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治疗新进展课件
合集下载
面肌痉挛PPT课件
![面肌痉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7b849dba0d4a7302763afa.png)
由于一侧面部麻木、面肌瘫痪,进食后有食物残渣遗留在偏瘫侧 的颊部,引起口腔异味,故须在进食后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并指导 患 者 尽 量 在 健 侧 进 食,避 免 烫 伤、咬伤、口腔炎症。当患者 面瘫时,常伴眼睑闭合不全。为确保患者角膜安全和避免发生角膜 溃疡,可白天予以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则予以眼药膏涂眼。为 防止灰尘落入可给予纱布覆盖。 4)听力障碍
维生素B1 20mg tid po 5%GNS500ml+荃维之1支+氯化钾1.5g qd ivgtt 扩血管:尼莫通30mg tid po
12
护理诊断及措施:
1、紧张、焦虑——与环境陌生,担心手术效果、疾病预后有关 (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困难 (3)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颅内出血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 0.3%,但较为凶 险,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0
2)术后脑脊液漏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要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
0°,保持鼻腔的清洁,维持情绪稳定,防止便秘;注意保暖,避免 诱发颅高压的因素,同时加强抗炎治疗。 3)术后面瘫
面肌痉挛
疾病概述: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 腺的分泌。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 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无神 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 加重。病因不清楚。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维生素B1 20mg tid po 5%GNS500ml+荃维之1支+氯化钾1.5g qd ivgtt 扩血管:尼莫通30mg tid po
12
护理诊断及措施:
1、紧张、焦虑——与环境陌生,担心手术效果、疾病预后有关 (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困难 (3)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颅内出血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 0.3%,但较为凶 险,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0
2)术后脑脊液漏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要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
0°,保持鼻腔的清洁,维持情绪稳定,防止便秘;注意保暖,避免 诱发颅高压的因素,同时加强抗炎治疗。 3)术后面瘫
面肌痉挛
疾病概述: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 腺的分泌。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 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无神 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 加重。病因不清楚。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面肌痉挛诊断与治疗PPT
![面肌痉挛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eb04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a.png)
饮食调理:合 理饮食,避免 刺激性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
素的食物
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面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和社交活动
面部抽搐:影响面部表情 和语言交流
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
睡眠障碍:影响睡眠质量 和身体健康
面肌痉挛的最新研究进展
病因学研究进展
病因:目前认为面肌痉挛的病因 主要是由于面神经受到压迫或损 伤所致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切断术等 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热敷等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并发症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定 期进行面肌痉 挛的检查,及 时发现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 据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药物
进行治疗
生活习惯:保 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避免 过度劳累、保 持心情愉快等
治疗方法:目前,面肌痉挛的治 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研究进展:近年来,一些研究发 现面肌痉挛可能与遗传因素、免 疫因素、血管因素等有关
研究展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面肌痉挛的病因学 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治疗方法也 将更加多样化。
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神经电生理学:通过 记录面部肌肉的电活 动,评估面肌痉挛的 程度和范围
面肌痉挛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面部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松
康复训练
面部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放松面部肌肉 面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咀嚼、吹口哨等方式增强面部肌肉力量 面部肌肉协调训练:通过微笑、皱眉等表情训练面部肌肉协调性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康复效果
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优秀课件
![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17a785ad02de80d5d84037.png)
仔细辨认和确定责任血管,发现动脉袢或异常血 管压迫后,将Teflon棉放置在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 MPG,图1、图2、图3
彻底止血后缝合硬膜,常规关颅。
电生理监测作用
⑴降低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听觉诱发电 位监测; ⑵术中麻醉状态下客观判断减压是否充分, 克服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只能凭借经验 判断减压是否充分的缺点。 ⑶研究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
【临床表现】
