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面肌痉挛PPT课件

面肌痉挛PPT课件
由于一侧面部麻木、面肌瘫痪,进食后有食物残渣遗留在偏瘫侧 的颊部,引起口腔异味,故须在进食后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并指导 患 者 尽 量 在 健 侧 进 食,避 免 烫 伤、咬伤、口腔炎症。当患者 面瘫时,常伴眼睑闭合不全。为确保患者角膜安全和避免发生角膜 溃疡,可白天予以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则予以眼药膏涂眼。为 防止灰尘落入可给予纱布覆盖。 4)听力障碍
维生素B1 20mg tid po 5%GNS500ml+荃维之1支+氯化钾1.5g qd ivgtt 扩血管:尼莫通30mg tid po
12
护理诊断及措施:
1、紧张、焦虑——与环境陌生,担心手术效果、疾病预后有关 (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困难 (3)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颅内出血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 0.3%,但较为凶 险,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0
2)术后脑脊液漏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要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
0°,保持鼻腔的清洁,维持情绪稳定,防止便秘;注意保暖,避免 诱发颅高压的因素,同时加强抗炎治疗。 3)术后面瘫
面肌痉挛
疾病概述: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 腺的分泌。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 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无神 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 加重。病因不清楚。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面肌痉挛专家共识 ppt课件

面肌痉挛专家共识  ppt课件

疗效
• 90% 以上的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 次注 射后痉挛症状完全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时间为 1~8 个月,大多集中在 3~4 个月,而且随着病程延长 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
• 两次治疗间隔不应少于 3 个月,如治疗失败或重 复注射后疗效逐步降低,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因此,肉毒素注射不可能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 的措施。需要指出的是,每次注射后的效果与注 射部位选择、注射剂量大小以及注射技术是否熟 练等因素密切相关。
•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咳嗽、大便用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必要时可使 用脱水剂或腰大池引流降低颅内压,若漏孔经久不愈或多次复发需行 漏孔修补术。
低颅压综合征
• 可能原因是术中长时间暴露手术部位,释 放大量脑脊液,术后脑脊液分泌减少等所 致。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非喷射 状呕吐,同时血压偏低、脉率加快,放低 头位后症状可缓解。
• 术后通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实行 24 h 连续监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出现血压骤然升高同时 脉搏减慢,清醒后又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深慢甚至骤停,氧饱和度明 显下降,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均应考虑小脑或脑干梗死、 肿胀及出血的可能,应及时行头颅 CT 扫描,根据 CT 实施扩大骨窗 枕下减压或脑室外引流。
脑脊液漏
• 严密缝合硬脑膜是防止脑脊液漏的关键;对于硬脑膜无法严密缝合者, 可取肌肉筋膜进行修补,同时应用生物胶将人工硬脑膜与硬脑膜贴敷 完全;用骨蜡严密封闭开放的气房;严格按照肌肉、筋膜、皮下组织、 皮肤四层缝合切口,不留死腔。
• 如发生脑脊液鼻漏,立即嘱咐病人去枕平卧,告知病人勿抠、挖及堵 塞鼻孔,保持鼻孔清洁,观察体温变化,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面肌痉挛诊断与治疗PPT

面肌痉挛诊断与治疗PPT

饮食调理:合 理饮食,避免 刺激性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
素的食物
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面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和社交活动
面部抽搐:影响面部表情 和语言交流
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
睡眠障碍:影响睡眠质量 和身体健康
面肌痉挛的最新研究进展
病因学研究进展
病因:目前认为面肌痉挛的病因 主要是由于面神经受到压迫或损 伤所致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切断术等 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热敷等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并发症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定 期进行面肌痉 挛的检查,及 时发现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 据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药物
进行治疗
生活习惯:保 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避免 过度劳累、保 持心情愉快等
治疗方法:目前,面肌痉挛的治 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研究进展:近年来,一些研究发 现面肌痉挛可能与遗传因素、免 疫因素、血管因素等有关
研究展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面肌痉挛的病因学 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治疗方法也 将更加多样化。
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神经电生理学:通过 记录面部肌肉的电活 动,评估面肌痉挛的 程度和范围
面肌痉挛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面部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松
康复训练
面部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放松面部肌肉 面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咀嚼、吹口哨等方式增强面部肌肉力量 面部肌肉协调训练:通过微笑、皱眉等表情训练面部肌肉协调性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康复效果

