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维新变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人 力 二 班 石 绍 帅
戊 戌 变 法
概述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 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 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 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 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 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 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 宪的道路。然而期后遭到慈禧太 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 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 就告终。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 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 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 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法 失败亦引发了民间支持更为激烈 的改革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 和。
甲午战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 丰岛海战的爆发标志着甲午中 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 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 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 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 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 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 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荣禄坐上专列连夜进京向 慈禧太后告发。她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回到紫禁城,将光绪 痛骂一番之后,把他囚禁在瀛 台,自己重掌大权。与此同时, 她下令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 交通,出动3000军士在全城 搜捕维新派人士。梁启超逃到 日本使馆,见到伊藤博文,请 他照会上海领事馆,搭救康有 为。22到24号的三天时间里, 谭嗣同还策划组织要救出光绪 帝,可最后没有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 资产阶级势力太脆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 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 难”。因此他们把变法的希望寄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以获取 廉价的胜利。 • 维新派尽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但对帝国主义本质缺乏认识,一 度曾向英、日、美寻求援助,希望他们干涉后党政变,支持中国变法, 结果落空。 • 缺乏军队支持。 • 敌视革命,脱离群众。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害怕群众,害怕革命,始终 眼睛朝上,是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结果顽固势力略一 反攻,使自己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明定国是诏》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 法具体步骤和措施。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 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新政内容 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主要涵盖教育、 军事等多方面的措施。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 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 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 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 新为改革的蓝本。
经济改革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 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 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 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广泛开设 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 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 中西各法切实开垦 。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 给奖章程 。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 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命其学习士农工商 自谋生计 。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鼓励 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郑观应和《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 重要著作,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式出版 [1],版本多达二十多种。书中封面题:“首为商 战鼓与呼”,内容包括了建设现代国家和解决当 日危难的所有问题。其内容明确提出仿照西方国 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 穷根源乃在于专制政治。郑观应自隐居澳门后, 致力扩编1873年完成的《救世揭要》和1880年 的《易言》,结果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完成 深具影响力的《盛世危言》。其后,郑观应按当 时中国的形势变化,一再增补内容。因应中日甲 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形势Biblioteka Baidu8卷本的《盛 世危言增订新编》于光绪二十六年编成。该著作 被重印20余次,乃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 书。
公车上书
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 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 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康有为、梁启 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 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 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 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 得到直接实质的结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 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 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 员的支持。 “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 本大计。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1894年,孙中山回到广东省香山家中, 在书房里,起草书稿,他的朋友陆皓东也 参与了研讨。一连写作了十多天,《上李 鸿章书》的初稿终于写毕,其中受郑观应 《盛世危言》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后孙 中山经过一番思考,到上海,其书经过当 时格致书院院长王韬的润色,经由郑观应 等人的介绍,孙中山和陆皓东由上海去到 天津,于1894年6月将上书递交到了当时 李鸿章的得意幕僚盛宣怀手中。此书李鸿 章是否阅览,不得而知,但是李鸿章并没 有召见孙中山。
谢谢欣赏
• 制作: • 12级人力2班:石绍帅 •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辛亥革命网
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 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 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 励私人开办学堂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 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 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废 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 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 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 保荐格致人才。
政治军事改革
政治: 裁减冗员 。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 。 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 。改上海《时务报》 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 。开放新闻自由 。 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
军事: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遣散老弱残兵,削 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 办民兵 。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 。筹设 武备大学堂 。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 枪炮。
戊戌政变
9月初,直隶总督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辛店。 9月14号,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 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见到密诏后抱头痛哭,可是光绪 只是个傀儡皇帝,手里没有一点权力,所以康有为 这些人干着急没有办法。9月16号,光绪帝召见袁世 凯,加封他侍郎之职,命其专办练兵事务。17号再 次召见了他。9月18号这天夜里,谭嗣同亲自去袁世 凯所居住的法华寺见他。20号,袁世凯再次受到皇 帝召见,并且似乎也拿到了皇帝的密诏。袁世凯赶 回天津,连夜去见荣禄告密,把事情的始末一五一 十都对荣禄讲了。荣禄当即下令封锁进京的重要道 路,没有他的命令不允许任何军队不准擅自进北京。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 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和日本 明治政府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 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 《日清讲和条约》。中方全权代表 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 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 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 州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台湾岛及 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 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对华的资本 输出。
戊戌六君子
9月28号,慈禧太 后下诏,将谭嗣同、杨 锐、刘光第、林旭、杨 深秀、康广仁6人押赴菜 市口开刀问斩,命军机 大臣刚毅监斩。这6人即 后人所说的”戊戌六君 子”。清朝政府随即又 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 的官员,除京师大学堂 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 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戊戌变法的意义
•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 步尝试。 •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启蒙运动。 •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 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 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的前身)的创立,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 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 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具有移风易 俗、开启社会新风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