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论文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第一篇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虽然我们提倡教学改革,但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去改革。
就我国当前的课堂来看,教师的在教学中确实放开了手脚,教学手段也丰富多彩,课堂生动活泼了很多,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应试教育下,所谓学生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成绩好,但是现在说的能力是指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
提升学生的能力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二、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1.采用先学后教法。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要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很据情况事先告诉学生预习的重难点、学习目标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找找本课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做好笔记,上课时才能有目的地去听课。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好检测,以便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和预习中存有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放在课堂解决。
2.编制历史学习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点和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本课或者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
这对学生预习、听课或者是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增强历史典型案例研究,对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运用智慧找到解决的好方法,持续探索和实践,积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
通过典型的案例,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如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结合的问题。
4.试用学分统计法。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在题型、难度以及时间上不能一刀切,不能给学生定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都是一种限制。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安排,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让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素质教育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的创新教学方法分析【教育论文】
吕廷康摘要: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就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进行了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主动力。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更应该进行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所在。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设疑导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子曰:知之者不如乐知之者。
而设疑导学就是一种极好的手段,质疑、解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增长的有效途径。
它可以营造气氛,并且触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讲《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一课时,如果单纯地直接讲述就会感觉僵硬枯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引用毛泽东的《泌园春·雪》“江山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然后再设定三个连续的问题:(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到底他们有什么雄才大略,丰功伟绩,能激发起毛泽东对他们如此强烈的历史情怀,成为毛泽東心目中的杰出英雄呢?(2)他们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有什么作用?(3)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对于中国社会又有怎样的影响?一个问题分解为三个紧密相连的,各为系统最终又有机形成整体的相扣环节,化大为小、化难为易,能够便于学生去思索作答。
二、创设情境,探究教学现代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启发性,启发的要素之一便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摘要:与旧课程标准不同,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注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提高认识注意问题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探索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此问题展开,论述了以自护、合作探究和自助式学案教学三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提供借鉴。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我国社会学科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推动我国的社会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巨大的成就背后,也有不少的缺陷。
原有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是极其强烈的,他们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与人生设计,他们不再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教材中,束缚在学校里,他们有意识地开始关注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结合,他们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高中历史旧课程的教学要求刚好压制了高中学生这些增长的因素,因此,旧的高中历史课程是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使历史的教学功能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课程的实施上,旧课程仍是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得到充分体现。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认识,正确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认识高中历史新课程与旧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旧课程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所以它们有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无论是新旧高中历史课程,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会涉及到的,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当然,新旧课程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从高中历史新旧课程教育的目标来看,旧课程主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而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还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引领论文(共3篇)
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引领论文(共3篇)一、引言作为一门经验类学科,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历史活动,它可以反映出人类社会的种种变迁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而对于历史教育而言,它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一,也是培养国民历史文化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历史教育,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一直是历史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多角度出发,分析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现状,探讨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希望对教育界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现状1. 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历史学科,甚至很多学生会觉得历史课是一门无聊的课程,有时候甚至会把它称为“堵心工程”。
这主要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息息相关。
过于注重纯粹的知识传授,往往让学生感到厌烦,也使得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深入探究历史问题。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知识轻方法,往往太过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往往让学生对历史缺乏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
再加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资讯让学生积极性降低,更容易慕名而来,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很多学生在历史知识理解上有所欠缺。
2. 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为了解决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历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教学方法诞生,为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跨学科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历史教学方法。
跨学科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该方法以任务为中心,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跨学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多元性,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摘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这句话应该就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那么中华文化是如何存续至今,又是怎样从一个朝代更迭转变到另一个朝代的,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又是如何成为中华人民永不枯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成为中华儿女不竭精神动力的,这些问题都应该引发学生的思考。
基于此,本文从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会回顾历史,思考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拓展历史,总结历史,并从这五个角度去体会历史所蕴含趣味性、鲜活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历史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思维定式;课堂渗透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首先是基于教材,其次是博物馆、文化馆中陈列的文物,或者是各个现存的历史文化遗迹、建筑等。
