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选举制度(一)
中美选举制度比较
不 同的特 点。 正 是 由于选举 制度 的具 体形 式不 同, 才 使得选举 制 治权利 的 除外 都享有 选举 与被 选 举 的权利 。无 论公 民是何 种 身 度本 身呈现 出了丰富 多彩 的特 点。选 举原则 、 选 举程 序 、 选举 方 份 , 家 庭 出身, 教育 程度 , 宗 教信仰 以及居 住年 限等 。 从我 国法律 法是选举 的三 大组成 部分 , 研 究选举 制度必然 要充分 掌握这 三个 对选举权 与被选 举权 的主体 的规 定上来 看 , 我 国选举权 与被选举
1 . 普 遍原 则 。普遍原 则 主要指 的是 在一个 国家 内所有 具有 住超过 九年 ; 三是众 议员 的选举 要年 满 2 5 周 岁, 同时 要居住 超过 该 国 国籍 且符 合选 举年 龄 同时又 没有 被法律 剥夺 政 治权利 的人 九年 : 四是 总统 的选举 要年 满 3 5周 岁 , 同时要居 住满 l 4 年 。从 都具 有选 举权 和被 选举 权 。这一 原则 是在 长期发 展 过程 中才得
选举 制度是 现代政 治文 明的基石 , 选举制度 反映 了一个 国家
政 治生 态 的现状 。我 国 的选 举制 度 是在 欧风美 雨 的大背 景下 在
上 个世 纪初被 引入 的 , 我 国的选 举制 发展历 史短 , 与西方 发达 国 多 方面 的 。 详 细探 讨中美 选举 制度 之间 的差 异 , 对 于改进 我 国的 家 相 比起步 较晚 。在 二百 多年 的发 展过程 中美 国 的选举 制度 日 益 成熟 和完 善, 在 一段 时间 内引领 了政 治文 明的潮 流 。 美 国的选 选 举制度 具 有重要 意 义 。当前 中美选 举制 度 的差 异主要 表现 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一是选 举权 与被选 举 权在 法律 定义上 的差异 ; 二
比较选举制度一-文档资料
西方历史上对选民资格的限制
w 财产限制:英国 “不纳税收不出代议”;法国:1789 年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规定只有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 的人(即积极公民)才拥有选举权。1792年,雅各宾派 取得政权,取消了以上的限制性条件。
2、美国
(1)产生及发展
1964 选民选举资格 1870 黑人选举权 1920 妇女选举权 1971 普选权最终建立
(2)总统选举与议员选举
w 总统选举: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 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 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 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
参议院
4、俄国
w (1)苏联时期(СССР,1922年12月30 日—1991年12月26日)
w 1936年宪法规定了新的选举制度,即普遍、 平等、直接和不记名的选举制度。
(2)俄罗斯总统选举
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法》,俄总统通过直接选举产 生,每届任期4年,不得两次连任。任何一个年满35岁、 在俄常住10年以上的俄联邦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
w 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各派出2名代 表——国家代表权力机关首脑、国家执行权力 机关首脑共178人组成,不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 生。
w 国家杜马的选举则更能体现公民在组建国家立
法机关时所享有的民主权力。有450个议席。
5.几个国家的选举(了解)
政体
总统或首相选举 议员选举
意大利 议会共和制 韩国 总统制
w 由直接选举产生, 全国划分为577 个小选区 ,选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决策论文二零一四年七月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院系:信息学院专业班级:电科 13级3班姓名:闫冲学号: 2220130671指导教师:佟仕琪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摘要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
选举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的舶来品并只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制定。
美国选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时趋于完善的,但是矛盾已经显露。
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尝试分析。
关键词:中国美国选举制度相同和差异中美两国国家元首选举流程中国国家主席的选举流程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
候选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候选人必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年龄条件。
候选人必须年满45周岁。
1982年宪法修改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的候选人的年龄,即把35周岁改为45周岁。
这是因为国家主席的职务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关系重大。
国家主席必须是政治成熟、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具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公民,如果达不到一定年龄,难以具备这些条件。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主席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
实践中,主席团都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提出候选人名单的。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会议主席团,会议主席团提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名单,用等额选举的办法,提交大会表决,产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步骤如下一、中共中央召开中共党籍的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会,由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投票推荐。
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建议名单。
三、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建议名单。
四、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五、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名单,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
中国的选举制度课件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之三——选举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8。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李月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选举是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直接的、不是单纯想象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关系。
因此,显而易见,选举构成了真正市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利益。
