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对待学生的态度,处理班内事务的方法等都可以在无形中带给学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你的身上得到一定的教育。比如,在处理班内的一些事务上,首先我是明确这些问题是归哪位班干部管理的范围内,然后一步一步地把责任落实下去。让学生感觉老师处理问题是有原则的,不会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从而他们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原则性和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1、抓住有教育意义的字眼渗透德育教育

因为语文教学不是政治教学,它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它不是单纯的脱离课文去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政治说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反复琢磨推敲,然后才能达到渗透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如好读书”中,抓住“好”这个多音字让学生懂得读法不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乍看此联,上下?其实,认真思考,便知奇妙。上联是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时光大好,此时为好读书也;可惜有人不知读书的重要,只顾玩耍,不爱读书,这叫不好读书。下联是说,年老时方知读书重要,而好读书,却因耳聋眼花力不从心,不能好好读书!这个‘好’字,一字两个读音,两重意思,交错相对,耐人寻味,就是这副对联的奇妙所在。此联是告诫年轻人要刻苦读书,珍惜时光。

2、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语言是让人感动的。如“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

骨髓。”抓住转折词后面的语句,指导激情朗读。使学生体会到:在最危险的时刻,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然而这位台湾青年,为了救和自己非亲非故的杭州的小钱,没有顾及家人的安危。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抓住余震中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引导学生带着钦佩的语气去朗读,体会他们的伟大和高尚。“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抓住“奔波”“连夜”等词引导学生感悟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通过学生的多次朗读,激发他们的感情,是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3、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乡美吗?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

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4、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课文中,可以通过分析文中人物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如在教学《卡罗纳》一文时,我让学生从课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中分析出老师对卡罗纳的爱,同学们对卡罗纳的爱,“我”对卡罗纳的爱及“我”妈妈对卡罗纳的爱。从而教育他们要学会对他人关爱,体会到世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又如在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我请学生们通过保罗的“吃惊”、“又错了”分析出小男孩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的一种高尚品德。然后通过这一情节引导学生说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小男孩一样的人。并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的小孩,与书中的小男孩作比较,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课文中学到的精神来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做事。

三、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我利用每周的社会实践课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做贺卡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例如开展课本剧《小木偶的故事》表演活动,既能激发培养学生

的表演欲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他们自己的表演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挫折和你想象不到的人,但只用笑来面对,那是远远不够的,要尝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算是真正的生活。总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课文结构美、课外活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阎立钦,等,《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埃?德亚米契斯(edemondodeamicis),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