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合集下载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总结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总结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总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旨在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验。

本文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的的总结与回顾,旨在为今后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建设进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年,虽然各个高等院校的建设速度和实验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这些中心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2010年到2015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数量和全国总数的比例也有所提高。

二、建设目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旨在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为此,建设者需要考虑如何建立一套优秀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三、建设成果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成果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三个方面。

具体来说,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实验教学方法体系。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则涉及到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评估等方面。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则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教师。

四、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立足教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不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旨在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在实施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法适应学科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其次,教学方式约束不够。

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单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真正发挥个人能力。

此外,实验教学设备和条件也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五、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水平和效果,需要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和实验室设备的投入。

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报告

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报告

二、中心建设与发展
药物化学
药理学
药物分析
药剂学
二、中心建设与发展
5.建立长期有效的实验内容改革制度
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革经 验,根据药学学科的需求,推进实验教学对多个关 联学科和整个专业教育的整体设计,增加体现药学 等学科特色的新型实验。在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上, 要将实验、实践、讨论、作业、考核、教材等教学 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并利用现代化教育技 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调动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或移植为学生实验项 目,特别是有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学科特色和实用性 强的科研成果的转化。让学生接触科研,感受科研 的氛围;感受到现代药学研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 作用。
二、中心建设与发展 实验教学与科研成果相结合
投资108万元购置国外新版 药物设计软件和MDL数据 库,建立了教学实验型多 用户功能的药物设计实验 室,率先在国内开设了 “现代药物设计实验”
实验中心正副主任、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各 负其责,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强实验中心对人、 财、物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技术人员全部 专职,实验指导教师则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加强对 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的管理,增加开放使 用时间,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对各实验室的检查和 管理;完善大型贵重仪器的维护和收费制度,以保 证良性循环。
四、成果与效果
1 . 2008 年药理学教学团队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2. 2007年中心教师承担的《药学概论》被评为国 家级精品课程。 3. 2007年药剂学教学团队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4. 2007年我校药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第一类特 色专业建设点”。 5. 2007年我校“研究型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实验区”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6.2007年孙铁民教授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 业带头人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结报告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结报告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结报告
首先,在总结报告中可以从中心的建设情况入手,包括中心的基本情况、建设目标和规划、实验室设施和设备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

可以对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其次,需要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总结,包括教师队伍的构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

可以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进行具体分析,指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学资源配置也是总结报告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包括实验设备、教材教辅资料、实验场地等方面的配置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和评价。

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教学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管理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总结报告中也需要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详细总结和评价,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成果和影响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教学改革成果、教学科研成果以及对学
校教学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

总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结报告需要全面、客观地对中心的
建设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教学成果和
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为中
心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级教学示范点有范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级教学示范点有范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级教学示范点有范东北农业大学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x月x 日下午,我校在主楼604会议室召开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情况汇报会。

校长x、副校长x,实验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人事处、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及农学院、工程学院、生命学院、食品学院等单位教学副院长、示范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x主持。

植物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x、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x、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x、农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x分别从各示范中心的基本建设情况、发展历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情况、示范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建设的规划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x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在按照正常模式开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上层次、上台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对于下一步工作,x强调:一是增加对国家级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二是加强对示范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对示范中心负责人员的考核管理;三是应明确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按照“同类院校、国内一流”方向提升示范中心的辐射范围;四是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示范中心的建设、发展、运行;五是要明确中心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的基本职责,便于示范中心的运行管理;六是应成立实验教学专家组,负责研究推进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七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八是应注重各项成效指标,以科研促进教学;九是加强对示范中心的设备、资源、网站的管理及维护;十是继续强化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x对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各示范中心应按照本次会议精神,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示范中心的辐射范围,为学校国内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作用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作用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经费和技术力量限制#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仍较为薄弱# 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实验教学应适应时代
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问题更为突出$ 原计 要求#与时俱进#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网络教学
划为所有的实验课程制作示范教学片#目前只完成了$0 平台的建设#实行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在经费支持"绩效
改革#实现高校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是高校实 持#使得%中心&在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条件等方面得到极
验教学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本文将以海洋生物国家级 大的改善$ 从)%%' 年至)%)$ 年#%中心&的实验室建设经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大学+为例#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 费逐步上升#购置了大量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先的作用#教育部对实 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验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高校的实验 )&$ 实验室建设得到很大发展
教学$ )%%: 年#在全国高校中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自)%%H 年%中心&被教育部批准建设后#海南大学以
中心建设项目#旨在推进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 及上级主管部门极为重视#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
&存在的问题
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
(&$ 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
)&3 人才培养成绩显著
信息化建设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 分#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年H 月#教
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0- 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
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件的补充通知.*教 心&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以实践能力和

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篇年度报告旨在总结和回顾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和成就。

作为一个国家级示范中心,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推动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背景,以便读者了解我们的发展起点和目标。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和教学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展示中心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以及它们对学生的影响和社会的贡献。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成果和影响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我们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并与产业界更好地合作,为工程领域培养更多有才华和创新力的人才。

希望通过这篇年度报告的撰写,能够向读者们展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努力和成就,同时激发更多人对于实验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致力于培养具备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报告的整体结构,解释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让读者对整篇报告有一个清晰的概览。

本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1. 引言:本章节是对整篇报告的引入,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部分内容。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本报告各章节的简要概括,帮助读者了解整个报告的脉络。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报告的目标,即总结和评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作成果,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正文:本章节将详细介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背景和基本情况。

在建设背景部分,我们将回顾国家对工程训练的重视,并介绍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立背景和目标。

在基本情况部分,我们将介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规模、设施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要加强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培训、交流和合作,增强示范辐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

建设过程中应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不断推进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政策,积极组织和支持本地区、本部门高等学校与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体系的示范辐射作用。