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 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 部肌群。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 病情加重。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 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视物 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一般 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 照常抽动。发作渐频繁,病久后肌力逐渐 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
4.习惯性痉挛: 为小型痉挛,面肌刻板性或 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 病。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 蹈病。
【适应证】
面肌痉挛诊断明确,发作频繁,严重影响 生活和工作。
药物或其它治疗无效。 病人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肾等重要
器官功能代偿良好,可以耐受手术。 排除肿瘤引起的继发面肌痉挛者。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良好的心态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疗效评估
术后痉挛症状降至0级称为痊愈。痉挛程度 较术前下降2级,即从III~IV级降至I~II级 为明显缓解。痉挛症状较术前下降1级,即 IV级降至III级为部分缓解。
图1
图2
图3
【注意事项】
要注意显露面神经根,尤其是神经根进入脑干处。 仔细辨认责任血管,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减压材料的放置和数量应恰当,不要因材料的置 入形成新的压迫。
彻底止血后缝合硬膜,常规关颅。
电生理监测作用
⑴降低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听觉诱发电 位监测; ⑵术中麻醉状态下客观判断减压是否充分, 克服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只能凭借经验 判断减压是否充分的缺点。 ⑶研究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
【临床表现】
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 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 部肌群。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 病情加重。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 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视物 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一般 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 照常抽动。发作渐频繁,病久后肌力逐渐 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
4.习惯性痉挛: 为小型痉挛,面肌刻板性或 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 病。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 蹈病。
【适应证】
面肌痉挛诊断明确,发作频繁,严重影响 生活和工作。
药物或其它治疗无效。 病人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肾等重要
器官功能代偿良好,可以耐受手术。 排除肿瘤引起的继发面肌痉挛者。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良好的心态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疗效评估
术后痉挛症状降至0级称为痊愈。痉挛程度 较术前下降2级,即从III~IV级降至I~II级 为明显缓解。痉挛症状较术前下降1级,即 IV级降至III级为部分缓解。
图1
图2
图3
【注意事项】
要注意显露面神经根,尤其是神经根进入脑干处。 仔细辨认责任血管,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减压材料的放置和数量应恰当,不要因材料的置 入形成新的压迫。
面肌痉挛的治疗 ppt课件
![面肌痉挛的治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e26a8f102de2bd9705883f.png)
PPT课件
3
存在两种假说:
(1)血管压迫面神经后髓鞘受损,神经纤维 间形成跨突触传递而产生异位冲动。
(2)血管压迫类似于“点燃”机制,导致面 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增高。
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面神经运动核 兴奋性增高可能是HF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 基础。
PPT课件
4
Rhoton将CPA区血管神经复合体分为上、中、下三对血 管神经复合体: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和小脑后下动 脉(postero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及延髓、小脑 下脚、延髓小脑裂、小脑枕下部等。
PPT课件
5
张庆华,张莉等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 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 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 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 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为我们提供
重者出现眼裂变小,口角想病侧歪斜,波及镫骨肌时可 发生耳鸣。
3、体征 肉眼可见的抽动等,多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PPT课件
8
0级:无痉挛; I级:外部刺激瞬目运动增多; I度功能障碍; IV级:严重痉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
脑干的压迫。也有用医用耳脑胶粘合固定 的。
PPT课件
18
在MVD术中经常可以遇到由于各种原因责任动 脉无法被满意推离REZ而影响减压效果或易于 复发,或勉强推移责任动脉而引发难以恢复的
了有价值的直观图像。并详细描述了中血
管神经复合体中面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 (AICA)的复杂关系。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1、一般情况 中年后起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右侧稍多。 男女无差别或女性稍多。 2、症状 典型的面肌痉挛首先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下发展波
面肌痉挛的治疗课件
![面肌痉挛的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532eb7b14e852458fb57e1.png)
• (2)血管压迫类似于“点燃”机制,导致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增 高。
•
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增高可能是
HF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面肌痉挛的治疗
4
三、解剖学基础
• Rhoton将CPA区血管神经复合体分为上、中、下三对血管神经复合体: • 1、上血管神经复合体 • 三叉神经和相关的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tery,SCA)及中
面肌痉挛的治疗
5
• 张庆华,张莉等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 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
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
照相。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直观图像。并详细描述了中血管神
