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工作计划
巢湖市2014年大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情况汇报
巢湖市2014年度政府性工作目标任务(交建科)一、S105巢湖段地方工作1、具体内容:配合项目业主合肥市管理管理局做好该路我市境内路段地方工作。
2、确定依据:(1)形势分析;(2)上级要求;(3)支撑项目;(4)可控措施。
3、需要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的事项或建议4、制度保障体系:(1)管理制度;(2)调度制度;(3)考核制度;(4)奖惩制度;(5)其他制度。
5、时间节点:(1)开始时间;(2)节点时间;(3)完成时间。
二、S316巢庐路地方工作1、具体内容:配合项目业主合肥市管理管理局做好巢庐路我市境内地方工作。
2、确定依据: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3〕4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及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与巢湖市人民政府相关会议纪要精神3、需要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的事项或建议4、制度保障体系:(1)管理制度;(2)调度制度;(3)考核制度;(4)奖惩制度;(5)其他制度。
5、时间节点:(1)开始时间;2013年6月(2)节点时间;2013年11月完成拆迁让地工作(3)完成时间。
根据工程进度同步完成。
三、城市出入口道路改造1、具体内容:完成省道柘无路巢南段12.4km二级公路改善、重要县道巢二路5.5km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及散兵至巢湖防汛通道项目15.007km二级公路建设。
2、确定依据:(1)形势分析:由于我市经济发展,交通量大增,特别是超重车辆碾压,原有城市出入口道路路面损坏严重,对我市城市形象和过往车辆、行人构成安全威胁,迫切需要进行改造。
(2)上级要求:按照合肥市及我市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要求,改造三路。
(3)支撑项目:柘无路、巢二路、散兵至巢湖市防汛通道项目。
(4)可控措施。
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3、需要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的事项或建议4、制度保障体系:(1)管理制度;(2)调度制度;(3)考核制度;(4)奖惩制度;(5)其他制度。
5、时间节点:(1)开始时间;2013年7月(2)节点时间;巢二路、柘无路8月28日委托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并通过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的专家评审,10月28日至11月6日在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巢湖分中心挂网进行施工招标。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巢湖市2014年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巢政办[2014]43号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巢湖市2014年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巢湖市2014年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巢政办〔2014〕4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巢湖市2014年农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5月11日巢湖市2014年农业工作要点一、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国家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坚持转型发展,贯彻城乡统筹,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方针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的目标,全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构建环巢湖生态休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目标,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围绕现代农业,突出生态农业,放大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4万吨,比2013年增加0.84万吨,增长2.53%;农产品加工产值145亿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75元,增长13%。
三、工作重点1、启动实施环巢湖休闲观光农业带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湖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按照“高效农业、现代农民、生态农村”的总体要求,强化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生物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促进“优势粮油、特色经果、苗木园艺、健康渔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充分展现环巢湖“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把环巢湖区域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农民收入快速提升区和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区。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度市政府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度市政府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巢政办[2014]30号【发布部门】巢湖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4.15【实施日期】2014.04.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度市政府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巢政办〔2014〕30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相关行业单位: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政风行风建设,巩固政风行风建设成果,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2014年度市政府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4月15日2014年度巢湖市政府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成果,打造“优质、高效、廉洁、勤政”政府,为加速建设产业高地、旅游胜地和生态之城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市政府决定继续在全市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评议工作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口存在的不正之风为重点,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为目的,通过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打造优质、高效、廉洁、勤政的发展环境。
