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汉语语法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汉语语法化

摘要:语法化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主要对象,通过对汉语语法化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汉语语法的发展。本文从特征及语法化的诱因视角来探讨汉语语法化,以期对汉语语法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也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关键词:汉语语法化;特征;诱因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语言的发展是渐进性的,正确认识汉语语法化不仅有利于了解语言的发展,对于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也起有重要作用。

1.语法化的特征

(1)历时性和共时性

语法化的内涵决定了它属于语言的历时研究,而且被认为是历时语言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毫无争议的。不过,历时与共时不能截然分开,既然是历时的,语法化过程大部分必然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渐进过程构成一个语法化链的连续体,而不是毫无联系的离散体。各个共时截面的语言现象,都是历时发展的积淀和反映,或者说是语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演变的结果。因而,作为历时现象的语法化的研究,应该包括对语言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追溯,目的是推导出语言形式的演变和形成过程,共时的变异或许是历时演变的浓缩和写照,从共时描述可用来推断历史的演变,或预测语言未来发展的方向。

语法化的结果是,有的实词虚化后还包含着原有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有的语法功能可能同时用几种语法形式来表示,它们可能虚化自不同的实词而且经历了不同的途径。这些微妙现象或复杂过程都应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来观察考察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比如我们所熟悉的:

三过不入(孔鲤过庭)→过犹不及→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不过如此→不过得有量的限定

其中“过”的词义和用法的演变,就需要做历时和共时的双维度的研究才能说得清楚。

况且,在大部分语法化有渐进过程之外,也有学语法化过程较短的现象。如从“的士”到“打的”“面的”“摩的”“土的”,“的哥”“的姐”的发展。对于这种由名词迅即语法化为词缀的现象的考察,是共时研究还是历时研究很难说清。

(2)单向性和连续性

语法化的过程一般是单向的且连续的(语法化是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这就是渐变原则)。从总体上说,是从实变为虚,从虚变为更虚,而不是相反。各个环节之间边界往往不甚分明,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单向性和连续性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总是从独立实体向非独立实体演化,最终可能成为不可独立运用的附着词缀形式;

2)总是从较为具体的向较为抽象的、概括的方向演化;按照认知域转移过程排成由具体到抽象的等级表达式,为:

人→物→事→空间→时间→性质→〇

3)总是从复杂表达向简单表达方向演化;

4)语法化过程中形成的虚化特征链或虚化语义链不是用一个新形式完全代替旧形式,一个意义突然代替另外一个意义的过程。常见的是有一个新旧形式并存的阶段:a→a,b→b→b,c→c……。

在汉语中得到语法化体现的具体语例,如:

所:爰得其所→老有所养→为人所笑→这是大家所关心的(词→附着词→助词/词缀)

被:寝衣→覆盖→蒙受∕遭受)→被人杀→被杀(名词→动词→介词→助词)

孙朝奋曾拿“得”的词义用法变化说明典型的虚化链得了一场大病。我们得请大夫了。没人晓得这件事。我不舍得买这么贵的东西。看得见他吗?

2.语法化的诱因/动因

语言意义和形式的演变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一定的诱发因素,这就是语法化的诱因或称为动因。人们对语法化的诱因认识很难统一,这里只能是举例性的说明。

(1)陌生化语言诱发新解释

或称为语言的创新用法。为了打破常规不落俗套,丰富语言的表达手段,人们会创造性地使用陌生化语言,陌生过度到常态,就催生了语言的语法化。

“死”这一生理活动词是人生经历苦难的极致。下面的句子形

成“死”的语法化链条

张三死了→我已经死过几回了→打死你也不解恨→今天我累死了→你可想死我了

这与词汇化的完成具有同样的诱因,如:

非常漂亮→非常时期→非常男女→非常可乐

(2)上下文语境诱发新解释

不夺农时→于时始雪,五处俱贺→闻客病时惭体健,见人忙处觉心闲→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时:名词?表假设的语气词?)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岂敢爱之,其情实爱也→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敢:助动词?副词?)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饬法修礼以治国政(以:介词?连词?)

(4)词义引申、一词多义诱发语法化

孙朝奋在他的《〈虚化论〉评介》曾说:虚化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实词的词义本身。因为虚词一般都是语义具体的基本词汇的变体。

(5)语言接触诱发语法化

语言接触包括不同语言的接触和一种语言内部各方言的接触。比如前文提及的“的士”本来粤方言区是从英语的taxi音译而来的,方言词“的士”进入普通话后,就有了用“打个的”代替“乘出租车”的说法,接下来很快就产生了的“打的”“面的”“摩的”

“土的”,“的哥”“的姐”等一系列词语,“的”由名词性语素、名词变成了词缀。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就是指美国尼克松的共和党政府在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水门本来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甚至不惜滥用行政权力,强迫相关人员辞职,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他的所作所为招来国民严重指责,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结果导致几个官员锒铛入狱,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辞职。

水门事件发生后,复合词watergate中的单词gate(原义为大门、闸门)被演变成了全新的英语词根,如果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接下来的30多年里,英语已习惯把各种各样的丑闻或负面影响比较大的事件称作“~gate”。

汉语从“水门事件”发生的那一年起,在报道国外事件中,陆续使用一些“-gate”借词,如:美国向伊朗偷卖军火以换取人质被揭露,造成里根政府严重政治危机的“伊朗门”、克林顿与秘书莱温斯基有染事件的“拉链门”等。

2004年3月19日,台湾陈水扁遭枪击。3月29日,国际知名财经媒体彭博(bl00mberg)通讯社从台北发稿时创造了新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