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掌握寄生虫病的流行和传播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熟悉寄生虫生活中致病和诊断时期的形态特征。
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学、寄生虫生活史中其它各期基本形态。
基本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形态和机能,生态与流行,免疫与致病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寄生虫的形态与病原学诊断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寄生虫标本制作和诊断方法的特殊性,强化训练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掌握病原学诊断、实验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操作技术。了解免疫学诊断技术及高新技术诊断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寄生虫的标本观察和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动物的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开展学生业余科研小组活动,体会科研设计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专业外语: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学名,熟悉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医学(含全科医学方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2.5学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总论学时分配:2学时
掌握:寄生关系中的寄生虫与宿主的含义;生活史的含义及其类型、寄生虫类别、宿主类别;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寄生虫感染期(感染阶段)的含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熟悉: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及异位寄生的含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病、带虫者的含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寄生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了解:生物界中各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寄生环境引起寄生虫发生的适应性变化;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医学蠕虫学共11学时
吸虫学时分配:5学时
(一)吸虫概论 0.2学时
熟悉:吸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发育过程。
(二)华支睾吸虫 1.5学时
掌握:虫卵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终宿主(包括保虫宿主)、寄生部位、中间宿主(第一、第二)、感染阶段、感染方式;致病机理、引起的疾病与临床表现;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措施。
熟悉:成虫的外形特征、口腹吸盘、消化系、生殖系的特点;华支睾吸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了解: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的形态特征;免疫学检查等辅助诊断。
(三)布氏姜片吸虫 0.3学时
掌握: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熟悉:终宿主、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媒介水生植物。
了解:致病、实验诊断、流行特点与防治。
(四)卫氏并殖吸虫 1学时
掌握: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终宿主、寄生部位、中间宿主(第一、第二)、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异位寄生。
熟悉:转宿宿主;急性期、慢性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原学检查方法。
了解:尾蚴和囊蚴的形态特征;X线、CT、免疫学检查;分布与流行特点、流行因素;防治重点及一般措施。
(五)斯氏狸殖吸虫和异盘并殖吸虫 0.3学时
了解: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与卫氏比较)。
(六)日本血吸虫 1.5学时
掌握:成虫(雌虫和雄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终宿主、寄生部位、产卵方式、虫卵排出途径、中间宿主、感染阶段、感染方式;虫卵的致病机理、病变部位、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粪便自然沉淀法、毛蚴孵化法、直肠镜活检等病原学检查方法;流行特点、流行因素。
了解:钉螺、毛蚴和尾蚴的形态特征;尾蚴、童虫和成虫的致病作用;伴随免疫的概念;免疫学诊断;流行现状,综合性防治措施。
(七)尾蚴性皮炎(稻田性皮炎) 0.2学时
了解:病原、流行、防治。
绦虫学时分配:2学时
(一)绦虫概论 0.15学时
熟悉:成虫形态特点;绦虫生活史特点。
(二)链状带绦虫 1学时
掌握:头节、成节、孕节及虫卵的形态特点;在人体及猪体的发育过程、感染阶段、成虫与囊尾蚴的寄生部位;成虫的致病;囊尾蚴致病及其感染方式。
熟悉:成虫的一般形态,肠绦虫病的病原学检查;流行因素。
了解:囊尾蚴的形态特征;囊虫病的一般检查方法;分布特点;综合性防治措施。
(三)肥胖带绦虫 0.2学时
掌握:头节、孕节的形态特点;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成虫的致病。
熟悉:生活史、诊断。
了解:流行与防治。
(四)细粒棘球绦虫 0.3学时
掌握:感染阶段、感染方式;棘球蚴(包虫)病发生及寄生部位。
熟悉:棘球蚴的形态结构;
了解: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终宿主、中间宿主;临床表现;一般检查方法及免疫学检查,棘球蚴病禁止穿刺;本虫在牧区的流行因素;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五)短膜壳绦虫(自学)
熟悉: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了解:三种类型的发育过程:经中间宿主、不经中间宿主和患者体内增殖;自体内重复感染,成虫致病特点;诊断、流行和防治。
(六)曼氏迭宫绦虫 0.35学时
掌握:裂头蚴的形态特征;感染阶段及感染方式。
熟悉:人体可作何种宿主;常见寄生部位、致病作用与临床表现。
了解: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终宿主、中间宿主(第一、第二);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
线虫学时分配: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