面肌痉挛 ppt课件

面肌痉挛  ppt课件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
1
PPT课件
2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 致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 轮 匝肌、表情肌、 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 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 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 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 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PPT课件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 电 图 (electromyography,EMG)
18
和 异 常 肌 反 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
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 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形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 触传导(短路)、过度兴奋所致。
2、炎症
各种炎症引起的蛛网膜粘连、压迫包裹局部 神经、面神经炎后遗症。
3肿瘤
PPT课件
12 后颅窝神经血管复合体
PPT课件
PPT课件
3
特点
1.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
2.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 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3.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4.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PPT课件
4
分型
原发型: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 继发型:面瘫后遗症产生,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EMG 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 150 次)。

面肌痉挛的治疗 ppt课件

面肌痉挛的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3
存在两种假说:
(1)血管压迫面神经后髓鞘受损,神经纤维 间形成跨突触传递而产生异位冲动。
(2)血管压迫类似于“点燃”机制,导致面 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增高。
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面神经运动核 兴奋性增高可能是HF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 基础。
PPT课件
4
Rhoton将CPA区血管神经复合体分为上、中、下三对血 管神经复合体: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和小脑后下动 脉(postero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及延髓、小脑 下脚、延髓小脑裂、小脑枕下部等。
PPT课件
5
张庆华,张莉等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 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 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 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 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为我们提供
重者出现眼裂变小,口角想病侧歪斜,波及镫骨肌时可 发生耳鸣。
3、体征 肉眼可见的抽动等,多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PPT课件
8
0级:无痉挛; I级:外部刺激瞬目运动增多; I度功能障碍; IV级:严重痉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
脑干的压迫。也有用医用耳脑胶粘合固定 的。
PPT课件
18
在MVD术中经常可以遇到由于各种原因责任动 脉无法被满意推离REZ而影响减压效果或易于 复发,或勉强推移责任动脉而引发难以恢复的
了有价值的直观图像。并详细描述了中血
管神经复合体中面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 (AICA)的复杂关系。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1、一般情况 中年后起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右侧稍多。 男女无差别或女性稍多。 2、症状 典型的面肌痉挛首先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下发展波

面肌痉挛病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面肌痉挛病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发病原因和机制
血管压迫
面部神经受到血管压迫 ,导致神经脱髓鞘改变 ,进而引发面部肌肉抽
搐。
占位性病变
如肿瘤、囊肿等压迫面 部神经,引起面肌痉挛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可能与基因异常有
关。
其他因素
如面部外伤、炎症等也 可能导致面肌痉挛。
诊断和鉴别诊断
癫痫
部分性癫痫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但多 伴有其他部位的抽搐及意识障碍等表现, 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
面肌痉挛的发作风险。
避免面部刺激
避免冷风直吹面部,减少面部 肌肉过度使用,如长时间大笑 、咀嚼硬物等。
及时治疗原发病
如存在面神经受压等原发病, 应积极治疗,以降低面肌痉挛 的发作风险。
定期检查和随访
对于已经发生面肌痉挛的患者 ,应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04 患者教育和心理 支持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面肌痉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患者 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未来在 治疗过程中应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综 合性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全面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预后评估准确性
目前面肌痉挛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仍有一定局限 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提高预后评 估的准确性,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新型治疗方法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新型 的面肌痉挛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治疗、细胞治 疗等新型生物治疗方法可能为面肌痉挛患者带来 更好的治疗效果。
面肌痉挛
汇报人:XXX 2024-01-13
目 录
• 介绍 • 治疗方法 •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面肌痉挛演示ppt课件

