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养生 防治及康复原则
养生康复的原则
科技助力
康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机器人辅助康复 、电刺激康复等技术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 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应用,如疼痛 管理、运动功能评估等,能够为医生提供更为 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真实 的康复训练环境,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运动 功能和生活质量。
05
养生康复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
01
西医的精确与中医的整体观念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2
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少药物的不 良反应。
03
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手段与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西医康复手段的联合应用 ,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 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避免剧烈 运动和过度劳累。
规律作息
心理调适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可以采取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来 缓解压力。
冠心病的养生康复方案
低脂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 、动物内脏等。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2023
养生康复的原则
目录
• 康复医学概述 • 养生康复的基本原则 • 养生康复的方法 • 不同疾病的养生康复方案 • 养生康复的未来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康复医学概述
康复医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学科,旨在帮助 患者获得最佳功能状态和回归社会。
康复医学关注的是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与各种疾病和损伤的 斗争过程,以及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维护和提高生活质量。
11.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四)
调整阴阳
实热证—热者寒之,治寒以热,采用寒凉方药以 清泄阳热。因阳胜则阴病,故应兼以益阴。 损其有余实寒证—寒者热之,治热以寒,采用温热方药 以温散阴寒。因阴胜则阳病,故应兼以扶阳。 调整 阴阳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阴虚阳 偏亢的虚热证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于阳虚阴 盛的虚寒证 补其不足 阴中求阳—适用于肾阳虚证,治疗时于温补方药 中加入适量滋补肾阴之药。 阳中求阴—适用于肾阴虚证,治疗时于滋补肾阴 方药中加入适量的温补肾阴之品。 阴阳双补—治疗时补阴与补阳同时并用。适用于 阴阳两虚证。
第二节 预防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意义
预防,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内经》:“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 成而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 锥,不亦晚乎。”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方针之一。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
(四) 以平为期
• 各脏腑组织功能协调一致 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 气血津液运行与代谢畅达调和 经气运行通利条达 体与外界环境和谐适应 阴阳偏盛偏衰 脏腑失调 气血不和 升降失序 经气不利 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
健康——阴阳平衡
疾病——阴阳失调
以平为期——针对各种偏差加以调整——使阴阳失 调重趋于平衡。
西医治疗思路——消除病因,消除病灶,直接对抗, 补充替代。 中医治疗思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药物、针 灸、推拿等方法来调动、发挥机体“阴阳自和”的自 我调节机制,以期恢复阴平阳秘、内外和谐的生态平 衡。
三、基本治则
(一)扶正与祛邪
邪正之间的盛衰,决定疾病的虚实变化,又决定着疾病 的进 退。因此治疗疾病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恶双方力量 的对比,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养生防治康复》课件
防治
什么是防治?
防治是指通过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和传播。
防病的重要性
预防是最佳的医疗方式,可以减少病痛和医疗 费用。
防病方法
饮食防病、预防接触传染病、避免过度劳累、 检查身体健康状态等。
如何科学防病?
科学的防病需要健康的饮食,正确的生活习惯 和定期体检。
康复
什么是康复?
康复是通过物理疗 法、药物治疗和心 理疗法等手段,恢 复和改善身体功能。
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需要每个人的 重视和关爱。
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提高自己 的健康管理水平。
《养生防治康复》PPT课件
提升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和康复的有效策略。
养生
什么是养生?
