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资源系统的特征
构成的复杂性 内涵的动态性 结构的层次性:属性(自然资源和社会 资源);资源的利用限度(可再生和不 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性质和作用(软 资源和硬资源) 功能的多样性
目的:一是将效用性与稀缺性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模型。 硬资源表现为量上
的稀缺性的资源 。 如石油、矿产、生物 等。
国土资源评价:对特定的国土区域,根据 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因和形成条件以 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 数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 评价的内容:如表 评价对象是一个国家或内部某一地区的自 然、经济、社会三大组成的物质系统。 评价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可持续利用原则。
矿产资源 (1) 形成规律:具有时空分布规律,形 成后受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变化。成 矿规律:外生矿、内生矿、变质矿 (2 )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 布规律 (3 )变化规律:时间规律(重复叠加和 相互更替的周期性),空间规律
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资源,即由岩石圈、水 圈、大气圈、生物圈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 物资源。主要矿物元素有钾、钠、钙、镁、硅等和铁、 锰、铝等的氧化物或含氧盐类。规律:陆相沉积中, 干旱气候形成盐湖类和含铜砂岩型矿产;潮湿气候形 成风化壳型矿;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中,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砂岩、盐类和碳酸盐类矿产;潮湿气 候形成煤、铝土矿、赤铁矿和磷块状矿。 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深处的岩浆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 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的。 变质矿:由岩浆侵入岩石后引起的接触热变质作用、 气相-热液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宜农荒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项目的评价等级
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指标分级 <3ⅠⅡⅢⅣⅤ• 3 。 -7 。 7 。 -10 。 10 。-- 15 。 > 15 。 无 偶尔 短期 季节 终年 评价指标评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Ⅱ Ⅲ Ⅲ或Ⅳ Ⅴ 评价项目 寒冻危害 评价项目指标分数 无 偶有霜害 常有霜害 生产季短 霜害频繁 >100 100 – 70 70 –50 50 –30 <30
四等地 Ⅲc Ⅲd Ⅳa Ⅳb 等外备用地 Ⅳc Ⅳd
例子 土地单元A:冬季极端低温度≥-7 °c 的频率为20年以上一遇,土体或风化 壳厚度为3-4米,该土地单元的等级 是 ? 土地单元B:冬季极端为-9 °c - -11 °c 、 ≤-11 °c 频率为12年一遇, 土体厚度为2-3米,该土地单元的等级 是 ?
黏土 壤质土 砂壤土 沙砾 无 轻 中 强
评价指标评级 Ⅰ Ⅱ Ⅲ或Ⅳ Ⅴ Ⅰ Ⅰ或Ⅱ Ⅱ或 Ⅲ Ⅲ 或Ⅳ Ⅴ Ⅰ
Ⅱ或 Ⅲ Ⅲ Ⅴ Ⅰ Ⅱ Ⅲ Ⅳ或Ⅴ
地表坡 度
地表积 水状况
土层厚度/厘 米
排水条 件
较好 一般 困难,易改良 困难,难改良 很困难
无 轻微 旱作保证率低 严重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Ⅱ Ⅲ ⅣⅤ
二 我国资源的特征与利用现状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但相对量少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生产 力布局不匹配 资源开发强度大,浪费严重, 资源开发强度大,浪费严重,后备资源 不足 粗放经营,生产率底,退化严重 粗放经营,生产率底, 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质量降低
5
强烈
6 7
古生代海西期(5亿-1.5亿) 强烈 中-新生代阿尔卑斯期 (〈1.5亿年) 中等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成矿带 横 向 阴山-天山 秦岭-昆仑 南岭 纵 向 隆 起 带 1 2 3 成 降 带 1 2 3 纬度或位置 北纬40。-43 北纬32 北纬23
。 。 。
矿产 铁、烙、镍矿 30
资源的评价: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 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 度对其存在、数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 述和估价。
