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汉语结课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汉语阅读与写作

结课论文

题目浅析《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色

学院名称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英语(文学)

学生姓名邓辰汐

学生学号201311010305

任课教师江利

成绩

二〇一五年——二〇一六年第一学期

目录

摘要和关键词 (1)

前言 (1)

第一章 (1)

第二章 (2)

1.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2)

2.巧妙的情节安排 (3)

3.精彩的细节描写 (3)

4.特定环境的描写 (3)

5.出色的心理描写 (4)

6.诙谐、幽默、风趣的语言 (4)

第三章 (4)

参考文献 (5)

浅析《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色

摘要:《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人民文学》第二期,是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中的第二篇。小说以其对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时期的农民心理和性格的深刻洞察和把握,获得了人们的好评,并获得了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可以说,这篇小说不仅思想内容含蓄、深刻,而且艺术手法新颖、独特,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陈奂生上城艺术特色农民小人物

前言: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上,是高晓声写的陈奂生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陈奂生上城》以朴实凝重的写实笔触,通过对主人公陈奂生进城卖油绳所经历的小小奇遇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微妙复杂的心灵历程,出色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典型形象,反映了作家对改革开放初期“陈奂生”们的精神世界的严肃探索和对我国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1982年,小说被拍成了同名电影,陈奂生的形象成为改革时代,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典型印记。另有根据小说改变的同名故事片《陈奂生上城》。

第一章

最初有段时间关注于农民生活的小说,像如今很出名的《平凡的世界》,我也有读过,而《陈奂生》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是从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从这个任务的“人生三部曲”中又看出了当时广大农民艰难前进的身影和农村体制改革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作者高晓声很善于在普通农民生活中发现又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从而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

第二章

而我想谈论的是,作者是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写作特色将这个小人物深入人心的,作者无意识地将其写出了阿Q的影子,留有阿Q精神的遗传因子,如鲁迅一般让小人物越来越显示出普遍又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想从作者众多写作的艺术特点中探究出部分具有明显特色的方法进行浅析。比如表现手法、情节设定等等,以这些角度着手,探究作者在细节上对人物和故事的设定和描述。

分析如下:

1、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在《陈奂生上城》中,作者并没有去描写轰轰烈烈的大人物,也没有描写的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去捕捉我们生活的小事,在细微处发现,写实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的变化。陈奂生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之后“肚子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他的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物质生活有了新的变化,也使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哪里有听的,他爱去听,哪里有演的,他爱去看,没听没看,他就觉得没趣”。作者写出陈奂生这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写出了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所推行的各项正确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切身的利益,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作者通过写陈奂生为买的一顶帽子的故事,既写出了他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也说明他依然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一些次要人物,如招待所的姑娘、村里人、大队干部等身上,也反映了国民的劣根性。在繁荣的表象下国民仍存在劣根性,所以我们应该深思我国的未来。

2、巧妙的情节安排

《陈奂生上城》的故事,十分简单平常。作者在情节上一共安排了三处巧合。1:卖了油绳但舍不得买帽子,受了凉感冒了;2:在车站卖油绳太晚便睡在车站,因此偶遇吴书记;3:因感冒坐上吴书记的汽车并在招待所住了一夜花了5元钱。这三个巧合的设计使文章处处充满意外,但有显得合情合理。总之,这一切的巧

合,使小说情节发展顺乎自然,又引人入胜,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展示出人物的性格来。

3、精彩的细节描写

细节是小说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许多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是点睛之笔。《陈奂生上城》中就有许多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他以前那顶别人送的“漏斗户主”的帽子被弄丢了,所以他上城卖油绳。不是图新鲜,只是为了买一顶防风御寒的帽子。陈奂生所卖的油绳是小本生意,他走了三十里进入县城后,没有进饭店,而是“就着茶摊,出一分钱买了杯热茶,啃了随身带着当晚餐的几块僵饼,填饱了肚子”,但是包里的油绳,他却不舍得吃一根,由此可见他平日生活一定十分俭朴。所以,他在招待所住了一晚就花掉了五元钱能不心疼吗?于是小农意识作祟产生报复心,不脱鞋踩地板,使劲坐弹簧太师椅,安心喝着开水就饼吃,这些行为让他在花掉5块钱的心痛中找到了平衡,愉快地回到了家中。再比如当陈奂生发现自己身处的地方与候车室不同时,大吃一惊,“连忙平躺端正,闭起眼睛”,这一细节,表现出他没见过世面和面对新事物的无所适从。当陈奂生看到从未见过的家具时,“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缩成一团”,又“生怕弄脏了被子”,“不敢出一点声音来”,拎着鞋光着脚走路等一系列细节,既表现了陈奂生的质朴,也表现了他的孤陋寡闻……这一些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陈奂生的形象,如犹在人们眼前。

4、特定环境的描写

人的思想性格是复杂多样的,而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真实地表现出一个人平时所潜藏着的不为人知甚至让人吃惊的性格。作者为了充分揭示陈奂生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的一面,让他离开所熟悉的老家,来到了陌生的城里,还将他安置在从未光顾过的招待所里过夜。于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陈奂生思想性格中的某些方面,被唤醒并且不知不觉表现了出来。先是在病中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但病醒之后,面对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然后花掉五元钱之后心疼又懊恼,于是产生报复心理,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由此可见陈奂生身体里仍然潜埋着旧时代的小农民意识。这就是特定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