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安顿_蔡海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文化与中国当代

知识分子的心灵安顿*

蔡海榕黄丽

提要:在中国当代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断裂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心灵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佛教文化对解除这种困境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当代知识分子运用佛教文化安顿自己心灵的现状、原因与机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对佛教文化在文化重建和安顿人们心灵中的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社会转型知识分子佛教文化心灵安顿

作者蔡海榕,男,1954年生,杭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黄丽,1961年生,杭州师范学院教授。(杭州310012)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这次社会转型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和健康问题。¹而知识分子º作为社会的/头脑0,其心灵所承受到的压力和面临的困境远远超过社会其他阶层。在知识分子为寻求心灵安顿的各种努力中,佛教文化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本文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应用佛教文化化解心理压力,寻求心灵安顿的原因、机制和意义作一点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困境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也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其中最普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1、焦虑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变化不定的社会发展,深感力不从心和无法自主命运,对未来产生焦虑;2、失落感。深感知识阶层对社会的付出和所得失衡,有很深的失落感;3、不平感。认为现在社会存在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责任加以改变,又感到实际上无能为力,有很深的压抑感;4、漂泊感。深感理想和现实反差太大,价值混乱,精神无所依傍,做人没有标准。这在青年知识分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我们认为,造成知识分子心灵困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社会转型给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环境带来了急剧变化,从而给不同年龄段的知识分子都带来了很

*¹º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转型期心理压力缓解作用研究0(科研编号:2002XP10)的一部分。杨廷忠、刘晓林:5心理压力公共卫生问题与预防对策6,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62003年第3期。

本文所谓/知识分子0主要指没有掌握行政权力和资本支配权力,专门从事知识创新、文化产品创造和知识文化传播的一

族。参见赵宝煦:5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6,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7页。

大的心理压力。中老年知识分子越来越感到生活的环境日益陌生,青年知识分子面临着就业、爱情、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等各种问题,使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觉得社会变幻莫测,深感力不从心,对未来产生焦虑。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公正现象甚至腐败现象,这是造成知识分子阶层产生失落感和不平感的根本原因。

3、知识分子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更是生活在理想与文化的维度之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建国后建立起来的传统)逐步衰落,新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实语境的发展中又很不顺利,致使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感到信仰缺失,精神无所寄托。这是造成中老年知识分子心灵困境的重要原因。

4、在历史上,知识分子一直是作为启蒙者和知识的传播者生活于社会的中心。在社会转型中,由于现代性的扩张,随着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世俗化浪潮,使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日益边缘化,心理严重失落。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当代知识分子心理健康情况堪忧。其中高校教师尤其具有典型性。有人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4.6%的教师感到有心理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¹心理压力已对高校教师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英年早逝现象严重。有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中约有61.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仅在20%左右。º其他领域的知识分子的心理状况也大致如此。

总之,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对新的社会秩序的不适应、由社会问题所带来的烦恼以及传统精神家园的丧失使当代中国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处于严重的心灵困境之中。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要突破这种困境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直接消除造成心灵困境的现实根源;另一个则是在暂时无法消除压力源的情况下,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现实状态。正是在后一个途径上,佛教文化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接纳

佛教文化的状况与原因

在中国现阶段,知识分子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状况十分复杂。根据我们从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间,对北京、杭州、南京、广州、厦门5个城市的大学、医院、新闻机构、企业和宗教团体等单位的不同年龄段的知识分子调查情况看,佛教文化对我国目前知识分子影响的状况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且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2)接受的途径基本有三条,其一是阅读佛教书籍;其二是直接参加佛教机构组织的活动,如河北柏林寺的禅夏令营,或是在寺院里听讲经师/开示0;其三是由佛教文化的学者讲授佛教文化知识,如北大禅学社组织的活动。(3)认同佛教某些思想观念并应用其化解心理压力的人远多于信仰和实际参加佛教活动的人,说明佛教文化对没有宗教信仰的知识分子同样可以发生作用。而且,由于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儒家、道家相互吸收、融合,与人们的日常观念溶为一体,所以,我们认为佛教文化对知识分子心理潜在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佛教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知识分子化解心理压力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现实力量。(4)接纳佛教文化的知识分子,无论信仰者还是非信仰者在遭遇人生困难的时候,有更好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接受佛教文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与其他阶层的人们亲近佛教文化的原因是一样的,如遭遇过某种生活或事业上的坎坷想从佛教中寻求解脱,从养生保健出发对佛教文化发生兴趣等等。但是知识分子亲近佛教文化更重要的原因深深植根于社会与文化历史性地变化之中:

1、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怀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从总体上是重义轻利的。建国以后,这种伦理精神以/大公无私0的形式得以发扬,影响了几代人。这种无私奉献的道德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具有某种准宗教的性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知识分子特别是中老年知识分子感觉到传统伦理道德正在丧失,但是却在佛教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中发现了他们/熟悉0的人生信念,从而对佛教文化产生好感。

2、对精神支柱的追寻。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物欲横流,文化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中老年知识分子感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相当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面对未来缺乏明确的生佛教文化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安顿

¹º冒容等:5无觅桃花源何处好耕田)))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6,5高等教育研究61997年第7期。濮宁镇、蒋春雷:5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6,5中国初级保健62002年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