新回到顶峰”的计划,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我把大 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可是,我下的这番苦功,并没有让我如愿以偿,我的成绩几乎没有什么进展。看着身边那些轻轻松松就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会这样?渐渐的,我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或许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料。” 我甚至有了退学的想法。 你的归因分析与建议:

积极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

归因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训练 河北师大附属中学陈红丽 摘要:归因风格是目前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归因风格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讨了归因风格干预训练的各种模式、方法 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归因风格心理健康归因训练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及原因的过程。归因的结果对个体的情感反应、行为反应、动机等有重要影响。归因风格,指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或习惯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归因风格是个体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后来心理学家又不断对其扩充和发展,目前归因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管理等各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兴起了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内容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其中归因风格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他们认为,积极、乐观的归因风格对于个体的认知加式、情绪体验、行为等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塞利格曼将归因风格可分为两种:乐观的归因风格和悲观的归因风格。当人们把消极事件归因为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或者把积极事件归因为持久的、普遍性的,是由内部原因引起的,则称为乐观的归因风格,反之则为悲观的归因风格。当遇到一个不可控制的负性事件时,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会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内在的、自身的、稳定的原因,则个体的自尊、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无助感会持久存在,个体会失去做出反应的努力;而乐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则会将事件归因于外在的、他人的、不稳定的原因,则其自尊完好无损,无助感会很快消失,个体会努力改变现状。塞里格曼认为,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容易形成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1]。因此,研究积极的归因对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个体的归因风格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其中归因风格与个体心理健康的研究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论述形成个体归因风格的若干影响因素、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对学生的归因风格进行干预。 一归因风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 归因风格是个体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归因式有重要的影响。有的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归因风格,总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坏的结果归于外部因素。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往往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当孩子失败时总是斥责他们,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形成自责的归因风格。有研究者认为父母的归因风格,尤其是母亲的归因风格与其子女的归因风格有一定的相关。 2、学校教育影响 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同辈群体尤其是教师对学生归因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德韦克(1999)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反馈方式对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