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粮食物流发展规划

资料:粮食物流发展规划
资料:粮食物流发展规划

附件: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八月

前 言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编制,是指导今后十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专项规划。

本规划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的配套措施。

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形成全国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四散化”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粮食局,在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发展改革和粮食部门及大型粮食企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

目录

一、现状与挑战 (1)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5)

三、主要任务 (6)

(一)推广散粮运输方式 (6)

(二)建设主要散粮物流节点 (7)

(三)形成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 (7)

(四)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 (8)

(五)加强技术设备研发和标准化工作 (9)

(六)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9)

四、建设项目 (9)

(一)建设和改造部分散粮中转库 (9)

(二)增加散粮接收发放设施 (10)

(三)增加散粮运输工具 (10)

(四)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 (11)

五、政策措施 (11)

(一)改革体制 (11)

(二)完善政策 (11)

(三)加大投入 (12)

(四)培养人才 (12)

专栏一 散粮物流节点布局 (7)

专栏二 六大通道粮食流量预测 (8)

专栏三 散粮中转库规划表 (10)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即“四散化”)的变革,提高粮食流通自动化、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对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为指导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06-2015年。规划实施具体分为两个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年到2015年为第二阶段。

一、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粮食的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在东北地区、长江沿线和西南地区建设的粮食收纳库、中转库、港口库和散粮运输系统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起步。1998年至2003年,国家投资建成1114个、总仓容5260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储条件大为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底全国粮食总库存2亿吨,完好仓容的利用率为87%。

目前我国粮食主要流向是东北的玉米、稻谷和大豆流向

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黄淮海的小麦流向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的稻谷流向华东、华南地区。2005年东北地区流出粮食(含出口)约5710万吨(1140亿斤),黄淮海地区流出小麦1700万吨(340亿斤),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出稻谷1700万吨(340亿斤)。粮食运输主要以铁路、水路为主,分别占跨省运量的48%(不含铁海联运)和42%,公路运输占10%。东北地区已基本形成以大连北良港为龙头的散粮运输框架。从产区到大连、营口等港口的散粮年运输量达到近2000万吨,约占东北港口粮食外运量的80%。

从总的看,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只有约11%是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其余89%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关内主产区交通枢纽地区和南方部分主销区,散粮中转库容不足。二是运输方式落后。目前全国85%的粮食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散粮火车仅限于东北地区内部开行,散粮汽车运输处于起步阶段,内河散粮船舶运输尚未起步。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肩挑背扛的人工搬倒装

卸方式。目前,全国只有约1.2%的粮库配备铁路散粮卸车设施,严重影响了铁路散粮车在全国范围使用。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东北地区粮食发运人多、户年均发运量低,不能满足运输部门整列、整船发运的要求,影响运输效率的提高。

今后十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的20-30%,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20天到30天,为发达国家同等运距所需时间的2倍以上。由于运输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粮食800万吨(160亿斤)左右。实现由麻袋包装、人工搬运向粮食“四散化”的转变,是世界粮食物流领域的一场革命。美国、加拿大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历经三、四十年的努力,发展以圆筒仓自动装卸、散粮汽车、散粮火车、散粮专用船舶为标志的散粮运输系统。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各主要发达国家已全部实现粮食“四散化”运输。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粮食“四散化”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实现“四散化”运输变革的优越性。推进粮食“四散化”运输的变革,有利于提高我

国粮食流通效率、减少粮食流通损耗、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二)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面临进口粮食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可以大幅度降低国内粮食的流通费用,提高农民的出售价格,增强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对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预计2010年全国粮食总流通量将增加到2.6亿吨,2015年增加到2.8亿吨。其中跨省粮食流通量将由2005年的1.2亿吨,增加到1.3亿吨和1.4亿吨;进出口量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4500万吨。建立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区的衔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以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提高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自行筹措,投资风险由企业自行承担。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全国性、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重点项目进行政策和投资上的扶持。

3、打破分割,整合资源。打破行业和地区分割,充分利用现有粮食物流设施,整合各类粮食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统筹协调。实施铁路转运站及专用线改造,注重粮食集并和分拨网络建设。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选择运输方式。

5、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根据全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布局,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首先解决“北粮南运”的突出问题,对跨省粮食主要物流通道和重要物流节点的散粮设施项目进行重点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全国主要散粮物流通道和散粮物流节点,形成物流网络,基本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

