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

中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

学校审核
学校对学院(系)的评价结果 进行审核,并结合教师自评结 果,给出综合考核意见。
结果公示与反馈
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教 师的查询和申诉,并及时给予
反馈和处理。
考核后反馈与改进
结果运用
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奖励和聘用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积 极投入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诊断与改进
针对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诊断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和建议,帮助教师提升能力。
宣传与培训
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宣传和培 训,明确考核的目的、意义和方 法,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
考核中操作流程
教师自评
教师按照考核方案和标准,对 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并
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明。
学院(系)评价
学院(系)组织专家或同行对 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可采用 听课、查阅教案和科研成果等 方式进行。
大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师的工作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绩效考 核提供客观依据。
人工智能辅助评价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高考 核效率。
在线评价系统
构建在线评价平台,方便学生、同事等随时进行评价,实现考核过程 信息化。
国际化考核标准接轨
国际认证体系对接
引入国际知名的教育认证体系,如ABET、 AACSB等,推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标准与 国际接轨。
绩效考核意义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全面评价教师工 作表现,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 育质量,推动高校整体发展。
绩效考核目的
01
02
03
鉴定教师工作表现
通过绩效考核,对教师的 工作质量、教学效果、科 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 价,鉴定其工作表现。

破“五唯”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破“五唯”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公关论坛破“五唯”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文/孟宪辉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五唯”问题的存在,使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受到不利影响,阻碍教师竞争力的提升,引起各职业院校对破“五唯”问题的高度重视。

在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围绕着“五唯”的弊端,结合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路径,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基于此,本文对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进行剖析,指出破“五唯”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原则和建设路径。

关键词:破“五唯”;职业院校;绩效评价引言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可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是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如何引导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是职业院校需着重落实的工作。

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指导教师发展的风向标,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契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切实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应积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使得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紧密契合,但职业院校教师评价工作陷入了“五唯”困境,导致绩效评价工作失去应有的价值,对教师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建设科学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突破“五唯”的障碍,提升评价工作的合理性,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指引。

一、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破“五唯”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工作依然有不少问题,导致评价工作的实施价值无法充分展现出来。

问题如下:(一)评价标准针对性不足现如今,不少职业院校已针对不同教师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机制,但在建设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过程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以论文、项目、奖项等标准为主,并未结合学科、类型、发展实况来制定评价指标,导致评价标准针对性不足。

首先,未体现教师类型差异。

江浙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创新绩效评价

江浙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创新绩效评价
词语 , 留下 了较 大 的回旋空 间 。
江 浙 沪 高校 科 技 创 新 团队 的 科 研创 新 绩效评价
王 晓 蓬
浙江理 工大 学 ,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8
据 中 国著 名教 育 学 者 、 上 海交 通大学熊丙 奇教授 统计 , 《 纲 要》 在征 求意 见时 , 文 本 出 现 了2 1个 “ 逐 步 ”( 后 正式 文 本 仍有 1 8个 ) 、 4 1个 “ 探 索 ”, 这 给 人 一 种 改 革 信 心 不 足 的 印
订为“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 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

, ) , ) .
教育科学文摘
2 0 1 3年第 2期
教育经济与管理
性 需求 。高校科 技 创新 团队 一般都 是 由 学科 发展 的 领 军人 才组成 , 有 深厚 的 学术底 蕴和创 新 潜力 , 需要 在相 对 自由的科研 环境 里 , 发 挥 团队合 作精神 , 实现
从根本上说 , 改 革 就 是 利
益 的重 新调 整过程 。如果 缺乏
经验与不足 , 有利于促进我 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创新绩效评价” 理
论 与 实践的发展 。
保障机制及约束措施 , 改革极
有可能 遭受 既得利 益者 的阻碍 而影 响决 策 的实 施 。所 以 , 对

江浙 沪高 校科技创 新 团队的 科研创 新绩效 管理现 状 1 . 科 技创 新 团队 的“ 综合 式 ” 管理 。 江浙 沪 高校 对 于科 技 创 新 团队 均 实施 “ 综合 式” 管理 , 即对 个体科 研 人 员与 科技 创 新 团 队不加 区分 , 一 律 放在 一起 , 进行“ 综合 式” 的科研 创新评 价 管理 。

基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对高校科研水平与学科发展的评价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

基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对高校科研水平与学科发展的评价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

基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对高校科研水平与学科发展的评价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隋秀芝;李炜【摘要】采用SCI -E(即SCI网络版)、EI和ISTP三大数据库,对浙江理工大学在2004 - 2008五年间被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统计,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各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收录论文的学院、学科和作者群分布及作者群的学历、职称和年龄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定量数据从侧面了解和反映学校近几年来的科研、学科发展和人才结构情况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绩效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并为高校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内容进行有益探索.%By retrieving the papers of Zhejiang Sci - tech University during the year of 2004-2008 collected by SCI - E, El, and ISTP,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apers quantity, distribution in the colleges, subjects, and author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professional titl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ages by bibliometric method. It reflect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talent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hich can provide data references for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And it also carries out the helpful exploration for library of university to expand information service.【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1(031)021【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SCI;EI;ISTP;文献计量学;科研评估【作者】隋秀芝;李炜【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4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和《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检索工具。