”——马克思第一节概述一选举和选举制度(一) 选举1、概念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国家层面上的政治选举就是公民按照特定的方式选择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2、选举的意义:(1)选举使公民直接参与了政治权力的分配,使政治权力获得了最大的合法性。
我们知道,只有具备了合法性的政权,其政治统治的成本才最小化;(2)选举不一定选出最优秀的政治家,但是不会选出最平庸的人;(3)选举是公民政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技能。
3。
选举的基本要素:(1)主体(选举人)(2)客体(被选举人)(3)目的(产生管理者)(4)方式(投票、举手、海选等)(5)程序(选举委员会制定选举流程)(6)结果(宣布选举结果)4。
选举的根本特征:是实现选举人的意志,是公民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基本政治权利。
(二)选举制度1、概念: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
选举制度是规定公民与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由公民通过选择国家公职人员的方式,而赋予国家政权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2、选举制度的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确定(2)选举所遵循的原则(3)选举的组织机构(4)选举的方式和程序(5)代表与选民关系等内容。
政党制度——精选推荐
政党制度政党制度⼀党制:国家政权完全由⼀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多党制:拥有⼏个竞争型政党。
⼀个国家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轮流执政,或⼏个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制度。
特征:党派林⽴,联合执政,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两党制:⼀个国家的两⼤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的制度特点:●两党轮流执政●⼀党单独组阁●政局稳定议会制度(⼀)⼀院制是指议会的代表组成⼀个团体,单独⾏使国家最⾼⽴法权。
理由是:1、从法理⽽⾔,⼈民只有⼀个统⼀的意志,不可分割。
如果设两院,便意味着⼈民的意志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国家的权⼒有两个来源。
如这两部分意志发⽣冲突,难以判断谁是真正的⼈民意志的代表者。
2、从效益⽽⾔,如果设两院,决议的作出需要经过两道程序,效益低,且繁琐的程序使法案不易成⽴,妨碍社会改⾰和进步。
⼀院制⾸创于法国。
世界上采⽤⼀院制的国家数量多于两院制,欧洲⼀些⼩国、美洲⼀些国家、亚洲⼤部分国家采⽤的都是⼀院制。
单⼀制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采⽤⼀院制的较多。
(⼆)两院制是指议会的代表组成两个团体,分别⾏使国家最⾼⽴法权,两个团体决议⼀致才能发⽣法律效⼒。
理由是:1、在议会内部建⽴制衡关系,使两院互相牵制,防⽌议会的专断和暴政。
2、防⽌议会⽴法的草率和武断。
法案经过两院的审议和通过,⼀则有利于法律的精密和完善,⼆则使得法案能考虑各种因素、兼顾各⽅利益。
3、有利于缓和⽴法机关和⾏政机关的冲突。
当其中⼀院和政府发⽣冲突时,另⼀院可出⾯调解。
4、有利于平衡各⽅⾯利益。
⼀是平衡各民族、种族、阶级、阶层、职业的利益,⼆是在联邦制国家,可平衡联邦与各州的利益。
(三)多院制是指议会中有两个以上的团体⾏使国家最⾼⽴法权。
历史上拿破仑时期的法国,1934年奥地利曾采⽤过四院制,现在很少国家采纳。
议会的构成1、下议院议员为选举产⽣。
议员的名额根据国家领⼟⼤⼩和⼈⼝多少⽽定。
美国众议员437⼈,任期2年。
选举制度
单
位
总人口数 (万) 1076 898 6420 3025 2237 4033 2550 3576 1301 6868 4369 5999 3164 3938 8701 9108 5727 6356 6788
代 表 数 47+12 37+8 110+10 59+9 53+4 108+8 66+6 96+9 56+11 137+14 78+11 103+9 57+7 72+7 173+12 154+10 116+10 111+8 147+13
狭义
指国家代议机关和某些国家公职人 员的选举活动. 员的选举活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
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 关的代表与其他公职 人员的权利. 人员的权利. 公民被选任为国家 代表机关的代表或 其他公职人员的权 利.
被选举权
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 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的代表(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 机关的代表(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总统 或其他行政长官)的原则, 或其他行政长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法 律规则的总和. 律规则的总和.
单
位
总人口数 (万) 4502 702 3002 8160 3419 3873 235 3431 2388 456 512 1637
代 表 数 85+5 16+2 51+7 142+9 61+5 86+3 17+3 63+4 44+2 17+3 16+2 56+3 13 268 36 5 225
第八讲 选举制度
第八讲选举制度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述一、选举制度是构成宪政制度的内在要素,选举是现代民主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关键一环,它关系到国家权力产生过程的正当性问题。
如何实现“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何实现人民主权和国家代议权力的嫁接?当宪法界定了国家权力之划分并建构政府组织形式之后,政府如何构成?谁能够而且如何成为国家官员?人民又如何能够成为“对政府的首要控制力”?所有的答案都在寻求一个合理的选举体制,而且也都在回答选举制度何以成为构成宪政制度的内在要素。
在实行宪政体制的国家,选举制度的合理运作是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
(一)选举是政权合法性的基本来源在社会契约论的框架中,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即是对统治权力的承认,它可以换取公民忠诚的义务。
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在于被统治者的同意。
诚如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所言:“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这是人民主权和代议制民主理论的核心。
这样,在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代议之间要求有一个选举体制,通过公民根据自由意志所进行的集体投票组成国家权力,以此来体现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
在当代,人们公认,凡是经过人民按照普遍、直接、秘密投票的原则,公平、诚实、定期的选举产生的政府是具有合法性的政府。
妥协、选举、非暴力是民主国家产生的重要特征,它打破“强权即公理”这一架在国家观念之上的诅咒,避免历史上因暴力争夺政权而带来的血腥灾难。
(二)选举使人民能够成为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的首要控制选举首先解决的是由人民来确定谁将统治和如何统治的问题,这是对国家权力产生及其管理模式的最初规范和控制。
另外,民主宪政政治通常会对代议机构的代表和政府主要官员规定限任制,这使得定期选举成为必须。
这样的定期、和平更换掌握政权的统治者的制度,使得统治者迫于寻求连任或能被当选的意愿,即便不情愿但也会去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采取最能促进公共利益的法律和政策。
选举使得统治者受控于人民成为可能。
(三)选举是实现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在选举期间,各政党及其候选人和选民沟通互动,使公众舆论上传下达,从而形成政治理念和公民诉求的恰合。
宪法学选举制度[1]
议会选举可在5年任期前的任何时间举行。5年 任期从议会选举后的第一次议会会议开始计算。 选举时间的选择在于在任首相的决断。如果政 府广受好评,首相通常会在掌权约4年之后 “要求”举行议会选举,以便达到继续掌权目 的。
宪法学选举制度[1]