经复合体中面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复杂关系。
面肌痉挛的治疗
23
面肌痉挛的治疗
6
面肌痉挛的治疗
7
四、临床表现
• 1、一般情况 • 中年后起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右侧稍多。 • 男女无差别或女性稍多。 • 2、症状 • 典型的面肌痉挛首先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下发展波及整个半侧面部。
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发病时影响患者容貌,给患者 身心造成较大痛苦。 • 重者出现眼裂变小,口角想病侧歪斜,波及镫骨肌时可发生耳鸣。 • 3、体征 • 肉眼可见的抽动等,多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全麻下手术,参照Jannetta所描述的方法。整个显微手术过程用录像记录,以 便日后分析。患者在全麻下作耳后发际内切口,长约5cm,骨窗扩大到3-4cm,外侧达乙状 窦后缘,上达横窦,硬膜“⊥”形切开,缝合悬吊在骨窗上缘。术中不使用固定式脑牵开 器,用2mmFukushima式显微吸引器缓慢吸除脑脊液,从后颅窝底面轻抬起小脑,锐性剪开 小脑延髓外侧池蛛网膜,沿后组颅神经向前,抬起Luschka 孔脉络丛上方的小脑绒球小结 叶,在听神经的腹外侧显露面神经REZ;若遇绒球小结叶发达,阻挡操作视野时则应切除此 部分小脑组织,以避免过度牵拉。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REZ 的血管袢,若抬起此血管袢见 脑干面神经根部明显血管压迹,则可确认此为责任血管( Offending vessel)无误,松解 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 大小的Teflon 垫片即可。
面肌痉挛病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面肌痉挛病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5d46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3.png)
发病原因和机制
血管压迫
面部神经受到血管压迫 ,导致神经脱髓鞘改变 ,进而引发面部肌肉抽
搐。
占位性病变
如肿瘤、囊肿等压迫面 部神经,引起面肌痉挛
。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可能与基因异常有
关。
其他因素
如面部外伤、炎症等也 可能导致面肌痉挛。
诊断和鉴别诊断
癫痫
部分性癫痫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但多 伴有其他部位的抽搐及意识障碍等表现, 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
面肌痉挛的发作风险。
避免面部刺激
避免冷风直吹面部,减少面部 肌肉过度使用,如长时间大笑 、咀嚼硬物等。
及时治疗原发病
如存在面神经受压等原发病, 应积极治疗,以降低面肌痉挛 的发作风险。
定期检查和随访
对于已经发生面肌痉挛的患者 ,应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04 患者教育和心理 支持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面肌痉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患者 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未来在 治疗过程中应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综 合性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全面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预后评估准确性
目前面肌痉挛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仍有一定局限 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提高预后评 估的准确性,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新型治疗方法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新型 的面肌痉挛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治疗、细胞治 疗等新型生物治疗方法可能为面肌痉挛患者带来 更好的治疗效果。
面肌痉挛
汇报人:XXX 2024-01-13
目 录
• 介绍 • 治疗方法 •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面肌痉挛演示ppt课件
![面肌痉挛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b4b5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d.png)
对患者的建议
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面肌痉挛患者应尽早就医,以便医生评估 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包 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如有不适或病 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寻求心理支持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面肌痉挛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并发症与风险 • 研究与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定义和概述
面肌痉挛
一种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 反复性的抽搐症状,通常局限于 一侧面部。
发病率
面肌痉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 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互助小组
组织面肌痉挛患者参加互助小 组,分享经验和心得,减轻心
理压力。
04 并发症与风险
并发症类型
眼部并发症
由于面肌痉挛常导致眼睑不自主 闭合,可能引发角膜炎、结膜炎
等眼部炎症。
面部并发症
长期面肌痉挛可能导致面部肌肉 疼痛、僵硬,甚至面部畸形。
心理并发症
面肌痉挛影响患者外观和社交, 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诊断技术研究
目前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 电图等。
治疗技术研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和手术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 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病因
01
进一步探索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02
开发更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技术,提高面肌痉挛的早期诊断率
面肌痉挛PPT课件
![面肌痉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a59799e87101f69f31957b.png)
Page1717
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
• 面肌痉挛属于祖国医学“风证”、“筋肉瞤动”的范畴, 中医病名谓之“面风”。
• 针灸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治则以熄风、止痉、通络为主, • 穴位配伍以三阳经经穴为主,或以经验穴和阿是穴为主。
多以远端配穴或缪刺法为主。
Page1818
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
• 在手法上,对于面肌痉挛的刺激,宜少宜轻,过强的刺激 法会使已兴奋痉挛的肌肉更加趋于痉挛状态。
• 疗效评价:目前临床研究大多以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评 定标准,但症状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缺乏统一性,孰优孰 劣,众说纷纭,难以比较或体现各种疗法的优劣。
Page1919
Thank you!
