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中国根雕博览园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化县中国根雕博览园规划设计
方案说明
一、概况
(一)地理位置
浙江省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边境(东经118°01'-118°37',北纬28°54'-29°30'),钱塘江上游,皖、浙、赣三省七县交界处(东北连淳安、西南与江西的婺源、德兴、玉山毗邻,北与安徽省休宁县交界,东南接常山),境内景色秀丽,林木茂盛,是一个环境幽静、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山区县,全县地域面积2236.61平方公里,辖10个镇,16个乡,人口33.7万人,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开化山清水秀,素有“绿色明珠”之称。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是全国重点林业县,也是全国生态示范县。

开化交通日趋完善,205国道纵贯南北,17省道连接赣鄂粤,县乡道贯通乡乡村村,通讯便利,娱乐设施配套。

中国根雕博览园位于开化县城关镇芹南路,毗邻205国道,就外交通比较便利,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二)地形地貌及土壤概况
开化地势沿溪呈西北向东南倾斜,以中低山和高丘为主,平畈、垅畈和低丘穿插其间,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8%,平畈、垅畈面积占11.4%。

中国根雕博览园规划区面积约153.7亩(约10.5公顷),现状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山岭植被较差,多为灌木,规划区北部是板栗为主的经济林,谷地为小面积的农林经济用地,但基地内地理气候条件较好,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有利于景区建设和植被生长。

(三)气候特征
开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丰富,年温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稻土是主要耕作土壤,唯季风气候不稳定,常出现暴雨、洪涝和雪害等灾害性天气。

(四)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概况
开化境内的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尤其是石煤、石英石、金矿、银矿、铅锌矿、花岗岩等储量大、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水力资源充足,开发潜力巨大,现已开发的星罗棋布的小水电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开化盛产茶叶、金针菇、香菇、木耳、板栗、粉葛、中药材等农产品闻名全国。

开化的根雕、金针菇等在国内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开化是中国“根雕之乡”和中国“金针菇之乡”。

开化境内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两大风景名胜区,是旅游观光、科研考察、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二、规划设计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3.《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4.《风景名胜区卫生管理规定》;
5.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0.《开化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11.有关风景区规划的文件、规定、规范等资料。

三、建设中国根雕博览园的必要性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北近黄山,南邻三清山,东靠千岛湖风景区,是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又处于钱塘江之源,具有显著的生态旅游区位优势,特别是境内山高水清,森林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拥有真正的“青山”、“绿水”和“蓝天”。

但作为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的生态旅游业,在我县尚处于起步阶段,现虽已开发了‘“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但仅凭青山绿水就显得有些单一了。

旅游业融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商务购物及娱乐于一体,有特色,才能吸引游客,得到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之一的根雕艺术品,也以它那特有的怪、奇、巧及无以伦比的“自然之美”,博得世人喜爱,欣赏细品之余更叫人有一种心旷生神怡、返朴归真的感觉。

被称为“浙江四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开化根雕)之一的“开化根雕,其成长岁月及宣传开发力度远不如“东阳木雕”、“青田石雕”等同类产品,时值我县被授予“中国根雕艺术之乡”之际,筹建有开化特色的融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旅游购物、保护生态环境并且集根艺研究、产品交易、大型根雕展于一体的“中国根雕博览园”旅游胜地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中国根雕博览园的建成可与钱江源森林公园连成寻“根”探“源”游,让游人领略和感悟“水从源,木从根”之古语,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国根雕艺术之乡”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化、青睐开化,进而投资开化。

该项目的建成必将在美化和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创造就业机会、丰富人民生活、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根雕博览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1.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建设是公园建设的基础,植被的恢复和建设必须遵循生态的原则。

其特点是以保护园址内自然的生态为基础,自然的生态保护包括植被的保护,自然地形的保护和利用。

这在规划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守的。

但是这种保护必须与改变相结合,是积极的保护和开发,是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发展的保护和利用。

中国根雕博览园目前的植被较差,多为单一的经济林,灌木和小乔木为主,但博览园内土壤较好,土层有深有浅,必须根据当地土壤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本地区生长的乡土条件树种,进行封山育林;同时模拟自然生态群落中的顶级群落,优化组合最优的人工生态群落,创造生态的、层次丰富的、景色优美的中国根雕博览园。

