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解决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解决路径

姜锋邓正琦

(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渝东南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区县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重庆主体功能区划后,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园区发展思路、产业定位、债务负担、招商引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撇清误解、理清思路,严格生态保护,改变考核方式,利用本土资源实现特色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状况;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4)06—0043—06

2013年9月13日至14日,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渝东南地区被定位于生态保护发展区,既要重视生态保护,又要合理开发资源,实现相应的工业发展。现阶段,渝东南地区正按“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所谓“面”是指渝东南片区整体,所谓“点”是指渝东南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作为渝东南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是落实五大功能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渝东南工业园区运行基本正常,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为了完成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调研项目———《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深层次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山地经济研究团队于2014年5月,先后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武隆、石柱“一区五县”工业园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忠县工业园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南川工业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比对研究,摸清了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一、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特点

渝东南地区深处武陵山腹地,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明显,沟壑纵横,山地起伏连绵不断,同时拥有一定的矿产、生物、植物等经济资源。该区域既是民族聚居地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地区,GDP总量、财税收支、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国民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渝东南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在2003年(黔江工业园区、武隆工业园区)、2006年(石柱工业园区、秀山工业园区、彭水工业园区)、2009年(酉阳工业园区)陆续批准设立的特色工业园区。10多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基层区县共同努力下,渝东南工业园区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改变了无工业面貌,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姜锋,男,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邓正琦,女,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深层次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2014DY01)。

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重庆主体功能区划以后,伴随着重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园区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渝东南工业园区起步于2003年,规划总面积达到123.69平方公里,约占渝东南国土面积的0.62%。经过10年多快速发展,到2013年,园区已建成面积为26.61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为黔江工业园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最小的是彭水、秀山工业园区,只有1.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左右,入驻企业58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235家;已经投产的企业为462家,完成工业投资176.48亿元,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36.6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32.39亿元,工业利税29.15亿元。但园区过快的发展也超出了该地区的土地、资金承载限度。

(二)区位相对较差,营运成本较高

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周边都属于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入较低,企业发展市场空间狭小;区位偏远,距重庆主城区、武汉、长株潭、贵阳等大城市都有一定距离(其中武隆至重庆主城距离最近,约为172公里,秀山最远,约为419公里),运输成本较高;加之属于典型的山地区域,沟壑纵横,平坝少,山地多,园区建设往往挖山填沟,建设成本高(综合成本大约在50万元/亩左右),工业企业的经营成本也特别高,企业在此落户生根有一定困难。

(三)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支撑体系还未形成

渝东南地区本土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起初各区县除了水泥厂、烟叶企业和部分手工作坊之外,现代工业几乎为零。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了工业发展的公路、铁路、机场等硬件设施,但在工业发展的软件设施,即科技、信息、金融、管理、人才、原料等要素配套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主体功能区划后,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是否继续发展工业,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分歧

主体功能区划后,渝东南地区被定位于生态保护发展区,是侧重于生态保护,还是侧重于经济发展,抑或二者并重,这在当地干部和群众间产生了巨大分歧,目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渝东南工业在整个重庆市工业中所占比重甚低,自身又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主体功能区划后,渝东南应以生态保护为主,就不要发展工业了,工业应该退出。例如酉阳县园区管委会部分干部座谈时指出,酉阳县一直是个农业县,区位劣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立县还是旅游产业主导一直摇摆不定,市政府对渝东南发展定位后,工业退出酉阳的声音又冒了出来。[1]石柱县工业园区部分干部也认为,渝东南功能区划后定位问题凸显,工业到底该不该搞,该搞多大规模,已经严重影响到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2]

第二种意见认为,渝东南工业发展现阶段正处在爬坡过坎阶段,只要再加把劲越过这道坎,其发展道路将变得一路通畅,前景看好。如秀山县部分干部认为,秀山县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通过“以商补工”[3]形式能够获得较为充裕的资金,目前工业发展困难与国家整体经济形势有关,因而困难只是暂时的。[4]黔江区工业园区相当部分干部认为,黔江区曾经是渝东南地区的行政中心,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目前园区建设和工业建设正稳步有序进行,当前的困难是园区土地指标、资金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绝不是退出、收缩园区和工业发展,而是应该加大推进力度。[5]第三种意见认为,渝东南工业发展正处于平衡失控阶段,应采取保守措施,收缩战线,循序渐进,适时调整。如彭水县园区管委会的同志认为,今后彭水县园区及工业应该压缩发展速度,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循序渐进。[6]武隆白马园区的干部也认为,根据武隆县发展定位,武隆长期工业发展不力,应该适时调整,进行渝东南片区的错位发展。[7]

(二)园区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政企不分、错位明显

渝东南工业园区是该地区产业积聚的平台,在地方工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园区管理主要由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管理体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两大突出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