Page2020
Page 55
面肌痉挛的程度判定 Cohen痉挛强度分级
0级:无痉挛; I级:外部刺激瞬目运动增多; II级:睑肌面肌轻度颤动,无功能障碍; III级:明显痉挛,轻度功能障碍; IV级:严重痉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
活 上述分级亦可用于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Page 66
• 鉴别诊断:
• 1.功能性眼睑痉挛:发生于老年妇女,常双侧性,无下半 部面肌抽搐。
• 近30 年来由于采用MVD 治疗HFS 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 留神经的完整性,不易导致术后面神经麻痹,MVD 已逐渐成 为治疗HFS 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段。
• MVD 治疗HFS的治愈率为70%~94.7 % ,总有效率为 87.5%~ 99.3 %。
• 术后听力障碍是MVD 治疗HFS 的主要并发症,术后耳聋发 生率为8.3%。
• 其机理可能是电刺激抑制了过多的神经冲动,同时有规律 的间断刺激矫正了不规律兴奋冲动的传导。
• 治疗6~12 周,疗效较好。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一般 无严重并发症。
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
• 面肌痉挛属于祖国医学“风证”、“筋肉瞤动”的范畴, 中医病名谓之“面风”。
• 针灸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治则以熄风、止痉、通络为主, • 穴位配伍以三阳经经穴为主,或以经验穴和阿是穴为主。
多以远端配穴或缪刺法为主。
Page1818
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
• 在手法上,对于面肌痉挛的刺激,宜少宜轻,过强的刺激 法会使已兴奋痉挛的肌肉更加趋于痉挛状态。
• 疗效评价:目前临床研究大多以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评 定标准,但症状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缺乏统一性,孰优孰 劣,众说纷纭,难以比较或体现各种疗法的优劣。
Page1919
Thank you!
Page2020
Page 55
面肌痉挛的程度判定 Cohen痉挛强度分级
0级:无痉挛; I级:外部刺激瞬目运动增多; II级:睑肌面肌轻度颤动,无功能障碍; III级:明显痉挛,轻度功能障碍; IV级:严重痉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
活 上述分级亦可用于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Page 66
• 鉴别诊断:
• 1.功能性眼睑痉挛:发生于老年妇女,常双侧性,无下半 部面肌抽搐。
• 近30 年来由于采用MVD 治疗HFS 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 留神经的完整性,不易导致术后面神经麻痹,MVD 已逐渐成 为治疗HFS 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段。
• MVD 治疗HFS的治愈率为70%~94.7 % ,总有效率为 87.5%~ 99.3 %。
• 术后听力障碍是MVD 治疗HFS 的主要并发症,术后耳聋发 生率为8.3%。
• 其机理可能是电刺激抑制了过多的神经冲动,同时有规律 的间断刺激矫正了不规律兴奋冲动的传导。
• 治疗6~12 周,疗效较好。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一般 无严重并发症。
肌痉挛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肌痉挛ppt课件可修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d1e8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c.png)
张力型α神经元轴突传导速度慢,支配红肌纤维, 维持肌张力,作用于张力性牵张反射;
位相型α神经元轴突传导速度快,支配白肌纤维, 快速收缩肌肉,作用于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 射)。
37
γ运动神经元
略小些,其轴突止于肌梭内肌。其发出的纤维进 入前根,参与肌张力的维持和腱反射。
静态型(static)和动态型(dynam ic)
23
静态因素
UMN的血管弹性、肌肉 和其它软组织弹性
导致活动阻力的肌肉 非反射性活动
运动动作延长导致肢体 僵硬度
慢性肌肉痉挛导致僵硬 和挛缩
僵硬和挛缩导致张力
慢性痉挛肌阻力可由于:
弹力成分 (如:肌肉 横桥的肌纤蛋白/肌凝 蛋白)
弹力因素 (如:肌肉 纤维硬化和肌肉萎缩)
24
并发症
快速牵张时,膝反射激活,单突出反射, 通过Ia传入,a运动神经元激活
正常运动牵张反射被抑制,高尔基器兴奋 拮抗肌抑制主缩肌限制肌肉收缩
31
牵张反射
肌紧张
a——梭外肌,快肌, Ia类纤维
腱反射
r——梭内肌,慢肌, II类纤维。控制肌肉
最后公路原则: r环路
长度,感受器敏感。
Ib类纤维,维持张 力高、兴奋高、突触
牵张反射增强 下肢屈肌反射释放 手指丧失灵活性 肢体无力
8
UMN临床表现
异常姿势 异常运动模式 屈肌痉挛 伸肌痉挛 肌肉张力增加 僵硬 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
(痉挛)
痉挛性肌张力过高 协同运动 Babinski征 皮运动反射亢进 剪刀现象 挛缩 缓慢、用力、不协调
运动
53
患者评估
常见于 腓肠肌G/S + 胫前 肌TA 腓肠肌G/S + 胫后 肌TP 其它相关肌肉 (伸拇长肌EHL, 屈 趾长肌FDL)
位相型α神经元轴突传导速度快,支配白肌纤维, 快速收缩肌肉,作用于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 射)。
37
γ运动神经元
略小些,其轴突止于肌梭内肌。其发出的纤维进 入前根,参与肌张力的维持和腱反射。
静态型(static)和动态型(dynam ic)
23
静态因素
UMN的血管弹性、肌肉 和其它软组织弹性
导致活动阻力的肌肉 非反射性活动
运动动作延长导致肢体 僵硬度
慢性肌肉痉挛导致僵硬 和挛缩
僵硬和挛缩导致张力
慢性痉挛肌阻力可由于:
弹力成分 (如:肌肉 横桥的肌纤蛋白/肌凝 蛋白)
弹力因素 (如:肌肉 纤维硬化和肌肉萎缩)
24
并发症
快速牵张时,膝反射激活,单突出反射, 通过Ia传入,a运动神经元激活
正常运动牵张反射被抑制,高尔基器兴奋 拮抗肌抑制主缩肌限制肌肉收缩
31
牵张反射
肌紧张
a——梭外肌,快肌, Ia类纤维
腱反射
r——梭内肌,慢肌, II类纤维。控制肌肉
最后公路原则: r环路
长度,感受器敏感。
Ib类纤维,维持张 力高、兴奋高、突触
牵张反射增强 下肢屈肌反射释放 手指丧失灵活性 肢体无力
8
UMN临床表现
异常姿势 异常运动模式 屈肌痉挛 伸肌痉挛 肌肉张力增加 僵硬 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
(痉挛)
