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
【资料】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进展-刘汇编
organizing pneumonia (COP)
• 1985(Epler):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 • 2002对IIP分类国际共识:COP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IP)的一
AIP
DIP
RBILD 13
2013年 ATS/ERS的 IIP分类修订版
2-20%有家族性 80%无家族性
慢性致纤维化IP IPF 、 iNSIP
特发性淋巴细胞IP
LIP 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
吸烟相关IP
脱屑性IP (D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合并IP
(RBILD)
PPFE
急性纤维素性OP
急性/亚急性IP
6
机化性肺炎(OP)----病理学范畴
• 机化性肺炎(OP)是一类以结节炎肉芽组织过度增 殖并填塞肺泡腔、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终末细 支气管腔为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
• 机化性肺炎是一种与多种病因相关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 机化性肺炎(OP)属于病理学概念; • 原发OP和继发OP在病理学并无明显差异,病理不能
的临床分类和处理策略: IIP分为主要的IIP、罕见的IIP和不能分类IIP共3大类。
COP属于主要的IIP的1个亚型,临床特征为急性/亚急性
的伴有进展因素的可逆性病变。
12
2002版 ATS/ERS的 IIP分类国际共识
特发性间质纤维化 IPF
NSIP
COP
除IPF以外的其他 类型的IIP
LIP
16
COP的病理机制--示意图
毛细血管渗出液
正常肺泡腔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论 ! 著・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徐 ! 健,宋 ! 伟 * ,金征宇
( 中国医学科学院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 ,--./- )
! ! 摘要:目的 ! 回顾性分析 0 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2 ) 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 "12 患者 0
图 (# $%& 表现为结节和肿块 %&’ (# &9<2@A?>B A@E9<= ?AE 2?44 DA $%& 3 FI= <9AJ D2?J= ?AE G FI= 2=ED?4FDA?< D2?J= ?F FI= 4?2= ;@4DFD@A ?AE :@FI 4I@H=E ? 2?44 DA FI= ID<92 @M FI= >DJIF 9;;=> <9AJ HDFI FI= J>@9AE J>?44 @;?CDFB 49>>@9AEDAJ FI= 2?44, FI= 49:;<=9>?< A@E9<= C@9<E ?<4@ := @:4=>N=E "
$%&’()(*’+%) ,-%./0-1 (2 3045.(*-6’+ 70*%6’8’6* 96-/:(6’%
:; <=>? , )1(@ AB= * , <’( CDB?E9FG
( $BH>IJKB?J LM 5>N=LOLEF , 2;&" PLQH=J>O, "!&) >?N 2;&" , RB=S=?E ,--./- , "D=?> )
cop
Am J Pathol 2003;163:1467–1479
病理
• 机化性肺炎的是肺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 浆蛋白在肺泡内渗出后造成肺泡损伤后的 病理表现,是非特异性的 • 肺泡间隔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 肉芽组织增生,可见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 母细胞和松散的结缔组织 • 细支气管内也可见肉芽组织
治疗经过
• 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 治疗:强地松30mg/day
病例
弥漫性肺病(DPLD)
药物/CTD/感染相关 DPLD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肉芽肿性DPLD(结节病)/ 其他(LAM,HX)
特发性间质纤维化
非纤维化的其他类 型的间质性肺炎
DIP
RBILD
COP
LIP
NSIP
AIP
定义
历史回顾(2)
• 1998年Katzenstein认为BOOP/COP其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肺泡 腔内,不应归类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中 • 在2002年ATS/ERS发布的IIP分类的共识中,COP(BOOP)重新 包含在IIP内理。 • 理由: 1、肺内病变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见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和II型 肺泡上皮的增生,易与其它类型的IIP混淆。 2、机化性肺炎在此类病人是主要的病理表现,闭塞性细支气 管炎仅见于部分病例,COP被认为比BOOP更接近疾病的本质 3、不容易与缩窄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又称 constrictive bronchiolitis) 相混淆
本院资料(2)
• 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1/13)及弥散 障碍(13/13)。 • 胸部CT表现为毛玻璃样变(4/13),肺实变 (9/13)伴支气管充气征(1/13),叶间胸膜增 厚(1/13)。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35.46±12.94)%, 中性粒细胞为 (16.69±7.30)%, 嗜酸细胞为(5.92±3.28) %; CD4/CD8 比例为0.37±0.15。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2高热护理
COP患者发病早期会有发热[10],体温低于38.5℃时应选用物理降温方 法,如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体温高于39℃方可使用药物降 温。降温后注意复测体温,监测病情、生命体征、面色、神志、出汗情况, 防止患者体温降得太快出现虚脱、体温不升等现象。使用冰袋时要用毛
巾包裹,及时更换降温部位,防止冻伤,出汗后勤换衣被,防止感冒。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呼吸黄静