第二节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宪法学选举制度[1]
➢ 比例代表制——依一定的计票方法,使各政党 依其所得票数,按照比例选出代表。荷兰、奥 地利、卢森堡、巴西、中国香港。
宪法学选举制度[1]
➢ 混合代表制——日本,500个议席中300个 单一代表制,180个名单比例代表制。选 民每次投票就投两个票,一个投给单一代 表制,另一票投给比例代表制下的候选人 (政党)。(德国、新西兰、意大利等)
宪法学选举制度[1]
根据法国宪法,法国总统由普选产生,采用 “多数两轮投票制”。即在第一轮投票中如 无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要进行第二轮 投票,由选民在首轮选举中得票率第一和第 二的两位候选人中选出一位担任总统。
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4月22日举 行,时任总统、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 与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首轮投票中胜出。 2012年5月6日,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第二 轮总统选举投票中战胜时任总统萨科齐,当 选为法国新总统。
宪法学选举制度[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中没有规定 是等额还是差额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 每次大会制定的选举办法都规定是等额 选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国家 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最高法 院院长、最高检察院院长时,都是实行 等额选举。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选举各 部委正职领导人也是实行等额选举。
宪法学选举制度[1]
宪法学选举制度[1]
小选区多数选举制有两个长处: 第一,简单易行。 第二,一般认为小选区制可能形成稳定 的多数党政权。 缺点: 第一,存在死票现象。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学生姓名:李全学号:0911240126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班级:政行0901班指导教师:刘慧娟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18 日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摘要: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起源、理论基础、选举特点和原则、选举经费的来源、选举过程的监督、选举制度的目的和选举的方式方法等做比较,研究其优缺点,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关键词:中西方选举制度差异改革完善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中西方选举制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通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以及当前西方选举制度的优点及我国选举制度的不足,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一、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概述起源(一)中国选举制度的概述及发展中国古代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
但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大致来说,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实在四岳会议的基础上产生的禅让制;春秋以前,出于世官和选举;汉代推行察举和征辟;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至隋唐迄于清代所采用科举制度并逐步完善,以此来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事变之亟和民族危机的严重,加上他自有的弊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益变的不合时宜,并成为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障碍,所以于1905年宣布废除。
科举制度虽早已随封建统治的结束而不复存在,但是沿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和人才的理念依旧被使用着。
而西方的近现代政治制度的传入,其中选举制度也随之传入,并被近现代所接纳并结合我国传统科举选拔制度,从而形成中国现代选举制度。
各国选举制度的异
然后,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上的差异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是竞选制度。候选人之间为使
自己当选而展开争夺选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候选人通过制定竞选纲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 多种媒介,采取周游、发表演讲等各种形式在其竞选 地区,向选民宣传自己的主张,许下承诺,以获取选 民的信任以使自己当选。 我国实行的是候选人介绍制度,即推荐候选人的政 党、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 推荐的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这种介绍候选人制度具有 节约经费、有利于社会稳定等优点,但由于在具体运 行过程中并没有能够真正贯彻实施,致使部分选民没 有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下就盲目投票,易于导致选 出的代表并不是选民的意愿体现。
第三,要坚持和完善自身的选举制度,加大选举的监
察和督促力度,坚决防止选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使 选举真正体现出民意。
其次是监督机制的差异
选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列活动,选举过程的合理、 合法需要设立监督机构进行对口监督管理。 西方各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法院来处理选举过 程中的申诉,以达到选民监督的目的。而中国的立法 监督没有那样复杂多样。其原因在于:其一,人民代表 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此规定不但为选民普 遍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条件而目也使中国的选举活动摆 脱了金钱的影响和束缚。其二,中国的选举活动是处 于国家有组织、有纪律的管理阶段,候选人之间基本 上不存在竞选。因此,中国对候选人的监督不如西方 国家的突出。
各国选举制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国情不同。主要表现为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
以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例如资本主义制度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异。
第二,历史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主要通过革命或者
改革的方式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是通过共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官 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多数制、比例制和混合制三种选举制度的比较
