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危机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发展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贸危机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发展之路

近期,国内钢贸行业频现老板“跑路”、“自杀”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及监管层的关注。今年4月6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谨防钢材贸易企业套骗取银行贷款投向高风险行业的通知》,提示钢贸行业融资风险,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商业银行纷纷收紧对钢贸企业的信贷投放。6月6日,周宁上海商会发表《周宁上海商会致商业银行的一封公开信》,呼吁银行平稳放贷,否则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针对此次爆发的钢贸危机,以及该行业内长期存在的融资乱象问题,我们近日对国内两家中等规模的钢贸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企业的财务总监就钢贸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一、市场需求低迷和价格的持续的回落,是此轮钢贸危机的两大根本原因

(1)需求低迷

2009年,经济危机下的四万亿投资令我国的钢贸行业出现了井喷行情,然而,随着刺激效果的逐渐消退,一度风光无限的钢贸行业眼下已为一片“地雷区”。

从上图的走势上来看,钢材销量与GDP的走势基本一致,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然而,自2009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速不断放缓,2009-2011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10.7%、9.8%和8.9%,经济增速的放缓限制了钢材需求的增长。

钢贸最主要的下游行业包括房地产;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以及汽车制造。但是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这几个行业近期走势全面下滑,产量不断萎缩,抑制了对钢材市场的需求。

首先,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11年商品房市场房屋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萎缩,竣工面积则明显增加。而2012年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也由2011年的1000万套下调至了700万套。

其次,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建筑、船舶、机械、家电等钢铁下游行业增速也呈放缓态势,国内市场仍呈现为供大于求的局面。2012年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2011年的7000亿元下降至4000亿元。

第三,钢材消费量较大的汽车行业,在2011年也告别狂飙,增幅急剧回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1年国产汽车产销为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分别增长0.84%和2.45%,比上年回落31.60和29.92个百分点,增速为13年来最低。

建设和生产规模的大幅度回落对2012年钢材需求拉动作用减弱,这对钢贸行业极为不利。

(2)钢材价格不断走低

与需求低迷相反的是,钢材的产量并没有下降太多。根据中国钢铁业协会发布的5月上旬全国钢厂粗钢日均产量预估值,产量达到204.53万吨,较4月下旬的203.5万吨增产1.03万吨,已是近期第三次刷新粗钢产量历史新高。

由于钢材产量供大于求,自11年四季度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走低,加重了钢贸企业的经营难度。据渤海商交所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初,螺纹钢西部与热轧卷板的现货价格

分别4020元/吨和3852元/吨,这一价格比去年9月初时分别下降了1200多元和900多元,跌幅接近20%。

7月初中钢协披露了今年1-5月份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情况,其中大中型钢企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6.9%,利润降幅较前四个月继续扩大。有专家表示,1-6月份整个行业不会亏损,预计将保持4月份以来的微利状态,但鉴于目前钢铁价格的下跌以及原材料成本持续高位,也不会有太多好转。另外,随着贸易摩擦增多,钢材出口较旺的局面也将受到影响。

另外,尽管发改委在5月份加速了项目审批,但是大项目少,小项目多,并且政策的实施存在滞后性,短时间内难以见效。房地产强硬的调控政策以及南方雨季的频繁,都会抑制钢材尤其是建筑钢材的消费。与此同时,钢铁下游行业将进入生产、销售和室外施工的阶段性淡季,钢市难以出现反弹。

(3)货币政策收紧,钢贸企业沦为为商业银行打工

长期以来,钢贸企业大都依靠银行融资来支撑运转。2010年至2011年,央行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资金面紧张,银行惜贷,贷款利率飙升。2011年钢贸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达到15%,按2011年上海钢贸企业的银行融资规模1600亿元计,每天至少负担6500多万元的利息。如果入驻钢贸市场的钢贸企业需要依靠钢市的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则必须先向钢市及银行各支付20%至30%的保证金,同时支付高额的担保费。银行融资成本加钢市担保公司费用的总成本不低于25%;另外,一些中小钢贸企业甚至依靠高息民间资本,融资成本超过36%以上。钢贸企业沦为为商业银行打工的命名。

二、融资乱象,套贷成风,暴露钢贸行业信用风险

在经济上行时,钢贸企业大都没有出现过信贷问题,经济下行时,却出现以上种种严重事件,其中原因到底为何?除了由于供需、价格造成的经营困难外,钢贸行业中存在的融资乱象,成为了此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厂商银(进货质押)和互保联保是钢贸行业主要的两种融资方式。但是这个两种融资方式都存在漏洞和风险。

首先是厂商银的融资方式,主要的风险是反复质押。例如,一家钢贸企业的同一批货物,在多家银行进行抵押,那么该企业将获得更多的信贷额度,从而出现抵押品的真空状态。一旦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银行信贷风险一触即发。

一些钢贸企业还通过“托盘”的形式做虚假存货报表。这里的“托盘”指的就是贸易企业的上游,部分是知名大型国有钢企。市场里的某些钢材货物所有权其实都属于上游公司,而这些钢材货物的作用就是供处在下游的钢贸企业来应付银行盘货审查。

除了厂商银外,互保联保是钢贸行业中比较特有的一种融资方式,尤其受到中小钢贸企业的欢迎。但是互保联保模式也存在着先天的系统性风险,即当联保中的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剩余几家企业需要用自有资金把“洞”给填补上,但是当整个行业都不景气时,则容易爆发连锁反映,导致整个互保链中的企业都受到牵连。

另外,在目前已有牌照的担保公司里,钢贸担保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其中不乏“自产自销”的钢贸企业。所谓的“自产自销”是指某些贸易企业出资成立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再为出资者提供担保,简单来说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给银行的资金安全带来了隐患。

但是,融资乱象背后,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企业在获得资金之后,并没有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而是挪作它用。由于钢贸行业的不景气,部分企业转行进入期货、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将融得的资金用于投资。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打压,前期投资出现巨亏,最终引发一系列“老板跑路”事件。

三、钢贸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