公园建设必须生态建设先行。

2.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是一切公园建设的灵魂,没有艺术景观的园林,不能成为合格的园林,而文化建设又是艺术性原则的集中体现,中国根雕博览园是一个有关“艺术劳动”的专类文化公园,从根雕艺术品中发掘出“生命、力量、永恒”的文化内涵,所以必须做足“生命、力量、永恒”的文化,使中国根雕博览园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实现这一个文化特色,在中国根雕博览园中,采用了大量的天然石材、木材。

石头、木材本身具有美丽的纹理、复杂的质感、非常好的触感和灰性的色感(这种色感因其灰性并匹配着丰富的质地而给人以中度的视觉生理刺激,令人产生优雅的感觉)。

而部分光亮的金属和玻璃和其他高纯度的鲜亮色彩的运用又消除了因为大量运用石头和木材产生的沉闷、厌倦的感觉。

中国根雕博览园所营造的景观在艺术表现上,色彩部分主要运用了大量的中性色,使整个园区统一、融合和深厚;造型部分以传统的中国园林建筑为主,亭、廊、楼、台相结合;细部的装饰上则运用了粗旷、硕大的体态或视觉感的图案、文字。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大园林建设已从以往单独的景观事物欣赏发展到现在游人的参与,使游人在公园中不仅能观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色,还能参与其中,在其中尽情享受。

在中国根雕博览园的规划当中,虽然以游览观赏为主,但也没有忽略现代园林的休闲性,结合根雕生产工艺观摩设置了游人可以直接参与的“根雕制作坊”,让游人一展自己艺术创作的天分,既了解了根雕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又获得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纪念品。

五、中国根雕博览园定位和特色分析
(一)中国根雕博览园的定位
中国根雕博览园是一个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富有艺术创造性的,体现根雕艺术品“生命、力量、永恒”文化内涵的专类文化公园,不仅能满足人们游玩欣赏自然造化杰作的需求,也可使人得到充分的文化艺术享受,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中国根雕博览园的特色分析
中国根雕博览园虽然没有钱江源森林公园及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中国根雕博览园景区拥有堪称世界之最独一无二的新奇的巨型根艺作品,走进园区游玩所接受的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和享受。

中国根雕博览园的建设为倡导绿色消费,营造绿色家园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休闲游的理想场所,迎合了现代人对文化艺术生活的追求。

六、中国根雕博览园功能分区
(一)、中国根雕博览园主入口区
博览园的主入口位于场地的东南侧,入口区是揭示公园主题
的标志。

依山就势,设置高差,以高大的乔木为背景,使主入口
区单独成景。

弧形的主入口通过铺装形式与主入口广场融为一体。

主入口广场成圆形,正中间设置了以主题雕塑“门”为主
的水景。

以黄铜材料制作的巨型雕塑“门”,造型简洁,质地厚重,
给人以雄壮、震撼的感觉,是从此到彼的通往游人心灵殿堂的艺
术的门,可以看到很多,也可以感悟很多;“门”不仅作为一个独
立的雕塑表现自身的艺术美,还成为观赏风景的观景框,框出了
一幅幅生动活泼的自然风景画。

水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池缘分布
着的喷水石喷出的一注注水注由高处跌入水池中发出了气势磅礴
的“哗哗”声。

水池外的地面铺装以“门”为中心,是不断往外
生长着汲取生命力量的轨迹。

广场的背景,是就着地势的山坡,
左侧经过了木平桥的上山园路两侧是疏密有度的植物配植;右侧
上山园路的右边则是利用地势营造了富有动感的小溪跌水。

小溪
由自然石驳岸,自然石堆砌的富有变化的溪底曲线更是增加了跌水的变化效果。

(二)、盆景园
盆景园建在主入口区的东侧,可以采集适应当地气候生长条件的奇根异枝等老树桩培育成盆景,配以各类奇异山石于其间。

树桩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融诗情画意及参天大树之天然野趣为一体,游人走进园区,既可享受清新的气息,又能欣赏在枯木老桩上长出的点点绿叶,春意盎然,奋发向上的意境,同时游人可租借、购买各类盆景回家培养,在室内摆上一盆别致高雅的盆景,则会使室内添色不少,显得生机盎然,别有情趣。

同时可以采集和培育适应本地生长的各种名木,并编写详细的“身份说明”,穿插培植在园区,并在公司现有基地内以该批树种
为母本培育绿化苗木销售。

人们游玩其中不仅能学到丰富的植物、地理、环境、自然等各方面知识,同时还能更加了解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五百罗汉园
五百罗汉园位于山谷之中,与主入口广场差不多在同一轴线上,朝向城关镇的闹市区。

