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拔鸭毛
游戏方法:人手一个小筐子,每人身上夹20个小夹子。游戏开始时,幼儿(小鸭子)站在大圆里(池塘)去拔别的小鸭子身上的鸭毛(夹子),在拔别人身上的“鸭毛”时,也要注意躲闪,不让别人拔掉自己的身上的“鸭毛”。
3)小鸡吃米
游戏方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当鸡舍,扮演小鸡的幼儿站在圆圈内。另选一名幼儿扮演饲养员,手拿一些小硬纸片或是小塑料茶塑当米,站在圈外。前奏时做好准备,歌曲开始,“饲养员”边唱边随节奏圈外撒“米”,唱到“你也捡,我也拾”时,“小鸡”出圈争拾。音乐结束,拾得多者获胜并当“饲养员”。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各种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各个游戏的性质,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设置游戏的类型,为以后组织游戏打下结实的基础。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游戏的不同分类
【教学难点】幼儿游戏的发展
二、讲授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分类
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
1、感觉运动游戏
又称“机能性游戏”。幼儿反复练习感知觉与动作。如小婴儿反复地丢拣玩具或物品,从身体动作和活动中得到快乐。
2、象征性游戏
幼儿以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幼儿能脱离对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像。如用一只小篮代替汽车的方向盘。以后逐渐学会用动作和语言符号进行思维,如“假装咱们受了伤”并作疼痛状等。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活动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会性游戏。简单的规则游戏出现在四五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演化为体育游戏、纸牌游戏等。
序号
内容
时间
各种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组织课堂:整理秩序,检查仪表,考勤登记。
一、导入
引入新课: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它为幼儿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和五彩的世界。以儿童生长发育中出现明显的重要变化为分界线,以儿童年龄发展特征为依据,来划分儿童游戏的类型,这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游戏分类方法,是以儿童发展阶段为参照系统的分类方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使用游戏材料的方式不同,游戏的类型也不同。
开始于出生后的4~6月,延续至婴儿、幼儿期的最初的游戏形式。以后继续发展,每当需要掌握新的技能(如打球等)时,就会有这种练习。
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
在将近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达到明显的高峰。虽然小学儿童仍有明显的象征性游戏(特别在非公众场合——家中或校外户外活动场中),但游戏的性质变得“小型化”——用纸偶、玩具兵等小物件来替代游戏者本人;变得“抽象化”——用观念和语言来替代身体的行为;变得更“社会化”——游戏有了新的定义和喻义(如表演“滑稽短剧”)。
4)五指歌
游戏方法:全班幼儿围成圆圈,请一名幼儿扮演小猎手,随着歌词做动作,其他幼儿双手随歌词节奏,逐一伸屈。⑦——⑧小节,“猎手”做打枪动作,瞄准谁,谁立即做松鼠动作跳出。⑨——⑩小节,幼儿随歌词自由创作表演。
5)顶球走
游戏方法:将绳球的绳子绕在球上后放在头上,然后在平行线中间走,要求不得踩线或掉球,否则重走。可以进行迎面接力比赛。
2、平行的游戏幼儿单独做来自百度文库戏。
3、联合的游戏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
4、合作的游戏幼儿形成小组做游戏。
三、我国游戏分类
1、创造性游戏: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表演游戏
2、规则游戏:a)智力游戏、b)体育游戏、c)音乐游戏
第二节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儿童游戏的发展
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动水平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课(小组形式):
讨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各自包含哪些游戏。
【作业与思考】给五种游戏按上面所讲三类标准分类,并阐明原因。
1)猫捉老鼠
游戏方法:一名幼儿做猫蹲在地上“睡觉”,其余幼儿做老鼠在猫的周围围成一个圈,做老鼠的幼儿沿着圆圈边走边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老猫老猫快快醒,啊呜一声抓住你。儿歌结束,猫喊一声“喵~~”后开始去抓老鼠,老鼠开始分散逃开。猫抓住一只老鼠后,游戏结束。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主要出现在两岁以前)
2、平行游戏阶段(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3、联合游戏阶段(这种游戏多见于3~4岁)
4、合作游戏阶段(这种游戏多见于5岁或5岁以上)