多数制、比例制和混合制三种选举制度的比较2009年I2月第6期(总第162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OFTIlECENTRALINSTITUTEOFSOCIALISMDec.,2009NO.6(Ge1.162)团Q雎徊圈回固国圈量∞遐固团瞎囤雎盟贺蕊玲(濮阳市社会主义学院,河南濮阳457000)摘要:世界各国的选举制度按照选举规则可分为多数当选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选举制三种.多数当选制有利于促进政府稳定,但存在着当选者代表性不足的缺陷;比例代表制能全面反映各政党的实力,但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政局不稳;混合选举制的代表性和政党的分化程度介于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两者之间.j种选举制度各有优缺点,各个图家应根据本国的历史发展,社会阶层构成,政党分化程度等国情选择乃至改革自己的选举制度.关键词:选举制度;比较;多数制;比例制;混合制中图分类号:D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19(2009)06—0090—05如果说代议制是近现代国家实现民主的必然形式的话,那么,选举制就是实现代议制的必然前提.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选举制度都是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由其宪法,议会组织法或选举法等法律加以规定的.选举制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选举规则把选举制度分为多数当选制(包括相对多数制和绝对多数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选举制三种¨.三种选举制度各有优劣,为世界各国分别采用.比较三种选举制度的规则特点及其优劣,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外国政治并从中思考我国的选举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多数当选制多数当选制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古老的一种选举方式,它以候选人或政党为投票对象,获得多数选票者即可当选.多数当选制根据当选所需票数的多少,又可分为相对多数制和绝对多数制.(一)相对多数制相对多数制,又称简单多数制,是指候选人只要获得选区的最多选票而无需过半数就可当选的选举制度.相对多数制多在单选区中进行,单选区也叫小选区,即每个选区仅选出一名代表.在2O世纪之前,实行选举制的国家多采用单选区相对多数制.目前,全世界150个有选举资料的国家中,有43个国家采用相对多数制.世界上91个实行总统直接选举的国家中,有20个采用相对多数制.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各级选举实行单选区相对多数制和”胜利者得全票制”.总统,国会参众议员,州长,州议会议员,县行政长官,市长,市议员等都是按照这些规则选出的.拿众议员来说,美国众议院435位众议员是由435个选区选出的,每个选区按相对多数制选出一名议员.美国宪法规定,各州的众议员席位根据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数量来确定.每个州至少有一名代表.当联邦政府将一个州的众议员席位分配给州政府后,如何划分选区属州政府的职权,除6个州因人数少而只有一名众议员外,其他各州均需划分选区.选区的划分由州议会提出方案,通过后由州长签署生效.因此,州议会在决定选区划分时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对多数制一轮即出结果,计票规则简单明了,收稿日期:2009—06—27作者简介:贺蕊玲(1969一),女,河南濮阳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濮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2009年第6期贺蕊玲:多数制,比例制和混合制三种选举制度的比较91选举效率较高.议员由小选区产生,有利于加强议员对选区选民的责任感.但是,这一制度有着明显的缺陷,即当选者的代表性不足.因为这种选举制度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即议会多数党甚至总统是由全国范围内相对少的选票产生的.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在英国相对多数制的计票方法中存在着一种立方法则,即每个政党获得的席位数的比等于他们得票数的比的立方.这一立方法则在英国1959年选举中得到印证_5.在美国历史上,许多当选总统获得的选票占民众选票总数的比例不到50%,包括亚伯拉罕?林肯,伍德罗?威尔逊,哈里?杜鲁门,约翰?肯尼迪,理查德?尼克松,比尔?克林顿,乔治?w?布什等j.在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及政府稳定的影响方面,一般认为,相对多数制有助于两党制的巩固,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政府.在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问题上,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讨论,该讨论围绕法国政治学家迪韦尔热的法则进行.迪韦尔热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的作用法则:一是单轮多数投票制(即相对多数制)倾向于两党制; 二是双轮多数投票制(即绝对多数制)倾向于多元的,灵活的,非独立的政党体系;三是比例代表制倾向于多元的,严密的,独立的政党体系.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政党制度很大程度上根植于该国独特的历史发展,仅仅用选举因素解释肯定不够.迪韦尔热法则虽然引起了长期的争议,但是,多数政治学者仍然认为,相对多数制与两党制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研究政党制度的政治学家萨托利认为,尽管相对多数制本身不能产生全国性的政党政治,但是,它有助于维持一个已经存在的两党政治』.因为,在相对多数制下,小党的候选人很难取胜,选民倾向于投大党的票,使两大党中的其中一个党赢得议会多数或总统选举.相对多数制加大了有规律地实现政府更替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政府. (二)绝对多数制绝对多数制,是指候选人必须得到选区有效选票的半数以上才能当选.如今使用较多的绝对多数制主要有两类:选择投票制(或称偏好投票制)和两轮投票制.在选择投票制中,选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对多个候选人给出先后顺序,并用1,2,3,4……表示出来.计票时,如果有候选人得到超过有效票的半数以上的第一偏好票,则该候选人当选.否则,将得到第一偏好票最少的候选人删除,并依照这个候选人所得选票上的第二偏好,分别转移给其他候选人; 重复这一程序,直到有候选人选票达到半数以上.这一制度1918年以来就在澳大利亚众议员选举中实行,爱尔兰和斯里兰卡的总统也由此选出].两轮投票制的规则是,第一轮投票如果能够选出得票半数以上的候选人,则不用进行第二轮投票;否则,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高的前两位或前几位进行第二轮选举,按照绝对多数或简单多数决出优胜者.世界上91个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度的国家中,有49个国家采用两轮绝对多数制,多于使用相对多数制的国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是采用单选区两轮投票制的典型国家.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选举中,第一轮选举中前两名之外的总统候选人都被排除在外, 而两周后的第二轮选举决定这前两名中谁将出任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国民议会的选举与总统选举稍有不同.根据单选区两轮投票制的规定,在法国本土划分的577个选区中每个选区各选出一名议员. 在第一轮选举中,如果某一候选人获得了参加选举的半数以上选民的支持,而票数又至少等于登记选民数的1/4,那么,他就当选为该选区的议员,无须进行第二轮投票.如果第一轮选举中无人得到50%以上的选票,则必须在一周后进行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选举时,第一轮选举中得票率低于选区内登记选民的12.5%的候选人将被排除在竞选之外.进入第二轮选举的参选者只要获得简单的相对多数即可当选. 两轮投票制,由于在第二轮选举中当选者获得了比第一轮选举更多的选票,从而扩大了当选者的民意基础.但是,两轮绝对多数制仍然因存在议席与选票不成比例的现象而被指责为”不太民主”.