评议工作原则:(一)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把政风行风建设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又要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坚持边评边改,评改结合,把落实整改、解决问题贯穿于评议全过程。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断创新、完善评议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评议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年工作要点一、依据中心“十三五”规划,开展各项工作依据中心“十三五”规划,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全面落实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各项任务。
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将中心建设成具有知识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学术视野具有前瞻性、科研水平具有前沿性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二、基本建设继续完善中心办公、科研条件建设。
充分利用好中心学术活动资料室,为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购置更多的图书资料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建设好中心网站,及时进行网络维护与网页内容更新,使中心成为环巢湖研究学术和信息资源交流的重要平台。
介绍和推广基地研究成果,扩大学术影响力。
三、科研档案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分类别建立科研人员档案、科研项目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学术会议档案、科研经费档案、工作报告档案、工作简报档案等各类文件档案等,继续充实档案内容,同时建立相关电子档案。
四、项目申报与管理(一)以环巢湖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环巢湖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环巢湖创意文化与经济协同创新研究三大方向为研究方向。
项目研究以服务安徽发展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侧重开展对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性研究。
(二)以院级、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研究。
面向校内外招标,承办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启动校级专项项目。
申报各级各类(含国家、部、省、地方)项目。
(三)督促、检查中心年、年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完成年科研项目结题工作。
五、学术研究申报各级各类项目项,力争在国家级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在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十余篇;与学报合作编辑出版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专栏。
(一)编撰《环巢湖民俗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二)征集相关学术论文,出版《环巢湖研究》(第二辑)。
2014年文广新局工作安排
2014年文广新局工作安排第一篇2014年,县文广新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线,服务中心、围绕大局,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把我县文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1、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县政府要在E区划拨文化建设用地,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保障机制。
加强沟通衔接,按照省、市考核细则实施文化民生工程,确保验收达标;全面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加快县体育馆工程建设进度,抓好工程安全和质量。
做好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足球项目工作,对现有体育场地和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积极筹划、统一部署,做好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3、做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布置“民以食为天”民俗文物展厅,对县保单位立碑进行保护。
做好“非遗”保护、申报和展演工作,打响非遗展演品牌;筹建非遗展览馆,将怀腔等项目申报为县级非遗名录。
4、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将创作新戏作为重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大力培育和扶持民间班社,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积极与各艺术院校加强合作,培养黄梅戏专业艺术人才。
5、进一步改善图书馆馆藏古籍保护条件,增加馆藏总量,使馆藏古籍得到妥善保护与有效利用。
积极开展文化信息服务,2014年将新增馆外图书流通点。
6、加强网吧市场监管,大力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行为,确保不形成社会热点。
有序开展网吧准入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黑网吧”进行合理消化。
全面清理音像出版和印刷市场,封堵彻查有政治问题及其他违禁出版物,加大打击侵权盗版力度。
强力推进游艺娱乐场所准入机型机种使用,依法提高游艺市场准入条件,从严审批新设立场所。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配合相关部门取缔“黑网吧”、“黑游戏室”等无证无照经营场所,严打文化市场“黄赌毒”,彻底净化社会风气。
7、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项项目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项项目课题指南1.环巢湖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方向(1)环巢湖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研究(2)环巢湖人文遗存与名胜景观保护修复与旅游开发研究(3)环巢湖名门望族与宗族文化研究(4)环巢湖乡贤文化研究(5)环巢湖乡村社会、农家生活和社会教化研究(6)环巢湖农耕文化与技术变迁研究(7)环巢湖旅游目的地分类与定位研究(8)环巢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9)环巢湖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研究(10)环巢湖留守儿童学校家庭教育模式研究(11)环巢湖温泉业发展研究报告(12)环巢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研究2.环巢湖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方向(1)环巢湖生态环境变迁研究(2)环巢湖的投资环境研究(3)环巢湖人居环境改善研究(4)环巢湖环境问题研究(5)环巢湖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环巢湖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关系研究(7)环巢湖低碳经济发展研究(8)环巢湖城镇化发展研究(9)环巢湖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10)环巢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对策研究3.