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应急调控能力。

第一阶段(2006年到2010年),重点发展跨省原粮流通“四散化”。全国原粮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由现在的15%提高到35%,其中国内跨省流通量(不包括进出口)中散粮流通份额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

第二阶段(2010年到2015年),建设跨省粮食“四散化”运输体系和应急调控体系。全国原粮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达到55%,其中国内跨省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达到80%,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基本实现散粮运输。

三、主要任务

(一)推广散粮运输方式

依托现有散粮设施,完善重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配套设施,打破制约散粮运输发展的“瓶颈”,推动形成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贯穿收纳、集并、中转、运输、储存、发放各个环节一体化的散粮运输系统。在东北和黄淮海等产区加快发展散粮汽车运输,推动收纳库到中转库和收纳库、中转库到粮食加工企业的“包粮改散粮”运输。开通从东北地区到关内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散粮火车定点定向班列,打通“北粮南运”的散粮铁路运输通道。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发展铁海联运,实现粮食运输的铁、水合理分流。逐步建立沿

海与内河的散粮中转运输系统,鼓励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内河散粮船舶运输,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散粮集装箱的公铁联运发展,发展“门对门”的散粮配送服务。

(二)建设主要散粮物流节点

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完善集疏运网络,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散粮物流节点按城市划分为内陆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和沿海港口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内陆城市物流节点的标准为年跨省粮食中转量200万吨以上(包括中转库、储备库、内河港口库和粮食码头、加工配送中心、批发市场等设施的跨省粮食中转量),沿海城市散粮物流节点的标准是该城市港口中转库及码头年中转量在200万吨以上。(见专栏一)

专栏一 散粮物流节点布局

根据散粮物流节点的标准,具体布局是:(1)内陆城市散粮物流节点为北京、石家庄、邯郸、大同、郑州、商丘、信阳、驻马店、南阳、周口、济南、德州、潍坊、菏泽、枣庄、聊城、济宁、合肥、阜阳(皖北)、芜湖、南京、徐州、泰州、南通、苏州、杭州、衢州、泉州、漳州、南昌、九江、武汉、荆州、襄樊、长沙、岳阳、衡阳、东莞、佛山、肇庆、南宁、柳州、贵港、成都、重庆等。(2)沿海城市散粮物流节点为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舟山、嘉兴(乍埔)、温州、福州、厦门、深圳、广州、防城港、北海等。

(三)形成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

根据全国粮食的流向和流量,加强流出地区散粮发运能力和流入地区散粮接卸能力建设,形成全国六大主要跨省散

粮物流通道,分别是东北主产区玉米、大豆和稻谷流出通道,

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

入通道,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主销区粮食流

入通道,以及京津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实现东北、黄淮海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散粮流出通道与华东沿海和华南等地区

散粮流入通道的对接。(见专栏二)

专栏二 六大通道粮食流量预测单位:万吨通道名称 2003-2005年平均流量2010年预测流量 2015年预测流量

18500 全国 15051 17000

4900 东北流出通道 5270 4600

2800 黄淮海流出通道 1856 2400

2500 长江中下游流出通道 1895 2100

6000 华东沿海流入通道 4523 5300

4440 华南沿海流入通道 2862 3800

1700 京津流入通道 1041 1370

注:全国流通量包括主要通道及非主要通道流量,流出与流入只算一次,包括进出口量。(四)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

加强粮食产销地区合作。按照销地的粮食调运需求,加

强产地的粮源组织和铁路专列、海运班轮的发运工作,建立

稳定的粮食运输通道,实现产销区的有效对接。鼓励大型粮

食经营和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形成一批

跨行业、跨地区,集粮食收购、储存、中转、加工、贸易等

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粮食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粮食物

流。提高粮食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发展粮食网上交易。建立

全国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和全国粮食物流配货、交易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五)加强技术设备研发和标准化工作

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研制粮食物流关键设备和相关的技术开发,尽快研制通用的散粮火车、散粮集装箱和散粮汽车。推广散粮运输技术设备,提高粮食物流的技术装备水平。制定和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编码、品质检测的标准化。

(六)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在建立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投资方式,控制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全国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四、建设项目

为实现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重点加强主要物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设施建设。规划期内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建设和改造部分散粮中转库