痉挛性肌张力过高 协同运动 Babinski征 皮运动反射亢进 剪刀现象 挛缩 缓慢、用力、不协调
运动
53
患者评估
常见于 腓肠肌G/S + 胫前 肌TA 腓肠肌G/S + 胫后 肌TP 其它相关肌肉 (伸拇长肌EHL, 屈 趾长肌FDL)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护理课件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c54b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b.png)
等情绪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长 时间低头、保持正确的坐姿等,以 减轻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 人交流,以缓解心理压力和增强自 信心。
06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典型案 例分享
案例一:轻度面肌痉挛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轻度面肌痉挛患者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恢复良好,护理简单。
针灸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原则是调 节气血、舒经活络、解痉止痛。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体针、耳 针、头皮针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及患者 的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针灸治疗需要配合护理措施, 如心理疏导、生活调理等,以
针灸治疗的优势与适用人群
优势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不高等优 点。
适用人群
适用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尤其是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02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理论基 础
经络理论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是人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的途径。
面肌痉挛的发病部位与经络的分 布有关,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经 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痉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出血和血肿
轻微出血和血肿属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出现严重出血或血肿, 应及时就医。
疼痛和不适
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疼痛和不适,可适当调整针刺深度和角度; 如疼痛持续不减,应及时告知医生。
感染
如针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晕针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长 时间低头、保持正确的坐姿等,以 减轻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 人交流,以缓解心理压力和增强自 信心。
06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典型案 例分享
案例一:轻度面肌痉挛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轻度面肌痉挛患者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恢复良好,护理简单。
针灸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原则是调 节气血、舒经活络、解痉止痛。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体针、耳 针、头皮针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及患者 的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针灸治疗需要配合护理措施, 如心理疏导、生活调理等,以
针灸治疗的优势与适用人群
优势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不高等优 点。
适用人群
适用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尤其是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02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理论基 础
经络理论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是人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的途径。
面肌痉挛的发病部位与经络的分 布有关,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经 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痉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出血和血肿
轻微出血和血肿属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出现严重出血或血肿, 应及时就医。
疼痛和不适
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疼痛和不适,可适当调整针刺深度和角度; 如疼痛持续不减,应及时告知医生。
感染
如针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晕针
面肌抽搐诊断与治疗PPT
![面肌抽搐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9d4e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1.png)
定期进行面部按摩,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
张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
物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抑
