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及制备OfficeWord
维生素C注射剂处方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维生素C注射剂处方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b84d79960590c69fc3765f.png)
维生素C 注射剂处方设计夏轩藏药学201246901015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掌握影响注射剂成品质量的因素。
3、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及注射剂质量检查内容。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烧杯烧杯(1000mL),量筒(100mL),托盘天平,3 号垂熔玻璃漏斗,安瓿(2mL),水浴,电炉,pH 试纸,纸浆,微孔滤膜,多功能熔封仪,热压灭菌器,澄明度检查台,注射器。
试剂:VC 250g(主药)、碳酸氢钠125g(调节PH 值)、焦亚硫酸钠1g(抗氧剂)、L—半胱氨酸1g(抗氧剂)、EDTA—Na2 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10.0g/ml 亚甲蓝。
三、工艺流程①、水→(蒸馏法或反渗透法)→纯化水→(蒸馏或反渗透法)→注射用水→过滤②、空安瓿→(过滤后的注射用水洗涤)→干燥灭菌→冷却③、原辅料→配制→(过滤后的注射用水)→粗滤→精滤→灌装(燥灭菌的安瓿)→熔封四、制备取配制量的80%注射用水通入CO2 至饱和,加入处方量的EDTA-Na2 溶于水中,搅拌混匀,加入处方量的维生素C 使之溶解。
然后分次缓慢加入碳酸氢钠,将溶液的PH 值调至5-7 之间。
加入处方量焦亚硫酸钠和L-半胱氨酸,再加被CO2 饱和的注射用水至1000ml,用纸浆过滤,再将溶液倒入微孔滤膜或者垂熔玻璃漏斗中过滤,充CO2 灌封于干燥的安瓿中,用流通蒸汽灭菌15min,然后将灭菌的注射液放入10.0g/ml 的亚甲蓝溶液中检漏,并剔除废品。
五、质量检查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鉴别:取本品造量,加水10ml 溶解后,分成二等分,在一份总加硝酸银试液0.5ml 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
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 滴,试液颜色即消失。
检查:1、PH 值应为5.0-7.02、颜色:取本品,加水稀释成每1ml 中含维生素C50mg 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2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6。
[药剂学] 实验3 5%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及工艺设计
![[药剂学] 实验3 5%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及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449120b14e852459fb578e.png)
药剂维C【实验题目】【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操作】【处方分析】【实验结果】【思考题】1.此实验是单因素处方筛选,未能反映各因素间的交互影响,若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处方筛选,实验应如何设计?2.写出维生素C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性状:维生素C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应避光密闭保存。
在水中易溶,呈酸性,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2酸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具有烯二醇结构,C2-OH由于受共轭效应影响,酸性极弱(pK2=11.57),C3-OH酸性则较强(pK1=4.17),故维生素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呈钠盐。
3旋光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因而具有旋光性。
依法测定(ChP2015通则0621),含本品0.10g/mL的水溶液的比旋度为+20.50°~+21.50°。
4还原性: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成二酮基而成为去氢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在碱性溶液或强酸性溶液中可进一步水解生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活性。
5水解性:维生素C和碳酸钠作用可生成单钠盐,不致发生水解,因双键使内酯环变得稳定,但在强碱溶液中,内酯环可水解,生成酮酸盐。
6类糖:维生素C的结构与糖相似,因而具有糖类性质的反应。
7紫外吸收:维生素C分子中具有共轭双键,其稀盐酸溶液在243nm处有最大吸收,若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则红移至265nm。
在水溶液中可发生互变异构,主要以烯醇式存在,酮式量很少。
两种酮式异构体中,2-氧代物较3-氧代物稳定,能分离出来,3-氧代物极不稳定,易变成烯醇式结构。
9硝酸银、氯化铁、碱性酒石酸铜、碘、碘酸盐及2,6-二氯靛酚也能氧化维生素C成为去氢抗坏血酸。
去氢抗坏血酸在氢碘酸、硫化氢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又可逆转为维生素C。
金属离子可催化其氧化速度,催化作用顺序为Cu2+>Cr3+>Mn2+>Zn2+>Fe3+。
药剂学实验指导——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docx
![药剂学实验指导——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ab41c40700abb68a882fb77.png)
实验二十五维生素 C 注射液稳定性实验实训目的了解使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进行注射剂稳定性预测的原理掌握使用恒温加速试验法进行维生素 C 注射液有效期预测的方法实训器材药品维生素 C 注射液( 2ml ∶ 0.25g )、 0.1mol ·L -1 碘液、丙酮、稀醋酸、淀粉指示剂等。
器材 恒温水浴箱、碘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
实训指导维生素 C 注射液有效期的预测1.方法步骤(1)在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箱中分置用纱布裹好的维生素C 注射液( 2ml ∶ 0.25g )。
