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阶段性综合测评试卷(三至五单元)【试题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下)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三、四、五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

B[题干材料中“东西文化圈大汇合”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其经济根源,故选B项。]

2.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

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

A[材料中由短途航行到探知辽阔的海域,主要是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传统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亚洲人口膨胀的问题,故D项错误。]

4.1526年,非洲刚果国王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葡萄牙的贩奴者),他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贵族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对“劫掠”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缓解了欧洲人力资源短缺

C.掠夺了非洲大量黄金白银D.促进欧洲海外市场的拓展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 项正确;黑奴贸易是把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掠夺的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故B、C两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5.下面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在“归程”中,船上的装载物应该有()

①非洲黑奴②黄金白银③纺织品④玉米、马铃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用欧洲的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换取非洲黑奴,然后到美洲卖掉黑奴,带着黄金白银和美洲的玉米、马铃薯、原棉、烟草等回到欧洲。由此可知,②④是“归程”中的主要装载物,故选D项。] 6.新航路开辟以后,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以下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有()

①许多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②贸易中心的转移

③金银贬值,商品价格持续上升④成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B[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有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特权贸易公司的出现,即①②④,故选B项;③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7.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D[材料反映的是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的商业贸易繁荣,不是西欧所有国家商业发展,故A 项错误;B项材料没体现,故排除;C项不能从材料得出,故排除;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变,故选D项。]

8.“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C[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而是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故选C项。] 9.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B.理性的胜利

C.教权的退场D.君权的消亡

A[人性的复苏指的是文艺复兴,在文艺复兴中由于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发现了自我,故A项正确。]

10.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与其“信仰得救”的思想相矛盾

A[马丁·路德强调君权神授,君权是神的意志的体现,人可以与神直接对话,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故A项正确。]

11.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因此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B项正确。]

12.“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的地理概念,“地圆说”一直被视为邪说惑众。清代康熙时钦天监丞杨光先说:“若然则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总是一圆球矣。……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杨光先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D.量子论

A[根据材料中杨光先的论调,他认为“在下(地球下方)之国土”的人不可能“倒悬”,实际上是他不了解经典力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故选A项。]

13.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

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思想,没有体现平等思想,故A项错误;从材料“神赋予人的自由”可以看出体现的是天赋人权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与信仰自由无关,故C项错误;独立自主与“神赋予人的自由”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 14.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其核心观点是()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B[从材料“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说明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故B项正确。] 15.“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英国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B[材料“光荣革命”“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表明其采用和平的方式,“此后……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