具体名单物理类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类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生物类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物理类清华大学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山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类武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东北大学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力学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同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医学类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教学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类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东南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中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吉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云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武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长春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力学类清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天津大学力学工程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河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类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东南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桂林工学院基础地质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与疫病防制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青岛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山东大学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嘉兴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实验中心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贵州财经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传媒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四川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重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青海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教学实验中心复旦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海南大学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大连海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中心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藏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机电液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建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重庆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类桂林工学院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石家庄经济学院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类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遵义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安徽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广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兰州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类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辽宁大学法学教学综合实训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传媒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艺术类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乐队教学实训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工程实训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5.05•【字号】•【施行日期】2023.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各有关普通本科高校:近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关于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3〕3号),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属地高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阶段性总结工作,现就做好我省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参与范围本次总结工作面向全省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各校可登录高校教学实验室年度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网址为http://222.27.186.55)查看具体名单。

二、工作流程(一)材料提交阶段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在高校应于2023年5月15日前登录管理系统报送阶段性总结工作联系人信息。

有关高校应组织本校示范中心于6月20日前登录管理系统,在提交完成2018、2019、2020、2021(本次新增)、2022(本次新增)年度报告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总结2018年以来的建设成果,填写提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报告(2018—2022年)》(部分数据根据历年年度报告内容自动生成)。

(二)考察审核阶段本次总结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

由省教育厅结合实际情况,遴选相关领域专家组建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工作组(来自外省市单位的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参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项目观测表》(见附件),采取资料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属地内高校(含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和地方高校)示范中心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考察。

省教育厅将于2023年7月31日前登录管理系统,完成属地内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报告审核工作,并结合考察情况填写具体评价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继续通过互联网对学生开放。学生 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资源进行实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拓展延伸预习内容,提高了学 生的课堂操作效率。课程结束后学生也可以再次访问这些资源,进行 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物理实验报告在线批改系统” 在部分实验项目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7 年度公开发表教学论文 16 篇,会议论文 3 篇;在自制实验 仪器方面,完善了真空放电实验装置,并对该装置的实验内容进行了 调整,使之在锻炼学生获得真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其实验内容更贴 近科研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计划根据本年度的使用情况, 继续完善该装置的实验内容。
批准立项年份 通过验收年份
2008 201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7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基础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理工大学)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Physics Education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雪春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李雪春/13500775077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xcli@ 所在学校名称:大连理工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高欣/84708689
2017 年度,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继续给予 了大力的支持,保证了中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本年度实验中心承担了全校近 4500 名本科生以及 50 余名研究生 的实验教学任务,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项目资源总 数 110 多个,本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67 个。中心主要开设以下实验 课程:大学物理实验 1、大学物理实验 2;基础物理实验 1、基础物 理实验 2;大学物理光电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上)、近代物理实验 (下)、近代物理实验(研究生)等八门必修课程,以及电子工艺实 习、实践电子技术等两门实践类课程。
(二)科学研究情况
中心的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科 研工作对实验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心专兼职教师在教学与科研 上的紧密结合也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
2017年度,中心共承担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12项,其 中中心固定人员负责的项目4项,有固定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8项。中 心固定人员刘永新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一年来在国内外刊 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含国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 第一完成人为中心固定人的有6篇;国内重要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篇, 其中第一完成人为中心固定人的有5篇。作为第一完成人申请专利2 项,第二完成人申请专利1项。
思考、探索,提高实验预习质量,本年度将这种预习方式扩展到所开 设的全部实验项目,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实验 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咨询组专家的肯定。
在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开展融合慕课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教 学方式研究与实践,设计制作MOOCs模式下的微课视频,并设计了相 应的思考题和测验题。将MOOC引入物理实验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 固环节。课前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要求,随 时随地进行预习,熟悉实验背景、原理,尤其是了解仪器的结构、操 作细节等;课后,学生除了完成和提交实验报告外,可以通过网络平 台观看实验的拓展视频,回答课堂预留的扩展问题以及进行实验经验 交流和心得分享,有效提高了实验学习效果。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实 验教学的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与实习、竞赛等实践 课程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在各 级各类竞赛等方面得以体现。 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了二等 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我校范本澍同学获得基础 性实验一等奖,郭泽安同学获得基础性实验二等奖,廖珺豪同学、张 文笛同学组合获得综合研究性实验入围奖。在首届卓越联盟物理实验 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特等奖并捧得卓越杯。 此外,本年度本科生获软件类专利2项。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情况 2017 年度,本中心共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 8 项,其中 新立项 2 项,跨年度在研项目 6 项。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教学资 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探 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教育部教指委教改项目(DWJZW201502db,01-201601-26)的 支持下,继续开展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教 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实验预习模式改革方面,将预习报告的模式 从固定格式的“介绍描述式”改为灵活的“问题思考式”,引导学生
2017 年 12 月 30 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前身 为基础物理实验室,创建于 1949 年建校初期,著名物理学家王大珩院 士出任实验室主任,1999 年成立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中心 2008 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 年通过教育部 验收。多年来,实验中心坚持 “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 励个性,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指导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 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教学目标 开展教学和建设,在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与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 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示范辐 射作用。
三、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中心多年来坚持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采取有力措施,在保 持原有教学队伍稳定、教学特色鲜明的优势基础上,不断优化师资队 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 35 人,其中教师编制 21 人,教授 7 人占 33.3% ,副教授 10 人占 47.6 %,讲师 4 人占 19.1%;实验技术人员 14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占 21.4 %。 固定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23 人占 65.7%. 中心每年聘请物理学院中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中 心的兼职教师参加中心的教学与建设工作,本年度聘任兼职教师 30 人,其中教授 5 人占 16.7%,副教授(高工)16 人占 53.3%,讲师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