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新建部分散粮中转设施。在关内内陆主要散粮物流节点,建设和改造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和粮食集装箱中转站等散粮中转设施,建设仓容500万吨,增加铁路散粮发运和接卸能力。具体建设标准

为:(1)粮食中转库、储备库的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

(2)内河港口库、码头的年中转量在50万吨以上。

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南方主销区的沿海港口城市物流

节点,建设一批散粮中转库及配套设施,建设仓容500万吨,

提高华东、华南沿海地区港口的散粮接卸能力。具体建设标

准为港口年粮食中转量在200万吨以上。(见专栏三)

专栏三 散粮中转库规划表 单位:万吨

内陆粮食物流节点 沿海港口中转库

通道名称 中转能力缺口 规划建设库容 中转能力缺口 规划建设库容

合计 5049 500 6741 500 东北流出通道 0 0 550 40 黄淮海流出通道 1350 150 0 0

长江中下游流出通道 1900 150 0 0

华东沿海流入通道 1004 100 3420 260 华南沿海流入通道 325 50 2721 200 京津流入通道 470 50 50 0 注:中转能力缺口等于2015年流量预测减去现有中转能力。现有中转能力是按2005年底现有

立筒仓、浅园仓仓容量折算所得。其中港口中转能力按年中转10次计算,内陆中转能力按年中

转6次计算。规划建设库容留有余地,主要考虑要改造部分平房仓。

(二)增加散粮接收发放设施

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依托大型粮库、大型粮油加工企

业、码头和批发市场建设与散粮车辆配套的卸粮坑、提升输

送系统,提高散粮接卸能力。为物流节点上的大型平房仓等

配备吸粮机、散粮倒运车、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

设备,提高散粮发运及接卸能力。加强东北地区和黄淮海主

产区散粮收纳设施建设,提高散粮收纳、集并能力。

(三)增加散粮运输工具

按照各通道的粮食流量、品种、作业需求,增加适用的散粮运输工具。鼓励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增加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和内河散粮船舶及散粮集装箱。

(四)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

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信息服务企业,建立粮食电子交易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在粮食物流的各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的粮食检验检测设施。

五、政策措施

(一)改革体制

改革粮食仓储、运输管理体制,创新粮食物流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推进仓储、码头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组改造,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整合国债粮库建设项目、世行粮食流通项目、机械化粮库项目以及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设施,鼓励港口、运输企业以资本运作等合资、合作的方式参与粮食码头的建设、经营和粮食运输。

(二)完善政策

合理调整粮食铁水运输比价关系,鼓励铁、水合理分流运输。采取税收优惠、价格支持等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散粮集装箱和散粮专用火车运输。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散粮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优先审批。跨省(区、市)

粮食物流项目要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管理。抓紧起草粮食现代物流的有关法律法规。

(三)加大投入

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安排必要的投资,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对重要的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予以扶持。中央对粮食物流设施项目的投资主要用于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上的散粮中转库和信息检测等项目建设。

(四)培养人才

鼓励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培养粮食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满足粮食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农产品策划书

农产品策划书 农产品是民生工程中的重要角色,下面就是xx为您收集整理的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一公司简介 洪润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 代背景下,以“物美价廉,质量保障”为服务宗旨,以便农利农为理念,为乡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最完善、最优质服务的,从事农产品批发经营的公司。带动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市场档次和品位。新的经营体制也将为农村带来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公司通过规模采购,统一配货的方针降低经营成本,多样化合作方式开拓市场。标准统一化的经营理念,构筑紧密的管理结构,更有效的合理配置人力。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强调岗位员工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利用岗前培训及阶段性培训等方法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公司宗旨 “物美价廉,质量保障”为服务宗旨,以便农利农为理念,为乡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最完 善、最优质的服务。

公司理念 (一)产品质量是公司生命。 (二)顾客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 (三)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四)信誉形象重于利益。 (五)为社会大众营养饮食、健康生活而不懈努力 公司责任 第一,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满意的服务,争取改善顾客营养健康状况。 第二,增加员工收入,改善员工生活质量。 第三,提升农业地位,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专业服务方面 收购为农户做好更全面优质的服务利用信息丰富的优点,对农产品销售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展开调查。了解市场上哪种产品更受欢迎,更好销售。对市场信息整理分析,了解哪种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在什么地方产品更好卖,生产这种农产品经营者有多少,为合理安排农产品种植与经营计划打好基础。与农村合作社做好供求协议,为农户配种及提