自然资源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 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 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 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基础:自然资源的考察。 目的:充分了解资源的特点,为科学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最低限制因子评判法:选取多个限制因子作为评价项目, 个限制因子按其对资源的限制程度进行指标分级,然后 对被评对象的各个限制因子一一评定其级别,记录在评 价表格中,最后以限制因子评定的最低等级来确定被评 对象的等级。
某地宜农荒地的等级 等级 特 点
Ⅰ(一级宜农荒地)不加改造可开垦,不存在限制开垦因子。 Ⅱ(二级宜农荒地)稍家改造可开垦,存在一种或几种因子的轻微限制。 Ⅲ(三级宜农荒地)大加改造才能开垦,存在一种或几种限制因子的较 严重的限制。 Ⅳ(四级宜农荒地)施加全面的改造方可开垦,限制因子相当严重,属 于难于开垦的荒地。
软资源是指主要在
质上表现岀稀缺性, 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 资源。 如信息、技 术、文化等。 特点:不可量化
王铮的〈理论地理学纲要〉资源的新分类系统
第一类硬资源 硬资源 第二类硬资源 信息技术类 软资源 文化类 区位市场类 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承载性资源 条件性资源
资源
第二节 资源的分布、评价及开发利用
其中Pr 为第r等级资源的资源量 ;q为某一常数
其它分布:指数分布、对数分布、正态分布
什么是转基因产品?你对它了解多少?
转基因生物是在生物自身基因组织中带有用转基因技术插入的外源基因, 生物个体能将它传给后代,并表现出该基因的生物活性。 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达120多种,仅在美国,转基因食品达4000多种。 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和林木有22种,且我国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和初级加工品 数量正成倍增长,所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按全管理办公室公布了第 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 油;玉米(种子、粉、油);油菜(籽、籽油);棉花种子;番茄种子、 鲜番茄、番茄酱等。
土壤质地
盐碱化程度
干旱威 胁
风蚀 程度
无 轻度 中度 强度
Ⅰ
Ⅱ Ⅲ或Ⅳ Ⅴ
练习:甲、乙两块宜荒地等级评定,根据上表中的指标, 判定两块地的等级。
评价 因子 评价 单元
地表 坡度
地表积 排水条 干旱 水情况 件 威胁
寒冻 危害
土层厚 度/厘米
土壤 质地
盐碱 化程 度
风蚀 程度
荒 地 评 级
甲 乙
〈3。
人力资源:以人口为自然资源,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 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力的人,由一定数量具 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 智力资源:指开发创造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物质资源 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 信息资源:指可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信息的总称, 存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领域中。 技术资源:指人们可用于创造财富的各种现实技术和 潜在技术。 管理资源:指管理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 作用的比喻。
潜在的危险:1 基因污染,优胜劣汰。2 少数导致动物过敏(四个 等级:一级不存在危险;二级有低度危险;三级有中度危险;四级有高度 危险。)3 不确定因素多。 国家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从2002 年3月20日起,凡在中国境内销售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不按规定 标识的,不的进口或销售。
≥-7 °c
20年以上一遇 100年以上一遇 Ⅰ
-7°c - -9 °c 15年以上一遇 50年以上一遇 -9 °c - -11 °c ≤-11 °c 30年以上一遇 15年以上一遇
柑橘地评价标准
柑橘地等级 评级标准 一等地 二等地 三等地 Ⅰa Ⅰb Ⅰc Ⅰd Ⅱa Ⅱb Ⅱc Ⅱd Ⅲa Ⅲb
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温室气体的增加和温室效应 土地利用问题 水资源问题
四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 选择 五 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 识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问题1 什么是资源的共生性?
2 整体性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3 如何理解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绝 对无限性? 4 怎样理解资源利用的层次性?