五百罗汉园以巨型五百罗汉为主题,,采用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代自然毁树留下的大型枯树烂根为原料,每件作品重量都在1吨以上,最大作品高达6.5米,重达6吨,且造型奇特,浑然天成,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游人游览其间,仿佛步入原始森林,又如置身于佛教天界,既可倾听各尊罗汉的神奇传说,又能得到自然高雅的艺术享受。

为适应于这些巨型的根雕作品的陈列和展示,结合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中国根雕博览园的实际情况,五百罗汉园主要采用了现代园林的营造手法,局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寺庙园林营造手法。

五百罗汉园处在山谷中,为降低相对的高差,在原基地上挖山填土,做了一些地形处理。

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差,结合排水导流,做了一条围绕五百罗汉园,宽约2米的小溪。

溪底散置着天然卵石,在溪水的浸润之下色泽柔和、纯净;小溪两侧主要采用自然石的驳岸,局部地块,如布置了汀步,则采用卵石铺嵌的缓坡。

小溪外侧是开挖后的山崖,结合加固处理,在天然石壁上设置了上下起伏的木栈道结合亭廊的半悬空构筑;走在廊中,栏杆外是山崖,内侧经过粗凿的天然石壁上布置着零散的石刻或是陈列着根雕艺术品的洞穴。

小溪内就是五百罗汉园了。

由主园路进入五百罗汉园,分成两条道,左边的小游步道,上台阶到倚山廊;右边的行车道进入五百罗汉园的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分上下两个层面,用自然石铺装,下层面结合休息布置了两个大小不一的树池;沿波形台阶到上一个层面,经过小桥和门楼就正真的进入五百罗汉园了。

在此处,围绕五百罗汉园的小溪由于自然山石的落差形成了跌水,水帘轻盈跌落,发出“沙沙”声。

过小桥,进门楼,园路分成左右两条游步道绕过舒缓的草地,汇合于弥勒佛殿外。

由弥勒佛殿前大道,经过九曲溪上三座石拱桥,就到了如来佛殿前的半圆形广场;过如来佛殿,经殿后的林荫场和左右步道,就到了十八罗汉堂,罗汉堂前的广场和如来佛殿前的半圆形广场一样。

为了体现园区所陈列的十八罗汉类根雕展品的磅礴气势,园区的所有构筑采用了唐代的建筑形式,而且从弥勒佛殿到十八罗汉堂这部分运用了主轴线,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寺庙园林营造手法。

十八罗汉堂后是空阔的草地,,自然回环的园路,经过一个人工植物群就到了平静无波的山泉池;池水清澈见底,几尾小鱼无拘无束的穿行在茂盛飘逸的水草之间。

过小溪,上倚山廊,除了如来佛殿两侧采用小平桥跨溪,其余之处都采用了汀步的形式。

如来佛殿左侧,溪外的空阔处还有一个钟楼,采用了简单的亭楼形式。

上倚山廊,在较为平缓处采用了自然石开凿的台阶;其余采用了楼廊,运用楼梯上到倚山楼。

(三)、精品博物馆
精品博物馆坐落于五百罗汉园西南山冈上的平坦处。

主要展示体量小巧,做工精细,表现民风、民趣和民乐的根雕艺术品。

传统的江南民居建筑结合现代的营建手法,朴实无华的博物馆在绿树丛荫之间,本身就像一件精品展示在天地这个大博物馆中。

毛石做的墙基,黄土夯实的墙壁还有茅草毡油布的屋顶;毛石黄土的屋前空地;这些无不体现着拙朴、自然之美,一如根雕艺术品“木从根”,而“根”来自于富饶深厚的泥土。

朴实无华的博物馆在绿树丛荫之间,本身就像一件精品展示在天地这个大博物馆中。

(四)、休闲亭及人造景观区
盘山的小道,轻盈的小亭或是组合的亭廊,直至悠悠丛竹间的充满了欢声笑语的高台茶楼和迎风亭,无一不让人觉得轻松自在和游步于大自然之中的闲散、惬意。

