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格教育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格教育策略

摘要:作为一项人文教学科目,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人格、情操的培养,以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发展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而语文教学在推动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师生交流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格培养的一点认知,旨在为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语文教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策略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我觉得,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而语文教学在推动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在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感受作品,读出自

己的真实感受。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而且要教会学生从阅读中去了解自己、对照自己和分析自己,进而提高自己,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正面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其精神熏陶和人格培养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感化,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因而,我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抓住课文里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来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辨美丑明是非,领悟高尚的人格。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品读“父亲”在特定环境中送别儿子,并艰难翻越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其中包含的“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明确了这是一种舐犊之情——拳拳的父爱。

二、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和人格的完善。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珍视在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可贵的真实感情、真实的心灵。因为这种真实的感情和心灵一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是对我们教师极大的信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

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在作文引导中,我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个父女之间的故事,父亲是个残疾人,为了供应女儿上高中、上大学含辛茹苦,受尽了磨难,而女儿也特别争气,在名牌大学里考上了研究生、博士……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时间沉浸在他们父女之间的深情当中,还有不少同学感动得悄悄地抹泪。接着,我话锋一转,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有什么话要对父母说吗?就这样,我一直鼓励学生在信中与自己的亲人交流,做好示范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思路,触动学生心灵。最后,同学们普遍都能写出父母关爱自己的真实的事例来,流露了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三、在师生交流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孟子说:“人人皆有不忍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当然要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人格。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起点。初中生年纪较小,心理上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时候信心不足;特别是

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人物形象,语言和作者的故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还有,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竞争是残酷的,遭受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承受能力较差,意志较脆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的背景和课文丰厚的内涵等,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在教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我让学生了解舜等六位古代伟人虽出身卑微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的磨练后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深刻体会成才是需要艰苦磨练的,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而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是一篇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让学生学而有得,认识到古人成才尚且如此,今天,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更应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立志成才。这才是健康人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甘肃农业》 2010 第12期

[2]马旭蓉在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中培养独立人格《青海教育》2006 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