定义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是指没有明确致 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 缔组织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是特发 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临床较少见,近 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多数病情呈进行性加 重。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又 类似肺炎、肿瘤等,临床误诊率高。
临床表现
COP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初常有类流感样表 现,病情较轻;偶有急性起病者,临床表现为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COP的临床表现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为呼吸系统局部症状和体征,以刺激性干咳 最常见,可有活动后气促和呼吸困难,很少病情快 速进展至终末期出现呼吸衰竭,咳痰、咯血、胸痛 等症状少见,偶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和少量胸腔 积液。体格检查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多出现在双 侧中下肺部,偶有哮鸣音。 另一方面为全身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盗汗、乏 力、体重减轻等。肺功能测定发现限制性通气功能 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
出院指导
患者病情稳定后仍需要长时间的激素治疗,告知患者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切 勿擅自停药、改变剂量等,让患者熟悉服用激素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 学会观察不良反应,建立护患伙伴关系,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速康 复。同时学会自我保护,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糖、高维生素 、易消化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如鱼、肉、蛋、牛奶、新鲜的蔬菜水果 等,避免冰冷食物诱发咳嗽。进食后漱口或予以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 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去人多的场所,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防 止感冒,定期门诊复查,不适就诊。 综上所述,在护理此种疾病时应注意整体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气道护理,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药物指导,配合检查,注意 饮食和休息,做好出院指导。COP的诊断及治疗日渐成熟,但COP易复发, 因此要特别告知患者规范用药和加强随访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7
临床表现
• COP发病率男女基本相等,年龄在50-60岁
之间 • 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咳嗽 • 乏力,食欲减低和体重下降 • 咯血、咯痰,胸痛,关节痛,夜间盗汗不 常见。气短的症状较轻。上述临床症状在 数周内进展 • 体检时可发现散在的湿性罗音
•
32
COP诊断思考
• 患者一般状况好而肺部影像表现相对重,病程2-
•
3月病灶不吸收,用肺炎延迟吸收也不好解释。 患者肺内病变呈游走性也不同于通常所见的社区 获得性肺炎。
在先前已诊断的肺炎患者,尤其血象不高,痰及 血液检查未能获得病原学证据者,在抗生素治疗 无效时,须考虑其诊断的正确性,应尽早行TBLB 或经皮肺活检,获得病理学依据,以明确诊断。
36
TBLB/经皮肺活检对COP诊断 价值
37
开胸肺活检
弥漫性肺病(DPLD)
药物/CTD相关 DPLD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结节病/肿瘤/结核
特发性间质纤维化
非纤维化的其他类 型的间质性肺炎
DIP
RBILD
COP
NSIP
AIP
LIP
38
TBLB/经皮肺活检对COP诊断价值
• 特发性间质性肺病的确诊需要开胸或经胸腔镜肺
18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可轻
度增高 • BALF 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41-59%)和 中性粒细胞(5-12%)增高,嗜酸性细胞 也可增高 ,CD4与CD8比值明显降低 • 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 • 肺功能有轻至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CO弥散率降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机化性肺炎是一组以由肉芽组织在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腔内填充、延伸为病理特征的疾病,肉芽组织多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将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包埋构成,伴有轻度间质性慢性炎症。
按发病原因分为隐源性OP和继发性OP。
CO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OP,是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由各种不明损伤的肺部反应引起。
COP的确切流行病学数据尚不清楚,报道的年新发病例发生率为1.1/100 000。
COP的发病与吸烟无关,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大多数患者处于50~60岁年龄段,青少年病例很少。
本文整理了COP的具体临床表现和评估诊断要点,以飨读者。
临床表现COP通常为亚急性发病,常在诊断前2-3个月首次出现流感样症状如低热、咳嗽(通常干咳或伴少量痰)、运动耐量降低、虚弱、体重减轻、胸痛和盗汗。
少数病例出现咯血(< 5%)或气胸。
非典型症状可能导致1-5个月的诊断延迟。
多数COP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局限性的爆裂音,肺实变区可闻及湿啰音,一般无杵状指。
少数COP患者查体结果正常。
检查评估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约40%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淋巴细胞增高。
OP可能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个月或几年发作。
因此,应进行相关适当的血清学诊断,以评估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抗拓扑异构酶抗体(抗SCl-70)、抗Jo-1抗体、抗Ro52抗体、抗dsDNA抗体和其他因素。
影像学检查OP患者的常规胸片通常显示双侧肺外周混浊,肺容量正常。