养生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睡眠、心理和 中医等方法来提高身体健康。
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提高生 活质量。
养生的方法
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睡眠养生、心理养生、 中医养生等。
Hale Waihona Puke 如何科学养生?科学的养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方 法,与专业人士咨询。
康复的重要性
康复可以提高生活 质量,恢复自信和 独立性。
康复的方法
物理疗法、药物治 疗、心理疗法等是 常用的康复方法。
康复的注意事项
康复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遵循医 生的建议,避免过 度活动。
总结
养生、防治与康复的关系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学习科学地养生、防治、康复
养生、防治和康复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管理体 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笫十章养生防治康复
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三节 治则 (一)正治和反治
正治和反治是针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本质 之间的关系而设的治疗原则。
1、正治法:疾病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致 的情况下应用的治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2、反治法:疾病临床表现和其本质不一致 的情况下应用的治法。
寒因寒用-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的 一种治则。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热因热用-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的 一种治则。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塞因塞用-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 证的一种治则。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证 的一种治则。适用于有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二)标本先后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标本并重则标本并治
(三)扶正祛邪
扶正适用于虚证。 祛邪适用于实证。 祛邪与扶正兼用、先后使用:适用 于虚实挟杂证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五)调理阴阳
第四节
形神结合
内外结合 药食结合
康复
(一)康复的基本原则∶
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相结合
(二)康复常用的方法∶药物,针灸,推拿,气功,体 育,娱乐,泉水,泥疗,砂疗
第十章 养生防治康复
第一节 养生 一、重要意义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二、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形神兼养
动静结合
调养脾肾
第二节 预防
谨养先天注意胎护 调畅精神情志 增强人体正气 未病先防 加强锻练 生活起居有度劳逸有度
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防止邪气侵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讲究卫生改善环境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三)康复医疗适应范围∶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
急性热病瘥后诸证。
中医学基础---第十章 养生 防治 康复
第十章养生防治康复养生、防治、康复,包括养生、预防、治则以及康复等内容。
养生是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以及各种保养身体的原则和方法。
预防是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则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
康复是指促进伤残、病残、慢性病、老年病、急性病缓解期等疾病恢复的理论及方法。
虽然这四者在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具体方法、适应范围等方面不完全相同,但都是为了维护人体的身心健康,达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都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养生养生,又称道生、摄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
养生就是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中医养生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探索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方法的系统理论。
一、养生的重要意义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禀天地之气生,沐四时之气而成,生命过程是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
中医养生学是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以正气为本,持之以恒地运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体质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体质壮实者,气血阴阳充足,脏腑功能健全,正气充盛而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强;体质虚弱者,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正气亏虚而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差。
体质的形成关系到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
先天因素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体质对后代的体质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体质形成的第一要素,并在人的一生中都将明显地或潜在地发挥作用。
除了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体质以外,母亲在妊娠期间调护是否适当,也将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
倘若父母平时注意养生调摄,肾中精气阴阳比较充盛,母亲在怀胎期间,又能重视饮食、起居、心理、劳逸等方面的调养,则子女就能获得较强的生命力,体质也较强壮。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ppt课件
气血双调
气血双补—益气与养血并用。 行气活血—以行气为主,佐以活血。 益气摄血—以益气健脾为主,佐以
收敛止血。
精品课件
(六)调理脏腑