实际上,经过漫长的岁月,大多数的文物被破坏或者消失,历史文化遗迹也随着岁月的流逝、风沙的摧残等受到较大程度的磨损,能保留至今的少之又少,这对学生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这就需要教师拓展学生历史阅读,鼓励学生进行人文思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和理论层面,还需要从教学模式的创新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全新的体验。
我认为,在课堂上通过教学课程以及学习兴趣的综合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而且对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以及个人学习层次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本文对此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探究。
一、教学方法的必要创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并没有一套固定的体系,而教师选择的策略也不是完全固定的,要想达到精益求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讲,灵活多变的策略选择与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规划,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开发,通过合理的计划制定,按部就班地在有序的条件下开展历史教学,并且结合学生的真实课堂表现进行细节的灵活调整,这样的创新方法是值得所有教师提倡的。
首先,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更强的引导效应。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变目前高中历史课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目的的一次新课程改革。
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一、变陈述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
二、大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充分重视讨论课。
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历史教学改革实践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
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便是历史课堂的全部教具。
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难以再现宏大的历史场景,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
不少教师抱怨家长、学生轻视历史课,并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完全归于整个社会的功利性。
笔者则认为,怨天忧人,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们,应积极动手、大胆改革,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成绩,改善历史学科地位。
近几年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些收获。
一、变陈述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陈述式教学是传统历史教学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
不问学生需求,直接由教师灌输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以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事与愿违,教师自以为讲得清晰明白,重难点突出,学生却觉得枯燥无味。
为克服传统教学师生脱节这一弊端,笔者从实践中探索出了问题式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分为四步:第一步,学生自学,提出疑难,列出知识线索。
第二步,教师整理归类,列出中心问题和非中心问题。
第三步,集体授课。
学生互答,教师引导、补充、总结。
第四步,学生谈心得。
2004年笔者担任高一历史教学,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大量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反映很积极,提出的问题颇多,比如《鸦片战争》,不少学生对历史概念认识不请,甚至全然不知。
如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天朝上国、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闭关政策、出超、提督、总兵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摘要: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是之前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由于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刻,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继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从而教学质量堪忧。
为了改善这一现实情况,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加强对历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这也是突破教学瓶颈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引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还要重视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践,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介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既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有效教学,又要重视有效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1.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甚至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兴趣体现在学生身上是一种好学精神,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原动力。
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必然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方便,老师通过加强对学生实际学情的分析,加强对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探索,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将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自主自愿参与到历史课堂当中,思维变得更加发散、活跃,学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内化迁移,以此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
1.2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高考背景之下,老师需要拥有新颖的教学思维,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构建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充满趣味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整个教学气氛从枯燥变得生动,从沉闷变得活跃。
历史学毕业论文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现状及创新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现状及创新论文摘要: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包括灌输式教学、论证式教学、表演式教学等教学模式。
在这些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而学生往往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对于历史综合素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
基于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应当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现状及创新我国长期执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这种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不足,已经暴露在人们的面前。
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来看,过去大都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十分被动,学生苦苦挣扎,却依然难以记住海量的历史知识,犹如一叶小舟,孤寂的漂泊在历史知识海洋当中,却无处靠岸。
高中历史内容之抽象深刻、信息量之巨大,使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承载的。
而其综合性与系统性之不足,也对高中历史教学非常之不利。
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依然迫在眉睫,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一、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现状(一)表演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表演式教学主要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在课堂中通过表演的形式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基于表演式教学模式,教师会反复的在课前进行准备和彩排,以提升课堂中的教学效果。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根据教案的设计,按照固定的套路进行表演,并且也会根据课前设定的问题进行提问,基本上难以发生临场发挥的情况[1]。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应对上级听课检查,因此在很多高中历史公开课当中,教师都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不过,教师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将会使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也无法对更好地探究和思辨历史事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角、学生作为配角,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教学互动,因而教学效果也十分有限。
(二)论证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论证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结论为基础,利用分析法、归纳法等,对历史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分析论证。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思辩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具有相关性和趣味性,能够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注重历史事件的纪实性和记忆性,过多的数据和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中发现和思考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通过观看历史影视剧、参观历史遗址、听取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具有探究性和研究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更注重内容的传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对历史的主动思考和研究。
而新课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查找、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可以通过提供问题导向的学习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开展历史研究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