全国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党政人才队伍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政策措施 (一)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四)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五)创新人才选拔配置机制 (六)完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七)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1 —

(八)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九)加强人才培养基础建设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四)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五)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六)行业人才结构优化计划 (七)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人才建设工程 (八)粮食现代物流人才开发工程 (九)人才培训基地支撑工程 (十)人才信息服务计划 五、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二)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 (三)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检查 (四)营造规划纲要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2 —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为国家粮食流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粮食行业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市场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行业各类高层次人才,并以此引导和带动全国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发展,不仅关系到全国粮食流通产业的科学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国家粮食局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研究制定并实施粮食行业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各类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粮食行业人才激励机制,行业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管理体制初步理顺,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成长与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粮食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粮食流通事业发展需要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比 —3 —

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分析

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分析 一、引言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贸易及其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作为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并将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不难预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随着“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传统粮食流通业在与现代粮食物流业接轨中所发生的体制性障碍将日益显现,与现代粮食物流业的结构性摩擦将日益升级,当然,由此而带来的必将是粮食流通模式的大改变,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大发展。 粮食物流是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

产业,由于其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因而物流产业被看成是新的可以挖掘的利润源。尽管粮食物流业比其它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由于粮食是一种大宗特殊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数量大、牵涉面广、费用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奠定了它在现代物流业中的特殊地位。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才有助于整个物流业的均衡发展,才能够使整个社会物流总成本降低,总效率及总效益提高。 (二)选题内容与思路 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其核心是一体化管理,成本、效率、服务是其宗旨。物流作为一种直接决定企业生产和效益、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度的、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必然要重视物流现代化。同样,今天的粮食产业更急切呼唤现代粮食物流。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六)加快粮食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立 (七)加快实施粮食品牌战略 1粮食企业要树立品牌即资源的意识,鼓励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粮食主要产区不仅要打响成品粮品牌,而且要打响原粮品牌。 (八)加快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九)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 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粮食行业要以“四散”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业。 (十)谋求与外资外贸企业合作合资,推进粮食流通的国际化 总之,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粮食物流的要求,实现物流业务流程重组。发现并改进我国现在在粮食流通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全面改革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变传统粮食流通重视功能管理,产品管理,存货管理为先代物流的过程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管理。不断强化专属我国的竞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印州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以及引导物流业大发展.商业经济文萃,2011 2.曹正改造传统批发商业,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商业经济文萃,2011 3.刘春浦中国粮食流通业如何应对“入世”.粮食流通技术,2004 4.王遐见论我国粮食物流管理体制的完善.经济体制改革,2002 5.张峻岭散粮集装箱装卸运输的现状及技术发展研究.粮食加工,2009 6.唐蕾蕾发展我国粮食物流的对策思考.现代商业,2009 7.邢小苗发达国家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8 8.杨海民粮食物流通道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 9.朱东红福建省粮食物流现状及策略分析.物流技术,2005 10.廖红丰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5 11.杜长乐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农场紧急管理,2005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粮展〔2012〕5号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油加工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联合印发的《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粮展〔2011〕224号)要求,为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完善现代粮油加工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加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我局制定了《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做好规划的落实工作。要加强全社会粮油加工业指导,积极 —1—

做好与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制订本地区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具体任务,研究提出推进本地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积极做好加工园区建设、技术改造升级、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确保规划与项目安排的有效衔接。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要编制本企业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加强规划和重点项目等与我局规划的衔接。各地粮油加工重点企业等作为加工规划实施的主体,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规划,积极争取将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各类规划。 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送我局。我局将对各地和各有关单位落实规划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估。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2—