(2)当注射液与水浴温度相同时,立即取样5 支安瓿(设为零时间样品)并计时,然后根据规定间隔时间取样,用冰浴冷却后,立即测定或存于冰箱待测。
(3)试验温度为和取样时间分别是:70℃的 0、 24、 48、 72、 96h , 80℃的 0、12、24、 36、 48h , 90℃的 0、 6、 12、 18、 24h , 100℃的 0、3、 6、 9、 12h 。
(4)含量测定把每次取样的 5 支安瓿维生素 C 注射液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ml 置100ml 碘量瓶中,加 15ml 蒸馏水和 2ml 丙酮,摇匀并放置5min 后,加 4ml 稀醋酸和 1ml淀粉指示液,用 0.1mol/L 碘液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保持 30 秒不褪。
记录每次测定时碘液所消耗的毫升数 V 。
( 0.1 mol/L 碘液每 1ml 相当于 8.806mg 的维生素 C )。
(5)结果计算计算相对浓度:记录每次所测维生素C 的含量 V (即碘液消耗的毫升数),设零时间碘液消耗的毫升数 V 0(初始浓度)为100%相对浓度,其他时间点碘液消耗的毫升数 V 与其比较,即得各自的相对浓度C (%)。
C (%)V 100%(式 25-1)V 0计算反应速度常数 K :作 lgC - t 图。
根据一级反应公式,用lgC 对 t 进行线性回归得直线方程,从直线的斜率求出各实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
最新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教案
![最新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d14c0ba0d4a7302763a6c.png)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及注射液的质量检测方法。
对工业药剂学、药物分析课程进一步加深理解;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本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复习注射剂处方设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及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与方法等内容;掌握pH 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的使用方法。
根据Vc易于被氧化的性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及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结果,自行设计Vc注射剂处方并按处方进行注射剂的制备与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内容根据Vc易于被氧化的性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及处方考察项目结果,自行设计Vc注射剂的处方;根据设计的处方进行注射剂的制备;进行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四、实验操作(一)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1、加热时间及含氧量的影响取注射用水80mL,加入维生素C12.5g,分次加入NaHCO3,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至5.8〜6.2,补充注射用水至100mL,配成125g/L的维生素C注射液。
将其分为A,A1两份,按表1要求操作。
溶液分别灌封于2mL安瓶,并作标记。
然后置沸水中煮沸40min,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
分别取五支混匀后测定。
表1 加热时间及抗氧剂对V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取通CO2气体饱和5min注射用水,加入维生素C12.5g,分次加入NaHCO3,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至5.8〜6.2,补充注射用水至100mL,配成125g/L的维生素C注射液。
将其分为B,B1两份,按表2要求操作溶液分别灌封于2mL安瓶,并作标记。
然后置沸水中煮沸40min,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
分别取五支混匀后测定。
表2 含氧量及抗氧剂对V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几种情况下透光率的大小,得出结论:2、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按1项下工艺配成250g/L维生素C溶液80mL,精密量取15mL置25mL 量瓶中,共5份,按表3所示加入试剂,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的透光率。
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
![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48177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b.png)
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一、概述维生素C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生理性液体制剂,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和辅助治疗感冒、低烧等疾病。
实验二、VC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二、VC注射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e885e69502d276a200292ecf.png)
(6)pH值对VC注射液的稳定性影响
VC溶液呈酸性,在偏酸环境中比较稳定。 影响稳定的因素:氧气、pH值、金属离子、温度 及光线等,VC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放置过程中颜色 变黄和含量下降。《药典》规定:VC注射液检查颜色,用分 光光度法在420 nm处测定A值不得超过0.06(以蒸馏水为空 白)。 操作:取 VC,配成5%溶液,将上述溶液分成4份,每份 25 ml,置于小烧杯中,用NaHCO3调节pH,分别至4.0、5.0、 6.0、7.0(用pH试纸),倒至25 ml具塞试管中,0时间测吸光 度1份(以蒸馏水调空白),再同时煮沸1h,分别于0.5、1.0 h测定各pH值溶液的吸光度,于0、1.0 h取各溶液2ml,按VC 含量测定方法(碘滴定法)测定溶液中VC含量。