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绩效管理研究

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绩效管理研究

第30期2020年10月No.30October ,2020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绩效管理研究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优势学科建设工作的成效也受到了社会多方的关注。

随着财政资金加大对优势学科建设工作的投入,经费的绩效管理问题被不断放大。

文章根据艺术学学科门类特点,基于BSC 理论构建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经费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针对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经费现行绩效评价机制中指标体系的不完善,试着通过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升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资金管理水平,推动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优势学科;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衡振融(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艺术类院校优势学科建设与财务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0378。

作者简介:衡振融(1987—),男,江苏宝应人,会计师,学士;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引言2014年修订的国家《预算法》首次将“讲求绩效”作为预算原则列入条文中,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印发实施。

国家法律条文多次涉及“绩效管理”,体现了绩效管理在预算及资金管理中的重要程度。

然而,条文制度的多次提及并未引起高校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尤其是对绩效管理中预算绩效的重视。

2019年1月新《政府会计制度》及2019年12月18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实施为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较于注重实验数据和论文数量的学科,艺术学学科门类更加注重文艺创作、艺术展演、社会影响等方面。

虽然两者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共通之处,但用同一指标体系评价艺术类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显然欠妥。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㊀㊀收稿日期:2020-01-22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中国特色 双一流 大学建设研究:战略㊁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 (课题批准号:17YJA880083);中山大学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许长青,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㊁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㊁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㊁湾区经济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许长青(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㊀要: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41所 双一流 大学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总体趋向满意;科研总体绩效与投入或产出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投入或产出排名最好的大学远不是绩效最高的大学;新晋 双一流 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大学科研绩效表现良好;科研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精英地位㊁区位优势㊁学科类型等变量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需要改善绩效与投入之间的匹配性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㊁突出第三方评估㊁切实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估.关键词: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70(2020)06-0022-11一㊁问题提出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 双一流 大学.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2017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 双一流 大学名单.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前列水平.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处于领先地位;到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大学跻身世界最好大学行列;到2050年,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分类的另一种方式,试图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新突破.一是突出学科发展,注重大学组织建设.这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各大学将会集中有限资源着力加强院系规划,打造优势学科,从而在同类学科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政性经费支持.二是突出投入产出绩效.项目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比较客观㊁合理的选拔和绩效评价标准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因此进入 双一流 大学建设高校和学科并非进入 保险箱.如果22绩效表现不佳,它们将在下一轮选拔中被削减投资甚至取消资格;而那些在第一轮选拔中未被选入的大学,如果它们的办学绩效好,将有机会加入到 双一流 大学建设行列.三是引入竞争机制. 双一流 大学建设旨在打破标签效应,鼓励高校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追求卓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与发展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高水平的科研是 双一流 大学的显著标志,科研绩效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文献综述先行文献主要涉及研究型大学和 双一流 建设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计算单因素生产效率的方法,如人均科研产出㊁生均成本等.由于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人力资本㊁知识资本㊁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单一要素生产率无法准确㊁有效地反映大学多投入㊁多产出的生产力状况和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运用SFA 和DEA方法来评估高等教育科研绩效.Izadi等(2002)利用SFA方法对99所英国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评估[1].Johnes(2008)利用距离函数和DEA方法计算了112所英国大学的Malmquist指数并得出英国大学效率得分逐年增长的结论[2].Horne&Hu(2008)采用同样的方法估计了澳大利亚33所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3].Stevens(2005)利用DEA方法评估了80所英格兰和威尔士大学的效率并讨论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特点对效率的影响[4].Kempkes&Pohl(2010)[5]以及Daghbashyan(2011)运用SFA方法对德国和瑞典大学的效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6].Beasley (1990)运用DEA方法对英国52个院系的教学科研效率进行了评价[7].Abramo等人(2008)的研究采用DEA和文献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意大利不同学科的科研绩效进行了测量并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8].胡咏梅㊁梁文艳(2007)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中国多所大学合并前后的科研生产率变化[9].Zhou and Li(2010)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教学生产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10].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文献集中出现在2017年以后.周光礼等(2017)认为中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绩效评估的首要工作是要进行元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两个层面.从技术性维度看,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只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缺乏过程指标;从合法性维度看,现有评估重规模而轻质量,重投入而轻产出,重科研而轻教学,重共性而轻分类.因此国际流行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直接照搬.[11]冯拥军等(2018)对 双一流 大学概念框架㊁分类特征与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评估标准.[12]赵蓉英等(2019)对中国 双一流 大学科技发展指数进行了研究,高校科技发展指数是从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㊁产出和效益诸要素反映高校科技发展状况的一套指数体系,包括科研生产力指数㊁科研影响力指数㊁社会服务指数和国际化指数等,从科技产出㊁科技学术影响力㊁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测量.[13]王战军等(2020)认为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应实现分类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服务贡献,创建开放的评价维度;实施常态评价,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监测平台.[14]梅红等(2017)对我国 双一流 建设中大学的学科评估进行了探索并比较了 双一流 建设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的重合度及差异.[15]董甲庆等(2017)结合武汉大学在自我评估中的经验,探讨 双一流 大学建设中如何发挥自我评估的作用[16].综上,尽管现有关于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拓展和探索空间.