环巢湖创意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方向(1)环巢湖民俗文化与民间曲艺研究(2)庐剧的艺术传承与改革创新研究(3)环巢湖文化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研究(4)环巢湖创意文化引领时尚生活研究(5)环巢湖创意文化产业的业态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6)环巢湖经济文化一体化创新的内在规律研究(7)环巢湖城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机制研究(8)长江经济带建设与环巢湖发展研究(9)环巢湖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改造升级研究(10)环巢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研究(11)环巢湖整体形象设计、优化与提升研究。
产业结构演进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
作者: 汪军
作者机构: 巢湖学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巢湖238000
出版物刊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55-5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 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皖江城市带
摘要: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文章立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演变趋势,通过对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安徽省三次产业演变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研究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对推进安徽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性发展,发挥安徽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巢湖市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关于巢湖市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2014年8月26日在巢湖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巢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恩俊(一)经济发展平稳增长1-6月份,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38亿元,增长8.0%;工业经济增长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24亿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完成财政收入13.79亿元,同比增长0.4%;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55亿元,同比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平稳增长,累计实现总额达29.59亿元,同比增长7.9%;外贸进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689元,增长12.2%;农民可支配收入6196元,增长12.9%。
(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今年上半年,建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渔网、化工五个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41.76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比重为84.8%,主导带动作用明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实现产值15.58亿元,增长16.4%。
积极培育天意环保、远景风力、国力航标、华晨防爆成为战略性新兴企业。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启动环湖北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核心区已开工建设,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实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建立粮油棉高产创建示范片35个。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9家,新增家庭农场150家。
上半年,实现粮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5.8亿元。
环湖旅游业加快发展。
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以中庙姥山岛为核心,环湖旅游道路为轴线,确定19项建设任务,着力加快中庙、烔炀、滨湖湿地等节点提档升级步伐。
加快旅游项目的合作,积极推进安徽星期九生态农庄和中坤集团姥山岛旅游项目,加强与天津市东丽区开展两地旅游合作交流。
加大旅游创建和宣传。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人民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涉及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人民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涉及我市事项责任分解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巢政办[2014]15号【发布部门】巢湖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3.10【实施日期】2014.03.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人民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涉及我市事项责任分解的通知(巢政办〔2014〕1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人民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涉及我市的相关事项具体分解到各有关单位,请各牵头责任单位抓紧与上级部门对接,密切关注动态,精心编制方案,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积极完成。
2014年3月10日2014年合肥市人民政府重点工作涉及我市事项责任分解一、实施改革攻坚突破1.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和各项扶持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特许经营领域。
(牵头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协同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商务局、住建局、教体局、卫生局、环保局、工商联,居巢经开区)2.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建立科学的中小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职业教育改革。