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粮食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 —3—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第58卷第6期2000年12月 气 象 学 报 A CTA M ET EOR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l.55,N o.6 D ec.,2000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Ξ 王建林 王宪彬 太华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 要 文中在计算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将粮食产量分离成经济技术产量和气象产量。并利用化肥施用量、一季稻种植面积百分率和1~3月份平均温度分别建立它们的预测模型。此方法 计算简单、预测时效长、准确率较高,在业务服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粮食总产量,气候生产力,产量分离,预测方法。 1 引 言 自1970年代后期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研究在中国开展以来,无论是预报方法还是预报精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代初实施业务预报服务以后,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随着业务服务的深入和拓宽,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原先的预报模型,这些改进一方面表现为方法本身的更新,重要的一方面则是预报时效的提前。 目前,业务应用中的多数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模式,都是将农业产量(实际产量)分离成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两部分[1]。趋势产量一般用数学方法(滑动平均、分段直线、抛物线、指数等)求得,气象产量首先由趋势产量和农业产量之差求得,然后再与气象要素建立预测模型。经过上述分离的气象产量反映的是在气象条件影响下的产量波动,而不是反映某一年的粮食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纯气象条件下)能生产多少千克粮食。 这些模式一般都在作物收获前1~2个月进行预报,且无法反映农业投入、种植结构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所以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业务服务的需要。 本文拟从气候生产力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农业投入和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粮食作物总产量预测模型。 2 资料与方法 文中所用全国粮食产量资料、农业投入资料、种植结构资料和粮食作物复种资料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气象资料选取全国40个代表站1961~1995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 Ξ初稿时间:1997年12月9日,修改稿时间:1999年10月11日。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383003)。

农产品业务发展规划

农家福公司农产品业务发展规划 2017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再创新高,总量达到211828.25万吨。农产品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收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500亿元,生鲜农产品电商达到1391.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超过50%,预计生鲜农产品2018年将超过1500亿元。农产品电商正成为电商领域的新的"蓝海"。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3C三大电商热潮后,现已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即农产品电商时代。农产品电商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首的电商知名平台纷纷跨界打劫进入农业圈,以期抢占未来的市场。2012年5月19日顺丰优选悄无声息上线;6月,淘宝农业频道上线;7月,京东开通生鲜频道;8月,联想控股成立佳沃集团拉开了各行跨界征战农业的序幕。 一、公司农产品业务现状 作为安徽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家福公司抢抓时代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以农资连锁为依托,以农业技术服务为抓手,以新型农户联谊会为纽带,借助“互联网+农资农品”项目,积极探索“互联网+联谊会+农产品”发展新模式。自2016年以来,相继开发了农家福生态富硒鸡蛋、寿州粉皮、“两优817”生态大米、临泉三粉、小市香菜籽油、六白猪肉等系列农特产品。2017年10月“农家福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现已拥有注册会员2082人,线上销售10万元多元。

二、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农家福”品牌优势 一是“农家福”品牌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二是涉农品牌联想度高。 2.农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优势 我公司深耕农资市场已近17年,现有连锁店1000余家,成立新型农户联谊会18家,会员1300多人,辐射土地面积30多万亩,这为公司开发农产品资源与构建销售渠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社会资源优势 因为业务关系,公司与省农委以及商务厅沟通交流较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为公司争取涉农政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供应链优势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农资产品销售,而这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农资产品切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更好的管控产品质量,增加客户粘性。 (二)劣势: 1.公司资金紧张,资金投入有限。 2.公司虽然对农产品业务进行近两年的摸索,受制于定位不清晰,产品资源无优势,质量无法把控等因素制约,农产品业务经营管理尚未走上正轨。 2.销售渠道、客户资源与产品资源有限,难以上量。(目前

强化五大举措发展粮食生产计划

强化五大举措发展粮食生产 计划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世界关注,国家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已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十大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时刻牢记着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发展粮食生产的社会责任不能丢掉,积极采取五大举措,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近年来,县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始终把巩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年初,全县均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同时在每年初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题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管委会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建立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年,全县将按新增粮食产量1.5亿斤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广泛推行水稻高产创建,重点在6个乡镇兴办6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切实将国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求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把惠农政策和信息及时送到群众的手中。一是认真落实农民负担政策,切实减轻农民种田负担。二是认真执行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确保补贴资金据实和及时足额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三是认真开展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依法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经营权。四是认真宣传和执行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维护粮农利益。年,国家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后,全县通过三级干部会议、电视、广播、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了及时的宣传。五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年,全县实施占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XXX 个,新增耕地1XXX亩,同年12月,国土部、农业部在成功举办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的揭牌仪式。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县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三、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县三面环水,既是一个水资源大县,也是水灾害大县。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稳产高产,近年来,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较好地改善 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改善生产条件。近几年来,县每年积极向上争取一批高产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田等级。年,全县实施国土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7万亩,总投资XX.X亿元。二是通过大力实施国家重点