首先,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关注甚少.其次,现有文献主要侧重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对科研生产的成本效益和配置效益关注较少.同时,现有文献大多利用DEA方法来挖掘高校科研绩效和生产效率,由于该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无法对相关标准的效度进行检验,难以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再次,在有限的关于 双一流 大学评估的文献中,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系统性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案例支撑.最后,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仍然缺乏,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大多注重产出导向,忽视大学投入及生产效率,因而探索中国特色㊁世界一流的 双一流 大学评估标准需要作更多的探索.本研究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绩效评估模型并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进行评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32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绩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投入与产出之比,通常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即 绩效=产出/投入 .当然,产出必须符合企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显然,绩效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大致来说,高等教育科研绩效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从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看,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前者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后者主要是基于线性规划或非参数方法来确定最优权重以评价高校研究的相对效率.在线性规划和非参数法中,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1957)[17]提出分段线性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前沿估计,这为测量和评估绩效奠定了基础,相关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最小二乘法(OLS)计量生产模型㊁随机前沿分析(SFA)㊁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第一种是参数法,后三种为非参数法. DEA和SFA属于前沿估计方法,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将科研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益㊁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等.DEA最初是由Charnes[18]等人1978年提出,随后拓展出许多新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之中.但DEA要求样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其结果易受异常值的影响.SFA具有优势,但其缺点亦非常明显,如需要指定无效率项的分配形式,需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等.本研究试图兼顾投入过程与成果产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双一流 大学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㊁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9].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定量信息使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㊁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AHP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是系统性 它能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㊁比较㊁判断㊁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从而成为继机理分析㊁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二是实用性 它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方法不好解决的问题,同时AHP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可以直接应用它,增加了决策有效性;三是简洁性 该方法计算简便㊁结果明确,使用者易于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步骤,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把握;四是灵活性 AHP方法允许决策者在层次结构中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机地结合,避免了单一因素的片面性,具有极强的灵活性.AHP方法已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㊁教育㊁政府等部门以解决实际决策问题.(二)模型构建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构建要适用于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异于一般大学并呈现以下独特之处:全球竞争力㊁全人类的学术价值以及卓越的社会服务.第一, 双一流 大学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植根于当地和国家环境并具有全球形象和声誉(Altbach,& Salmi,2011)[20].全球竞争力来自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吸引为教学㊁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充沛资金.第二, 双一流 大学必须致力于全人类价值的追求.一方面,它必须具备一流的民族文化传播力,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 双一流 大学必须适应全人类价值,注重探索世界未知,追求客观真理.第三, 双一流 大学必须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与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社会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㊁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㊁英国QS大学排名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US News)等均推出年度大学排行榜.国际社会,尤其是学术界以外的公共媒体似乎有一种强烈的信念,即高等教育质量可以测量,而排名被认为是实现这一信念最受欢迎的方法.排名靠前的大学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大学.ARWU的学术排名主要根据大学学术或研究绩效的各种指标来进行排名,如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员工㊁高被引研究人员㊁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㊁被主要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以及人均学术表现等.US News的排名指标看重声誉㊁文献计量和科学卓越性等指标.QS 排名主要基于学术与雇主声誉㊁教职员工学生比例㊁人均引用次数㊁国际教职员工比例㊁国际学生比例等指标进行考量.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㊁现有文献㊁国际机构大学排名经验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大学排名42柏林原则,①本研究将提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包括科研投入评估和产出评估两部分.投入评估主要从教师和职员㊁研究经费㊁研究设施㊁研究基地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产出评估则主要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㊁国际化水平及产出增量等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鉴于评估的复杂性,本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则:数据可得性㊁科学性㊁可行性㊁简明性㊁代表性及导向性原则.1.教师和职员.吸引一流人才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教师招聘和晋升制度必须以人才为基础(Altbach,2009)[21].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拥有必要的教育设施和富有情感的教学人员,将使学生更有动力,更加忠诚,表现更好(Wachtel1998[22];Rodie and Klein 2000[23]).教师的良好表现是提高学生公正㊁学习动机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特征.教师学术水平越高,学生的评价越好(Wachtel1998[24];Rodie and Klein, 2000[25]).许多亚洲大学在寻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都倾向于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聘请学者,如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均在降低近亲繁殖,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绩效(Horta et al.2010[26];Shin and Lee,2010[27]).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亦正在鼓励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教师,特别是那些科研绩效优异的教授.衡量教与学的质量非常复杂,国际大学排名机构中多数采用生师比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替代性指标.较小的生师比意味着更好的教学水平,因为小班化教学能够创造出最佳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 教师和职员 维度,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分别为两院院士㊁教师总数㊁国际职员数㊁学术职员数㊁专职研究人员数㊁生师比等6个指标.2.研究经费.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高昂的经费预算,雄厚而持续的经费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必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强大的研究能力,从政府视角来看,除了吸引具有高绩效的著名教授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确保对大学的经费支持.