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民国建立与中国报刊由政论向新闻时代的演变(1) (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12年3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建立起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 制: (1)将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 本大法。
(2)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发促进
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
6
二、新闻事业的繁荣与政党报刊的蜂起
1、武昌起义后半年,我国新闻界出现短暂的 繁荣,报纸增至历史空前,人称“报界的黄金时 代” 。 100家 500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武 汉、上海6家通讯社
37
(二)邵飘萍
1.邵飘萍的新闻生涯 东渡日本——坚定了新闻救国的信念 就读于政法学校 和潘公弼等三人创设了“东京通讯社” 最先向国内揭露日本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
38
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
34
来自百度文库
为了躲避袁世凯的纠缠,1915年9月避往上海,
12月到达旧金山不久,被中华革命党美洲总支部 负责人林森指派刘北海枪杀。 他死后,其友人将他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 了《远生遗著》,共4卷,以新闻通讯为主,兼收政 论、译文等,于1919年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一部报刊通讯集。
35
(二)邵飘萍
1.邵飘萍的新闻生涯 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 1884年11月1日出生于浙江金华。 “以新闻记者终其身”,是邵飘 萍最为坚定的信念。“铁肩辣手” 是他的座右铭。辛亥革命后,邵 飘萍因“恶意诽谤罪”而被捕入 狱。1914年春,被营救出狱的邵 飘萍东渡日本。居日期间,他为 《申报》及《时报》撰写了大量 时事短评。
后,企图靠报刊和舆论来维持共和,通过议会来
监督政府、分享权利是行不通的。 2、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 宋教仁遇害 国民党的报纸声讨袁世凯 袁世凯对报纸的大扫荡
15
3、“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
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 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 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 500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
(4) 1918年,孙中山、林焕庭在上海创立国民通
讯社。
22
(5) 1916年8月,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了新闻编译
社,以消息迅捷而闻名。 从1913年到1918年,新创办的通讯社20多家。 20年代后,新闻通讯社进一步发展,至1926年, 全国已有通讯社155家。
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
奉。……而此厨子运动力之大,乃至能力回西太后之意,与中 外赫赫之李鸿章对抗。……故各司中之无耻者,则待厨子以 丈人之礼,称为‘老伯’,见厨子则鞠躬如也。……外务部之 厨,暴殄既多,酒肉皆臭。于是厨子乃蓄大狗数十匹于外务部 中而豢养之。部外之狗,乃群由大院出入,纵横满道,狺狺 (yin)不绝。而大堂廊署之间,遂为群狗交合之地。故京人常 语谓外务部为狗窑子。窑子京中语谓妓院也。‛
26
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的特点表现在:
1、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注重时效和事
实。
2、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远生的通讯是当
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27
3、生动具体,善于捕捉细节。
他的通讯善于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进行绘声
绘色的描绘,如《外交部之厨子》。他“连结宫
禁,结交豪贵”并花钱买了“花翎二品衔”。有 一次外交部长官汪大燮在赴贺庆王宴会时,刚进 门则“遥见厨子方辉煌翎顶与众客跄济一堂,愕 然不能举步,厨子见江大人来,则亦面发赧而口
1912年,自由党在上海创办了《民权报》,由 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而著名,它 与同时在上海出版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 被人们称为“横三民报”。
12
社会党在上海创办了《社会日报》和《新世界》
杂志。
康有为在上海创办了《不忍》。
总之,政党报刊增加了政局的混乱。
13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第五章 民国建立与 中国报刊由政论向新闻时代的演变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第四节 著名记者和新闻业务
1
基本要求:
1、把握民国初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 特点。 2、了解“癸丑报灾”。 3、掌握通讯文体的特点和采访艺术。 4、熟悉黄远生和邵飘萍的办报经历。
7
这是社会大变动独特现象,反映对新闻渴求。
客观原因: (1)旧法律废除,新法律保护 (2)各地军政府当局支持 (3)各政党、政客、资本家办报宣传自已,以 图在新政权中捞好处,借机发财。
8
2、政党报纸的蓬勃发展
政党报纸:在“政党政治”观念下,出现各种
政党,办报为喉舌,替自已宣传,但历史上没起过
什么积极作用。 同盟会(国民党)的报刊:《民立报》《天铎 报》《大陆报》《太平洋报》《中华民报》《国风 日报》《亚东新报》《民意报》。
嗫嚅‛。汪的惊诧,厨子的窘态,旧官场的腐败,
跃然纸上。
28
‚……此厨子在满清时代,连结宫禁,交通豪贵,几另成
厨子社会之大总统。庚子变后,西太后及光绪帝回鸾时,西太
后研究媚外主义,乃大宴各国公使夫人及在京东西洋贵妇人, 耗资巨万,人所共知也。其时议和大使李鸿章,以世界外交之
雄才,参与樽俎之事,乃为西太后雇一著名西洋厨夫,以备供
20
2、新闻通讯事业的发展
通讯社(news agency或news service)起源于西
方,也称新闻社,是专门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
闻信息,为其他新闻媒介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传 播机构,被称为“媒介的媒介”和“消息总汇”
(1)1872年,英国路透社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
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
2
第一节 概论
一、演变的发生
(一)政论报刊的特征 1、充分发挥报刊政论的作用 2、政治家办报 (二 )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标志
1、重视新闻采访
2、一批名记者脱颖而出
3
二、演变的原因
(一)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
(二)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三 ) 受众新闻需求的增长
4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18
三、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1、既存在报界的堕落,又出现了一线转机。
报界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1)报人、报纸品格低下 (2)报纸言论退化 (3)出现了一些希奇古怪的报刊。 马路小报、“鬼报”
19
三、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所谓“马路小报”,大多出在上海,这些报纸连“一间斗室” 都没有,往往在出版前夕,在旅馆开一房间作为临时主笔房; 靠剪报等方式胡乱对付一些文字,不负责任地随便拉登广告, 交付印厂。 所谓“鬼报”大多出在北京,这些报纸每次只印30到50张, 一半贴在指定的贴报处,四分之一送给可能送干薪的大人先 生,借此向津贴办报的军阀、官僚交差要钱,身边留下几份 证明自己的确是新闻记者,这种半只在大街上买不到,所以 有人叫它做“鬼报”。