较少出现弥漫性病变,表现为斑点状影和结节、单发结节或肿块样病变;通常局限于中下肺野,但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上肺野也有类似病变。
X线检查O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HRCT是评估OP的重要检查,通常显示周围和多灶性实变,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
此外,双肺周围可能存在斑片状实变、结节影、磨玻璃影、小叶周围浸润、支气管壁增厚和网状纤维化改变。
磨玻璃影周围有实性密度的线状影形状如新月形或环状影称为“环礁征”,其在COP患者中的发现率为19%,该影像学表现在OP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一种临床病理命名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原因不明,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其CT影像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
临床多数肺间质性类疾病较难治愈,但是COP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及时诊断并治疗,大都患者治愈较好,所以了解COP 的CT影像表现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09年9月~2013年8月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为COP的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54例为亚急性或缓慢发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的时间约为2w~24个月,主要呼吸道症状有干咳(50例)、胸闷气短、活动后气急(8例)、咯少量痰(6例);全身症状有发热(26例,中度发热为主)、局部胸痛(18例)、体重减轻(6例)、乏力(8例)等。
12例患者在两侧中下肺部可闻及Velcro音(吸气相爆裂音)。
14例患者肺功能显示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其余8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偶然胸片体检时发现及进一步CT检查。
1.2CT扫描方法采用GE16排CT,均常规平扫,56例增强,32例成像建薄。
1.3图像分析经多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讨论读片,将COP的CT征象分为肺实变影、磨玻璃影、结节影、各类线带状影等4大类型。
结节影包括小结节(直径≤1cm)和大结节(直径>1cm)两种;各类线带状影主要包括:由Murphy 等提出的各类线带状阴影,表现为起于支气管沿支气管放射状与胸膜相连的各类线带状影,或位于胸膜下与支气管无关的各类线带状影;Ujita等提出的小叶周围型线状影,表现为类似小叶间隔增厚的曲线的线状影,比较厚,呈拱形、弓形、多边形。
按病变在肺野的位置分為胸膜下、支气管血管束旁、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旁、随机分布4类。
上肺分布指大部分病变在气管隆突水平以上,下肺分布指大部分病变在气管隆突水平以下。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课件
心胸学组病例讨论
2012年12月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例四
• 女性,43 岁。
• 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活动后明显,无伴咳痰、 气促,无胸闷胸痛,无咯血,无畏寒发热,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 予“中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其后患者咳 嗽逐渐加重,伴咳少许白稀痰,并出现活动后气促,遂前往当地 医院就诊,行CT检查等拟诊为:双肺感染,于“左氧氟沙星,他 唑乙林”抗感染治疗2周,并于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最高体温 达38°C,1天后才退热。患者于13/10复查胸部CT:肺部感染无 明显改变,遂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可,体重 无明显变化。
• 总蛋白:53g/l(65-80),白蛋白:25g/l(35-55)
• 血沉:64mm/1H(0-20)。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3
胸片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4
肺窗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5
肺窗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6
薄层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7
薄层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8
平扫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9
平扫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0
增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21
• COP 的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为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诊断病例。 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这需要临床医生掌握COP 的“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对疑诊患者尽早进行TBLB,做到早期诊断, 及时给予治疗,这对改善病人的预 后是至关重要的。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22
鉴别诊断:
• ①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实变影一般位于肺 • 上野,也可位于下野,COP 患者还可表现有结节影及肺间质病变,穿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诊治
▪ 影像学检查
▪ COP的影像学表现多种 多样。COP患者的胸片 通常有特征性表现,在 肺容量正常的情况下, 表现为双侧肺部斑片状 或弥漫性、实变或薄雾 样影(图1A)。
图A中的后前位胸片显示双侧弥漫性实变影,肺容量正常。图B中的胸部高 分辨率CT(HRCT)扫描显示中、下叶周围和多灶实变。图C中的HRCT扫描 显示弥漫性周围结节。图D和图E中的HRCT扫描显示移行性影;右上叶斑 片状、磨玻璃样影(D),以及1个月后同一患者在新的区域出现斑片状、 磨玻璃样影(图E)。图F中的HRCT扫描显示反晕征或环礁征,其特征是边 缘实变,中心透明或磨玻璃样影(箭形)。
治疗
