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诗咏唱的是一个古老的生命主题——报效君王,为国赴难,
士为知己者死。《中晚唐诗叩弹集》引杜诏曰:"此诗言城危势亟,擐甲 不休,至于哀角横秋,夕阳塞紫,满目悲凉,犹Hale Waihona Puke Baidu旆前征,有进无退。 虽士气已竭,鼓声不扬,而一剑尚存,死不负国。皆极写忠诚慷慨。"唐 王朝自安史之乱后,边境战争时有发生,诗中所写的战争或非实指某地 某次。"甲光向日"句又有"向月"一说,则这场战事发生的时间即有白天、 夜间两说。不管怎样,肯定是极惨烈、极悲壮的。这有点像屈原的《国 觞》,写的不是胜利而是失败,在惨烈的失败中讴歌将士们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为君为国建功 立业的愿望。
由于他才华出众,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 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 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 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 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 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陨落了,年仅27岁。
2.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的消沉情绪,但也有许多诗篇反映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宦官生活不满,表现“天荒地老无 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 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
其他诗作欣赏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 迹。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 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 水。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 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3.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长吉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 ,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话人物 银河、月宫等天国风光,极尽奇丽谲幻之观但 长吉诗也有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 灯如漆点松花” 、“鬼雨洒空草”
4.咏物等其他题材
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觱篥歌》《听颖 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 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 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 的感受。
石破天惊逗秋雨
晚唐诗人李贺
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
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 他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20岁到京 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朝重视科举出身,因父亲名晋肃 ,“晋”与浸湿的“进”同音,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 试资格。
陆游说:"贺词如百家锦纳,五色眩耀,光彩夺目。"这首诗就是用 黑、黄(金)、红、白、紫等浓艳色调描写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色彩 反差较大,对比很鲜明强烈,与诗中激荡着的悲壮情调相得益彰。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诗人 描写音乐运用了大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令人惊叹。此 诗是李贺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 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 》,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氏《琵 琶行》主要是用叙述的笔法依弹奏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李贺此诗则不表现时空顺序,而着重强调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但又不 是抽象地写,而是借助于具体的艺术形象,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全诗 十四句中有七句描述音乐效果,用了四个神话传说,令意境扑朔迷离。韩愈《听 颖师弹琴》主要写诗人自己听琴的感觉,也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但未用神话 传说,因而显得比较实在。
骑驴觅佳句
李贺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 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 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他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 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 七岁,韩愈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 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 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 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 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 益齐名了。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
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1.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 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 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 激发诗人的愤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