面肌痉挛演示ppt课件

对患者的建议
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面肌痉挛患者应尽早就医,以便医生评估 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包 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如有不适或病 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寻求心理支持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面肌痉挛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并发症与风险 • 研究与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定义和概述
面肌痉挛
一种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 反复性的抽搐症状,通常局限于 一侧面部。
发病率
面肌痉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 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互助小组
组织面肌痉挛患者参加互助小 组,分享经验和心得,减轻心
理压力。
04 并发症与风险
并发症类型
眼部并发症
由于面肌痉挛常导致眼睑不自主 闭合,可能引发角膜炎、结膜炎
等眼部炎症。
面部并发症
长期面肌痉挛可能导致面部肌肉 疼痛、僵硬,甚至面部畸形。
心理并发症
面肌痉挛影响患者外观和社交, 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诊断技术研究
目前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 电图等。
治疗技术研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和手术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 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病因
01
进一步探索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02
开发更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技术,提高面肌痉挛的早期诊断率

面肌痉挛PPT课件

面肌痉挛PPT课件

8
手太阳筋经
【循行】
《灵枢· 经筋》:手太阳之筋,起 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 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 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 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 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 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 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 前,属目外眦,上额结于角。
9
手阳明筋经
【循行】
《灵枢· 经筋》:“手阳明 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 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 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 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 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 结于頄;直者上出于手太阳 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 颔。
10
三、临床表现
1、多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 2、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 点。 3、初起多为眼轮匝肌阵发性痉挛,逐渐 扩散到同侧面部、眼睑和口角,以口角 肌肉抽搐最为明显,严重时课累及同侧 颈阔肌。
26
2018/8/23
病案二:
韩某,女,67谷,重刺行泄法; 余穴常规针刺。 足三里可用温针灸。
21
其他疗法
1、皮内针 选穴:取心俞、胆俞。将揿 针埋入,胶布固定。 3~5 日后 可更换穴位,重新埋针。 2、三棱针:取大椎、角孙、肝 俞及耳尖等穴,点刺放血。
22
3 、耳针:取神门、眼、面颊、肝、交感、 皮质下。 每次选3~4穴,毫针刺法,或压丸 法。 4、穴位注射 选穴:患侧翳风。 药物: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射1~2ml。
23
2018/8/23
诊疗难点及思路
难点:本病疗效不佳且易复发
解决思路:本病病因不明确,与精神紧张、疲
劳、天气变化相关。注意辨病辨证结合,整体 体质调整,减少局部频繁刺激,注意心理疏导

面肌痉挛的科普知识课件

面肌痉挛的科普知识课件
采用放松技巧、冥想和深呼吸等方法来减少生活 中的压力。
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于预防面肌痉挛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与健康的饮食 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症状的发生。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定期检查
有相关病史的人应进行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 潜在问题。
面肌痉挛有时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 性硬化、帕金森病等)有关。
因此,了解病史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如果面部抽动影响到日常生活或社交活动,建议 及时就医。
早期的干预可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何时就医?
伴随其他症状
如果面肌痉挛伴随有其他神经症状,如感觉异常 、头痛等,应尽快就医。
谁会得面肌痉挛?
谁会得面肌痉挛?
发病人群
面肌痉挛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 中年及老年人。
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可能与女性在某些生理 和心理因素上的差异有关。
谁会得面肌痉挛?
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慢性压力和某些神经疾病可能增 加面肌痉挛的风险。
长期的情绪压力可能加重症状,因此心理健 康也很重要。
谁会得面肌痉挛? 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面肌痉挛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面肌痉挛? 2. 谁会得面肌痉挛? 3. 何时就医? 4.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5.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什么是面肌痉挛?
什么是面肌痉挛?
定义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状态,通 常表现为眼睑、嘴角或面部其他部位的抽动。
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痛苦和困扰,影响日 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肌痉挛PPT课件