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恢 复脏腑
气血阴阳平衡。
调理 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须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而处方
用
脏腑
药。
脏腑
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应从整体出发,注意调整各
而异;持之以恒)。 三、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胃
强则强,胃弱则弱。调养方法有饮食调节(寒热适中,饥饱有 度,营养全面,清洁卫生),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
等。 四、保精护肾:肾藏精气,为生命之本,为健康长寿
之根本。方法有节欲养精以益肾,药物补益肾之阴阳精气,食 疗补肾、导引补肾等。
精品课件
第二节 预防原则
治法——是在治疗原则指导下,针对具体的病证拟定的直接 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精品课件
二、中医治疗观
(一) 治病必求于本 本——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对证的病
因、病性、病位、病势及邪正消长等内容的归纳综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抓住证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治病求本的核心——在复杂的病理变化中,善于透过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 则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养生原则
养生的概念: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的意义:
一、增强体质:体质形成主要决定于先天和后天因素,
先天不足,可通过后天摄养和身体锻炼,以促使体质由弱变 强。
二、预防疾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养生可以保
养正气,提高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
它是通过医者的言、行、情、志等影响病者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 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 治神方法——移精变气,劝说开导,解惑释疑、心理暗 示,情志相胜,导引吐纳等。 《灵枢·师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 以其便,开之以其苦。”
第十章 养生.防治.康复
第十章养生.防治.康复一、填充题:1.养生的重要意义有、、。
2. 养生的基本原则有、、、。
3.中医的主要治则有、、、、。
4.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而治的,同属于的范畴。
5.《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从者。
”6.扶正适用于或的病症。
7.正治法包括、、、。
8.反治法包括、、、。
9.调整阴阳中“损其有余”主要是针对阴阳的病理状态;“补其不足”主要是针对阴阳的病理状态。
10.三因制宜包括、、。
11.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有、、、、、、。
12.需要使用康复法的病人主要包括、、、。
二、选择题:1. 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 肾中精气盛衰B 心肺功能状态C 肝肾功能状态D 肺脾功能状态2.下列哪项不是中医饮食养生所倡导的:()A 药膳保健B 饮食有节C 不宜偏嗜五味D 高营养饮食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属于:()A 标本同治B 扶正祛邪C 既病防变D 调整阴阳4.中医治病的主导思想是:()A 扶正祛邪B 调理气血C 治病求本D 三因制宜5.“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属于:()A因时制宜 B 因地制宜 C 因人制宜 D 因病制宜6.疾病标本,反映了疾病的:()A 虚与实B 重与轻C 表与里D 本质与现象7. 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 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气虚泄泻 D食积泄泻8.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属于:()A 正治B 反治C 从治D 以上均不是9. 属于从治法的是:()A 虚者补之 B寒者热之 C 塞因塞用 D用寒远1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A 阴中求阳B 阳病之阴 C阳中求阴 D阴病治阳1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A 阴中求阳B 阳病之阴 C阳中求阴 D阴病治阳三、名词解释:1.养生2.治则3.损其有余4.塞因塞用5.热者寒之6.用热远热7.因地制宜 8.因时制宜9.正治 10.反治四、问答题:1.何谓“治未病”?试述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2.试述扶正与祛邪治则的相互关系及临床运用。
养生康复的原则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养生康复的目的 • 养生康复的原则 • 养生的主要方法 • 康复的主要方法 • 养生的社会意义 • 康复的社会意义
01
养生康复的目的
提高生活质量
优化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 应等方面的健康状况,提高个
体和群体的生活质量。
享受生活乐趣
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享受生活 中的乐趣和幸福感。
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健康管理
个人应积极进行健康管理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规律作息等,以保持 身心健康。
02
养的措施,使机体在阴阳两个方面达到平衡状态 ,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平衡阴阳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之一,是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
治未病
中医康复法注重预防,通过改善生 活方式、调理饮食等措施,提高机 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康复体操
适应症广泛
康复体操适用于各种慢性病、 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可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设计
针对性的康复体操动作。
注重个体化
康复体操根据患者的年龄、性 别、病情等具体情况,个性化 制定康复计划和方案,以达到
环境疗法的应用范围
环境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 ,如慢性病、精神疾病等,可根据不 同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采用相 应的环境疗法措施。
环境疗法的实施方式
环境疗法包括自然环境疗法、色彩疗 法、气味疗法等多种形式,可通过个 体或集体形式进行,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提高康复效果。
05
养生的社会意义
提高生活质量
