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引起地理大发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古迹文化】课程论文

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区别

郑聪

9151010F0535

指导老师:韩玫

2016年5月

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两件在东西方历史、在人类航海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大事,两者有同有异,同的是两者都是人类历史上的航海大事件,而相异的是长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人类航海史的影响意义也不同。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引起像西方那样的地理大发现。

伟大的郑和航海显示了中国有强大的远航能力。但是由于在动因、大地观、地图等方面中国远远不具备西欧人完成地理大发现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中国未能进行“地理大发现”。“西方地理大发现”最根本的条件还是经济动因。一、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之大,人员之众,组织之严密,气魄之雄伟,历时之久,远非“地理大发现”时的西方船队所能比拟。

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的宏大,首先表现在船舶数量大、种类多。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般每次200 艘,其中有大、中、巨型宝船6 0 余艘,其载重量为1500 吨。郑和船队的船舶又分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以及水船等辅助船,其中,宝船是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马船是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粮船主要用于运输船队所需要的粮食以及后勤供应物品;坐船又叫“战坐船”,是大型战船;战船是担任护航的专用船舶;水船专门用来储存、运输淡水。最后,表现在郑和下西洋历时之久,次数之多上。郑和下西洋从1409 开始,到1433年结束,前后七次远涉重洋,共历时达2 8年之久,像郑和这样在近3 0 年的时间里频繁活动于海洋之上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完成“地理大发现”的西方船队,无论在时间上、船只数量及吨位、船队人数、船队组织上,以及航海时间上都相形见绌。

二、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动因、目的之不同。

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宏大,但其动因及目的主要是政治性的,而非经济性的,这是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进行“地理大发现”动因和目的最根本的区别所在。明成祖之所以组织庞大的船队,派遣郑和远航西洋,就是为了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以满足其建立天朝大国的欲望。无可否认,郑和下西洋也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活动,因而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经济上的动因和目的,但这种经济上动因和目的与政治上的动因和目的相比,则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经济上的动因和目的是次要的,并且是从属于政治上的动因和目的的,这一点可以从郑和下西洋时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下西洋所带回的物品中得到证明。

与郑和下西洋形成对照,欧洲航海家进行“地理大发现”航海活动的主要动因和目的是经济上的,而非政治上的。他们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黄金和香料,寻找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的航海活动均得到王室的资助,如支持哥伦布航海的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派遣达·伽马的是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赐船队给麦哲伦的是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王室与航海冒险家们都期望从航海活动中获得巨额财富。这以1492 年哥伦布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的五条协议和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查里一世订立的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最具代表性。黄金和香料是欧洲航海家进行“地理大发现”的最主要的动因和目的。为了达到获得黄金和财富的目的,欧洲航海冒险家们不惜采用一切手段。1493年哥伦布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和维尔京群岛用枪炮和猎犬围剿印第安人,抢劫财物,掳掠人口。环球航行的麦哲伦也因残忍暴虐、贪得无厌而在菲律宾群岛被当地居民杀死。这一切都说明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这一经济上的动因和目的在推动欧洲航海家进行“地理大发现”时所发挥的作用是多么地巨大。

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在规模上大大超过比它晚近一个世纪的欧洲航海家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水平及航海成就也超出欧洲航海家许多,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但由于其动因和目的是非经济性的,因而郑和虽然先后七下西洋,也只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就郑和船队之规模、装备、技术等航海能力而论,当时中国人完全能完成地理大发现。这是已为中外史学界所公认的了。由于郑和航海缺乏强大的持续的经济动因,当封建皇帝的主观意志有了改变,不再支持郑和航海时,郑和使团部分成员的海上探索就进行不下去了。郑和下西洋暂时的性质,软弱的动因,是当时中国不能完成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

其次,狭隘的大地观是郑和航海未能引导中国人去完成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在古代中国,地平的大地观是根深蒂固的。明朝初期占统治地位的宇宙理论是中国传统的浑天说。浑天说主张“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其虽包含球形大地观,但其对大地球形的理解,与地理大发现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对大地球形的理解,有本质的不同。浑天说所谓的球形,大半个在水中,小半个在水上。自然水中的半球并非人世,航行是无法到达的。所以,浑天说中的人类世界实际上还是个半球,和新盖天说中的拱形大地倒有相似之处。在郑和航海时代,郑和船队的航海家们无论持浑天说,或是持盖天说的宇宙理论,都不会向世界大航海时代的西欧航海家那样,确信大地是球形的,因此,他们考虑不到航海西行可以东达,或东行可以西达的问题,也不会对自己提出进行环球航行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