(牵头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3. 深化文化领域改革。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牵头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4. 深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市的信息化社保服务体系。
(牵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协同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巢经开区)5. 深化生育制度改革。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牵头责任单位:市计生委;协同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6.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会议指南二○一三年十月会议须知尊敬的参会代表:欢迎您参加学校第四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为了使您了解会议日程安排,保证会议顺利进行,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本次会议共1天半时间,请与会人员认真阅读会议指南,准时出席会议。
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开幕词、主题报告、特邀专家报告、交流发言、分组讨论、会议总结讲话等。
3.会议时间:2013年10月19日-20日。
上午:8:30—11:30;下午:2:00—5:30。
4.会议地点:巢湖学院致知楼报告厅。
(会议议程、参会人员名单及分组安排附后)5.请各位代表提前20分钟进入会场,签到并领取会议材料。
6.会议期间,请与会人员自觉遵守会场纪律,手机关闭或置于振动状态,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巢湖学院第四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议程讨论材料:1.《教学工作报告》2.《巢湖学院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管理办法》3.《巢湖学院实践课程管理规定》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各单位参会人员及分组名单(副处级以上干部,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博士,教学秘书,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共233人)(第一组)院领导:刘建辉组长:罗发海秘书:朱明地点:第一会议室(40人)办公室(3人):黄志圣管超张连福组人部(4人):余洁平董金山陈和龙张郭老干处(1人):赵有义教务处(5人):朱定秀陈兆龙丁俊苗石申松王敏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14人):罗发海张继山江海徐志仓赵祺左劲中张雅静洪传春刘德涛闻晓祥赵洲施玮刘捷张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11人):郑小春赵光军何小玲杨芳胡万年余京华向泽雄郭启贵张飞熊董颖鑫王红丽(第二组)院领导:祝家贵组长:胡是平秘书:陈先涛地点:第二会议室(34人)国资处(2人):王进吕家云财务处(2人):王万海钱业雨国际交流学院(2人):伋麓琳郑艳外语系(10人):徐朝友苏传娥陈文许航柯应根方灵芝周华余荣琦王仲宏田平艺术学院(16人):胡是平单自华刘培民李勇童永生丁晗王驰刘勇顾婷婷陈友祥高芸芸陈茜胡小平王屹张磊薛建军组长:万新军秘书:孔鲲鹏地点:第三会议室(48人)宣传部(2人):张道才周祥监审处(2人):肖圣忠古国平学工部(3人):赵尚松崔海光童先军团委(2人):刘金平郑玲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17人):万新军陈士群程乐华李明邓方王小东叶友胜王新运晏娟王新高晓宝张忠鲁文胜彭贞吴蓉汪海燕汤家华体育系(20人):鲁琦李正韩冠宙陶花胡跃兵陈永军蔡广姚磊杨叶红乔克满倪再谢黄寿军戴清华许鑫荣张辉江杭生樊贤进兰顺领刘秀珍赵胜国(第四组)院领导:王助民组长:张千祥秘书:戴风华地点:第四会议室(36人)总务处(后勤集团)(5人):孙庆平芮德武宋明友洪作奎常世科保卫处(2人):何照泽朱玉票工会(5人):江艳丽胡世元偰志平汪善金黄世文教育系(8人):蒯文铮李曙光吴芳李瑛陈立刚胡传双信中贵徐芳数学系(14人):张千祥刘洪涛赵开斌陶有田程靖陈佩树贾正华吴永生徐富强马永梅王冬银刘相国马松林彭维才组长:郑尚志秘书:郭凤英地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会议室(37人)科技处(4人):张宏彬杨松水陈澍斌陈海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人):张安东王雷图书馆(3人):钱云吴宏丁明刚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1人):郑尚志孙远春汪世义丁智敏江家宝吴其林徐秋月苗慧勇张步群梁宝华陆军文学与传媒系(15人):方习文鲁有周张晓刚陈霞光李书安李艳宋文峰褚春元袁凤琴朱大银谈莉雍淑凤潘玉梅陈小波刘康凯(第六组)院领导:徐柳凡组长:陈恩虎秘书:王光富地点: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会议室(38人)评建办(2人):徐礼节徐兆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5人):王利森刘东生柳传长吴家宽薛建跃成教院(4人):吕洪升史国东司有平汪业群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15人):杨汉生朱仁义鲁业频刘丽许雪艳余荣丽史良马宁小波孔兵叶松王向贤蒋全胜朱爱国余建立孙向平历史旅游文化系(10人):陈恩虎柳洪琼吕君丽石庆海过慈明齐先文雷若欣唐丽丽曹传兰胡茂胜。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环巢湖文化展览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巢湖文化展览馆的管理,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环巢湖文化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巢湖文化资源是指研究中心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和活动中直接形成,并经过收集整理的、对研究中心有利用保存价值的各类环巢湖文化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照片等。
第三条环巢湖文化展览馆以“巢湖印象”为名,旨为对环巢湖文化有一个整体性感知,在领略其文化丰富性与厚重性的基础上,激发对环巢湖文化热爱与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情怀。
本着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原则进行选择和设计的六大板块——“古巢文明”、“吴风楚韵”、“风流人物”、“灵山秀水”、“地方风物”、“走向明天”,图文并茂,图文互证,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它是环巢湖文化多棱镜的不同侧面,以熠熠生辉的光影反射着环巢湖文化的多姿多彩。
环巢湖文化展览馆是环巢湖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为保证其安全与完整、展示与利用,环巢湖文化展览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研究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均有保护和移交环巢湖文化资源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研究中心职责(一)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建立健全资料收集和保管、参观和利用等有关管理制度。
(三)负责环巢湖文化资源的征集与鉴定、建档以及日常管理和展示工作。
(四)严格执行环巢湖文化展览资料的接收、管理、参观等有关规定。
(五)建立环巢湖文化展览馆的信息平台,加强环巢湖文化资源数据化和信息化的管理。
(六)提高警惕,严于防范,以防恶意破坏展馆的事故发生。