郁
定期进行面部 按摩,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
肌肉紧张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注意眼睛休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通过注射 肉毒杆菌毒素来缓解面肌抽搐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或切 断面神经来治疗面肌抽搐
物理疗法:通过电刺激、热敷 等物理疗法来缓解面肌抽搐
面肌抽搐的预防与护理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抑郁
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 过度疲劳,身体透支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面肌抽搐病史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噪音、强光等刺激环境中
心理因素: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 药物因素: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面肌抽 搐
面肌抽搐的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
面部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按摩、 热敷等方式放松面部肌肉
面部肌肉协调训练:通过微笑、 皱眉等表情训练面部肌肉协调性
面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咀嚼、 吹口哨等方式增强面部肌肉力量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改善 情绪状态
面肌抽搐的并发症及处理
05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
张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
物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抑
郁
定期进行面部 按摩,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
肌肉紧张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注意眼睛休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通过注射 肉毒杆菌毒素来缓解面肌抽搐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或切 断面神经来治疗面肌抽搐
物理疗法:通过电刺激、热敷 等物理疗法来缓解面肌抽搐
面肌抽搐的预防与护理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抑郁
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 过度疲劳,身体透支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面肌抽搐病史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噪音、强光等刺激环境中
心理因素: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 药物因素: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面肌抽 搐
面肌抽搐的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
面部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按摩、 热敷等方式放松面部肌肉
面部肌肉协调训练:通过微笑、 皱眉等表情训练面部肌肉协调性
面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咀嚼、 吹口哨等方式增强面部肌肉力量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改善 情绪状态
面肌抽搐的并发症及处理
05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9b03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6.png)
痉挛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肌 痉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
择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 冷水等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 炎等炎症刺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疾病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冷水 等刺激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和 过度疲劳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患者 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 困难。
教授应对策略:指导患者进行放 松训练、情绪调节等方法,提高 应对能力。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心、 理解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
提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 孤独感。
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了解面肌痉挛: 了解疾病的症状、 病因和治疗方法, 以减轻焦虑和恐 惧。
单击
面肌痉挛的治疗 方法
面肌痉挛的康复 训练
面肌痉挛的概述
面肌痉挛的预防 和日常护理
面肌痉挛患者的 心理支持
定义和症状
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快 速、不规则的肌肉收缩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 自主抽搐的疾病
发病部位通常在眼睑、嘴角 等面部肌肉
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严 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病因和病理机制