随着组织的变革,政府必须开辟各种研究资金来源.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㊁日本㊁马来西亚㊁新加坡),甚至是欧洲国家(德国㊁西班牙㊁意大利等)的政府部门已经设立了特别基金项目来支持研究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特别基金对科研绩效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大学间的合理竞争,使这些国家的大学接近其具有标杆性质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研究从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来测量,选取了科研经费总量和人均科研经费两个评估指标.3.研究设施.作为一个功能性机构,大学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评估㊁改进和更新.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充分的研究设施,因为良好的设施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应用科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工程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师生在所研究领域的研究意识(Regassa et al.2013)[28].维护现有设备和购买最新设备是一个持续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财政资源支持,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㊁合作和工作团队.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图书馆馆藏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必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Nzivo and Chuanfu2013)[29].本研究选取重点实验室㊁图书馆馆藏作为评估指标.4.研究基地.研究基地是人才集聚㊁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大平台能够凝聚大团队,进而产出大成果.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国内外积极合作,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和学术网络的反馈,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依托研究平台,大学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如政策分析㊁调查数据㊁市场报告㊁监测评估以及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预见,大平台建设必将大大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如中山大学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紧密围绕 面向学术前沿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三个面向 指导思想,通过大科研平台㊁大科研团队㊁大科研项目 三大 建设,快速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肯定.本研究选取重点学科数和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数作为重要考察指标.5.人才培养. 双一流 大学并不是大学自身标榜的,而是在国际承认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因此,国际上自称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但真正被承认的极少,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性生成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双一流 大学应该是对全球产生影响的大学,培养的①高等教育机构排名正成为各国大学的责任报告和质量保障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希望看到大学排名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而排名机构负责地进行数据收集㊁方法设计和结果公布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P).2006年5月18 20日在柏林召开IREG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质量标准及和操作范例,被称之为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柏林原则对国际大学排名的改善和评价发挥了积极作用.52毕业生应该成为科学㊁产业㊁政治㊁公共组织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办学不断带来创新活力.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师会始终保持开放性,接受新思想㊁新方法,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研究选取学生总数㊁优秀校友人数㊁授予学士㊁博士学位人数等四个指标来考察.6.科学研究.学术出版和引文是国际一流大学学术评估工作最常用的方法.前者衡量学术生产力,后者衡量学术质量.世界一流大学往往要求教师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并通过高水平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这种教师绩效激励制度虽然并不具有强制性,但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全球大学排名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尽管在排名过程中涉及许多理念和方法问题(Shin et al.2011)[30](除了全球大学排名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大学排名体系),但所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均包含了一个关键指标,即包含论文和引文在内的 研究产出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一样,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评估范式,那就是研究产出是第一位的,并将其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产出已上升到高等教育价值三位一体的顶端.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包括高被引研究人员㊁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学术奖励.7.社会服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㊁知识经济的出现㊁经济不稳定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紧缩都不可避免地促使大学重新思考和定义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对瞬息万变社会㊁政治㊁经济环境的回应,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学变得更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亚洲各国政府通过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之下.当下大学越来越具有创业精神,不仅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技术转让和其他渠道与工商界以及整个社会进行合作(Mok, 2013)[31].中国大学向创业和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对创新与创业(E&I)的重视也促成了高等教育从文化机构向服务机构的转变(Hawkins 2007)[32].同时,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重要的智库,发挥学者在研究㊁知识交流和社区参与方面的创新和创意思想,为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成果.本研究选取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和雇主声誉两个典型指标来反映大学的社会服务水平.8.国际化水平.21世纪的科学是全球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方法论和科学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科学已经成为一项激烈竞争的国际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而且成为大学提高国际学术声誉的有效路径.过去亚洲许多国家的大学内部等级制度僵化并且习惯于雇佣他们自己的毕业生,国际化水平较低,现在的状况得到了大为改变.研究选取国际声誉和国际学生数两个指标来度量国际化水平. 9.产出增量.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既要考虑静态指标,也要考虑动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增量指标,旨在进一步凸显研究绩效的动态特征,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这些增量指标包括国际通用的年度新增本科学生人数和新增博士生人数两个指标.增量产出以培养本科生和博士生作为重要指标,主要是基于硕士学位在许多国家只是一个过渡性学位而不是终结性学位的考量.通过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逐步得以建立.如表1所示,模型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独立体系㊁三个层次结构㊁九个准则(二级指标)和24个备选方案(三级指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指标涵盖了可能影响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随着情境变化而增减以满足未来评估发展的需求.(三)样本说明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评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研究对2017年入选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广东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这些高校包括中山大学㊁华南理工大学㊁暨南大学㊁华南师范大学.基于AHP1-9判断标准,研究设计了«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评分表».评分表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㊁评估和更新,最后进行实测.学生参与遵循自愿原则并基于大学类别㊁学习年份和性别进行随机抽样.研究选取2016 2017学年学生,样本共有350名,其中118名研究生,232名本科生.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率为84.28%,研究生有效问卷率为92.45%.同样,研究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分别为89.05%和84.28%.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参与者(教师㊁管理人员㊁学生)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将专家和学生评分分数进行汇总,算出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然后将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专62。

