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明而道中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高明而道中庸——生态和谐理念下班主任治班方

点击数:18 发布时间:2010-10-11 8:44:48

摘要:本文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通过文化立班,人文管理“适中适度”、顺应自然,柔性治班“权变之道”、达至“中和”,矛盾协调祟尚统一、“无可无不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4个方面思考作为教育活动核心部分的班级管理中如何汲取中庸思想之精华,实现和谐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生命质量。

关键字:中庸生态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中庸之道,常被人们简单地理解为折中,被认为是“和事老”的处世哲学。其实,这是对中庸思想的肤浅认识。“中”指不偏不倚,“庸”,寓平常不易,即永恒的意思。总起来即要求人们说话做事要不偏不倚,在好与坏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进行折中。《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即居中之性状,为道之体;“和”言情之正,为道之用。“中庸”即“中和”。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已有和谐之意。所谓中庸之道,就是通过“折中”来达到和谐,反对偏执一端、片面行事,主张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处理问题。

由此可看出,中庸之道的精髓与胡锦涛同志大力倡导的“和谐发展观”是相承的,可以说中庸思想是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和谐发展是中庸思想的时代体现。班级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上就是追求生态环境下学生群体、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作为教育活动核心部分的班级管理,如何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庸思想的精华,使“中庸管理”在实现和谐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等方面有所作为?

一、文化立班,人文管理“适中适度”

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面貌、规章制度、师生价值观、生活方式、内部人际关系等在教育与班级管理话动中形成的班风、班级精神等因索构成的教育环境系统。班级文化是一种社会心理环境系统,是师生在班级共同生活中创造形成的,对班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力。班级文化不仅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影响学校师生员下的思想品德,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发展智能和创造性。丰富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上的每一位成员时刻都受到鞭策和熏陶,如班级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师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班级内部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协调好班级组织内部各群体关系,发挥组织协同效应和增加班级凝聚力最有效的途径。

班级的管理者和管理对象都是有鲜明个性和有独立思维的人,这就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班级教育活动和管理措施,对每一个个体的影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不可更改和无法逆转重来的。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这种教育结果一旦内化到其身上,将起着终身的影响。因此,把握一种什么样的“度”,才能使班级教育管理活动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即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中庸思想反对非此即彼的极端主义,而主张任何事都要把握好适度。《论语·先进》中有: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里,“过”就是过火,“不及”就是火候不到,“过”和“不及”都是孔子所反对的。因此,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班级管理要尽量“中行”,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措施都要适中和适度,为此才能促进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顺应自然,柔性治班“权变之道”

《中庸》指出:“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是说要效法自然界的运动规律,顺应沙土变化的机理,也就是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研究事物之结构、机理,以便在和谐的良性循环中运动发展。《中庸》解释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意借鉴中庸的这种思想,把管理看作是顺乎自然的一种行为方式,不作规律不允许的事,不妄为,班级管理是有规律可寻的,班主任应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班级学生发展规律的要求,主动按客观规律办事。

《吕氏春秋》说:“所入之涂(途)虽异,而所至之域则同,此所以为中庸。”这句话的意思是“殊途同归”即为中庸,中庸在此表现为一种权衡。班主任恩威并施于生,都要仔细权衡而不失中庸。善于权变之道的班主任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行动能力。这一点要经过班主任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才能达成,也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追求目标。环境是班级管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实现的基础,善于权变的班主任很重视班级环境条件,管理之道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管理者要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随机应变。

三、达至“中和”,矛盾协调祟尚统一

“人一人”的班级管理活动特点,决定了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比“人一物”的其他管理活动更易产生矛盾与冲突,班级管理也就经常要面对如何把握好矛盾双方的问题。其实,就如何协调统一矛盾双方,孔子有精辟的论述:“吾有如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体现了中庸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事物对立的两面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即所谓的“执两用中”,这样就能统一考虑到矛盾中对立的两极,在对立面的互补中求得平衡和整合。中庸之道的管理目的之一就是为实现矛盾的协调统一。《礼记·中庸》中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中和实际上体现了儒家中庸思想中,对矛盾对立面之间调和与渗透的追求。而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当然儒家所追求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和,对此,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可见,孔了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反对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这与现代班级教育要求其培养目标既要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又要具有独立思维、独到见解和鲜明个性是相一致的。

四、“无可无不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汉代学者杨雄曾说过:“孔子则无可无不可,此所以常适其可,而异于逸民之徒也。”所谓“无可无不可”的意思就是完全视实际需要而定;需要去做则去做,不需要去做则不去做。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