▪ 据报道有不到25%的病例出现疾病复发(即症状恶化,或者糖皮质激素 治疗期间或之后的胸部CT扫描显示特征性新影或残留影恶化),复发通 常发生在最初就诊后1年内。药物减量过快或停药过早时,可出现复发。 复发大多发生于泼尼松减量至≤15 mg/d后。
▪ 有几个因素与复发相关:诊断时间延迟;启动治疗时间延迟(出现症状 >2个月后);重度疾病,包括多灶影;胸部影像显示牵拉性支气管扩 张;一氧化碳弥散量异常(<预测值的50%);存在胆汁淤积;低氧血 症(动脉氧分压<70 mmHg);肺泡内纤维蛋白或者背景肺实质瘢痕化 和重构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隐源性机化 性肺炎的临 床诊治
前言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无明确病因,被归类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 引起呼吸道症状,伴有肺部浸润。它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但治疗 得当的情况下康复率高。
▪ 2022年3月1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综述《隐 源性机化性肺炎》。文章总结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诊断、变型和治疗。
鉴别诊断
▪ COP的鉴别诊断包括具有类似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多种疾病。其中最重要的是 社区获得性肺炎。通常情况下,抗生素治疗无效可提示COP。
间质性肺炎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区别
间质性肺炎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区别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特点临床特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50-60岁为该病的多发年龄,无性别差异,并且与吸烟无关。
病程多在2~6个月以内,2/5的患者发病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咳嗽、发热、周身不适、乏力和体重减轻等。
常有吸气末的爆裂音。
常规实验检查无特异。
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静息和运动后的低氧血症是一个常见的特点。
2/3的患者对皮质激素有较好的反应。
影像学特点:胸片表现为双侧弥漫性肺泡影,肺容积正常,复发性和游走性阴影常见,单侧肺泡阴影罕见。
高分辨CT显示肺部斑片状肺泡腔内实变、毛玻璃影、小结节阴影和支气管壁的增厚和扩张,主要分布在肺周围,尤其是肺下野。
病变特点:主要病理变化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下的小气道和肺泡腔内有机化性肺炎改变,病变表现单一,时相一致,呈斑片状和支气管周围分布。
病变位于气腔内,肺结构没有破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灶通过肺泡间孔从一个肺泡到邻近的肺泡形成蝴蝶样的结构,蜂窝肺不常见。
间质性肺炎的特点临床特点:间质性肺炎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多发人群,约2/3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以男性居多。
临床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以双肺底部最为明显,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可见杵状指。
肺功能异常主要为中至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征性,10%~25%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阳性。
影像学特点: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是在两肺基底部和周边部的网状阴影,常为双侧、不对称性,伴有肺容积减少。
CT对UI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两肺片状、以基底部为主的网状阴影,可有少量毛玻璃状影。
在纤维化严重的区域,常有牵引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和(或)胸膜下的蜂窝样改变。
病变特点肉眼观察双肺体积缩小,重量增加,质地较硬,脏层胸膜增厚,散在局灶性瘢痕,可见肺气肿甚至肺大泡形成。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进展-刘.ppt
进化到临床诊断名称。 11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概念--
COP历史和认识的变迁
2002年ATS/ERS的IIP分类的专家共识: 用机化性肺炎型( OP) 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分别描 述其病理和临床特征。
COP属于IIP中的一种类型; • COP 的发病率位列IIP的第3 位。 2013年ATS/ERS的IIP修订版,重点提供了临床行为特征
18
临床表现特点
1.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2. 发病率男女基本相等;无性别差异,与吸烟无关。 3. 发病年龄从18-85岁不等。高峰在50-60岁之间 ; 4. 多数亚急性起病,个别急性起病。多数病程2-10周; 5. 70%有低热、90%以上咳嗽、少量白痰65%;伴气促40%;15%有乏
力、纳差和体重下降 ; 6. 30%有咯血、18%胸痛,少见关节痛和夜间盗汗。 7. 40-60%有散在的湿性罗音 或Velcro 音;20%以下有胸腔积液; 8. 25-50%病人无明显体征; 9. 有60-90%误诊为肺部感染; 10.发病后至确诊,90%以上用1-4种抗菌素治疗1-2个疗程以上,平均抗
34
COP诊断-下列临床特点时高度提示COP
1. 以流感样症状亚急性起病,有低热、咳嗽少痰、体重减轻。 2. 肺部有爆裂音 。 3. 肺部多段多叶的胸膜下斑片状阴影,可有游走性; 4. 多种抗生素治疗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5. 除外肺结核、支原体和真菌等肺部感染以及胶原病。 6. 患者无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病史或免疫功能受损,
少蜂窝肺: 少见胸膜下纤维化蜂窝征象。
32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概念和诊断模式的变迁
1. COP的概念变迁:定义、病因、病理特点 2. 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研究; 3. 临床特征; 4. 影像学特征: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影像表现
反晕征与晕环征
• 反晕征不应与晕环征相混淆,后者常见于侵袭性曲霉菌病,表现为 中央密度增高影伴有周围磨玻璃影。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影像表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是不明原因引起的机化性肺炎(OP),为一临 床综合征。