下表是1993年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保卫共和联盟,法国民主联盟,社会党及其盟友在第二轮投票中的得票率及议席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轮绝对多数制同样存在着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保卫共和联盟28.3%257法国民主联盟25.8%215社会党及其盟友28.3%579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在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和政府稳定的影响方面,一般认为,两轮绝对多数制有助于多党制下左右翼政党联盟的形成,从而促进政府稳定.因为,在第二轮投票中,相同政治属性的政党结成联盟才容易获得席位.同样的原因使得中间政党分化瓦解.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形成的多党制政党格局正是在两轮绝对多数制的直接催生下演变为左右两大派对峙的政党格局,从而克服了第四共和国党派林立,变化无常导致的政局动荡的弊端.相对多数制和绝对多数制还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选举结果容易受选区划分的影响,从而有被操纵的危险.相对多数制和绝对多数制多实行单选区制.在单选区制下,选区划分难度高,选举结果容易受到选区划分的影响.这是因为,单选区的划分要求人口数目基本相等,还需要考虑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而且选区人口又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在选区划分中, 掌握权力的政党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划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里蜥蜴式划分”.这个词是指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埃罗德里曼? 格里在1812年选举中采用的划分选区策略.1812 年,马萨诸塞州议会在埃塞克斯县划分了一个选区, 其古怪的形状就像一只火蜥蜴.格里通过划分选区,使本党在选票落后的情况下得到领先议席.后来,若控制州议会的某个党派从根本上改变了某个选区的形状,通过牺牲少数党来最大限度地加强自己的选举实力,就可以说这个选区遭到了”格里蜥蜴式划分”¨.”格里蜥蜴式划分”也出现在实行绝对多数制的国家.1958年,戴高乐为阻止法国共产党在工人集中的马赛等大城市中当选,把大城市划分为小块,将自然形成的工人集中区人为地分割开来.”格里蜥蜴式划分”催生了一门学科——选举地理学,该学科研究如何通过巧妙地划分选区从而使选票转变为议席.通常的方法是,各政党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政党把不支持本党的选民分散到几个选区去,使他们在各个选区都不能形成多数,或者把他们集中到某几个选区,从而使本党候选人在其他大多数选区顺利当选.二,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是指按各党派在选举中获得的选票数量在总票数中的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比例代表制是为克服多数当选制代表性不足的缺陷而产生的, 它的产生晚于多数当选制.无论相对多数制还是绝对多数制都仅仅代表部分而不是代表全体.所以,从19世纪中叶开始,包括密尔在内的一些西方政治学家开始提出按照选票比例分配议席的设想.密尔在1861年出版的《代议制政府》中指出:”少数应当有适当的代表,这是民主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它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制,只不过是民主制的虚伪装潢罢了.”在此之前,比例代表制已于1855年在丹麦使用,被欧洲大陆国家广泛采用则是在20世纪以后.比例代表制要在大选区(即每个选区可选出两名以上的代表)中实行,一般以一个省或一个州为一个选区,而在荷兰和以色列,整个国家设为一个选区. 比例代表制采用的最常见的方法是政党名单投票法, 即选民投票给候选人是整个政党而不是给某个人.政党所赢得的票数决定着其名单上能有多少候选人当选.其计票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其基本特征是先求出一个当选基数,再以各个政党所得选票与当选基数比,便得出各政党应得的席位.比例代表制当选基数的计算方法是:当选基数=某一选区有效投票总数/某一选区应选出的代表名额¨.按照这种算法,通常会出现各政党留下剩余票的情况,而议席也会出现剩余.因此,在政治实践中,又必须采取多种补救方法.例如,可依次由余票多者取得所剩议席.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大多数国家都会辅之以政党门槛设置, 得票率低于门槛的政党将得不到任何席位.政党门槛的设置使议会免遭极端分子的进入.这一门槛在丹麦为2%,在瑞典为4%”.比例代表制按各政党的得票比例分配议席,各种政治势力,无论大党小党,只要赢得一定比例的选票就能够跨越政党门槛并进入议会占有席位,从而充分显示多元社会的各种政治潮流,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选民的政治意愿和各政党的实力.但是,这种选举制度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其一,议员和地方选民没有很好的联系.因为,选民投票主要针对的是政党而不是候选人.当然,选民可以选择没有政党的独立候选人,但是,这种候选人胜出的机会往往是微乎其微的.其二,这种选举制度给政党以过大的权力来选择它的2009年第6期贺蕊玲:多数制,比例制和混合制三种选举制度的比较93 政治家或议员.有人认为,这种选举制度不是在选议员,而实际上是在选政党的领袖.在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和政府稳定的影响方面,一般认为,比例代表制强化了多党纷争的局面,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政局不稳定.因为,比例代表制在客观上有利于小党的发展,进入议会的政党往往多达数个甚至十几个,二十几个,这些政党的纲领和政治倾向极不一致,很少有单一政党能够在议会中占据稳定的多数,要形成多数,组织政府一般需要两个甚至几个政党共同结成联盟.然而,这样的联盟极易因内部分裂而导致政府频繁更迭,造成国家政局的不稳定.法兰西第四共和国采用比例代表制,促使政党纷纷诞生,并积极参加选举.可以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选举和选举制度促进了其多党制的政党制度形成_1.然而,据统计,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从1946年到1958年不到12年的时间里,政府更迭达20多次,平均每届政府执政不足六个月,最长的一年多,最短的仅两天.比例代表制的这种先天不足和制度性缺陷也为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党的兴起和战后意大利政府的频繁更迭所证明.意大利共和国从1946年7月首届政府成立到1997年的55届政府中,平均每届政府的寿命为1O个月,最长的两年零三个月,最短的仅为九天.其新近的例证则是法国国民阵线的异军突起.法国密特朗政府在1986年国民议会换届选举时,恢复了第四共和国政府采用的比例代表制,致使一个默默无闻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出乎意料地在国民议会中获得了9.8%的有效票,夺得了33个席位,首次进入议会并单独组成议会党团J.社会党实行比例代表制,无意中帮助了种族主义者,使法国左右两极化的政党格局向多极化的政党格局发展. 1986年的比例代表制历时非常短暂,随后又恢复了两轮投票制度,但是,法国多极化的政党格局却一直持续到今天.那么,比例代表制与党派联合组阁是否必然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呢?从经验上看,荷兰,瑞士,挪威等国家均采用了比例代表制和联合政府,但是,政府稳定程度很高.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即实行共识性民主模式.该模式强调,各个政治阶层对政治体系的理念,规则和结果表示接受和同意.在没有实行共识性民主模式的国家,如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和战后的意大利,则呈现出多党林立,倒阁频仍的政治混乱状态,政治稳定无法保障.因此,比例代表制在没有共识性民主因素的情况下,对于政治不稳定的确应该负相当的责任.三,混合选举制}昆合选举制就是把单选区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在一起的选举制度.这种选举制度是由德国最先采用的.为了防止魏玛共和国时期采用比例代表制带来的消极后果,联邦德国的政治家对选举制度作了重大调整.他们采用5%的政党门槛及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相结合的混合选举制以发挥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的长处并克服其不足.