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 术和面神经梳理术等手术治
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 和镇静剂等药物治疗面肌痉 挛
最新技术:如面肌痉挛的电 生理监测技术、面肌痉挛的
神经调控技术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药物治疗: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药物,以减轻面肌痉挛症状。
神经调节技术:利用神经调节技 术,如电刺激等,对面肌痉挛进 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肌 痉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
择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 冷水等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 炎等炎症刺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疾病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冷水 等刺激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和 过度疲劳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患者 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 困难。
教授应对策略:指导患者进行放 松训练、情绪调节等方法,提高 应对能力。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心、 理解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
提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 孤独感。
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了解面肌痉挛: 了解疾病的症状、 病因和治疗方法, 以减轻焦虑和恐 惧。
单击
面肌痉挛的治疗 方法
面肌痉挛的康复 训练
面肌痉挛的概述
面肌痉挛的预防 和日常护理
面肌痉挛患者的 心理支持
定义和症状
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快 速、不规则的肌肉收缩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 自主抽搐的疾病
发病部位通常在眼睑、嘴角 等面部肌肉
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严 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病因和病理机制
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 术和面神经梳理术等手术治
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 和镇静剂等药物治疗面肌痉 挛
最新技术:如面肌痉挛的电 生理监测技术、面肌痉挛的
神经调控技术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药物治疗: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药物,以减轻面肌痉挛症状。
神经调节技术:利用神经调节技 术,如电刺激等,对面肌痉挛进 行治疗。
面肌痉挛治疗进展PPT课件
![面肌痉挛治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b5f1c7af1ffc4fff47ac3f.png)
主要的副作用有眼干、睑下垂、复视、流泪等,但发生率 低且程度轻。
一般认为低于500 U 的BTX-A剂量注射是比较安全的。
治疗进展-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
一般认为低于500U 的BTX-A单剂量注射是比较安全的。 病程长短、痉挛程度、药物剂量、注射部位、以及患者对
药物的敏感程度均为影响疗效的因素,其中正确的注射部 位和合适的注射剂量最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长期重复治疗后,仍然显著有效,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疗效持续时间均保持不变;且不良 反应未加重。
Campbell和Keedy1947年曾在2例面肌抽搐的病人中发现了异位血管压 迫 面 神 经 。 Gardner1959 年 采 用 神 经 血 管 减 压 术 治 疗 面 肌 抽 搐 , Jannetta等1966年使用手术显微镜行神经血管减压术,在47例手术中 治愈率达85.1%,指出有效的减压区是在邻近脑干的面神经根处。松 岛(Matsushima)1990年通过20例尸检资料,进一步支持Jannetta的 论点。国内左焕宗1981年报道了此项手术,段云平等1988年报道了 233例小脑脑桥角区神经血管减压术,其中面肌抽搐50例,术中发现 许多病人在局麻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当剪开面神经表面增厚的蛛网膜 时,病人的面肌抽搐立即消失(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颜面疼痛也是这样 突然消失)。故认为此类疾病的病因除异位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外,局 部蛛网膜的增厚和粘连也是促成神经根受压的另一重要因素。 Kobata等(1995)认为,中老年病人多由于动脉硬化所引起;<30岁 的年轻病人,大多由于蛛网膜增厚压迫面神经而导致。这种减压术既 能消除致病的原因,又能保留原有的神经功能。因此,应用相当广泛 。国内外文献的报道中,此法的有效率为87.5%~94.1%,复发率为 5.9%~12.5%。
一般认为低于500 U 的BTX-A剂量注射是比较安全的。
治疗进展-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
一般认为低于500U 的BTX-A单剂量注射是比较安全的。 病程长短、痉挛程度、药物剂量、注射部位、以及患者对
药物的敏感程度均为影响疗效的因素,其中正确的注射部 位和合适的注射剂量最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长期重复治疗后,仍然显著有效,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疗效持续时间均保持不变;且不良 反应未加重。