• COP的临床综合征以前叫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BOOP),这 个术语仍广泛应用。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 COP临床上用类固醇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并有可能完全缓解,但复发 很常见。
• 机化性肺炎(OP)的病理表现为肉芽组织性息肉填充终末气道和肺 泡。
• 机化性肺炎可能是对感染、药物反应或吸入物的一种反应。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CT表现
• OP在CT上表现为实变影和磨玻璃样混合密度增高影,分布于肺外 周和支气管血管周围。
• 反晕征(也称为环礁征)对OP相对特异,表现为被磨玻璃样晕包绕 的中央透亮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
万方数据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年5月第29卷第5期J
Pract Radiol,May 2013,V01.29,No.5
能障碍1 1例(6 4.7%),其中6例伴弥散功能障碍 (35.3%);其余6例正常(35.3%)。
1.3 2
结果
CT扫描
31例共行CT检查65例次,1~5次 64排CT 38例、Philips
SOMATOM
sensation
16排CT 9例、Marconi
4排CT 18例),管
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层厚5.0 ram/6.0 mm,间 隔1.4 mm。由肺尖到肋膈角连续扫描。扫描图像在 PACS上进行观察评价,采用纵隔窗(窗宽400 HU,窗 位20 HU)和肺窗(窗宽1
1.4 500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I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Objeetlve
215006。C^ina)
pneumonia{COP).Methods
Thirty-one
cases
To investigate the CT appearances of cryptogenic organizing
CT diagnosis of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HUSu。HUChunhong,GUOLiang,W.ANG Xueyuan,GAOXi,LI【,Yunlian。GUOLingchuan
(Imaging
Center。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734・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
胡 粟1,胡春洪1,郭 亮1,王雪元1,高 茜1,刘运练1,郭凌川2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胸部CT的影像学分析_1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胸部CT的影像学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1T01:56:33.0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4期作者:国瑞娜1 邱传亚2*[导读] 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
国瑞娜1 邱传亚2*1.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河北邢台 054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朝阳 100000【摘要】目的: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将朝阳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治疗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2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胸部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分析可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征包括了病灶形态(支气管气象实变影、磨玻璃影、线带状影、结节影)、病灶分布(双肺下叶近胸膜部位、支气管血管束、随机分布)、病灶征象(支气管气象、累及胸膜、游走性、反晕征)。
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其胸部CT影像特征多变,多以支气管气象实变影、支气管气象征象、双肺下叶近胸膜部位等病变,临床可通过CT 加强对患者的检查,确定病型方便治疗。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胸部;CT;影像学表现引言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是临床较少见的肺部病变,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亚型,但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需早发现早治疗。
CT是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最常见的诊断方式,临床能够依靠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变化对疾病确诊,及早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克服由于该类患者诊断困难导致的治疗延迟[1]。
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朝阳医院收治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见下文所示。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朝阳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治疗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51.26±2.56岁;排除合并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疾病;排除其他严重炎症疾病及肺部病变疾病者。
“机化性肺炎”的必备临床知识、影像分型及不可忽视的“7个”诊断细节
“机化性肺炎”的必备临床知识、影像分型及不可忽视的“7个”诊断细节展开全文机化性肺炎1【概述】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由其他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一般在2~3周吸收消散,某些原因致炎症病灶不吸收或延迟吸收,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则形成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文献报道占肺炎的5%~10%。
其发病原因不明,通常认为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和过多使用抗生素有关。