粮食物流发展规划

附件: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八月

前 言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编制,是指导今后十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专项规划。 本规划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的配套措施。 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形成全国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四散化”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粮食局,在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发展改革和粮食部门及大型粮食企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

目录 一、现状与挑战 (1)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5) 三、主要任务 (6) (一)推广散粮运输方式 (6) (二)建设主要散粮物流节点 (7) (三)形成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 (7) (四)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 (8) (五)加强技术设备研发和标准化工作 (9) (六)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9) 四、建设项目 (9) (一)建设和改造部分散粮中转库 (9) (二)增加散粮接收发放设施 (10) (三)增加散粮运输工具 (10) (四)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 (11) 五、政策措施 (11) (一)改革体制 (11) (二)完善政策 (11) (三)加大投入 (12) (四)培养人才 (12) 专栏一 散粮物流节点布局 (7) 专栏二 六大通道粮食流量预测 (8) 专栏三 散粮中转库规划表 (10)

多元线性回归法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多元线性回归法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 近几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增长的幅度却在逐年减缓,我国农业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粮食产量状况做相应的研究.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我国粮食总量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引用1992年—2013年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农村劳动力和粮食受灾面积等7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采用已通过优化检验的模型对我国粮食产量进行预测,探索保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粮食产量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in the forecast of grain output Directed by lecturer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otal grain output is rising, but the growth rate was slow down year by year, agricultural economy directly facing a huge crisis,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grain yield in China. This method is that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study China's total grain from the 1992 to 2013, the area of grain crops,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state financial funds for agriculture, rural labor, disaster area of the 7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studying China's total grain output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by using the grain yield of our country to optimize the test model,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way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 WORDS : Grain yiel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prediction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答记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答记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国家发展改革委张晓强副主任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答记者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张晓强副主任接受了记者采访,对《规划》的出台背景、意义及目标、任务等作了解释说明。 一、请介绍一下《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二、出台《规划》,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答: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着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粮食稳,天下定”,“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的理念。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一、粮食生产现状 近几年丽水市耕地面积稳定133-134万亩,其中水田120万亩,人均耕地半亩左右,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欠发达地区。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大幅减少到恢复稳定的过程。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150.6万亩、总产48.1万吨,粮食生产跌到近年的谷底。2004年以来,随着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出台和粮食价格的涨升,粮食生产开始回稳, 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163.94万亩,2005—2007年三年平均粮播面积167.1万亩。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稳定面积和稳步提高产量增加,有效供给和提高自给率是今后粮食生产的努力方向。 (一)粮食生产的构成和特点 2004年以来,尽管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生产中的春粮(其中以小麦为主)、早稻和连作晚稻总体上呈连年下降的情况,其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和重要性也在不断降低。 1.粮食生产构成情况 据2007年实际完成的粮食生产各项指标,全市粮食生产的构成情况: ①水稻:面积100.4万亩,总产41.76万吨。其中早稻6.87万亩,单产369公斤,与上年比较面积减1.51万亩;晚稻93.53万亩,单产419公斤,总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1.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

2004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万吨,其中浙江省873万吨、江苏省695万吨,上海市470万吨(估计)。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485万吨)、小麦(448万吨)稻谷(935万吨)、大豆(145万吨)、其他(25万吨)。具体情况见表1。 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南、山东、安徽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江西、湖南、湖北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 浙江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 2.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

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具体情况如表2。 由数据比较可知,浙江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江苏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因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的比重较大,使得长三角地区水路粮运的比重达到了42%,铁路在粮食运输中所占比重相对稍少,占到36%。 二、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资源现状 物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物流快速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主销区,同时兼有江苏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物流资源较全国东北以外地区相对丰富,基本可

(推荐)宜昌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内需,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劳动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2003年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200多家,拥有资产总额75亿元,涉及12大行业,从业人员7.5万多人,实现加工产值88亿元。全市13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产值74亿元,营业收入59亿元,利税7.9亿元,实交税金5.95亿元。全市配套农产品加工种植基地198万多亩,带动农户48万多户。农产品加工业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产业集中度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的行业有3个。 一是饮料制造业18.9亿元,占总产值的21.4%,主要有酒类、纯水、果汁、制茶; 二是食品加工业16.3亿元,占总产值的18.2%,主要是粮油加工; 三是食品制造业15.2亿元,占总产值的17.2%,主要是乳制品、酵母、各类食品。上述三大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0%.我市从事粮食加工的企业最多,加工能力达80万吨,植物油加工能力达50万吨。一批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出口型果蔬罐头产业、畜牧加工业、魔芋加工业、茶叶加工业、马铃薯加工业、食用菌加工业、水产加工业发展势头好,潜力大。 2、企业组织结构改善,涌现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各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思路,培育了一批在行业或区域发展中起龙头作用的企业。如宜昌娃哈哈饮料公司、均瑶集团乳业公司、汇源集团宜昌公司、宜昌双汇食品公司、安琪集团、蒙牛集团当阳公司、枝江酒业公司、稻花香集团等企业集团,他们不