三、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发展
1、大班幼儿游戏
5——6岁(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合作游戏。他们有了和同伴一起共同游戏的愿望,在游戏前有明确的目的,事先会进行游戏任务的分工,追求游戏的结果,会克服困难完成游戏任务。比如:幼儿商量一起搭建一个游乐园,即使有的孩子想搭建高楼,他也会遵从游戏分工完成用小插片搭建花坛的任务。这时孩子有了一定的坚持性,会在几天内为一个任务而持续选择一个区域,直到任务完成。
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
当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衰退、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时,综合了操作性和象征性因素的结构游戏逐渐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小年龄儿童的结构游戏较多地反映具体的事物(如“房子”等),年长些的儿童则更多地反映抽象的概念(如“战争”或“和平”的情景等)。这些行为持续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逐渐演化成艺术、手工艺、建筑创作等。
3、结构性游戏
又称“创造游戏”。幼儿运用积木、粘土、沙或纸等制作物品,进行造型活动。
4、规则游戏
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通常是由教师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创编的,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大都是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
1、单独的游戏幼儿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兴趣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周围其他伙伴的活动。
2、中班幼儿游戏
4——5岁(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联合游戏。他们身上已经有了共同游戏的影子,从一开始的相互间的松散关系,逐渐变得有了相同的游戏目的,只不过这种目的是随时变化的。比如幼儿一会儿说“咱们一起搭房子吧”,一会儿又会被一根长条积木吸引,把它当做长枪玩模拟打枪的游戏了。
3、小班幼儿游戏
3——4岁(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平行游戏,也可以说是对同伴无意识的模仿游戏。他们的行为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玩,“打桩床”(一种将木棒或者球敲击进洞的游戏),另一个孩子看到了也在那里用力敲,实际上他的洞口并没有故什么东西,他只是单纯地在模仿同伴的活动,觉得这样做很有趣。
游戏方法:人手一个小筐子,每人身上夹20个小夹子。游戏开始时,幼儿(小鸭子)站在大圆里(池塘)去拔别的小鸭子身上的鸭毛(夹子),在拔别人身上的“鸭毛”时,也要注意躲闪,不让别人拔掉自己的身上的“鸭毛”。
3)小鸡吃米
游戏方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当鸡舍,扮演小鸡的幼儿站在圆圈内。另选一名幼儿扮演饲养员,手拿一些小硬纸片或是小塑料茶塑当米,站在圈外。前奏时做好准备,歌曲开始,“饲养员”边唱边随节奏圈外撒“米”,唱到“你也捡,我也拾”时,“小鸡”出圈争拾。音乐结束,拾得多者获胜并当“饲养员”。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各种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各个游戏的性质,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设置游戏的类型,为以后组织游戏打下结实的基础。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游戏的不同分类
【教学难点】幼儿游戏的发展
二、讲授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分类
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
1、感觉运动游戏
又称“机能性游戏”。幼儿反复练习感知觉与动作。如小婴儿反复地丢拣玩具或物品,从身体动作和活动中得到快乐。
2、象征性游戏
幼儿以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幼儿能脱离对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像。如用一只小篮代替汽车的方向盘。以后逐渐学会用动作和语言符号进行思维,如“假装咱们受了伤”并作疼痛状等。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活动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会性游戏。简单的规则游戏出现在四五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演化为体育游戏、纸牌游戏等。
序号
内容
时间
各种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组织课堂:整理秩序,检查仪表,考勤登记。
一、导入
引入新课: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它为幼儿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和五彩的世界。以儿童生长发育中出现明显的重要变化为分界线,以儿童年龄发展特征为依据,来划分儿童游戏的类型,这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游戏分类方法,是以儿童发展阶段为参照系统的分类方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使用游戏材料的方式不同,游戏的类型也不同。