申时电讯社于1924年11月成立于上海。
通讯社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媒介,改变了报
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23
第四节 著名记者和新闻业务
一、著名记者 (一)黄远生
“反袁之勇士,报界之奇才” 职业记者第一人
24
第四节 著名记者和新闻业务
25
他善于调查研究,勤于采访,以擅长写新闻通
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时人誉 之为“报界之奇才”。 “远生通讯”指的是比消息更加详细和生动的 报道事物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此文体始于1912年 初的《申报》上以“远生”书署名的“北京通信” 专栏,故称“远生通讯”。
一、民国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
1、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
《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 时,与报界约法三章: 2、1912年3月9日, 孙中山下令撤消《暂行报 律》 。“暂行报律”事件反应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 和办事策论,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 矛盾和斗争。
5
32
黄远生所写《官迷论》、《三日观天记》、
《外交部之厨子》、《北京之新年》等通讯,对民国 初年政局的黑暗和新官僚们的丑态,作了忠实的记录 和辛辣的嘲讽。他的文字流利、畅达、幽默,深受读 者欢迎。
袁世凯筹备称帝期间,聘他担任御用报纸《亚细
亚日报》上海版总撰述,坚辞不就,并在上海各报刊
登《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以示
它们都拥护共和,反对专制,表现了一定的民
主精神。但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和革命的不
彻底性,常自相矛盾。
9
共和党(进步党)的报刊:《时事新报》《大
共和日报》(上海)、《国民公报》(北京)、 《庸言》(天津)。 拥护袁世凯,反对孙中山,反对临时政府,反 对民主共和,甚至鼓吹封建专制。
10
两党对国内外一切事务的主张都针锋相对,两党
17
(3)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
据统计,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内,全国报纸至
少有71家被封,49家受到传讯,9家被反动军警捣
毁。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 2、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创办《国民》和《甲寅》 杂志进行反袁宣传,许多报纸都加入反袁的宣传 中。梁启超《大中华》
3、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去世。
报刊也互相攻击。它们之间的主要分歧: 1、实行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 2、实行总统独裁下的“超然内阁”,还是责任内 阁; 3、国务院对总统负责还是对国会负责、要不要 向外借款,建都南京还是北京。
11
4、公元纪年还是民国纪年
两党报纸斗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争夺 权利的斗争。
另外,其他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创办了一 些报刊。
(2) 1904年1月17日,广东报人骆侠挺在广州创
办 “中兴通讯社”,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 社。
21
民国成立后,通讯社才真正发展起来。
(1) 1911年,杨实公在广州创办展民通讯社
(2) 1912年,李景桥、王道南等在长沙创办湖
南通讯社和湖南新闻社。 (3) 1915年7月,邵飘萍在日本创办东京通讯社。 它曾首先向国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秘密商议 中的“二十一条密约”。
一、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统治和反袁宣传
1、1912年3月,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让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打着共和的旗号,用残暴
的手段实行专职统治,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
报馆,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频频发生。 北京、天津、武汉、长沙、成都、福州等地 的许多记者被害。
14
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谓的新闻 自由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让出政权
决绝。
33
黄远生在新闻思想上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
强调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
他对新闻记者提出的 “四能”要求:脑筋能
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调查研究,有种种修养”,是谓能想;“交 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 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
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
贵之誉。”
清末语言学家吴贯因说:
“一寻常人耳,而一经远生之写,则须眉毕现;
一寻常事耳,而一经远生之记述,则逸趣横生。”
31
评价: “人民的喉舌”、“新闻界出色人物”(邹韬 奋) “记事则原原本本,状人都栩栩如生”(徐铸
成)
“自黄远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
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
“我国报纸之有通讯,实在是黄远生开始的” (宋云彬)
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
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 “癸丑报灾”。
16
二、袁世凯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1、袁世凯控制新闻事业所采取的手段: (1)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报人。较有影 响的御用报纸主要是《亚细亚日报》和《神州日 报》。 (2)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袁 世凯在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报纸条例》和《出 版法》等。
36
(二)邵飘萍
1.邵飘萍的新闻生涯 《汉民日报》——正式走上“新闻救国”的道路 1912年开始担任《汉民日报》主笔,开始了职业报 人的生涯。
他坚持“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主笔可杀, 舆论之力不可杀”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邵飘萍矛头直指袁世凯 “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之中主使者。” 《汉民日报》遭查封,邵飘萍被逮捕。
29
4、通俗自然,行文不拘一格。 黄远生的政论也很出色,他继承了“时 务文体”的特点而又以深刻见长。 例:‚一日大雨,洋夫妇分坐两洋车, 另以一车载其所爱之狗,车覆狗头碎,洋夫 妇扼车夫项乱鞭之,车夫死于鞭下。夫妇洋 洋抱病狗而去。‛
30
评价: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 “远庸文章典重深厚,胎息汉魏,洞朗轩辟, 辞兼庄谐,尤工通讯,幽隐毕达,都下传观,有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