(七)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严禁在场馆内置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确保环巢湖文化资源的完整和场馆的安全。
(八)维护场馆设备和器材等安全,确保电路和电器等设施的正常运转。
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过去的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市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年,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开行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示范区建设按照2014年年初市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的要求,全力以赴抓责任、抓领导、抓调度、抓管理、抓谋划、抓宣传,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合肥市政府与国开行安徽分行合作的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同步实施的还有“绿化造林、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整治”等项目),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分期实施,项目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交叉进行、统筹推进.一期工程。
以防洪和治河为主,减少洪涝灾害并为治污打基础,共安排了南淝河、兆河等重点入湖河道防洪整治、河道清淤护岸及截污管网建设等16个项目。
二期工程。
以治污和防污为主,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共安排了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重要水源地保护、入湖河道防洪治理、支流环境整治、环湖湿地修复、受损矿山修复等98个项目。
三期工程.以扩容和保护为主,共安排补水引流、流域治理、节水灌溉、能力建设等4大类19个项目(44个子项目)。
二、示范区建设实施举措(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多次听取汇报,召开项目调度会,深入现场检查指导,统一思想,协同步伐,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1、主要领导亲力亲为2014年8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调研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情况,强调要按照综合治理的思路,始终坚持污染排放做“减法"、环境改善做“加法”,集中精力深挖源头治理,努力取得更大成效.8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巢湖治理和“河长制"工作专题会议,强调:巢湖治理要抓好重污染河流整治这个突出问题,列出整改时间表,进一步推进“一河一策”治理;发挥好“河长制”这个有效抓手的作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这个坚实基础,按期完成示范区一期、二期项目建设.2、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省巢管局、市重点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等单位落实建设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比如庐江县采取示范区建设分层调度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县主要负责人每月采用现场调度等方式,针对性地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中的疑难和复杂问题;二是分管负责人每周至少两次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及时对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限时办结;三是县环湖办严格按照现场调度等会议纪要的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解决存在问题,确保事事有人跟踪、件件有人落实。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工作总结2012年11月,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3年1月10日,安徽省教育厅下达皖教秘科(2013)1号文件,正式批准巢湖学院与合肥学院共建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科技处等职能部门的协调指导,从2013年1月开始,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就着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近一年来,我们认真加强研究中心建设,使研究中心在职称学历层次、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要求。
一、中心建设方面(一)召开学术委员会论证会议4月24日,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学术委员会论证会议。
会议由省教工委常务副书记高开华主持,巢湖学院副院长傅爱国、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巢湖学院党委书记刘建辉和院长祝家贵出席论证会。
祝家贵代表巢湖学院表达了对基地建设的态度:学校将对基地建设提供经费、人员、办公场所等方面的切实保障,支持基地开展各项活动;基地要尽快制定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通过基地建设来促进学校科研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恳请基地学术委员会各位成员多提意见,对建设任务书严格把关、充分论证,从而使基地顶层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刘建辉祝愿基地在教育厅领导下,两校密切合作,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多出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开华对基地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见——“突出一个主题,建立两个基础,力出三大成果”:要突出“大湖名城”的主题,论证和充实“大湖名城”的内涵;以“美丽巢湖”和“文化合肥”作为研究基础,将巢湖与合肥看做一体,深度挖掘文化资源。
基地研究要力出三大成果:其一,创新科研合作的协同机制;其二,出版全面反映“大湖名城”的系列丛书;其三,为政府提出一系列的咨政报告和决策建议,基地应成为合肥市政府的智库。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14年第四季度工作要点的通知-廊政办〔2014〕46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14年第四季度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14年第四季度工作要点的通知廊政办〔2014〕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政府2014年第四季度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予印发。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9月25日市政府2014年第四季度工作要点1.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督导调度、晾晒通报、领导分包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使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两项指标达到时间进度要求,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严格申报标准和条件,把好审核关,扎实做好省重点项目的筛选和申报工作;力促国电廊坊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施工进度,推进中电投廊坊燃气电站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加大财税工作力度。