2【相关临床】1/3的患者有发热或“感冒”史,近1/3患者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而于X线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丝、低热和胸痛等症状,久治不愈,临床易误诊为肺癌。
3【病理特点】组织学上肺实质的机化性肺炎表现为炎症区域被增生的结缔组织所取代,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肺泡间隔增厚,支气管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小叶支气管可阻塞伴机化闭塞。
镜下见成纤维细胞经肺泡孔生长,分布在实变肺泡内及其周围,进一步成熟形成纤维化瘢痕。
肺间质的机化性肺炎表现为肺泡壁、小叶间隔、血管支气管束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影像学检查与方案】动态X线检查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密度改变。
HRCT检查对机化性肺炎病灶内部结构、周围纤维索条以及胸膜增厚粘连等显示更清晰,支气管充气征显示率高,三维重建可立体地显示病灶形态,有助于鉴别诊断。
必要时可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取组织学依据。
患者拒绝活检时,建议治疗2周或更长时间后复查,通过比较病灶形态、大小变化来帮助诊断。
5【影像诊断】目前对机化性肺炎的诊断尚缺乏统一认识,一般根据炎症消散和纤维化的程度分为三型。
①未消散肺炎伴机化:病灶以双下肺、胸膜下及沿细支气管周边分布为主;一般为片状、块状、楔形、扁平形;肺外围病灶形态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尖端指向肺门,基底贴近胸膜面或沿支气管、血管轴分布,边缘向病灶中心收缩;实变病灶内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图1)及轻度的细支气管扩张表现;其边缘日趋清楚,周围有纤维索条影,伴胸膜增厚,局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变形或集聚。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疾病的亚型之一,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COP 的发病率排在第3位,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所以诊断须遵循“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方法。
随着近年来CO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本文就CO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期望能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标签: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诊断;COP的治疗近年来我国的COP病例逐渐增多,并且出现很多误诊漏诊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该病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病理活检率低、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使之与其他的继发性机化性肺炎难以区分。
因此,提高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1 COP诊断1.1 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由于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流感样症状,推测可能与感染有关。
发病时患者会持续性干咳、间断发热、活动后气急、乏力、体质量下降及血沉加快并且双肺可闻及爆裂音。
该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50~60 岁,平均55 岁,无性别差异,与吸烟无关。
大多数亚急性起病,病程多在 3 个月以内。
临床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偶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2实验室检查该病患者常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多于正常并伴随粒细胞比例增加,嗜酸粒细胞和血小板也可能会发生轻度增多的现象。
患者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为阴性、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Okada F 等研究发现COP患者的血清KL-6明显升高,但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时其含量就明显下降,故医护人员对血清KL-6 的监测可帮助其判断治疗的疗效和患者预后情况。
1.3 COP的X线表现绝大多数COP病人的X 线胸片出现正常肺容积的双侧性弥漫性肺泡性密度增高阴影,阴影呈外周性分布,主要有三种表现:①多发斑片状阴影:呈双肺野外带对称性分布,少数局限在胸膜下,偶尔可呈单肺分布;部分COP 病例在病程中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发性斑片状影。
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布以d,Ⅱt-中心为主,双肺同时存在,结节直径3—12mm,平均7.3ram;肺间质病变:条索影2例,网格影1例,dxn-I-间隔增厚2例,2例伴有小支气管扩张。
1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l例出现患侧胸膜增厚。
治疗后实变、磨玻璃影改变完全吸收3例,表现为纤维条索影3例(图7,8)。
2.2肺活检小气道内较多疏松纤维肉芽肿沿肺泡腔延伸。
肺泡内纤维性栓子及泡沫细胞,间隔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类细胞浸润。
图1。
2为Ⅲ一病洌,纵隔窗见双下肺胸膜下多发含气实变影。
肺窗见小叶中心结爷,不规则小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圈3双下肺实变影,小支气管扩张影图4大片磨玻璃影,纤维条索影、小时何隔增厚国5沿支气管周围分布磨玻璃影图6胸膜下细网格影圈7,8为同一患者图7治疗前显示实变及磨玻璃影图8治疗后实变及磨玻璃影明显吸收好转3讨论3.1临床特点COP是1983年由Davison首次提出使用,后来被EpMr等【2]称作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obliteransorganizingpneumonia,BOOP),指终末细支气管腔内被肉芽组织充填但未完全阻塞,主要病理改变是机化性肺炎,患者有限制性而非阻塞性肺功能障碍。
BOOP可以继发于感染、药物所至肺损伤、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及放疗后等。
