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大师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惠能大师传》/陈南燕著

——(惠能已然还在岭南老家,偶遇安道诚读经)

禅门有三经,即《维摩经》、《楞伽经》和《圆觉经》。安道诚诵读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佛教用来表示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般若”,梵语意为最高的智慧。“波罗蜜”,梵语意为,到达彼岸。和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能够清除一起烦恼,从而获得解脱、到达涅槃彼岸的智慧。

怎样去除一切妄念?《金刚经》里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自有性,空幻不实,因此,人们对现实世界应该是无所执着。

惠能给无尽藏和刘志略讲经,尽管不识文字,但惠能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惠能白天干活,晚上剖析经义。他讲解时,发挥玄远,洞彻幽微,让听者口服心也服。

——(惠能在西山石窟与智远禅师学坐禅)

禅是一种修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深观来开发生命的智慧。禅要求人们思维,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要静定,不能躁动。双腿盘坐着就是最好的方式。佛教认为,安安静静得坐禅,能去除坐禅者的烦恼。譬如说,有了色欲,就要修不净观,静坐思维,观想自己所受的是一具骷髅,遍身不净,色欲自然除去。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克服了三个魔女的引诱,实际上用的正是坐禅修持的方法。所有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坐禅都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法门。

——

在印度,坐禅又叫节假跌坐。双腿屈叠于大腿之上,背脊自然挺直,颈稍前倾,气沉丹田,呼吸平静和畅,目光散视或凝视,排除一切杂念顾虑,这事入禅,然后还有五大法门。

第一法门是数息观。数息要求坐禅者计数自己的出息入息,排除各种杂念,让心念集于呼吸上,为散乱心重者修习的法门。

第二法门是不净观。坐禅者借着观想自身他色身之不净。如死尸清淤,腐烂生虫、白骨散坏等相而息止贪欲之心,为贪欲心重的众生适合修习的法门。

第三法门是慈悲观。坐禅者在抑制了内心的欲望之后,观想由与乐拔苦,而得到真正的快乐,以对治嗔恨,是瞋心重者适合修习的法门。

第四法门是因缘观。坐禅者要用理性思维来战胜心中所执的成见,对一切事物都要用理性的、冷静的态度来分析成因,求得正确的误解,以对治愚痴。

第五法门是念佛观。坐禅者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庄严法相,念诵他的名号,以此摆脱恐惧、战胜烦恼,求得达到平和清静的心境。

——(惠能到东山禅寺拜四祖弘忍为师)

“但是,”惠能继续说:“这种渐臻佳境的修行却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人的觉性本来就是空的,烦恼本来就是不离觉性的。神秀授师认为要以戒精勤修行,方能显性佛性,这就是说,佛性在外。而我认为,自心即佛,万法都由本心而生,人的本心便是一切,他是天生清净无染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尘埃不尘埃、污染不污染的。”

张日用听惠能如此一番言语之后,真正有点惊讶了。惠能又继续往下说:

“所以说,要获无上菩提,很大智慧,就应该契证觉性,自识本性;所有说,静坐敛心算是禅,又不全是禅,即是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都可以体会禅的境界;所有说,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公案】

当时惠能的一个名叫怀让的弟子,正好住在般若寺,见马祖道一气度不凡,便去问他:“大德坐禅图的是什么?”

“图做佛。”

怀让于是拿了一块砖,在马祖道一身旁的石上磨。磨的时间久了,马祖道一忍不住问:

“法师磨什么?”

“磨作镜。”

“磨砖岂得成镜?”

怀让笑道:“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得城佛?”

马祖道一恍然开悟,放弃了苦苦坐禅的法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惠能看来,每个人都有佛性,而且佛性都是清净无染的。本心即佛,佛亦即本心,若要成佛,只要直指人心,在心上用心即可,何必要绕着弯子,浪费时日去拂拭,去坐禅!

磨砖岂得成镜!