粮食产量预测概论

粮食产量预测国内外文献综述“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这是由于粮食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当前粮食的供给来看,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获得十年连续增长。从粮食需求来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简称“四化”),人口规模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导致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矛盾与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0193. 5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水平。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不断升级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快于粮食供给增长的速度,供需缺口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粮食净进口规模达到7718万吨,粮食年度自给率己降至88.4%,其中大豆自给率仅18.1%。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粮食需求不断增长和水、土地及劳动力资源消耗不断加快的双重挑战,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难度加大。粮食生产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未来产量如何变动,是否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十分现实而且紧迫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对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政策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粮食消费与贫困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总体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及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模型等都属于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中使用比较多的就是线性回归模型和双对数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基于生物学原理的预测系统。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一)指数平滑模型 指数平滑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对历史数据的数量没有太大的要求。迟灵芝( 2004)曾运用单指数平滑方法首先对我国1991-1999年的粮食产量进行拟合,计算出平均相对误差为0104%,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模型中对平滑系数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模型的精度问题,所以不同的平滑系数就可能造成结果的差异。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来确定平滑系数。在一般的研究中大多是根据经验来选择平滑系数,这就导致了预测结果的失真性。林绍森等( 2007)对三种预测模型的分析的结果证明了指数平滑法的预测误差最大。此外,由于模型本身在计算方法上的局限性,该方法只适用于近、短期预测。灰色预测模型也是比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规划设计方案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议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建设目标和意义 (5) 1.3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6) 第二章电子商务平台总体设计 (7) 2.1整体设计原则 (7) 2.1.1权威性 (7) 2.1.2及时性 (7) 2.1.3可靠和安全性 (7) 2.1.4适应性 (8) 2.1.5先进性 (8) 2.1.6系统性能 (8) 2.1.7易管理性 (8) 2.1.8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8) 2.2系统架构设计 (9) 2.2.1应用支撑平台软件架构设计 (9) 2.2.2技术开发路线设计 (10) 2.2.3总体逻辑结构 (11) 2.2.4系统设计特点 (12) 2.3平台系统设计 (12) 2.3.1整体风格 (12) 2.3.2系统主色调 (13) 2.3.3导航页 (13) 2.3.4电子商务平台首页设计 (13) 第三章电子商务平台功能描述 (15) 3.1栏目按功能分类 (15) 3.2网站栏目功能说明 (16) 3.2.1 信息类 (16) 3.2.2业务类 (16) 3.2.3服务类 (20) 3.2.4功能类 (21) 第四章商务平台后台管理 (23) 4.1用户管理模块 (23) 4.2目录维护 (24) 4.3页面设置 (25) 4.4信息发布管理 (25) 4.5个性化功能 (27) 4.6日志管理 (28) 4.7网上订阅管理 (29) 4.8会员管理 (30)

第五章安全设计 (31) 5.1建立应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31) 5.1.1安全技术体系 (31) 5.1.2管理体系 (31) 5.1.3人才教育体系 (31) 5.2应用网络安全策略及安全规范 (32) 5.3信息安全防御系统 (33) 5.3.1总体描述 (33) 5.3.2防火墙 (33) 5.3.3入侵检测 (34) 5.3.4漏洞扫描 (35) 5.3.5病毒防治 (35) 5.3.6安全审计 (36) 5.3.7Web信息防篡改系统 (37) 5.4应用级安全保密措施 (38) 5.5用户级安全保密措施 (40)