全力抓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加强财政收入形势分析预测,强化协调调度,深挖潜力、堵漏增收,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着力保障科学、教育、文化等法定增长支出,统筹安排项目资金需求,保障市一中迁建项目、市中心医院建设等重点支出;做好2015年预算编制工作。
3.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具体事项;组织编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做好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研究加快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路、重点及政策措施,推进食品工业实现跨越发展;把握经济发展态势,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系列政策措施,力促全市经济平稳运行。
4.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环巢湖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编撰实施方案
《环巢湖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编撰实施方案一、《环巢湖文化研究丛书》的定位与架构(一)基本定位“环巢湖”的地域范畴,既是长江流域的一部分,又相对独成体系,北临淮河以南合肥区域,南达长江北岸,西至庐江、桐城、舒城、肥西域内,东联滁浦丘陵。
如按行政区划,应该包括合肥市区及所辖的巢湖市、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马鞍山市的和县、含山县,芜湖市的无为县,及六安市一部分(老市区及舒城县),约相当于清代安徽行省治下的庐州府(府治合肥,领合肥、庐江、巢县、舒城四县和无为州)、六安直隶州本州、和州直隶州(领含山县)的范围。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合六巢地区已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环巢湖文化圈”,在安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这一文化圈与正在实施的省会经济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不谋而合。
它在安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已经被确认的淮河、皖江、新安江三个文化圈一样,同样显赫。
历史悠久的古文化、兼容并包的水文化、人与人以及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和文化是环巢湖文化的三大特色。
环巢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其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有着非常优秀而丰富的文化内容。
在当今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下,安徽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提升省会(合肥)经济圈文化软实力。
传承和发展环巢湖文化是贯彻落实文化强省战略的应有之义。
同时,环巢湖流域是大湖名城合肥的纵深拓展,传承发展环巢湖文化也有助于增强省会经济圈的文化底蕴,提升合肥的文化凝聚力和辐射力。
当前,合肥正逐步成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既是科技创新的示范城市,又是皖江产业带承接转移的核心城市,环巢湖文化的现代内涵因之大大拓展,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有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内容。
为使社会各界准确全面了解环巢湖文化,提高环巢湖文化知名度,促进环巢湖流域对外开放,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执笔,向社会各界推出《环巢湖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巢湖学院
主办单位
讲座题目
主讲人
单位及职务中心
环巢湖文化认同
陆勤毅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社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4月
致知楼报告厅
环巢湖中心
环巢湖农业经济和产业结构
徐志仓
巢湖学院经管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4月
致知楼报告厅
环巢湖中心
巢湖水华爆发及治理
叶友胜
巢湖学院化生学院副教授、博士
5月
致知楼报告厅
环巢湖中心
环巢湖流域地方志中的旅游资料及价值
张安东
巢湖学院环巢湖中心教授、博士
5月
博学楼五阶
环巢湖中心
环巢湖水文化资源整合
与提升“大湖名城”品牌形象路径
褚春元
巢湖学院文传系副教授、博士
6月
博学楼五阶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制定2014年度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制定2014年度政府工作目标任务
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巢政办明电[2013]81号
【发布部门】巢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11.04
【实施日期】2013.11.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制定2014年度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
(巢政办明电[2013]81号)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科学谋划2014年政府工作,确保拟定目标任务既有超前性,又具可行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抓紧研究。
各单位在认真总结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准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集体研究,集思广益,抓紧着手研究制定明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本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承担各级各类项目为龙头,以环巢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育传承研究促进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力争推出高水平的研究精品成果,构筑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学科高地,使中心成为环巢湖地区重要的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体现两校人文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中心总体发展目标是力争通过建设,整合全省研究资源,将基地建成学术水平全省领先,应用研究特色鲜明,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依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通过组织重大研究项目攻关,深度挖掘、整理环巢湖地区的各项资源,为地方政府和各界提供科研成果,以资其决策参考,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依托巢湖学院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优势学科的专业力量,团结省内外环巢湖研究方面的专家,加强学术研究,跟踪学术前沿,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努力将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本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基地;通过举办和参加学术会议、邀请学者讲学等形式,加强学术交流,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省或全国性的科研活动,全面搜集、健全本研究领域的图书资料和情报信息,努力将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本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学术交流和情报资料中心。