而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例如课堂讨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游戏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实现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启发。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突出批判性思维。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还应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背后原理及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来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主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担当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和思维关注力聚焦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创新途径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方式方法新课改背景下,作为副科的历史也被教育者和学生重视和关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分析历史情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比如,在学习“蒸汽的力量”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殖民扩张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在英国大肆开展工业革命时,我国在做些什么,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历史教材中记载着过去所发生的事,所出现的人物,而博物馆则是历史的载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课堂的博物馆,将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场景进行还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深入的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
比如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时,每一个单元中都在讲述一个朝代的文化,而文物是会说话的文化。
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呈现不同时期的文物,让学生通过观看照片感受到不同时期的文化,促使学生能够对时代的每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有所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见证不同时期文化的快速发展意识不同文明程度的提高。
同时,教师可以不同时期的钱币特点为切入点,与学生共同讨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辨别不同朝代的钱币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当时朝代经济的发展对前世和后世的影响,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究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同的原因,从而全面详细的掌握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要转变单纯的教师讲解的方式,强化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
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构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应用适宜的历史学习方式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二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作出了结论。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法。
它要求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去探索答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理念。
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培养创新能力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回答题目时人云亦云,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题目形式一变化就束手无策。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当前教学的当务之急。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创新思维训练强调的是学生思考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要任意加以指责和批评,而要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回由“羞于提问”到“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逐步提高。
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文字、图象、声音、立体动画、编辑剪贴等功能,运用于历史教学教研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
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历史教学中的视频、图象、资料等相关资讯有机地结合到历史教材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摆脱以往历史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困境,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学的进展是课程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同学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同学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同学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进展。
类似例子有很多,历史老师必需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育同学思索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力量,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以往同学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看法、观点不任凭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独立思索,为同学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进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了解过去的关键,也为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们常常只是被要求死记硬背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上。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侧重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历史。
然而,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开始引入更多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的多个维度。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各个朝代的政治变迁,还能够了解到社会制度、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的改革使得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符合学生们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讲述和听讲为主,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开始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这样的改革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们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的改革使得历史教学更加富有互动性和启发性。
此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还体现在教材的改进上。
传统的历史教材通常是由教育部门编写的,内容较为固定和单一。
然而,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已经开始引入更多的多样化资源,例如历史文献、影视资料等。
这样的改革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的改进也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然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由于历史学科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教师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高中历史创新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创新教学论文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转换视角创新法所谓转换视角创新法,指的是打破思维定势,变换问题的视角,从而得出新知识、新解释、新观点,实现创新。
例如,可以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要重视史观渗透,重视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正确历史观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甚至提出质疑,通过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观进行问题分析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如,运用多元史观分析罗斯福新政:传统的革命史观认为罗斯福新政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但是如果教师运用新的视角引导学生则可以得出新的结论。
现代化史观认为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了美国经济模式;文明史观认为其开创了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即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模式;生态史观认为其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等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社会史观认为其应对和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等。
由此可见,转换视角创新法,可以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实质上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史观,去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得出新观点,实现创新。
二、比较创新法所谓比较创新法,指的是把两个形似而神不似,或有许多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值得比较的问题进行比较教学的方法。
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讲到中国改革开放时,可以设计一个比较题: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点。
二者在原因、内容以及过程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最终夭折,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
对这两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搞得更好。
两次改革都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都是从农业领域开始,都经历了一个摸索、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本国国情的相结合在探索中向前发展的过程;同样遇到了有关市场和计划的问题,但二者处理的结果却不同。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文从新课改后,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方面进行研讨,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从而提出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进而提出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内容编排,主要体现了专题史的特点。