面肌痉挛PPT课件
Page1717
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
• 面肌痉挛属于祖国医学“风证”、“筋肉瞤动”的范畴, 中医病名谓之“面风”。
• 针灸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治则以熄风、止痉、通络为主, • 穴位配伍以三阳经经穴为主,或以经验穴和阿是穴为主。
多以远端配穴或缪刺法为主。
Page1818
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
• 在手法上,对于面肌痉挛的刺激,宜少宜轻,过强的刺激 法会使已兴奋痉挛的肌肉更加趋于痉挛状态。
• 疗效评价:目前临床研究大多以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评 定标准,但症状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缺乏统一性,孰优孰 劣,众说纷纭,难以比较或体现各种疗法的优劣。
Page1919
Thank you!
Page2020
Page 55
面肌痉挛的程度判定 Cohen痉挛强度分级
0级:无痉挛; I级:外部刺激瞬目运动增多; II级:睑肌面肌轻度颤动,无功能障碍; III级:明显痉挛,轻度功能障碍; IV级:严重痉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
活 上述分级亦可用于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Page 66
• 鉴别诊断:
• 1.功能性眼睑痉挛:发生于老年妇女,常双侧性,无下半 部面肌抽搐。
• 近30 年来由于采用MVD 治疗HFS 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 留神经的完整性,不易导致术后面神经麻痹,MVD 已逐渐成 为治疗HFS 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段。
• MVD 治疗HFS的治愈率为70%~94.7 % ,总有效率为 87.5%~ 99.3 %。
• 术后听力障碍是MVD 治疗HFS 的主要并发症,术后耳聋发 生率为8.3%。
• 其机理可能是电刺激抑制了过多的神经冲动,同时有规律 的间断刺激矫正了不规律兴奋冲动的传导。
• 治疗6~12 周,疗效较好。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一般 无严重并发症。

面肌痉挛_【PPT课件】

面肌痉挛_【PPT课件】

五、鉴别诊断
1、单纯眼睑痉挛症 2、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 3、症状性面部痉挛、局限性癫痫等
面肌痉挛患者的检查及术前评估
1、检查 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技术对面肌
痉挛者进行面神经检查,发现患侧面神经REZ 附近存在迂曲的血管压迫神经。其敏感性为 94.3%,特异性为94.1%。
2、Hosoya 评分 MR不同扫描体位面神经Hosoya 与改良
影像学检查包主要为MRI,用以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 颅内病变,另外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TOF-MRA) 还有助于了解面神经周围的血管分布。
面肌痉挛病人在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都对卡马西平治疗有 效 (少部分病人可出现无效),因此,卡马西平治疗试 验有助于诊断。
MR增强扫描
✓ 增加静脉压迫神经的显示率 ✓ 更好地显示细小的血管分支
未发现血管
血管使桥脑变形 血管与桥脑下缘接触 未发现血管
血管使桥脑变形或从 面神经根部跨过
血管与桥脑下缘接触 或经过面神经根部
未发现血管
治疗
1、内科治疗 本病一般内科治疗无效。 口服:卡马西平0.1~~0.2 tid 肉毒毒素治疗:行局部肌肉多点注射 应用链霉素茎乳孔封闭治疗面肌痉:采用茎
面神经的分段
颅内段:长1.2—1.4cm,由桥延沟至内耳道, 此段无鞘膜,浸泡在脑脊液中。
内耳道段:长0.7—0.8cm,由内耳道口至 耳道底,有脑膜包绕。
迷路段:最短,0.3—0.4cm,起自内耳道底 的面神经管入口,向外侧面斜行,到达内侧 膝状体。
水平段:鼓室段,长0.8—1.2cm,起自膝状 神经节,急转向后微向下,经鼓室内侧壁达 到鼓室外侧壁。
④无效 (poor):面肌痉挛症状没有变化, 甚至加重。对于无效和部分缓解的病人,建 议复测 AMR,如果 AMR 阳性则建议尽早再 次手术;相反,如果复测 AMR 阴性,则可以 随访或者辅助药物、肉毒素治疗。