没有明确原因的BOOP又被称作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idiopathicbronchiolitisobliteransoganizingpneumonia,idiopathicBOOP)[3J,现在AT和ERS已经同时废除了特发性BOOP这个词的使用,要求用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pneumonia,OP)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分别描述其病理和临床特征[4J,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老年人。
咳嗽及亚急性发作(几周)的呼吸困难是COP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也可以出现体重下降、出汗、寒战、一过性发热、肌痛等症状,偶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1例
DOI:10.3969/j.issn.l007-5062.2021.06.023•个案报道-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1例陈勇杜小兵张向峰杨京华朱光发[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6-621-03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主因“咳嗽、胸闷2月余”于2014年9月3日入住我科。
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岀现咳嗽、胸闷,以干咳为主,未予诊治,症状逐渐加重。
15d前就诊于外院,行胸部CT平扫(2014年8月17日,图1):双肺可见多发斑片渗岀影及实变影,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先后 给予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静点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后岀院,但仍感胸闷,间断咳嗽,3d前于外院复查胸部CT平扫(2014年8月31日,图2):双上肺多发片状磨玻璃影,边界不清,外周为著,双下肺见实变影,较前改善不明显,考虑“肺部阴影待查”,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自诉近期体质量无明显改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否认吸烟史。
有肿瘤家族史。
入院查体:T:36t,P:79次/min,RR:18次/min,BP:120/70mmHg(1mmHg=0.133kPa),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右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心率7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肺部阴影性质待查:肺炎?结核?肿瘤?结缔组织病继发肺损伤?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WBC:8.63x109/L,NE%:65.7%, HGB:109g/L,PLT:320x109/L;血气分析、BNP、肝功、肾功、电解质、尿常规及便常规正常。
血沉:77mm/h,较正常高;CRP:42.21mg/L,较正常高;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血肿瘤标志物:阴性。
痰革兰染色:G+球菌(为主),G-杆菌,G-双球菌;痰找真菌及抗酸染色:阴性;痰细菌及真菌培养:阴性。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治疗
史堡盟叠必盘查(垫iE退)墅i釜堡旦复!鲞箜!塑坐!』堕篮垡!(旦!堕型!坠!!12:壁堡!!曼型i:堕!:№:j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张文静廖姚伟白表i彦莉【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糖皮质激素;影像学中图法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情况下出现的机化性肺炎¨“。
COP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特征,临床上需通过肺组织活检及病理学诊断来确诊,因此本病早期常常被误诊或漏诊。
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COP患者临床资料结合COP研究进展,对COP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公交车司机,已退休。
因“发热13d,干咳2d”于2015年1月26日人我院。
既往体健,吸烟20支×50年。
患者于1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2℃,以下午及夜间为主,伴活动后气促,无咳嗽、咳痰,无寒颤、盗汗,元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2d前出现刺激性干咳,外院诊断“肺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0d,症状无明显缓解。
2d前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斑片状、片状密度增高影,以右下肺为主”(图1)。
遂于1月26日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5/71mmHg。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无杵状指和其他阳性体征。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H7.36,PaC0238.40mmHg,PaO,63.80mmHg,HCO,一22mmol/L。
血常规:白细胞13.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1%,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1%;C反应蛋白87.2mg/L;血沉68mm/h;降钙素原、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正常;结核抗体(一);T—SPOT(一);多次血培养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最早在1983年由Davison及同事 描述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并可见 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和松散的结缔组织。细支气管管 腔内也可见肉芽组织增生,认为是间质性肺病的一种。
❖ 1985年Epler描述了一组病理表现相同的疾病,命名为闭塞 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COP 与BOOP 后认为 是同一个病。
除 IPF 以外的特发 性间质性肺炎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 质性肺病(RB-ILD)