ESI数据库用于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ESI数据库用于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ESI数据库用于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ESI数据库在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ESI数据库的概述,包括其建立目的和内容特点。

其次分析了ESI数据库在高校科技水平分析和学科发展分析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在高校绩效评价和科研评价中的作用。

接着讨论了ESI数据库在科研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

最后总结了ESI数据库在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ESI数据库在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中的作用与局限,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ESI数据库、高校科技水平、学科发展、分析研究、绩效评价、科研评价、局限性、价值、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高校科技水平和学科发展成为评估高校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高校科技水平和学科发展水平。

而ESI数据库的出现为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ESI数据库作为涵盖了全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引文数据库,可以提供大量的科研数据和指标,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标准。

目前对于ESI数据库在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ESI数据库在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ESI 数据库的研究,探讨其在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中的应用,为高校科技水平提升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ESI数据库在高校科技水平与学科发展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高校绩效评价和科研评价方面的局限性。

通过对ESI 数据库的概述和应用案例的分析,旨在明确ESI数据库对高校科技水平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其在高校评价和决策中的作用,为高校科研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的绩效工资制度研究【精品论文】

高校的绩效工资制度研究【精品论文】

高校的绩效工资制度研究======================================================================[摘要]高校实施绩效工资以来,这种制度体现出了其不同以往的优越性,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绩效难以量化评定和监管缺失等,并导致教师将纯学术与理性的活动染上了很浓厚的商业气息,抄袭之风日盛,授课质量下降等,这都应该引起警醒。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严谨科学地制定考核标准,并实行全面立体的监管,尽力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措施,使绩效工资制度既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又不会使职工为了利益而放弃学术的尊严,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绩效工资制度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在教育部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2010 年全国高校教师也已经正式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不可否认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后,对过去分配制度的弊端得到有效遏制,高校教师的薪酬内容得到了进一步规范,薪酬项目得到了统一,工资中“活”的比例增大,工资的激励作用得以体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更符合高校间竞争的需要。

但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行同样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高校教师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绩效难以评估;工资激励并不适合所有的老师,研究表明金钱对于青年老师激励作用明显,而对于富有经验的老教授金钱激励作用有限;同时,教育本身是一个准公共产品,教育效果更难衡量。

甚至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没有指导性的绩效工资设置模式或办法,绩效工资仅仅从名称上取代了原来的校内津贴(安晓敏,2010),也有学者认为绩效工资制度在高校缺乏实施的必要条件,应该适当选择绩效工资形式,理性地有限度地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冯文全等,2010)。

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问题上我们确实应该理性看待,一方面必须肯定绩效工资的作用,另一方面更要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所以文章从这一方面切入,探讨解决的办法。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需求及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需求及对策研究

MARCH,2021/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ⅠZHUANYEJIANSHE YU JIAOXUEGAIGE Ⅰ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Ⅰ为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以及科技创新方向,国家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科研绩效评价引导政策。

2017年10月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门制定了《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举措》等政策文件,分别针对规范科研绩效评价工作、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研人才评价方式、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对高校科研系统而言,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研效益的重要支撑,可以更深层次地引导教师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使其创新成果获得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和社会应用性的统一。

高校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明确研究责任,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增加知识创造与技术供给。

结合近年来国家政策及文件,学校需要在科研评价目标设定、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克服传统唯论文、职称、学历、奖项“四唯”为主要标准的不足,建立注重质量贡献、社会应用和科学分类的综合评价导向机制。

一、新形势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需求国外关于科研评价的研究开始较早,已形成较为先进的理论体系,无论是从科研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构建、还是评价结果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学者进行研究,也有了较为成熟、丰富的成果。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胡金秀等认为应该从著作、专利及计算机软件、学术论文、纵向科研立项、科研经费、成果鉴定以及科技奖励等几方面进行量化评价[1];赵树凯等认为高校人才的科研绩效评价应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科研奖励和科研成果转化五个方面[2];王智超等选取了包括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科研项目、成果获奖的五个指标进行评价[3]。

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与发展策略

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与发展策略

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与发展策略李兴国1,刘 毳1,梁丽肖2(1.燕山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2.燕山大学组织部;河北秦皇岛066004)摘 要: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学科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参照国家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标准,构建了基于学科影响力的“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