面肌痉挛课件ppt

面肌痉挛课件ppt
临床以一侧面神经所支配肌群得渐进性、无规律、不自主、 阵发得强直或阵挛性收缩为特征,常起始于眼轮匝肌,随即 波及到口轮匝肌,严重者累及颈阔肌,双侧受累者罕见。
面肌痉挛常有损患者形象,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社交。
临床表现
诊断:根据临床特征性表现及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诊断 不难。
鉴别诊断:
1、功能性眼睑痉挛:发生于老年妇女,常双侧性,无下半部 面肌抽搐。
(6)关颅:严密缝合硬脑膜,缝合枕下部肌肉与皮呋。
〖术中注意要点〗
(1)牵拉听神经时要十分轻柔,不可持续牵拉,以避免术后 发生听力下降与眩晕。
(2)面神经根部减压后,要观察面肌抽搐就是否完全消失, 反复刺激病人面部,不再发生抽搐为止。
〖术后处理〗 术后去枕平卧24h,静滴生理盐水1000ml,以纠正低颅压症
治疗进展- 面神经梳理术
基本原理就是分隔开面神经纤维,减少因责任血管在长期 压迫下发生脱髓鞘变性所致得神经轴索间异常电位蓄积与 发放,从而抑制面肌痉挛。
其优点为适应症广、并发症少且操作相对安全可靠,缺点 为破坏了神经得完整性,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面瘫,复发 率较MVD高。
治疗进展- 微血管减压术
近30 年来由于采用MVD 治疗HFS 取得较好得疗效,又能保 留神经得完整性,不易导致术后面神经麻痹,MVD 已逐渐成 为治疗HFS 得首选外科治疗手段。
MVD 治疗HFS得治愈率为70%~94、7 % ,总有效率为87、 5%~ 99、3 %。
术后面瘫、听力障碍就是MVD 治疗HFS 得主要并发症。
病因研究进展
1、血管因素: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得面肌痉挛就 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RCZ)存在血管压迫所致。------就是主要原因 。 2、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得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 芽肿、肿瘤与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面肌痉挛;后颅窝得 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面肌痉挛。在年轻患者中局 部得蛛网膜增厚可能就是引起面肌痉挛得主要原因之 一。 3、其它因素 面神经炎后遗症,引起面神经得髓鞘脱失, 形成各轴索之间得不正常传导,而引起面肌痉挛 。

面肌痉挛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面肌痉挛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总结
支持网络
建立支持网络,鼓励患者分享经验和互相支持。
社区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
总结
未来展望
随着科研的进展,面肌痉挛的治疗和管理将不断 改善。
鼓励患者关注最新的医学研究和治疗方法。
谢谢观看
面肌痉挛的危害
生活质量
频繁的面部抽动可能使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 困难。
例如,面肌痉挛可能影响说话和饮食。源自面肌痉挛的危害社会交往
面肌痉挛可能让患者在公众场合感到尴尬,减少 社交活动。
这可能导致孤立感和社交障碍。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 可以帮助减少症状。
病因
面肌痉挛的病因可能包括面神经受压、遗传因素 、脑卒中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面肌痉挛?
症状
患者常体验到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可能伴有 疼痛或不适感。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情绪波动而加重。
面肌痉挛的危害
面肌痉挛的危害
心理影响
面肌痉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
这会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面肌痉挛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面肌痉挛? 2. 面肌痉挛的危害 3.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4. 治疗方法 5. 总结
什么是面肌痉挛?
什么是面肌痉挛?
定义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的非自愿收缩,常表现 为眼睑、嘴角等部位的抽动。
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
什么是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特定的练习来改善面部肌肉的 控制能力。
定期参加物理治疗课程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