二、基本建设完善中心办公、科研条件建设,尽可能的为学术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购置更多的图书资料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心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掌握科研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借助网络进行资料查询、信息交流和发布。
建好研究中心网站,以巢湖学院和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网站为平台,开设环巢湖文化、经济创新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中心的专门网页。
及时进行网络维护与网页内容更新,使中心成为环巢湖研究学术和信息资源交流的重要平台。
介绍和推广基地研究成果,扩大学术影响力。
三、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扩大聘请校内外相关研究专家为中心兼职研究员,吸纳并扶持校内青年教师进入中心进行专题研究,在三个研究方向上建立一支团结、合作、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达到1:1:2,力争每个方向各有3名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学术骨干。
指导学生若干名从事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项目申报与管理(一)确定招标项目和自选课题1.环巢湖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方向:进一步论证和制订环巢湖历史文化资源研究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挖掘环巢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提升环巢湖文化的学术品位,提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召开以环巢湖农耕文化与技术变迁、环巢湖民俗文化与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为主题的研讨会。
年度拟自设的选题方向:(1)环巢湖军事文化遗存与旅游产业对接研究(2)合肥人文遗存与名胜景观保护修复与旅游开发研究(3)合肥名门望族与宗族文化研究(4)历代文人雅士与合肥关系研究(5)庐州府学与科考制度研究(6)合肥圩堡群落文化研究(7)三国历史人物与合肥的关系研究(8)刘铭传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峡两岸旅游业拓展研究(9)明清以来环巢湖地区交通建设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10)近代以来环巢湖地区乡村社会、农家生活和社会教化研究2.环巢湖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方向:进一步论证、完善环巢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召开环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
撰写有关环巢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报告。
年度拟自设的选题方向:(1)环巢湖水旱灾害与社会应对机制研究(2)低碳经济发展与环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研究(3)环巢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4)大湖名城的投资环境研究(5)环巢湖区域及省会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研究(6)环巢湖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性问题研究(7)环巢湖地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8)环巢湖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环巢湖创意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方向:进一步论证、探讨环巢湖文化与经济互动互赢的原理与实践问题,分析经济结构、利益关系对文化价值观念、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运行机制的深远影响以及人文精神、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生产管理方式及经济制度、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提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召开环巢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与路径研讨会。
编写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教材。
年度拟自设的选题方向:(1)历史包公与文学包公的关系与差异研究(2)合肥民俗文化与民间曲艺研究(3)庐剧的艺术传承与改革创新研究(4)合肥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研究(5)环巢湖创意文化引领时尚生活研究(6)环巢湖创意文化产业的业态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7)环巢湖文化科技融合的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研究(8)环巢湖经济文化一体化创新的内在规律研究(二)启动编撰《大湖名城系列丛书》。
(三)面向各高校、科研机构征集环巢湖三个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论文,结集出版《环巢湖研究集刊》(第一卷)。
(四)以院级、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研究。
面向校内外招标,承办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4项,启动校级专项项目6项。
(五)督促、检查中心2012年度和2013年度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五、学术研究申报各级各类项目8-10项;编撰、出版学术专著1-2部(含校本教材),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10-20篇;与学报合作编辑出版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专栏(每期)。
六、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心将会根据研究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把中心建设成有影响的区域研究交流中心、省内外环巢湖研究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中心将会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