开始于出生后的4~6月,延续至婴儿、幼儿期的最初的游戏形式。以后继续发展,每当需要掌握新的技能(如打球等)时,就会有这种练习。
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
在将近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达到明显的高峰。虽然小学儿童仍有明显的象征性游戏(特别在非公众场合——家中或校外户外活动场中),但游戏的性质变得“小型化”——用纸偶、玩具兵等小物件来替代游戏者本人;变得“抽象化”——用观念和语言来替代身体的行为;变得更“社会化”——游戏有了新的定义和喻义(如表演“滑稽短剧”)。
4)五指歌
游戏方法:全班幼儿围成圆圈,请一名幼儿扮演小猎手,随着歌词做动作,其他幼儿双手随歌词节奏,逐一伸屈。⑦——⑧小节,“猎手”做打枪动作,瞄准谁,谁立即做松鼠动作跳出。⑨——⑩小节,幼儿随歌词自由创作表演。
5)顶球走
游戏方法:将绳球的绳子绕在球上后放在头上,然后在平行线中间走,要求不得踩线或掉球,否则重走。可以进行迎面接力比赛。
2、平行的游戏幼儿单独做来自百度文库戏。
3、联合的游戏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
4、合作的游戏幼儿形成小组做游戏。
三、我国游戏分类
1、创造性游戏: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表演游戏
2、规则游戏:a)智力游戏、b)体育游戏、c)音乐游戏
第二节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儿童游戏的发展
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动水平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课(小组形式):
讨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各自包含哪些游戏。
【作业与思考】给五种游戏按上面所讲三类标准分类,并阐明原因。
1)猫捉老鼠
游戏方法:一名幼儿做猫蹲在地上“睡觉”,其余幼儿做老鼠在猫的周围围成一个圈,做老鼠的幼儿沿着圆圈边走边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老猫老猫快快醒,啊呜一声抓住你。儿歌结束,猫喊一声“喵~~”后开始去抓老鼠,老鼠开始分散逃开。猫抓住一只老鼠后,游戏结束。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主要出现在两岁以前)
2、平行游戏阶段(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3、联合游戏阶段(这种游戏多见于3~4岁)
4、合作游戏阶段(这种游戏多见于5岁或5岁以上)
三、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发展
1、大班幼儿游戏
5——6岁(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合作游戏。他们有了和同伴一起共同游戏的愿望,在游戏前有明确的目的,事先会进行游戏任务的分工,追求游戏的结果,会克服困难完成游戏任务。比如:幼儿商量一起搭建一个游乐园,即使有的孩子想搭建高楼,他也会遵从游戏分工完成用小插片搭建花坛的任务。这时孩子有了一定的坚持性,会在几天内为一个任务而持续选择一个区域,直到任务完成。
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
当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衰退、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时,综合了操作性和象征性因素的结构游戏逐渐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小年龄儿童的结构游戏较多地反映具体的事物(如“房子”等),年长些的儿童则更多地反映抽象的概念(如“战争”或“和平”的情景等)。这些行为持续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逐渐演化成艺术、手工艺、建筑创作等。
3、结构性游戏
又称“创造游戏”。幼儿运用积木、粘土、沙或纸等制作物品,进行造型活动。
4、规则游戏
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通常是由教师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创编的,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大都是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
1、单独的游戏幼儿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兴趣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周围其他伙伴的活动。
2、中班幼儿游戏
4——5岁(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联合游戏。他们身上已经有了共同游戏的影子,从一开始的相互间的松散关系,逐渐变得有了相同的游戏目的,只不过这种目的是随时变化的。比如幼儿一会儿说“咱们一起搭房子吧”,一会儿又会被一根长条积木吸引,把它当做长枪玩模拟打枪的游戏了。
3、小班幼儿游戏
3——4岁(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平行游戏,也可以说是对同伴无意识的模仿游戏。他们的行为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玩,“打桩床”(一种将木棒或者球敲击进洞的游戏),另一个孩子看到了也在那里用力敲,实际上他的洞口并没有故什么东西,他只是单纯地在模仿同伴的活动,觉得这样做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