浅谈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

浅谈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企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粮食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具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迅速进展。 所谓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产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淌过程。依照实际需要,它函盖储存、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及有机结合。从另外一具角度说,粮食物流是指为了满脚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 本,经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粮食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粮食的产地到粮食的消费地所进行的打算、实施和治理的全过程。从普通意义上说,粮食物流的存在与粮食商品的存在是相联系的,商品需要流通,流通就存在物流。粮食物流是相对独立于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领域。 我国粮食物流产业是粮食市场化的必定结果。传统的粮食物流活动分散在别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别同的职能部门之中。现代粮食物流是粮食物流的产业化,它别仅单纯地思考从粮食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物资配送咨询题,而且还思考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创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咨询题。现代粮食物流是以满脚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市场事情统一起来思考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粮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是一种大宗产品,现代粮食物流是极具增长潜力和进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它关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落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全然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政府粮食仓储设施“退城进郊”的进展战略为**粮食设施优化配置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且也为进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一、进展**现代粮食物流是经济社会进展的必定要求 (一)**和**市的物流进展规划为进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为**及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具有进展现代粮食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突出优势。 (二)“全域**”的统筹城乡进展为进展**现代粮食物流提出了要求 在西部地区实施天然林爱护和退耕还林之后,**粮食总产量下落,从粮食主产区到产销平衡,再到别能彻底自给。**统筹城乡进展和“全域**”理念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都市化进程加快,10年左右的时刻,将转移150万农民到都市(见**《在中共**市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说话》p13),**市粮食产需缺口会加大,对外依存度会加大。“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等矛盾日渐突出,粮食安全将成为妨碍我国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的长期存在的咨询题。向来以来,**省基本上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可以满脚本地粮食需求。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未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省逐步从粮食主产区转变为产销平衡区,直至目前已别能彻底实现自给自脚,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缺口,**市也面临同样的咨询题。”(《实现**市粮食安全的途径研究·前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浮现下落趋势,人口数量特别是非农业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从粮食自给程度来看,对外地粮食的依靠性逐渐加大。(参见《实现**市粮食安全的途径研究》)尽管**从“十一五”规划看是产销基本平衡,但是是有条件的,这种平衡极易被打破。 ( 三)**的都市化进程为进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较大的优势。并且随着**都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的进展和外来人口、农村人口向都市集聚,粮食消费需求将呈上升和多样化趋势,粮食物资的购入量也必然随之加大。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依托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215户,比年净增11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较年年均增长1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5%;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58.9亿元,较年年均增长21.7%,占全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34%。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随着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整体培育和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张加快,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81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37.7%,实现销售收入201.5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77.8%,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三)产业聚集初步显现。以园区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李记酱菜、吉香居食品、味聚特为龙头,年加工达85万吨的蔬菜加工集群;以蒙牛、新希望、菊乐为龙头,日加工鲜奶能力达1400吨的乳制品加工集群;以金锣、玉泉、碧海为龙头,年加工达220万头的生猪加工集群;以西龙纸业、丰华纸业为龙头,年加工竹浆达20万吨的竹浆加工集群;以通威、新希望、永祥、丰美为龙头的饲料加工集群;以爱心木业、申宇木业为龙头的竹木加工集群。 (四)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充分发挥各区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初步布局形成了以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为主的粮油、果蔬加工业;以东坡区、仁寿县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洪雅县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彭山县为主的饲料加工业;以洪雅县为主的茶加工业;以洪雅县、彭山县、青神县为主的中药业;以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青神县为主的竹木加工业等特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目录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1) (一)发展现状 (2) (二)主要问题 (4) (三)面临形势 (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三、重点任务 (11) (一)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11) (二)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2) (三)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13) (四)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17) (五)促进集聚发展,提高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水平 (18) 四、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19) (一)稻谷加工业 (19) (二)小麦加工业 (20) (三)玉米加工业 (20) (四)薯类加工业 (21) (五)大豆食品加工业 (21) (六)杂粮加工业 (22)

(七)主食品加工业 (22) (八)饲料加工业 (23) (九)粮机装备制造业 (23) 五、重点工程 (24) (一)加工园区建设工程 (24) (二)技术改造工程 (26) (三)粮食食品、饲料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工程 (30) (四)主食品工业化工程 (31) (五)粮食应急加工与供应能力提升工程 (32) 六、政策措施 (33) (一)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加工调控机制 (33) (二)加强产业政策指导 (34)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35)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6) (五)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36) (六)健全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 (37) (七)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制度 (37) (八)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38) (九)倡导节粮和健康消费 (38) (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