这种混合选举制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成为民主国家选举制度改革的一大趋势.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4年共有27个国家的选举制度发生了变化,其中,就有12个国家是由其他类型的选举制度改为混合选举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意大利,新西兰,菲律宾等.以德国联邦议院的选举为例.在德国联邦议院598个总议席中,一半采用单选区相对多数制,由全国划分成的299个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另一半采用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德国采用”一轮两票制”,即一张选票的左边为第一票,右边为第二票.第一票由选民直接投给选区候选人,采用相对多数制选出全体议员的半数.第二票投给政党,各政党在各个州均提出一个州候选人名单.各州的选民实际上是在对不同政党提出的州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联邦议院的议席分配按各政党在全国的第二票得票率对全部598 个议席进行分配.在各政党依第二票得票率所获得的总议席中,还必须减去其通过第一票已取得的选区议席,其差额才是各政党再应分得的议席数,这被称为”联立制”(与此相对应,采取”并立制”的国家各政党依其政党得票率来分配应以比例代表制选出的议席,而与各政党在单选区已当选席位的多寡无关).联邦议院选举的计票程序为:一是剔除小党.根据各政党在全国第二票的得票率,剔除较小的政党.1956 年联邦德国第三部《联邦选举法》规定:一个党只有在全联邦获得5%以上的选票或至少赢得三个以上94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的议席,才能进入联邦议院.二是总分配.根据各政党在全国的第二票得票率及联邦总议席数,确定各政党的总议席数.三是次分配.各政党根据各州候选人名单在本党第二票总票数中所占比例及本党总议席数,将本党议席再分配至各州的候选人名单.四是扣除直选议席.一个政党在一个州的议席数计算出来之后,要从中扣除该党在该州所获得的直选议席数,余额才是该党在该州再应分得的议席.然后由各政党按各州候选人名单上的顺序将议席分配给各州的候选人.如果一个州的直选议席数超过了该州通过候选人名单而应分得的议席数,那么,将会出现超额议席.当然,在实行混合选举制的国家中,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的调配比例,联立或并立,政党门槛等都不尽相同.具体区别见下表所示:国家席位分配门槛制分配选票598席(1)1/2简单多数制德国5%或3席联立制两票制(2)1/2比例代表制120席(1)65席简单多数制新西兰5%或1席联立制两票制(2)55席比例代表制273席(1)227席简单多数制南韩5席并立制一票制(2)46席比例代表制480席(1)300席简单多数制日本2%或5席并立制两票制(2)l8O席比例代表制630席(1)3/4简单多数制意大利4%联立制两票制(2)1/4比例代表制386席(1)176席单选区两轮多数决选制匈牙利5%并立制两票制(2)152席比例代表制(3)58席全国不分区代表450席(1)1/2简单多数制俄罗斯5%并立制两票制(2)1/2比例代表制混合选举制综合了简单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的特点,其代表性和政党分化程度介于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之问.也就是说,混合选举制既吸收了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的长处,同时,也把它们的先天不足吸纳进来.因此,混合选举制的政治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两种方法所占的比例,政党门槛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来讲,比例代表制的名额越多,政党门槛就越低,越有利于小党当选;比例代表制的名额越少,政党门槛就越高,小党越容易被淘汰.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比例代表制名额和政党门槛来调节议会内政党的数量,以控制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但是,政治稳定往往是以牺牲代表性为代价的.四,结论综上所述,多数当选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选举制三种选举制度各有优缺点,为世界各国分别采用.至于哪种选举制度”最好”,实际上并无定论,只能说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政治历史环境.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的历史发展,社会阶层构成,政党分化程度等国情选择乃至改革自己的选举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国选举制度的改革,总是会推动其政治的发展的.参考文献:[1][2儿7][8][18]聂露.论英国选举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43,244,244,247,253.[3][9][15]罗德?黑格,马丁?哈罗普着,张小劲等译.比较政府与政治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7.224,224,220.[4]与非.美国国会[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149.[5]让一马里?科特雷,克洛德?埃梅里着,张新木译.选举制度【Mj.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6—57.[6I【12]施密特等着,梅然译.美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1,268,250.[10]MichaelG?Roskin.着,郑又平等译.最新各国政府与政治:比较的观点[M].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3.147.[11][16][17]吴国庆.法国政党和政党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99,287,299.[13]J.s.密尔着,汪璃译.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O6.[14]田为民,张桂琳.外国政治制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82.[19]严海兵,聂平平.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的关系研究述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1).[2O]陈志斌.德国政体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6—255.[21]王业立.比较选举制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37. 责任编辑:张秀红。
英美领导人选举制度比较介绍
来的。1878年首相迪斯累里签订的《柏林条约》时,首相名称第一次见于公文。起先,首相多由贵族议员担任,后
来下议院任首相者居多。1902年起形成首相只能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的宪法惯例。1937年,《国 王大臣法》颁布,首相一词得到法律确认。
美国领导人产生制度
• 美国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也是美国行政部门的最高领袖与三军统帅。 美国总统一职根据178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第一任总统于1789年上任。美国宪法第二十二章 修正案规定,美国总统每届任期4年,最多可以连任一届。
。认为美中关系必须根植于更
广泛的地区和国际秩序中。他 在竞选中曾多次表示要“阻止 中国加入G8集团、将俄罗斯驱 逐出G8”。
对华
将禁止中国所有玩具,对中国 进口商品采取更强硬检查;奉 行一个中国政策。
2008年美国大选
2008年11月4日美国 东部时间晚间11时, 计票结果已经显示奥
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11时,计票结果已经显示奥巴马以349 比163 选举人票当 巴马以 349 比163选举 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最终结果为奥巴马365票比麦凯恩173票选举人票。 人票当选为美国第44
英美国领导人产生机制比较
14116班第一小组:王恩昊 陈奕乐 施明松 康榕 岳颖 尹梦伊 李超楠 赵巧玉 李明雪 单心缘
part1:作业过程报告