应用该评价体系对八所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绩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新时期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发展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绩效评价;河北省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800(2020)03-001-09“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建设工程。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了“双一流”建设要以“学科为基础、绩效为杠杆”。

2017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全国137所高校的465个学科入围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同时,各省份也纷纷出台“双一流”建设文件,对省属重点高校“双一流”建设给予空前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016年5月,河北省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遴选了12所省属高校的54个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目前,河北“双一流”建设方案已实施三年,学界还未见对入围高校进行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本文拟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标准的“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高校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实施的可行路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均较为成熟。

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围绕学科评价体系和学科评价方法展开。

在学科评价体系方面,MikeLaugham[1](2002)和JanetHargraves[2](2002)分别介绍了QAA学科基准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运用推广和影响;Khalid等[3](2014)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设置了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述评作者:夏隽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7年第10期夏隽(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教师绩效评价是我国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绩效评价的操作模式、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论。

目前的绩效评价模式教师主动参与不够,指标体系过于复杂且部分指标不具有可操作性,实证研究缺乏对不同综合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操作模式;指标体系;综合评价doi:10.16083/ki.1671—1580.2017.10.006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7) 10—0018—03收稿日期: 2017—04—26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编号:Y201328503)。

作者简介:夏隽(1970—),女,安徽南陵人,浙江财经大学,实习研究员,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教师绩效考评的方式,以便最大程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产出效率。

就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绩效管理存在不同的操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学术界对此也多有论述。

综合地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采取哪种操作模式,构建怎样的指标体系,不同指标如何合成一个具体数值,这三个问题构成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核心。

一、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操作模式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模式比较多,主要有目标管理法、 360度反馈评价法和平衡计分卡(BSC)三种操作模式。

(一)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让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是绩效考评的一种常用方法。

王杰法(2006)主张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要求,通过部门负责人与教师的充分协商和沟通,确定客观的教师绩效目标,并建立各类不同职务教师绩效评估的指标等级表。

学前教育(艺术方向)学科教学绩效评价研究

学前教育(艺术方向)学科教学绩效评价研究

数规模逐年递增。 考评一个专业和学科可持续发展是质量 与规模的有机结合 , 同时需符合专业特点的适合的教学绩 效评价体系。



定位 : 学科 特点 与 教 学绩 效评 价 的 实施
教学绩效是 主体为实现其 目标展现在不 同层面上的 有效输 出, 高校的学科绩效同样是为实现本学科领域的任 务 目标在必要学科 建设投入上 , 在教学运作 、 人才培养上 的有效输 出, 因此在设计学科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 , 考虑
育 的 特殊 性 。 二、 体系: 学 科发 展 与教 学绩 效 评价 的构 建 将 学 科 教 学视 为一 个 动 态 、 全 方 位 的教 学 流 程 , 考 虑
与能力。学前教育( 艺术方向) 有其专业特殊性 , 评价其教 学绩效也应从美术 、 音乐 、 舞蹈基本艺术方式着手 。 布置有
与 辐射 力 等 。 ( 三) 管理层 面: 动态 、 开放 的评价标准 有效的教学管理是衡量教学绩效水平的重要保障。 学 前教育( 艺术方向) 教学实践性和工作对象低龄化 , 决定 了
其流程 中的步骤 、 主体 、 活动等要素 , 可从以下基本方面来 构建评价体 系。 ( 一) 教师层 面: 教学组织与教学创造并重 首先 : 备课 阶段 , 重 点 考究 教 师 对 教 学 文 件 的研 究 与 运用程度 , 如: 教学大纲 , 此外考量课程在整体教学体系中 的地位与价值 , 教师对课程重 、 难点的把握与驾驭技巧 , 教 师能否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扩充课程信息量。 其次 ,课 堂 授课 阶段 ,重点 衡 量教 师 的专业 能 力 , 包 括: 教材 、 授众 、 时 间 的把 控 , 能 否对 教 学 目的 、 程序 , 进行 整体 的构思 , 以及其他能力。 再有 , 课后 考 评也 是 教学 绩效 评 价 的重 要 方 面 。教师 应 根 据 教 学 特 点 随 时掌 控 学 生 的学 习能 力 ,及 时发 现 问 题, 利用讨论答疑 、 作业布置 、 技能训练等加强知识的巩固

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研究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高校学科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学科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设置。

学科建设要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注重研究生教育,培养一流的研究生,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其次,高校学科建设的绩效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绩效评价旨在评价高校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并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学科评估和评估指标的制定,对学科的状况和发展进行评价,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绩效评价应该量化指标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综合考虑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

针对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有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值得关注:首先,研究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

高校学科建设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

例如,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项目资金的支持、产学研合作等都是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研究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是评价学科建设效果的重要工具,研究如何科学地制定指标和方法,可以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可以从学术水平、科研成果、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指标和方法的研究。

第三,研究高校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高校学科建设的成功案例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研究成功案例,可以总结出一些通用的建设经验和方法。