讲课面肌痉挛护理ppt课件

讲课面肌痉挛护理ppt课件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疼痛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及程度。 2、遵医嘱卧床休息三天,防止引起体位性低颅压性头痛。 护理相对集中,减轻护理及操作引起的疼痛。 3、与患者沟通,教会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促进病人较好的入睡,减轻疼痛。 5、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及程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 知医生。
术后护理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颅内出血:病人术后意识进行性变差至昏迷,出 现血压升高及脑疝发生。 ②术后脑脊液漏:清亮液体经由鼻孔流出。 ③术后面瘫: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 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 水自该侧淌下。 ④听力障碍:耳鸣、听力下降。 ⑤低颅压综合征:头痛、头晕、血压偏低,脉率加 快。
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 2、心理护理 3、术前常规护理(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 1、一般护理 ①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呼吸变化。 ②体位护理:清醒后半卧位。 ③饮食护理:注意有无呛咳、恶心、呕吐。 ④其他:呼吸道护理。
术后护理
2、面肌抽搐的观察 患者清醒后,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 持续时间,并记录面肌痉挛停止抽搐的时间。 并不是所有患者术后面部抽搐即刻停止,国内 外文献有类似报道,延迟治愈率有的甚至高达 61.8%,延迟治愈时间从术后数天至数年 不等。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恐惧/焦虑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焦虑的原因/程度。 2、向病人解释心情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3、向患者讲解成功病例,鼓励患者。 4、通知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共 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出院指导
1.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2. 一个月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天气多变 的季节更加应当注意,即使在夏天也要尽可能避 免受凉,避免发生面神经炎。 3. 术后一个月之内避免过度饮酒,因为醉酒后身体 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面神经炎,导致面瘫。 4. 注意左耳后伤口情况,如有红肿、疼痛、渗出, 及时到医院就诊。 5. 如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6. 注意观察有无面部无痛性抽搐,及时发现,及时 就医。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痉挛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肌 痉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 冷水等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 炎等炎症刺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疾病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冷水 等刺激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和 过度疲劳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患者 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 困难。
教授应对策略:指导患者进行放 松训练、情绪调节等方法,提高 应对能力。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心、 理解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
提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 孤独感。
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了解面肌痉挛: 了解疾病的症状、 病因和治疗方法, 以减轻焦虑和恐 惧。
单击
面肌痉挛的治疗 方法
面肌痉挛的康复 训练

面肌痉挛的概述
面肌痉挛的预防 和日常护理
面肌痉挛患者的 心理支持
定义和症状
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快 速、不规则的肌肉收缩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 自主抽搐的疾病
发病部位通常在眼睑、嘴角 等面部肌肉
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严 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病因和病理机制
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 术和面神经梳理术等手术治
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 和镇静剂等药物治疗面肌痉 挛
最新技术:如面肌痉挛的电 生理监测技术、面肌痉挛的
神经调控技术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药物治疗: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药物,以减轻面肌痉挛症状。
神经调节技术:利用神经调节技 术,如电刺激等,对面肌痉挛进 行治疗。

面肌痉挛的外科治疗(共22张PPT)

面肌痉挛的外科治疗(共22张PPT)