2014年计划主办1次区域性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讨会,不定期举行校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
承办较高水平区域性学术会议,与省内外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扩大对外学术交流。
邀请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学术委员和专兼职研究员作高水平学术报告。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横向联系,选择兄弟院校的研究基地进行学术考察、调研。
七、明确职责,强化服务,整合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任务就是围绕学校发展总目标,立足服务,发挥自身优势,发挥“桥梁”作用,整合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一是强化与省教育厅及省市社科联的紧密联系,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及时获取发展先机,汇集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组织推动学科之间,尤其是文理学科的交叉渗透,推动跨院系、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的联合,发挥集成优势,形成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形式。
三是发挥研究中心的团体智慧,围绕环巢湖发展开展战略研究,为环巢湖发展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做好服务,积极开展教师科研技能培训,推动高层次、高水平项目与科研成果的孵化。
八、建章立制,推进研究中心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种制度,依照制度开展研究中心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研究中心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会议制度,建立和编制研究中心经费预决算制度,以及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安排等;加强组织建设工作,加强与二级学院联系度,推动研究中心联互动协同发展;推进研究中心运行与管理机制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研究中心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化水平。
九、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在当今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下,合肥正逐步成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既是科技创新的示范城市,又是皖江产业带承接转移的核心城市。
环巢湖文化的现代内涵因之大大拓展,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有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内容,这就需要高起点、多学科、全方位地加强对环巢湖文化圈的研究,要凝聚和集中历史、地理、考古、文学、艺术、文化、民俗、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专门学术研究机构对环巢湖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跨学科综合研究,对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并做到科研和应用同步。
建立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实施省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大势所需,我们将立足多年来环巢湖文化的研究基础,进一步研究经济及社会创新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走向,为环巢湖区域未来健康、平衡的发展,及“大湖之城”的崛起,提供翔实的文献资料、发展策划、咨询报告、文化产业报告和学术研究论著等批量成果,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在整体上的良性互动。
十、保障措施(一)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保研究中心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窗口围绕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研究中心对环巢湖流域展开全面系统研究,以环巢湖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环巢湖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环巢湖创意文化与经济协同创新研究三大方向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旅游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学科群体和学术梯队;不断充实研究中心的文献资料室,大力产出和收集相关研究成果,以丰硕成果显示研究中心的科研实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术影响。
(二)强化激励机制,推进制度建设,促进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充分调动专兼职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逐步建立和完善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
扎实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创新,研究中心制定、完善和执行中心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渐把科学研究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提升学校科研工作的档次,为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探索道路。
(三)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促进研究中心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深入凝练学科方向,锻炼科研队伍,逐渐整合学术力量,搭建并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努力完善竞争扶持机制,保证研究机构的高效运转;集中精干力量组建科研平台,拓宽研究领域,打造科研精品,充分拱扶研究中心的持续科学发展。
(四)加强科研合作,重视学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地缘、资源和科研优势,研究中心积极加强校内外的业务合作,力争在相关科研领域展开强强联合。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的原则,组织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学术交流,主办和承办具有较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不断拓宽专兼职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扩大研究中心在国内外的学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重视科研信息和人才交换,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集中展现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独立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