例如,一些高校注重学科与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研究高校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清晨,几名学生在校园里晨读,他们或读英文或学日语,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成为校园里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

陈胜伟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校评价对高校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对高校进行评价或排行是促进高校发展的一种手段,各国都在广泛采用。

目前的评价与排行大都是依据高校既有存量进行的绝对评价,重视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产量。

这样的评价已开展了很长时间,并且也会在很长时期内继续发挥其推动高校提高办学实力的作用。

但绝对评价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它不关注高校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效益。

高校绩效评价则是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相对评价。

对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表明,绝对评价得分高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高,绝对评价得分低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低。

绩效评价对丰富高校评价内容和方式、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有重大意义。

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结果与排序注:1.表中投入得分越高表示该学校获得的投入越多,产出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的产出越多,绩效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绩效状况越好。

2.考虑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独特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本次绩效评价暂不将其结果列入排序之中。

1 绝对评价容易导致一些负面影响目前的各种高校评价及排行是以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产量(既有存量)为标准进行的绝对评价,即绝对产量越多,评价越高,因而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偏向以绝对量为评价标准。

绝对评价将拥有不同投入和发展条件的高校放在绝对结果这个同一标准上进行评价与比较,虽然可以观察到每所高校绝对生产值的变化,却难以反映高校投入-产出间的效益变化,不能充分体现高校的资源利用状况,也有失公平。

二是偏向对绝对量进行累加。

绝对评价也关注高校的投入和产出,但却是以“投入绝对量+产出绝对量”的累加方式来评价高校的发展,那些因历史、政策、时间等客观要素形成的高校资源积累会在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高校主动寻求发展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则难以得到反映。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概述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其绩效评价工作日益受到关注。

绩效评价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发展,更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整体竞争力。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高校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教师的学术贡献、教学质量等难以量化的方面;另一方面,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不够合理,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师的绩效水平。

不同高校之间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通过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和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1. 背景介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在当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更与高校的学术声誉、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连。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能够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术追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奖励等的重要依据,能够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有利于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

通过对教师绩效的科学评估,高校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各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对学校发展的贡献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师资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还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第2 6期 2 0 1 5年 9月
江苏科技信息
J i a n g s u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No . 2 6 S e pt e mb e r , 2 01 5
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 方法 与指标体 系构建研究

财力
科学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与其他领域 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区别 ,其本身具有特殊性 , 因 此在指标体系构建中要结合高校特征与特色 , 遵循一 定的原则。 ( 1 ) 系统性原则 , 能够反映高校学科建设 的 各个层面与主体 , 是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更加爱系统化
1 高校 学科 建 设绩效 评 价方 法 1 . 1 绩 效评 价 的常 用方 法 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有很多种 , 但与高校学科建 设具有这对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 1 )数据包络 分析法 , 主要通过对投入与产 出数据的综合分析来评 价有效性 , 其优越性在于输入 、 输出指标的包容性 , 能 够 同时处理多输入与输出 , 并且回归模 型分析能够针 对每个单元 , 估计出确实有效 的规模收益 ; ( 2 ) 确定指 标 权 重方法 , 比如德 尔菲 法 、 综 合 评分 法 、 主成 分 分析 法、 层 次分析法等 , 这些方法能够确定真实 的因子权 重, 具 有 较 强 的针 对 性 ; ( 3 ) 矩 阵 图法 , 通 过 学 科建 设 主项 目的投入 与产 出的效益与效率建立直观的评价 矩阵 , 能够 更加 直观 清 晰 的反 应评 价结 果 。 1 . 2 高校 学科 建设 绩效评 价 方法构 建 鉴于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特殊性 , 必须选择 能够 同时兼顾投入与产出效益与效率指标 的评价方 法, 要注重学科建设 的投人与产 出过程 , 以及学科 的 持续性建设 , 因此在构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时需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 实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的科学 性与合理 J 生。首先 , 学科建设产出结果 的评价方法可 选择数据包络方法 , 能够较为全面的解决多种投入与 多种产出 ; 其次 , 高 校学 科 建 设 投入 过 程 的 评 价可 从 三 个 层 面建 立 评 价 矩 阵 : “ 学 科 建 设投 入 一产 出绩 效 指 数 评 价矩 阵 ” “ 学 科 群建 设 投 入一 产 出绩 效 指 数 评 价矩阵” “ 高校整体学科建设投入一产 出绩效指数评 价矩 阵” 。 在实际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 可 将数据包络法与波士顿矩阵法相结合来解决高校学 科建 设 绩效评 价 问题 。 2 高校 学科 建设 绩效评 价 指标体 系设计

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教师教学促进机制的研究

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教师教学促进机制的研究

MONEY CHINA/2020年12月下财经界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教师教学促进机制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苏欣慰刘莎袁晋芳摘要: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教学改革要深下去,要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本文拟在分析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现状的基础上,从C高校教改专项的绩效评价入手,构建较为基础的教改专项绩效评价体系,并对教改专项的管理运行提出建议。