它的优点是与通史比较,因为研究的范围、空间更加广阔,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课程知识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即告知学生在历史上的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重要人物的事迹等等已经不合时宜了,历史教学必须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对传统历史教学的扬弃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且是一门思辩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内容繁杂的历史事件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只会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成一个模式,就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死读书的学生。
时至今日,我们需要的是有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能够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所以必须变革传统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
2采用的方法新课改之后,就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式。
即问题授课方式,结合高中历史标题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2.1问题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的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历史感。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在授课之初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 的教学方法是 以教 师讲解 、 学 生听讲 为主 , 这种讲 课方式枯燥无趣 , 同时这种讲课 方式 以教师 为中心 . 教师 占 据着主导地位 . 忽视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 使 教师和学 生之 间 容易产生矛盾 , 教师授课的积极 性受到 了影 响 , 学 生不能 够 完全掌握历史 知识 。最 后 。 导 致 的结果 就是 学 生不能 够对 历史学习产生兴 趣 , 历史 课 堂没 有生 命力 , 没 有 活力 , 学 生 学习历史 的积极性不高 。‘
●教 学 改 革 与创 新 ・
2 0 " 1 6 . 1 " 1断课 1 i l 导警
试 论 高 中历 史 教 学方 法 的 改革 与创 新
江苏省丹 阳市 吕叔湘 中学历史组 陆 奕
摘 要 随着教育 改革 的不断推进 , 高中历 史改革也是 大势所趋 ,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 学效果的保 障 , 也是培 养全 面人 才的必经之路 。基 于此 。 本文就 高中历 史教学方法 的改革与创新进行 了深入 分析。 关 键 词 高 中历 史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创 新 随着教育改革 的深 入 。 传统 教学 的弊 端逐 渐地 呈 现在 人 们面前 , 人们越来越 重视 素质教 育 , 观念逐渐 地从应 试教 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如今 , 高中历史 的改革迫在眉睫 。 高中历史教 育的问题 ( 一) 高中历史 的根本任务与观念 高中历史作为 文科 的基 础学 科 。 与其 他学 科 的任 务是 样的 , 主要是 以提 高 民族素 质 , 培养 有 理想 、 有 素质 的人 才为 目的 . 所 以高中历 史的改革 主要是培 养人才 . 使人 们从 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到素质教育 的思想上 来。 在现今阶段 , 人们 的观念还不 能完全 转变过 来 , 只把历 史学科看作副科 , 对待历史学科 教学不 够重 视。同时 , 学生 缺乏学习历史 的兴趣 , 其实这种 思想是不 正确 的 . 历 史教育 在素质教育 中有着 不可 替代 的地 位 , 教 师应 该注 重高 中历 史教育 , 注重科学 利用历史教育 教学手段 , 转 变历史 是副科 的观念 , 重视历史 的素质 教育 , 使 学 生在 学 习历 史 中 。 不仅 能够增长知识 , 还 能够开发智力 , 提高 能力 。 ( -) 传统教育 的弊病 传统教学方法 主要 是 以教 师为 主体 。 采 用填 鸭式 教学 方法 , 对课本 知识进 行整 理 , 然后 让 学生 进行 背诵 , 教 师 忽 略讲课的方法 , 忽略学生的主体 地位 , 教师把 学生 的平时成 绩作为唯一 的评判标准 , 忽视 了学生 的个 性发 展 . 这 就难 以 培养学生学 习历史 的思 维 . 学 生也 就不 能够 站在 历史 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历史、社会进步的阶梯。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历史教育将进入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的新阶段。
笔者就如何进行高中历史创新教育,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教学的创新策略
1.1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师生的,教师应通过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摒弃教师就是绝对权威的观点,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师生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让学生不敢亲近,教师应放下所谓的架子,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积极努力的创造一个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其次,则应更新观念。
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教学重心真正地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上。
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练习的机会,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让教师在课堂上细讲的时间大大缩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
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创新精神,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接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在课下,教师应尝试多和学生沟通,尽量了解学生的想法,听取他们对历史教学的看法,进而改善教学方式。
1.2该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开放的教学课堂
过去的历史教学,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路,满脑子教条,而忽略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通古今之变”的功能。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单纯地盲从过去,我们要面向今天和未来。
学习历史,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因为没有基本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
其次,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断深入学习,只有反复的学习思考,才能提高阅读、归纳概括和创新能力,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课堂上,老师应抛弃师道尊严等传统教育观念,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发现、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其更高的学习兴趣,变师本教育模式为生本教育模式,把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座位历史教育创新改革的奋斗目标。
1.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
(1)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思考、讨论,求得答案。
这样,可以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明清以前,我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明朝中后期以后,近代
科学则暗淡无光,这是为什么?学生根据“一定时期的文化史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得出相应答案。
明清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先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对外开放政策导致文化领先,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制空前加强,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导致近代科学暗淡无光。
学生如此回答应该说比较满意。
但教师应让其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学生翻阅课本讨论,继续组织答案,可以看到,这同中国古代文化本身具有的内在缺陷也有关系,中国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导致其重理论、重人文,而轻科技、轻自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民族英雄不可胜数,科学家、发明家却少之又少,中国传统科技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忽视理论的探讨,且很少有在实验室经过试验才应用于生产的。
在唐代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再没有多大改进,便是一个证明,由此题,学生在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深切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
(2)要结合社会热点、焦点,注意和现实问题相联系。
旨在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横看世界,放眼未来,增强责任感,并且把历史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转化为综合知识的能力与培养,把知识传授课变为素质培养课。
如讲授台湾问题,历史教师应首先掌握台湾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气候类型、地形特点,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国策、“两国论”等,然后结合相应材料,组成专题,向学生讲
解,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台湾的过去和现在,通过政史地综合,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可以假设学生“作为我们国家外交部发言人”,想对台独分子说些什么,引发讨论,通过这个假设,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在讲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可联想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以及美国的西进运动,并联系到今天人们日益关注的环保问题,人口问题等,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推进西部大开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树立起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知识经济的发展,高考模式的改革,给我们提出挑战,我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充电”,熟练业务,活跃自身思维,才能把素质教育贯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出集独立性、全面性、开放性、敏锐性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
1.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历史本身的生动性、趣味性、不可重复性及深刻启迪性,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口是难以描述的。
历史学科只所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历史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网络世界为我们复原了历史、丰富了信息,多媒体技术弥补了我们无法完成的缺陷。
因此实现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整合,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结语
面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并学会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才会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萌发标新立异的想法,独立自主地去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地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晓宇.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j].教学与管理,2007,(1) .
[2]方艳辉.新课表下历史教学方法的转变[j].教法研究,2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