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 波动过大对身体造成不良 影响。
寻求帮助
第十章 中医养生与护治原则ppt课件
工作任务
1.对王女士进行运动锻炼指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对其生活起居进行指导,避免出现感染、寒冷、潮湿、 过劳等各种诱因。
中医护理 第十章第二节
扶正祛邪
护治原则
护病求本
三因制宜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 调理气血 调整阴阳 调理脏腑
中医护理 第十章第二节
一、未病先防
1.提高正气
通过精神调摄、运动锻炼、起居调摄等方法,使人体气
中医护理 第十章第二节
(三)因人制宜
1.年龄 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病多表现为虚证,或虚
中夹实。因而,护理多用补虚之法,或攻补兼施。 2.性别 妇女有经、带、胎、产等情况,护理用药亦当有别。
3.体质 对素体阳虚患者,当慎用寒凉之品,应注意避寒保暖,
予以滋补温热食物;素体阴虚而内热之体,当慎用温热之剂, 应注意起居要清凉,通风要良好,给予清补生津滋阴食品,忌 食热补食物。
中医护理 第十章第二节
目标测试
中医护理 第十章
A1型题 1.下列哪些不属于养生的主要方法 A.顺应自然 B.形神共养 C.饮食有节 D.动静健身 E.按摩保健
中医护理 第十章
A1型题 2.护治原则不包括 A.未病先防 B.调理气血 C.疏泄气机 D.三因制宜 E.扶正祛邪
中医护理 第十章
A1型题 3.脾胃属土,脾为阴土,阳气乃损;脾喜燥恶湿;脾气主 升,以升为顺。故治脾常宜甘温之剂以助其升运,而慎用阴寒 之品,以免助湿伤阳。这属于哪种护治原则 A.未病先防 B.调理气血 C.调理脏腑 D.调理阴阳 E.扶正祛邪
中医护理 第十章第二节
三、护(治)病求本
(一)标本缓急 1.急则护(治)其标 2.缓则护(治)其本 3.标本同护(治) (二)正护与反护 1.正护 是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实施的护法,又称“逆治、 逆护法”。 2.反护 是顺从其疾病的假象而实施护理的方法,又称“从 治、从护法”。
中医基础理论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PPT
(三)正治与反治
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即采纳与 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 象相一致的病证
(1)寒者热之:指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 (2)热者寒之:指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 (3)虚则补之:指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扶正的方药治疗 (4)实则泻之:指邪实病证表现实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是故圣人不治已 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 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 1、重视调摄精神 2、注意饮食起居 3、加强身体锻炼 4、人工预防免疫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避其邪气,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扶正与祛邪相兼:主要适用于正气已虚、邪气仍实的虚实夹杂 证。如以正虚为主者,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邪实偏重者, 则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 或攻补兼施
“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二)治标与治本
• 从正气与邪气来讲,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 从病因与症状来讲,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 从先病与后病来讲,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 从新病与旧病来讲,旧病为本,新病为标 • 从病变部位来讲,脏腑为本,肌表为标 • 一般来讲,“本”代表疾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与起主要作用的方
(一)扶正与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 原则,主要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证。如气虚者益气, 血虚者补血,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等
祛邪:即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与损害的一种治疗原 则,主要适用于邪气盛、正气未衰、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证 。临床可依照具体病证,选用发汗、攻下、清热、散寒、消导 、祛湿、涌吐、化瘀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结
养生的基本原则
预防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形神共养;调养脾胃;保精护肾
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避其邪气,防治病邪侵害 整体调治;治病求本;正气为本;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病先治神;以平为期 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 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整脏腑;三因制宜 形体保养与精神调摄相结合;内治方法与外治方法相 结合;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相结合;自然康复与治疗 康复相结合 健康促进与养生、防治
2. 祛邪:即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适用于邪气盛、正气未衰、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证。临 床可根据具体病证,选用发汗、攻下、清热、散寒、消导、祛湿 、涌吐、化瘀等法 3. 扶正与祛邪相兼:主要适用于正气已虚、邪气仍实的虚实夹杂证 。如以正虚为主者,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邪实偏重者,则 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或攻 补兼施
1.因时制宜
2.因地制宜
(1)年龄
(2)性别 (3)体质
3.因人制宜
(4)职业
第四节
康复原则
一、康复学的意义
帮助伤残者消除或减轻功能缺陷,帮助慢性病、
老年病等患者祛除病魔,恢复身心健康
二、康复的基本原则
(一)形体保养与精神调摄相结合 (二)内治方法与外治方法相结合
内治法,主要指药物、饮食等内服的方法
第一节
养生原则
一、养生学的意义
(一)增强体质
(二)预防疾病 (三)延缓衰老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二)形神共养
(三)调养脾胃
(四)保精护肾
第二节
预防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意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 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 而铸锥,不亦晚乎!”