同时进行教师教学促进动因分析,将教改专项的绩效评价与教师教学发展联系起来,研究其促进机制。

在引导中央高校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教改专项的效用最大化,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促进机制一、绪论(一)绩效评价的概念界定在构建本文的研究基础时,必须首先确定“绩效评价”这一文章核心概念的具体内涵。

绩效评价隶属管理类范畴,是组织进行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常见于大型组织机构。

盛运华等(2002)指出,绩效评价的主体为员工和上级。

员工依据其与上级达成的协定,与上级进行共同协商,制定并评价工作目标,形成一个双方联动的高效沟通过程。

李红卫等(2002)则从实施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绩效评价的内涵,认为绩效评价是一整套衡量、评价、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正式体系,能够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对未来工作能力进行预测,使员工、组织和社会三方都能从中获益。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绩效评价是组织针对既定的战略主题或战略目标,通过特定的方法,系统性地对下级管理部门以及成员的工作表现及业绩进行评估与考核,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

针对绩效评价这一概念,国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制度与方法、评价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对于绩效评价基本理论的探讨也多有涉及;而国内开展绩效评价管理的时间不长,相关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对象更多地集中在公司企业的绩效评价,涉及高校尤其是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尚属空白。

因此,本研究通过剖析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试图构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希望站在教师教学发展的角度上审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形成的促进机制,丰富并完善前人的理论与成果。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300字》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300字》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1)2教师绩效管理研究 (3)1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自从教师出现以来,他们就一直接受着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的评价,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评价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欧美各国20世纪初开始探讨教师评价体系,但是,直到70年代后期,教师评价体系才在各类学校广泛采用,并在9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英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白皮书,像1983年的《教学质量》、1985年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等,都强调了有必要进行教师绩效评价,通过评价奖励、晋升优秀教师,解聘不合格的教师,但是该制度引起了教师的不满。

1998年12月,工党政府在《英国教师职业现代化的绿皮书》中提出PRP(Performance Related Pay)这一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将绩效与薪金挂钩的国家教师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为学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的校长进行奖励;保持有才华青年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以实现提高教育水平的最终目标。

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按量化指标决定教师薪金,二是促进教师个人职业的发展。

美国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从教育绩效责任制产生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美国绩效责任之父莱辛杰(Leon Lessinger)指出:“很显然,我们正在把三项基本权利确立为公共政策:首先,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权,以便他们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其次,纳税人及其选举代表有权知道教育投入所产生的教育结果;第三,学校有权从社会各部门获得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支持。

”1因此,作为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师也必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担负起责任。

我国的教师评价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更是在9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

目前我国的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教师绩效评价的著作很少,只是在学术期刊上看到一些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单元,高校的发展归根到底依靠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壮大,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国高校学科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瓶颈。

有选择有重点分批次地建设有特色的优势学科,通过提高部分学科的水平来带动所有学科的协调有序快速发展,这将是我国高校发展的一条重要举措和可行办法。

开展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是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措施和有力保障。

本研究在调研国内外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学科生命周期理论、学科投入产出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科发展进行了绩效评价研究。

分析了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特点和作用,提出了建立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的六个设计理念和五个设计原则,设计了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并详细讨论了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

最后以山西某高校为例,对其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进行了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本研究将学科生命周期理论、学科投入产出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相结合,将其运用于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研究中,使学科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二、本研究提出了建立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该遵循的六个设计理念和五个设计原则,使提出的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三、本研究依据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
对山西某高校的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研究结果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科绩效评价生命周期理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4
【目录】:中文摘要9-10ABSTRACT10-12第一章绪论12-221.1高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12-131.2国内外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研究综述13-211.2.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3-171.2.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7-21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1-22第二章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理论概述22-322.1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22-252.1.1学科和专业22-232.1.2学科评价23-242.1.3绩效评价24-252.2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25-292.2.1学科生命周期理论25-272.2.2学科投入产出理论27-282.2.3绩效管理理论28-292.3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特点和作用29-322.3.1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特点292.3.2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作用29-32第三章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32-463.1建立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念原则32-353.1.1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
设计理念32-333.1.2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3-353.2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35-413.2.1高校学科发展绩效指标体系投入部分的构成要素分析36-393.2.2高校学科发展绩效指标体系产出部分的构成要素分析39-413.3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41-463.3.1指标体系绩效评估的组织41-423.3.2指标体系信息数据的采集42-433.3.3指标体系数据处理和分析43-46第四章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个案研究46-604.1山西某高校学科发展的绩效评价研究46-514.1.1山西某高校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简要概述464.1.2学科发展评价指标信息的选取46-484.1.3数据的搜集与整理48-514.2山西某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结果分析与对策51-584.2.1山西某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结果分析51-574.2.2对策——学科预警机制在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结果中的运用57-584.3山西某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的启示58-60结语60-62参考文献62-71附录71-7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致谢76-77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7-7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