MR体位及评分 轴面 1.0
0.5 0.0 冠状面 1.0 0.5 0.0
Hosoya标准
改良Hosoya标准
血管位于脑桥外侧缘 内侧
血管与脑桥外缘相接 触 未发现血管
血管位于脑桥外侧缘 内侧或骑跨于面神经 根部
血管与脑桥外缘或面 神经根部相接触
未发现血管
血管使桥脑变形 血管与桥脑下缘接触 未发现血管
血管位于脑桥外侧缘内侧或骑跨于面神经根部
应用链霉素茎乳孔封闭治疗面肌痉:采用茎乳孔穿刺成功后,注入溶于2%利多卡因2 ml内的链霉素1 g。
IV级:严重痉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 (1)血管压迫面神经后髓鞘受损,神经纤维间形成跨突触传递而产生 Nhomakorabea位冲动。
漆松涛等用钛夹固定Telflon片,不仅牢固,而且对以后CT和MRI检查的图像无干扰伪影,并且提出钛夹的方向要与脑干长轴平行,避免钛夹对脑
干的压迫。
上述分级亦可用于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形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短路)、
过度兴奋所致。
应用链霉素茎乳孔封闭治疗面肌痉:采用茎乳孔穿刺成功后,注入溶于2%利多卡因2 ml内的链霉素1 g。 治疗后由Ⅱ~Ⅳ级降为0级者为完全缓解,由Ⅱ~Ⅳ级降为工~Ⅱ级者为明显缓解,由Ⅳ级降为Ⅲ级者为部分缓解。 I级:外部刺激瞬目运动增多;
面肌痉挛的外科治疗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致 面神经异位冲动发放,引起阵发性,半侧面部肌
肉不自主抽搐,发病时影响患者容貌,给患者身 心造成较大痛苦的一类疾病.
1、微血管压迫 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管压迫面