目录
Contents
part2:英美两国主要政党简介 part3:英国美国领导人产生制度历史 及最近一届领导人产生过程
part4:英美领导人产生机制比较评价 及执政效果分析
02
Part Two 英美两国主要政党简介
英国主要政党简介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选举制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更是一个国家民主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衡量指标。
本文在对西方国家的多数当选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选举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的选举制度进行思考,得出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选举制度比较启示中图分类号:d750 24 文献标识码:a“选举”作为政治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古都有,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历史的原因以及它们所处的社会、地理环境和民主发展的程度不同,每个国家都产生了与各自国家发展相适应的选举制度。
但从选举制度对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政治稳定的作用分析,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明显要优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总结西方先进的选举制度,对于广大的发展国家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尤其对于我们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通过研究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并借鉴他们在选举中所创造出来的优秀成果,对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选举制度的界定对于选举制度的界定,存在以下几种说法,皮纯协从集合概念角度给选举制度下了定义,他认为选举制度是“选举政权代表机关的成员(代表、议员)和国家机关工职人员时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总称”①;张友渔从法律制定的角度出发,将选举定义为“法律规定的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某些国家工职人员的制度”②;唐晓等学者从法学的角度对选举制度下了如下定义“选举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工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是各种选举法律规则的总称”③;罗豪才和吴撷英从公民民主的角度出发,认为“近代意义上选举制度的概念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选出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决定国家政治事务”④。
综合以上学者对选举制度界定,笔者认为:选举制度是一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公民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按照民主的程序选出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为行使自己各种权力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列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总称。
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这个概念,首先从核心和内涵来说,选举制度是一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选举制度的优劣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主文明程度;其次选举制度包括公民在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为行使自己的权力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的原则、制度和程序。
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制度一、按照“选举法”和各工作口子特点和性质,连队组织机构计生协会、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职工直接选举产生,连队不能直接指定,委派。
二、对各组织机构按照规定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经职工选举原任人员可以直接连选连任。
三、连队职工,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四、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名单在确定的选举日二十日前张榜公布。
五、选举工作在连队党支部的领导下直接进行。
六、选举时,被选举人投票必须超过有选举权的职工人数半数以上,选举有权;选举实行无望名投票,公开记票的方法,选举结果于当日当场公布。
七、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篇二:中国美国的选举制度中国的选举制度新中国的选举制度是根据普遍、平等、直接、协商等原则确立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真正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手限制。
【名词解释】选区:即选举国家政权机关代表的区域单位。
中国选举法规定,选区应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
间接选举:是选举方式之一。
中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直接选举:也是选举方式之一。
中国选举法规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
从1979年开始,直接选举从乡扩大到县,这是中国政治的一大进步。
差额选举:即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这种选举称差额举。
中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2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5至1/2;地方国家机关领导成员候选人名额,正职一般应比应选人数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其他地方国家机关领导成员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人数1人至3人,进行差额选举。
第八章选举制度
方式:(1)公开投票;
(2)半公开投票;
(3)秘密投票。 缺席投票:委托投票、邮寄投票、证明书投票
政治学原理
Page 37
(三)结果产生与生效
1、计票 不同选举计票方式:
领导人选举——多数当选制
议会选举——多数当选制、比例代表制、混合制 2、当选 选举结果确认。 包括对选举效力和当选效力的确认。
几种变形: 第一、第二轮投票采用相对多数当选制; 第二、允许政党联合组成政党联盟,得票过半 政党联盟胜选; 第三、选择性投票。
政治学原理
Page 26
(2)比例代表制选举:按照各参选政党所获选票数 在总票数中所占比例分配议员席位。 •仅用于大选区制下的议会选举,一轮投票即可
得出结果,但分配议席的方法复杂。
4、结果都由投票产生。
政治学原理
Page 6
选举是某一社会组织或共同体,按照一 定的规则,投票选择代表或特定职位担任者 的活动。
政治学原理
Page 7
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它政治组织依照法
定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
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
的政治行为。
政治选举的构成要素均具有政治性。 参与资格是一项政治权利; 备选职位一般为政治职务; 选举程序、规则由法律明文规定。
数超过农村,削弱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影响力。