资源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对象: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 合评价。 根据评价的侧重:自然资源质量评价(以自然属 性为主)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以社会属性为主) 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和 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
(野外调查与制图)、最后阶段(室内成果整理)
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中间阶段
,
31,-34 30
,
钼、铁、烙、镍、铜、 钨、铅锌、金等矿 铜、钨、锡等矿 铜、金、铅锌、硫等 矿产丰富 丰富 石油 油气、盐类 石油、天然气、盐类
。
-25
。
30
,
台湾省、日本群岛、菲律宾等 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辽 东半岛、胶东半岛、武夷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 黄海、东海、南海 松辽、华北、江汗三大平原和渤 海、北部湾 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季节性 困难, 不明 易改良 显 无 优 不显
偶有 霜害 偶有 霜害
〉100
壤质 无
无
3 5
。— 。
100-70
壤质 无
无
综合指标评判法:选取公认的能反映某一资源质量的综 合性指标,并将综合性指标进行分级,用于评定该种资 源的等级。
例如: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 优劣。 指标:干燥辐射指数=R/Lr
什么叫生物安全?
指生物技术研究、应用以及生物技 术产品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过程中 发生的可能会危及生物多样性、环境和 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 如:基因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
绪 论
一 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
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自然崇拜时期 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人本位与 技术革命时期 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配置为核心 的现代可持续发展时期
共生性:构成各种农业资源的子 资源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是共同存 在的。 整体性:农业资源的各组分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彼此间不断的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点是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 点是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4 社会资源:是指除其他所有资源的总和。其特 社会资源:是指除其他所有资源的总和。
生物圈资源分布规律
生物圈资源:生物圈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 自然资源。 组成:土地、水、气候、生物资源等 特点:整体性、地带性、区域性、不平衡性; 可更新性、循环性、不可逆性、可培育性
资源分布的统计规律
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某种在 一定地区的分布是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的。 Zipf规则 不同等级资源的资源量之间服从下 列关系:Prq=Pn/r或lnPn-lnr = qlnPr P =Pn/r lnPn-lnr
R-年辐射平衡 L-蒸发潜热 r-年降水总量 干燥辐射指数与植物群体年生产量对照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干燥辐射指数 0.4-0.6 0.61-1.0 1.0-20. 2.01-5.0 5.0以上
所属子系统 国 土 资 源 系 统 评 价 内 容
子系统内容
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自 然风景资源
自然资源系统 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
经济资源系统 农业资源、工业资源、交通资源、
通信资源、商业资源、建筑业资源、 旅游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 基础资源、人口资源
社会人力资源 劳力资源、智力资源(科技资源)、 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科技设施、 系统
卫生设施、体育设施
国土资源评价方法
主导因子评判法:在影响某一资源的多个因子中,选择一或两个 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子作为评判资源质量或划分等级的依据, 确定其评价指标,用获取的数据做对比。 例如:宜昌县适种柑橘地的质量评价 主导因子指标分级
柑橘的逾冬温度
≤ -7 °c
≤ -9 °c
等级 土体厚 等级 度(米) 4 3-4 2-3 1-2 a b c d Ⅱ Ⅲ Ⅳ
编 号 1 2 3 4
七个主要成矿区
成矿期 太古代南罗德西亚期35亿25亿年 早元古代白海期(25亿18亿年) 中元古代赫德森期(18亿16.5亿) 早里菲的哥达期)(9亿-5 亿) 晚里菲的贝加尔期(9亿-5 亿)
矿化作 用 弱 强 中等 弱
主要矿产 磁铁矿、铌钽矿、金矿等 烙铁矿、铁锰、金、铜矿、 伴生铂族、钒、铀矿 黄铁矿-多金属矿、烙铁矿、 金、铀矿 有伴生铀的铁、稀有金属、 铜、音、钴等 铁、烙、金、铅锌、钨、锡 矿等 铁-多金属矿、烙铁矿、钛、 铂族、锡、钨、铅锌等矿 铜、铁-金属矿、烙铁矿、 铜钼矿、金银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