(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用于阴液不足, 阳热相对偏亢所致的虚热证 (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用于阳气不足, 阴寒内生所致的虚寒证
(四)调整阴阳
2.补其不足 适用于阴或阳虚损不足的病证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 阴中求阳,适用于肾阳虚证,治疗时于温补肾阳方药中加入适量 滋补肾阴之品,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阳中求阴,适用于肾阴虚证,治疗时于滋补肾阴的方药中加入适 量的温补肾阳之品,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二、中医治疗观
(一)整体调治:具体思路有三
一是局部病变调治脏腑 二是本脏病变调治他脏 三是此处病变调治彼处
二、中医治疗观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学的主导思想 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 本质进行治疗
二、中医治疗观
(三)正气为本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的的方法。通过医生的说服、解释、劝慰、鼓励等,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以达到 宽慰病人情怀、调整心身机能、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治疗观
(六)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这里的“阴阳所在”概括了机体的各
种偏差,如阴阳偏盛偏衰、脏腑失调、气血不和、升
(二)治标与治本
1. 急则治其标:是在标病甚急,若不先治其标,就会危及 病人生命或影响对本病的治疗时所采取的一种治疗法则 2. 缓则治其本:是与急则治其标相对而言,指在病情不急
的情况下,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的一个原则
3. 标本兼治:是指在标病与本病并重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 原则
(三)正治与反治
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即采 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适用于疾病热性质的方药治疗
(2)热者寒之:指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 (3)虚则补之:指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扶正的方药治疗 (4)实则泻之:指邪实病证表现实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治疗
(三)正治与反治
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即所采用 的方药性质,与疾病表现出的假象性质相同。适用于疾 病的症状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
(四)不治已病治未病
1. 有病早治:《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2. 既病防变: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护正于未伤和祛邪于
未传两个方面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叶天士:“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二、中医治疗观
(五)治病先治神
治神,常采用精神疗法,它是通过医者的言、行、情 、志等影响病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治疗目
二、健康促进与养生
(二)养生是健康的基础
养生要因人制宜,因体施保,因人施养,人体要根据不同体 质状态,进行个性化保健 中医的“药食同源”,对防病、健康促进活动、维持人的生 命有着重要作用 保持气血通畅、胃肠通利,勤于动体动脑,淡泊心境,饮食 清淡,则是具体的养生操作 中医养生重在养性,即强调精神修养。《内经》曰“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降失序、经气不利、机体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等。针 对各种偏差加以调整,目的就是使阴阳失调重新趋于 平衡,即“以平为期”
三、基本治则
(一)扶正与祛邪
1. 扶正:就是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 原则,主要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证。如气虚者益气,血 虚者补血,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等
(四)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个体与组织的有效和积极的参与
二、健康促进与养生
养生就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
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来实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是综合性的健身强体益寿活动
二、健康促进与养生
(一)养生文化源远流长
中医养生以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包括食养、药养、按摩、气功、武术等丰富的养生技术 涉及到现代科学中的预防医学、心理医学、医学保健、 社会医学等多学科
(1)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
(2)热因热用: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 (3)塞因塞用:指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四)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适用于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 2.补其不足 适用于阴或阳虚损不足的病证
(五)调理气血
3.气血双调
(1)气血双补: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2)行气活血:是指行气与活血化瘀并用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气滞血
瘀证
(3)益气摄血:是指补益中气而制止出血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气虚不 能摄血所致的出血证
(六)调理脏腑
1.调理脏腑的阴阳气血 2.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 3.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
(七)三因制宜
(4)阴阳双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临床多见于慢性疾病后期
(五)调理气血
1.调气
(1)补气:气虚宜补气
(2)调理气机:适用于气机失调等病证
– 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 – 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
2.理血
(1)补血:血虚宜补血 (2)调理血行
– 血瘀者,宜活血化瘀
– 血热者,宜清热凉血 – 出血者,当根据导致出血的病因、病机而施以不同的治法,如清热 止血、益气摄血、化瘀止血、收涩止血等
二、中医治疗观
(四)不治已病治未病
未病,一般可分为四种情况:
① 健康未病态,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
② 潜病未病态,即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 临床表现的状态,病理信息尚未到“显化”程度
③ 前病未病态,即机体的病理信息已有所显露,刚刚呈现少数 先兆症状和体征,疾病处于早期阶段 ④ 传变未病态,即某一脏腑已有病,根据传变规律,有可能影 响其他器官发病而尚未发病的状态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
1.重视调摄精神 2.注意饮食起居 3.加强身体锻炼 4.人工预防免疫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避其邪气,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第三节
治疗原则
一、治则的概念
(一)治则的含义
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治疗 方法的总则
外治法,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统体育、药物外用等多种方法
(三)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相结合 (四)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相结合
自然康复是借助自然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来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逐步恢复
第五节
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 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 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 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 “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 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 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养生、防治、康复的原则
难点:
中医治疗观
中医学基本治则
概述
• 养生:研究人类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各种保养身体的原则及方法 • 预防: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和手段,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 治则: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处方、用药等具有
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
• 康复:在促进伤残、病残、慢性病、老年病、急性病缓解期等 疾病恢复过程中的理论、原则及方法
中医治疗观
基本治则
康复原则
健康促进
谢 谢!
一、治则的概念
(二)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以四诊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 面的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判断,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