(三)1872——1885年,通过一系列法律,规
范选举过程,并使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但仍存在性别限制、复数投票权仍沿用。
Page 45
政治学原理
美国:着力解决三大问题。 (一)选民财产资格限制:19世纪30年代,选 民财产资格限制大部分被取消。
第二、选举制度是有关选举的各项程序、
中美领导人选举的比较
中美领导人选举的比较金融学院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11 李瑞欣2011310328引言:正值中美两国领导人选举之际,本文着重比较二者外在表现和选举制度的不同,同时分析其不同之处的产生原因,并做进一步讨论。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与中国共产党换届党代会在时间上有着罕见的接近性,“你刚偃旗息鼓我便登台唱戏”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了专家学者、媒体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兴趣。
不管是历史证明还是现实需求,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称职与否都将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这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不相同的领导人选举将分别为两国输入怎样的新鲜血液,她们又将在各自领导人的带领下走向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呢?一、两国领导人选举不同之处1.外在表现不同美国的总统竞选,是一个“马拉松”式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在上次总统选举刚刚落幕,下一次总统竞选就开始了,实际上,那些有意问鼎白宫的人,多年前就在为此储蓄政治资本了。
在大选年的前一到两年,他就得开始行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正式宣布竞选党的提名候选人,并建立一个得力的竞选班子,筹集资金,雇佣竞选顾问,成立正式的竞选组织,投入预选。
因此,在大选最热之时,选民拉标语、喊口号,竞选者周游演讲,激烈辩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相比美国选举的“热闹”,中国的选举就“沉寂”了许多。
中国人民对于选举的平静和美国选民的热情火爆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领导人的选举,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领导团队的平稳交接。
每一代领导团队都是富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经得住考验的,在上任前都要经过几年的考核观察才可顺利交接。
经过多年的沉淀,中国的选举看起来平静许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2.选举制度不同两国选举制度可谓有天壤之别,下面仅就几个方面做简要比较:(1)经费来源历史上,美国的选举经费曾来源于大财团、大富翁的捐助和政党的支持。
现在,美国候选人竞选经费则主要来源于:候选人本人及其家族、政党资助、政府补助、政治行动委员会捐助、公民个人捐款。
马岳:选举制度简介
马岳:选举制度简介⼀、选举制度之类型除⾮是在⾮常⼩的团体,民主⽆可避免地意味著代议制民主,在此制度中被选出的官员为了⼈民的利益⽽制定政策。
这些代表们要如何选出呢?这个在代议制民主中不可或缺的职务是以选举制度来执⾏。
所谓的选举制度是将公民的选票转换为代表席位的⼀组⽅法。
选举制度实为代议制民主的最基本要素。
对于选举制度的分类,诸多中外学者以其不同的观察⾯向提出各种不同的分类⽅式,但由于选举制度涉及多重⾯向,⽽各种分类往往⽆法同时兼顾所有⾯向,也不免有挂⼀漏万之憾。
雷依视选票结构、选区规模、选举公式三者为独⽴变项,他将选举制度分为绝对多数决制(the majority formula)、相对多数决制(the plurality formula)及⽐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塔格培拉与修格特则是以选区规模区分选举制度为单⼀选区制(single-member districts)与复数选区制(multimember districts)。
国内学者⽐较普遍使⽤的则是李发特的分类⽅式,他认为探讨选举制度分类时,可以从以下五个⾯向来观察:1.选举公式(electoral formula):即指选举⽅式採⽤相对多数决、绝对多数决或⽐例代表制。
2.选区规模(district magnitudes):是指每个选区应选的名额,即单⼀选区或是复数选区。
3.额外席位条款(provisions for supplementary seats):为了修正⼩选区规模选举结果所导致的⽐例性偏差,在全国性席位分配上(或在较⼤选区中) 保留⼀些名额,将其分配给未获取充分代表的政党,以达较完整的⽐例性。
4.当选门槛(electoral thresholds):全国性选区与附加席位条款有提⾼⽐例性的倾向,但为了不使⼩党太容易取得席位,所以通常规定政党必须在任何选区中获得⼀定数⽬的席位或得票率达到某个百分⽐,才有资格分配席位,以免造成⼩党林⽴。
比较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
比较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选举是一种公共选择,是公共领域活动的一部分,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选举道路开始铺展。
我国在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民主选举是无论如何避免不了的,选举政治是我国实现人民主权的根本和基础。
当前我国的选举由国家法律统一加以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中央和地方党委实行领导,个地方人大常委会具体组织。
如何搞选举与中央的态度和国家的政治气候有密切关系,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有很大关系,选举作为公民社会表达意愿的方式,决定着基层政权、人民代表的素质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党组织的工作评价。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从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选”和“荐”不能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例如奴隶社会的王室贵族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继承高官显职,从而控制奴隶社会统治权的王位及贵族的世袭特权是世卿制。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主要通过军功和养士这两条途径把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吸收到新的政权机构中来。
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和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通过品评,把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和下下九等。
而后的科举考试取士制度与以前选官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扩大了选举的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
1905年,随着专制主义王权的没落,科举制度也被扫进了垃圾堆,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以及官员的朝上心态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观,官官相护的官僚体制也是如此。
先有国再有民的心理使各级官员认为只要巴结好了上司,就可以高枕无忧,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后遗症。
毫无疑问,这种现象与选举有关,和我国公民社会不发达,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社会力量的缺失有关。
从选举方式来看,当前我国选举可分为两种:一是县、乡级人民代表以及“村官”等的直接选举;二是间接选举,指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和设区市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