——(先前弘忍大师让惠能进后院捣米,不让惠能才气太过被众人嫉妒,而惹杀生之祸。)

惠能见有人说话,一看,是弘忍,便放下了碓杠,施礼道:“是,师父。”

弘忍看了看石臼中的谷子,问:“米熟了没有?”

惠能见弘忍问的奇怪,知道弘忍是有意而来的,便说:“米熟久矣,尤欠筛在。”

这句话的含义恐怕只有他俩最明晰不过了。

——(弘忍大师半夜传授经义和袈裟)

《金刚经》为印度佛教大乘空宗初期的经典,他主张我空、法空。人是空的,外界的事物也是空的,一切皆空,一切都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而且这种假象处于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因而一切无可执着,一切不值得执着。

《金刚经》的要点在于:“破一切因缘和合、空幻不实的假象。”

“相”,指的是事物的形相、状态。事物的一切相状都是虚幻不实的,事物本身也不过是一些假象而已。因而,人们要相想要得到解脱,要想到达彼岸世界,就必须破除所有的“相”,就不能执着事物的任何一端,不能有任何贪念,不能有任何执着,通过修证,明了这宇宙人生的真相,获得无上般若智慧。

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此时是彻底明白了。

——(后来,弘忍让惠能半夜逃走,躲避寺内祸端。并嘱咐隐居数年再出传法,逢怀即止,遇会且藏。)

——【禅宗公案】

唐元和年间,惠能的三传弟子、邓州丹霞天然禅师在慧林寺小住。

一日天寒,丹霞禅师受冻不过,便从殿堂中搬来了木雕佛像,劈碎了生火取暖。

寺主见了,便责骂道:“为什么烧毁了我的木佛?”

丹霞禅师听了,并不在意,用木棍去火中拨弄燃着的木佛碎片,口中却说:“我在烧取舍利子。”

寺主大惑不解,说:“木像何来舍利子?”

丹霞禅师哈哈笑道:“既然没有舍利子,何妨再拿几个来烧烧。”

禅师们认为,人如果太拘泥于佛,反而会成为影响人们开悟的障碍,造成心里负担。

——(惠能隐居数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不是风动,不是帆动。后来在那完成受戒仪式。)法印法师指着帆问大家:“大家看到了这帆在动,但是,细想,幡会自己动吗?若幡不会动,那么必有动者。是风在动吗?若风在动,为什么我们又看不到风动?风动幡动,究竟谁动?”

众僧有一人站起说:“幡不会动,是风在动,风吹起了幡,我们才看到了幡动。”

又有一人站起,反驳道:“说的不对!是幡在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幡在飘动,才联想风动。如果不是幡在动,我们又怎么能想象,风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

众人一时争吵不断,法印法师却不知如何解释,这样的死结,惠能却看得清楚,朗声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惠能在法性寺第一次公开讲佛法)

“世界虚空,能含藏万物万象,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大海大洋,须弥诸山,都包容在这虚空之中。世人本性的空,也是这样包含着天地万物。”

须弥山是印度传说中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世界的中心。

“人的本性,能包含万种佛法,这就叫摩诃,就是大。任何佛法都在人们的自性之中。如果能够看到世界上所有的人,对他们的恶性善行,全部不故意偏爱,也不故意舍离,不拘泥,也不被污染,这种正直真心的佛性如虚空能包容万事万物,这就叫作大。”

本性即空,有空乃大。

“什么叫‘波罗蜜’?那是梵语,汉语叫做‘到彼岸’。什么意思呢?‘不拘泥不留恋生或者死’。如果执着世俗的境地,如同水有波浪,有了生灭就叫作‘此岸’;离开世俗境界,脱离生死,就像是水流运行不已,这就叫作‘彼岸’。”

“摩诃般若波罗密,至尊、最上、第一、无生、无死、无往、无来、无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皆由此而生。需用大智慧来破除五蕴、烦恼和尘劳。如此修行,就一定能成就佛道,使贪、嗔、痴三毒,变成戒、定、慧三学。”

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避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

后来禅宗从六祖惠能到后世继续发展为“五家禅”,从释迦牟尼佛拈一朵金色波罗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