在山亭中小憩,听鸟鸣虫叫;在竹间的茶楼中,端起一杯清茶,慢慢品尝,或与亲朋好友聊天南地北的闲事,或只是一个人远眺他方。

以自然山水景观为基础,人造景观区为你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空间。

(五)、观景平台
观景平台处于五百罗汉园和中国根雕博览馆之间山脊的山腰平坦处,分上下两个层面。

由根雕展览园出,过“枯木逢春”景观,沿着台阶上山就可以到观景平台的下层面。

这一层面采用了嵌草铺装,40公分的正方形的预制混凝土仿石板上拓印着一个个用不同的书法表现的“寿”字;上三个台阶就到了青砖铺装的第二层面,在这一层面以寿星雕塑为主景,雕塑后开有月洞门结合挡土墙的浮雕墙上刻着有关寿星的传说。

在台缘的长凳小息,观赏精工细作的雕塑或是如狂草般富有变化的浮雕;也可以四顾博览园,体会“一览从山小,会当临绝顶”的诗意。

(六)根艺博物馆
以古树名木纪念馆的形式向游人展示并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主要采集百余件种种原因枯烂死亡的巨型古树名木,对不同根材,因材施艺,进行艺术处理,将各种原始人为破坏生态的痕迹翻成图片,加以详细的解说,成立每件作品图文并茂的“历史”档案,形成别具一格的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根雕博览馆,让那些即将消失的千年古木永驻人间,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警示社会,成为一部很好的生态教科书和珍贵的国家艺术收藏品;另外广泛征集各地不同时期根艺作品,在博物馆中展出,让人们了解和见证根雕艺术的起源发展史,使之成为保护和发扬“根雕”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基地。

虽然中国根雕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是作为纪念馆的形式
向游人展示并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但在它的建筑表现上
采用了当代的抽象建筑形式。

整个的半圆形主体,结合右侧
的圆柱形的角楼和半圆中部钢架结构的玻璃穹顶,使整个的
建筑显得简洁却不失力度。

博物馆坐落在山坳之中,建筑的
后半部分将与山体做局部的处理,或是把山体部分裸露的岩
石引入到建筑的内部,或是建筑被泥土部分的掩埋。

建筑半
圆中部钢架结构的玻璃穹顶下的部分是半开敞式的庭院。


装和正中间的三分之一露在建筑之外的的椭圆形的水池,使
庭院和建筑前的广场连为一体,加深了建筑的景深。

与水池
在同一轴线上的花坛两侧分布着的艺术柱雕又与半园形的
建筑围和成一个整园的空间。

(七)、根雕展区
根雕展区在主入口的右侧,从五百罗汉园蜿蜒而下的小溪在这里汇聚成池,用自然石修砌的驳岸自然曲折,富有变化,偶有挑出的平整的石块上安置着一件件的根雕艺术品,和着波澜不兴的清澈水面的倒影。

沿着水池布置回环的园路,园路两侧时而是秀木茂林,时而是空阔的草坪,空间富有大小的变化;在空阔的草坪上散置着一些展示的雕塑。

最有意思的是观景平台山
脚下,那临水的“根雕制作坊”,
简单的毛屋敞棚里散置着一些
未经加工的根材和几张小凳,
有专业的雕刻师傅在那里演示
着根雕的制作过程,游人看的
手痒了,也可以拿起一个根材
来摆弄摆弄。

水池东侧的“小桥流水”、
“亲水平台”无不用石头、木
材等这些人生来就有强烈亲近
感的材料构筑。

应和着根雕这
一艺术品“生命、力量、永恒”
的特点。

尤其是与中国根雕博
物馆在同一轴线上的亲水广
场,为了与整个博览园的环境相协调,广场的铺装形式采用了五百罗汉园中十八罗汉堂前广场的形式;广场上的图腾柱雕则与中国根雕博物馆前的艺术柱雕性统一。

整个根雕展示区的营造以水池为中心展开,整体似一个自然山水园,在感觉不经意之间为游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可游可玩的观赏区。