Campbell和Keedy1947年曾在2例面肌抽搐的病人中发现了异位血管压 迫 面 神 经 。 Gardner1959 年 采 用 神 经 血 管 减 压 术 治 疗 面 肌 抽 搐 , Jannetta等1966年使用手术显微镜行神经血管减压术,在47例手术中 治愈率达85.1%,指出有效的减压区是在邻近脑干的面神经根处。松 岛(Matsushima)1990年通过20例尸检资料,进一步支持Jannetta的 论点。国内左焕宗1981年报道了此项手术,段云平等1988年报道了 233例小脑脑桥角区神经血管减压术,其中面肌抽搐50例,术中发现 许多病人在局麻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当剪开面神经表面增厚的蛛网膜 时,病人的面肌抽搐立即消失(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颜面疼痛也是这样 突然消失)。故认为此类疾病的病因除异位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外,局 部蛛网膜的增厚和粘连也是促成神经根受压的另一重要因素。 Kobata等(1995)认为,中老年病人多由于动脉硬化所引起;<30岁 的年轻病人,大多由于蛛网膜增厚压迫面神经而导致。这种减压术既 能消除致病的原因,又能保留原有的神经功能。因此,应用相当广泛 。国内外文献的报道中,此法的有效率为87.5%~94.1%,复发率为 5.9%~12.5%。
面肌痉挛汇报ppt课件
![面肌痉挛汇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a5d6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0.png)
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机制的深入研究
进一步探讨面肌痉挛的病因机制,如神经血管压迫的具体机制、 面神经脱髓鞘与面肌痉挛的关系等。
诊断技术的改进
研发更为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提高面肌痉挛的早期诊断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
挑战与机遇
避免面部受凉
寒冷刺激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收缩和痉挛,因此应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直接吹风或受凉。
控制情绪
情绪波动可能导致面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从而诱发面肌痉 挛。因此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过度使用面部肌肉
长时间过度使用面部肌肉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痉挛。因此 应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 导致面部肌肉紧张的活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仅累及眼轮匝肌。
累及眼轮匝肌及口角肌。
累及整个面部肌肉,甚至 可累及颈阔肌。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面肌痉挛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 、阵发性、反复性的抽搐,可累及一 侧或双侧面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 逐渐扩展到其他面部肌肉。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通过对面部肌肉的视诊、触诊等体格 检查,观察面部肌肉抽搐的范围、程 度和性质。
发病率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发病原因和机制
血管因素
面肌痉挛可能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受到周围血管的压迫导致的 。这种压迫可以使得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改变,从而导致神 经冲动传导异常,引起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非血管因素
除了血管因素外,面肌痉挛还可能由非血管因素引起,如肿 瘤、炎症、外伤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导致面神经受到压迫或 刺激,进而引发面肌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颧支阻滞疗法
91%有效,无面瘫
3. 电凝阻滞疗法
100%有效,60%不完全面瘫,10%复发
4
三、手术疗法
1.面神经干部分切断术
切2/3,100%有效 1年复发47%
2.微血管减压术(MVD)
99.5%治愈
副作用
Jannetta 366例
缓解215 (58%)
改善141 (39%)
无效10 (3%)
Barker 612例
缓解 86%
改善 5%
无效 9%
5
随访10年,缓解高达79%
四、肉毒毒素疗法
用BTX-A 治疗118例 有效率94% 半年复发87% 副作用
6
面肌痉挛治疗进展
1
病因
主要为血管压迫,偶见肿瘤压迫。 Huang 310例手术发现:
小脑前下动脉39% 小脑后下动脉22.9% 复合性血管压迫33% 椎动脉压迫3.6% 静脉或肿瘤2.1%
2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
400-600 mg/d 开始改善; 600-1000 mg/d 发作消失 副作用
2. 氯硝安定
0.5-1mg tid 减轻; 2mg tid 消失 副作用
3. 氯苯胺丁酸(Baclofen)
5mg tid 10mg tid 48h后改善,3个月后消失
3
二、阻滞疗法
1 .神经干阻滞疗法(茎乳孔)
2%普鲁卡因1-2ml 安定注射液10mg 100%有效,30%一过性面瘫 0.5~1年 17%复发
91%有效,无面瘫
3. 电凝阻滞疗法
100%有效,60%不完全面瘫,10%复发
4
三、手术疗法
1.面神经干部分切断术
切2/3,100%有效 1年复发47%
2.微血管减压术(MVD)
99.5%治愈
副作用
Jannetta 366例
缓解215 (58%)
改善141 (39%)
无效10 (3%)
Barker 612例
缓解 86%
改善 5%
无效 9%
5
随访10年,缓解高达79%
四、肉毒毒素疗法
用BTX-A 治疗118例 有效率94% 半年复发87% 副作用
6
面肌痉挛治疗进展
1
病因
主要为血管压迫,偶见肿瘤压迫。 Huang 310例手术发现:
小脑前下动脉39% 小脑后下动脉22.9% 复合性血管压迫33% 椎动脉压迫3.6% 静脉或肿瘤2.1%
2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
400-600 mg/d 开始改善; 600-1000 mg/d 发作消失 副作用
2. 氯硝安定
0.5-1mg tid 减轻; 2mg tid 消失 副作用
3. 氯苯胺丁酸(Baclofen)
5mg tid 10mg tid 48h后改善,3个月后消失
3
二、阻滞疗法
1 .神经干阻滞疗法(茎乳孔)
2%普鲁卡因1-2ml 安定注射液10mg 100%有效,30%一过性面瘫 0.5~1年 17%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