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
概述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的一组有着 多种肺部异常表现的非肿瘤、非感染性肺病。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分类--2002年ATS/ERS
DPLD的分类
已知原因的 DPLD,如药物 所致,胶原血管 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 肺炎(IIP)
肉芽肿所致DPLD , 如结节病,外 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其他类型的DPLD,如 淋巴管肌瘤病,郎格 罕组织细胞增生症,肺 泡蛋白质沉积症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 韩礼良
概述
❖ 1969年Liebow等首次提出了一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间质性肺 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概念, ILD是以 肺泡壁病变为主累及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持结构的一组 疾病群,病因近200种。由于多数ILD病变不仅局限于肺间质, 常伴有肺实质受累如肺泡炎、肺泡腔内蛋白渗出等改变,故 也称为弥漫性肺实质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因此ILD与DPLD所含的概念相同,是所有弥 漫性间质性肺病的总称。
概述
❖ COP归类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理由如下: 1、肺内病理改变除位于肺泡腔内,尚可见大量淋巴细胞的 浸润和II型肺泡上皮的增生,易与其它类型的IIP混淆。 2、机化性肺炎在此类病人是主要的病理表现,闭塞性细支 气管炎仅见于部分病例,COP被认为比BOOP更接近疾病的 本质。 3、易与缩窄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相 鉴别。
❖ 2002 年的ATS /ERS共识中,将其正式命名为COP。
概述
❖ COP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少见疾病。其相应的临床-放射-病 理学定义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 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情况下出现的机化性肺炎。
❖ 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一种类型,在2002 年ATS/ERS发布的IIP分类的共识中, COP 的发病率位列 IIP的第3 位。并要求用机化性肺炎( organizing pneumonia, OP) 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分别描述其病理和临床特 征。
❖ 肺泡间隔增宽,炎症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浸润。 *COP病理与结缔组织病及药物继发的机化性
肺炎表现无区别,经支气管肺活检也能观察到典 型的病理表现。
临床特点
❖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由于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流感样症状,推 测可能与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见于50 ~ 60 岁,平均55 岁,无性别差异,与吸烟无关。大多数亚急性起病,病程多 在3 个月以内。
❖ 这类疾病并不限于间质,病因也不完全是特发性的。 ❖ 该类疾病中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间质细胞浸润和 /
或胶原沉积,并能从临床、放射及病理上和其它弥 漫性肺病区别。
IIP的病理和临床分类
临床-X线-病理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隐源性致纤维化性 肺泡炎(IPF/CFA)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闭塞性 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BOOP)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 (RB-ILD)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程度不同的干咳 和呼吸困难,间断发热、乏力等,酷似感染。上述临床症状 在数周内进展。
❖ 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极少发展为呼吸衰竭。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可轻度增高。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细胞分类中淋巴细
胞(41-59%)和中性粒细胞(5-12%)增高,嗜酸 性细胞也可增高 ,CD4与CD8比值明显降低。 ❖ 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 ❖ 肺功能有轻至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CO弥散率 降低。
影像学表现
❖ COP 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分布在周边部及双肺,或沿 细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以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最常见,可见 小结节影,网格状改变及条索状改变较少见。磨玻璃样变分 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而肺实变多具有沿支气管血管束或胸 膜下分布的特点。
病因
❖ COP的病因不明,由于起病时多数病人有类似流感 样表现,推测可能与感染有关。Elizabeth 等用呼吸 道肠病毒复制出BOOP的肺部病理模型,提示呼吸 道病毒感染参与COP的形成。
Am J Pathol 2003;163:1467–1479
病理
❖ 肺组织显微镜下表现为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增生, 内可见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和松散的结缔 组织。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内较 多疏松纤维肉芽肿沿肺泡腔延伸。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病理组织学类型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机化性肺炎(OP)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共同制定的·ATS/ERS分类,按发生率多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