(八)次入口区
次入口也是博览园车行道路的出入口,位于主入口区的东北侧,以唐代建筑风格的门楼为标志。

门楼右侧是一个小型的停车场,左侧是工艺品展销厅,前面紧邻205国道。

(九)工艺品展销厅区
从主入口到次入口这一段临近205国道的建筑群即是工艺品展销厅区,用于展销各类工艺产品。

建筑风格采用与主园区同一的唐代建筑风格,建筑前的地面用青砖铺嵌,近主入口这端布置了球形的石车挡,近次入口的建筑前用地比较富裕,考虑部分车辆的停放。

七、绿化规划
中国根雕博览园规划区原有山岭植被较
差,多为灌木,规划区北部是板栗为主的经
济林,谷地为小面积的农林经济用地。

观赏
树种过少,植物配置不是很理想,整体的效
果不好。

(一)规划的原则
绿化规划首先以维护风景区的生态平
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为前提,在
现有的绿化基础上,以荒山造林和林地改造
先行,封、造、管、育并举,本着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以“面”为主,“点”、
“线”、“面”结合,分别规划、相互配合的
办法进行。

增加种群、丰富林相、季相、提
高绿化数量和质量。

使各景区、景点的绿化
各具特色,达到树种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相
统一,植被景观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

(二)规划的内容
绿化规划按植物生长规律,形成多层次生态植被,注重各区之间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达到“树木成群,花木连片”的效果。

植物种植形成以自然为主,采用草地——花卉——花灌木——乔木逐步过渡的形式,使其层次分明,但局部也有所交错,形成比较灵活的植物配置形式。

由于植物的成群、成片,形成一个个大小、形状、地形与趣味各不相同的植物空间,有封闭、半封闭,也有全开放的空间,使中国根雕博览园内景色更加丰富。

在结合现状植被考虑的同时,注意乡土树种的选择,以达到春天山花浪漫,芳草如茵;夏天浓荫如盖,凉风习习;秋天万紫千红,丹桂飘香;冬天松柏青翠,腊梅吐芳的四时景观。

博览园植物的规划以香樟、大叶女贞、湿地松为基调树种;并遵循现有的植物景观,配以各种乔灌木及花卉;以博览园现有的自然山水骨架为依托,采用明朗、清爽的布局,大片的草地为衬底,一片片色彩斑斓的花灌木点缀其上。

春有迎春、碧桃、樱花、白玉兰、红花玉兰和各种海棠等先后吐艳;夏有广玉兰、紫薇、含笑、栀子、荷花和睡莲等花香流溢;秋有桂花外,还有色彩绚丽的银杏、槭树、朴树、榉树、马褂木等;冬有茶花怒放、梅花傲雪迎风。

同时强调各个景区的主调树种:主入口区的大叶女贞;五百罗汉园的湿地松;精品博览馆区的桂花;寿台景区的银杏;茶台的茶花;中国根雕博物馆区的含笑和根雕展区的广玉兰等。

强调在河边、主要的入口处补种花卉、花灌木和花乔木等。

博览园绿化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面”上的综合的绿化,扩大绿化覆盖率;其次要做好“线”上的特色绿化,使“面”的绿化得以有机联系的同时,又有自身的个性。

“面”上的绿化首先应对园区内的山林进行封山育林;其次是要做好林相改造规划,进行有计划的保护、调整现有林木,丰富观赏树种,注意树种的搭配,注重配置艺术,提高观赏效果。

1.大绿化量以下裸露土的基础上,建立“点”(景点)、“线”(溪岸线、交通游览线、步行游览线、山脊线)、“面”(平原地面、山谷平地和缓坡山地等)、“体”(山峦颠峰)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空间复合、轮廓鲜明的绿化体系。

2.种选择,种植方面,要选择能反映“自然、乡土”风格特色的树种,采用不规则的混交林的配植,以保护自然生态和提高景观效果,使山林向针阔叶混交方向演进。

3.以林木绿化同一整个博览园。

既以林木为纽带使各景区形成有机的自然整体。

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根据各景区点不同的特色和意境要求,在树种选择和植物配植上作相应变换,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象和不同的环境意境,体现各自景区的主题内容。

4.注重植物景观的季相交替变化,载植枫香、银杏和香樟等色叶树种,形成春日山花怒放;夏日绿树成荫;秋日红果挂枝;冬日白雪苍松等别有情趣的植物景观。

5.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首先建立起整体性防护林带,建立起快速、高效的护林灭火体系,组建园区灭火队。

“线”的绿化主要以交通公路带绿化和博览园内的游览道路绿化为主,,博览园内的交通公路带的绿化应有别于一般公路的绿化,行道树的选择与布置,要满足庇荫、防尘等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创造优美而富有生气的环境风貌,使游人进入园区就有一种异样的新奇感。

行道树应以本地的乡土树种,其下可间植小乔灌木基本上做到四季有花,气氛热烈,景色壮观,与园区内的游览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