面肌痉挛汇报ppt课件

面肌痉挛汇报ppt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机制的深入研究
进一步探讨面肌痉挛的病因机制,如神经血管压迫的具体机制、 面神经脱髓鞘与面肌痉挛的关系等。
诊断技术的改进
研发更为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提高面肌痉挛的早期诊断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
挑战与机遇
避免面部受凉
寒冷刺激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收缩和痉挛,因此应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直接吹风或受凉。
控制情绪
情绪波动可能导致面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从而诱发面肌痉 挛。因此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过度使用面部肌肉
长时间过度使用面部肌肉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痉挛。因此 应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 导致面部肌肉紧张的活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仅累及眼轮匝肌。
累及眼轮匝肌及口角肌。
累及整个面部肌肉,甚至 可累及颈阔肌。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面肌痉挛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 、阵发性、反复性的抽搐,可累及一 侧或双侧面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 逐渐扩展到其他面部肌肉。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通过对面部肌肉的视诊、触诊等体格 检查,观察面部肌肉抽搐的范围、程 度和性质。
发病率
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发病原因和机制
血管因素
面肌痉挛可能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受到周围血管的压迫导致的 。这种压迫可以使得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改变,从而导致神 经冲动传导异常,引起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非血管因素
除了血管因素外,面肌痉挛还可能由非血管因素引起,如肿 瘤、炎症、外伤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导致面神经受到压迫或 刺激,进而引发面肌痉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 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 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 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 电 图 (electromyography,EMG)
18
和 异 常 肌 反 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
·
7 面神经的分段
颅内段:长1.2—1.4cm,由桥延沟至内耳道, 此段无鞘膜,浸泡在脑脊液中。
内耳道段:长0.7—0.8cm,由内耳道口至内 耳道底,有脑膜包绕。
迷路段:最短,0.3—0.4cm,起自内耳道底 的面神经管入口,向外侧面斜行,到达内侧 膝状体。
水平段:鼓室段,长0.8—1.2cm,起自膝状 神经节,急转向后微向下,经鼓室内侧壁达 到鼓室外侧壁。
19
影像学检查包主要为MRI,用以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 颅内病变,另外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TOF-MRA) 还有助于了解面神经周围的血管分布。
面肌痉挛病人在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都对卡马西平治疗有 效 (少部分病人可出现无效),因此,卡马西平治疗试 验有助于诊断。
·
20 MR增强扫描
·
--横断面扫描
22
扫描范围自延髓上部至脑桥下部 扫描角度与脑干成 95 ° ~110 °角
·
23 --斜矢状面扫描
平行于面听神经,扫描范围以神经为中心10mm区域
·
24 --冠状面扫描
垂直于横断面
·
25 在MRTA 扫描图像中
小动脉 颅神经
高信号强度 等或略低信号强度
可清楚显示颅神经出脑干段的行程,边缘光整,呈规则细条状影,两侧较 为对称
2、炎症
各种炎症引起的蛛网膜粘连、压迫包裹局部 神经、面神经炎后遗症。
3肿瘤
·
12 后颅窝神经血管复合体
·
13
绝大多数的病例是由于面神经脑干起始段的血管压迫 造成的。主要责任血管包括: ✓小脑前下动脉 (AICA) ✓ 小脑后下动脉 (PICA) ✓ 椎动脉 (VA) ✓ 基底动脉 (BA) ✓ 基底静脉 (BV)
垂直段:长1.5—2cm,自锥曲段至茎乳孔。
·
8
·
9
面神经于三叉神经从脑桥出发,其距根部3mm处缺乏神经鞘 膜的包裹,轴突是裸露的,临床上称此区为敏感区,也叫入 根区(root exit zone,REZ)
·
10 面神经不同部位及其血供
·
11
发病病因
1、微血管压迫
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 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形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 触传导(短路)、过度兴奋所致。
EMG 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 150 次)。
AMR 是面肌痉挛特有的异常肌电反应,潜伏期一般为 10 ms 左右,AMR 阳性支持面肌痉挛诊断。
AMR 检测方法:①刺激面神经颞支,在颏肌记录。②刺 激面神经 下 颌 缘 支,在 额 肌 记 录。采 用 方 波 电 刺
激,波 宽 0.2 ms,频率 0.5-1.0 Hz,强度 5-20 mA。 EMG 一般采用同芯针电极插入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 肌等,· 可记录到一种阵发性高频率的自发电位。
3
特点
1.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
2.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 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3.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4.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
4
分型
原发型: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 继发型:面瘫后遗症产生,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
1
·
2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 致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 轮 匝肌、表情肌、 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 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
·
5 面神经的大体解剖
面神经facial nerve , 是第七对脑神经。由 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 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 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
6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一是较大的运动根, 自脑桥小脑角区,脑桥延髓沟外侧部出脑; 一是较小的混合根,称中间神经,自运动根 的外侧出脑,两根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穿 内耳道底进入与中耳鼓室相邻的面神经管, 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 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在面神经管内有膨大 的膝神经节。面神经穿经面神经管及最后穿 出腮腺时都发出许多分支。
·
14
血管因素
病因
小脑前下动脉(AICA) 小脑后下动脉(PICA)
பைடு நூலகம்
·
15
·
16
病理生理
存在两种假说:
(1)血管压迫面神经后髓鞘受损,神经纤维间 形成跨突触传递而产生异位冲动。
(2)血管压迫类似于“点燃”机制,导致面神 经运动核兴奋性增高。
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面神经运动核兴 奋性增高可能是HF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
26
正常面听神经 复合体(VII&VIII) 与周围血管无接触
·
27
左侧 AICA压迫面神经脑干起 始段(REZ)
·
28
左侧VA压迫面神经REZ段
·
29
血管压迫
左侧椎动脉压迫左侧面神经的脑 干起始段
·
临床表现
30
1、一般情况 中年后起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右侧稍多。 男女无差别或女性稍多。 2、症状 典型的面肌痉挛首先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下发展波及整个半侧面
✓ 增加静脉压迫神经的显示率 ✓ 更好地显示细小的血管分支
·
21 3D time-of-flight (3D-TO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TOF-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检查技术,利用MR 成像技术来描绘解剖组织中血管路径并三维展示出来的 方法。它是基于流动血液与周围相对静止组织的MR信号 之间存在差异而获得图像对比的一种技术,与血液流动 有关,对动脉特别敏感,无需注入对比剂,可使血管显 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