①溶液型:是指易溶于水而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或溶于克注射油性介 质的都可以制备溶液型注射剂。 ②混悬型:是指水难溶性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可制成水或油混悬 液。 ③乳剂型:是指根据需要将水不溶性药物溶解在油性溶剂中,再分散于水相, 制成乳剂型注射剂。 ④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针,采用无菌操作法或冻干技术制成的粉末制剂。 (2)常用溶剂或附加剂: 常用溶剂:注射用水、注射用油,其他:乙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 甘油、二甲基乙酰胺,等。 主要附加剂:抗氧剂、金属螯合剂、pH缓冲剂、助悬剂、稳定剂、增溶剂、 抑菌剂、局麻剂、等渗调节剂,等。
通用名称:维生素 C 注射液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化学名称:L- 抗坏血酸。
临床应用:VC注射液
辅料为:碳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依地酸二钠、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山梨醇、氢氧 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 C 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①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 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② 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 ③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规格】(1)2ml:1g (2)2.5ml:1g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 次;小儿每日 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 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必要时,成人每次 2~4g,每日1~2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 C 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昏厥。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62073336a45177232f60a28e.png)
抗坏血酸注射液的处方设计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抗坏血酸注射液制剂工艺的优选,科学地选择原料药物(供注射用原料及质量要求)、附加剂(品种、用量)及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本统筹兼顾。
从制剂的稳定性和内毒素检查两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科学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关键词:抗坏血酸注射液;正交试验法;稳定性;热原检查;处方;质量控制1、抗坏血酸简介、理化性质图一、维生素CIUPAC名: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
本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90 - 192℃,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水溶性,比旋度:+°至+°,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为己糖衍生物。
[1]、药理毒理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每日l-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
孕妇应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2]、抗坏血酸注射剂药效学研究蛋白结合率低。
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
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l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2]2、处方筛选实验证明,抗坏血酸注射液的色泽变化比含量下降敏感得多,注射剂在贮存或加热过程中,当透光率降至80%左右时,含量一般仍维持在95%左右,因而在筛选处方时以透光率作为考察指标。
本文采用初筛和正交试验法对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溶液的PH以及制剂工艺条件作了较大量的筛选工作,经过多次重复和对比试验,最后拟定以下处方。
维C注射液
![维C注射液](https://img.taocdn.com/s3/m/307ca43258fb770bf78a554d.png)
维C注射液:维c 104g(主药)碳酸氢钠49g(ph调节剂)EDTA-2NA 0.05g(络合剂)亚硫酸钠2.0g(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VB2注射液:维B2 2.575g(主药)烟酰胺77.25g (助溶剂)乌拉坦38.65g(局麻剂)苯甲醇7.5ml(抑菌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柴胡注射液:北柴胡1000g(主药)氯化钠8.5g(等渗调节剂)吐温80 10ml(增溶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陈皮油(主药)β-环糊精(包合材料)无水乙醇()蒸馏水液状石蜡微囊制备:液状石蜡2ml(主药)明胶2g(囊材、乳化剂)10%醋酸溶液适量(ph调节剂)60%硫酸钠溶液适量(凝聚剂)36%甲醛溶液3ml(交联剂)纯水适量鱼肝油微囊制备:鱼肝油5g(主药)阿拉伯胶5g(囊材)明胶5g(囊材)36%甲醛溶液2.5ml (交联剂)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ph调节剂)5%~10%醋酸溶液适量(ph调节剂)常用的浸出方法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浸出方法浸渍法/避免大量无效成分浸出/需时长效率低/渗漉法/动态浸出效率高/需时长不宜用水作溶剂煎煮法/提取成分较多/ 杂质多易霉败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提取和蒸馏双重作用/ 适用于热敏物质亲脂性分子量小物质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五大性质:水溶性吸附性不挥发性耐热性过滤性去除热原的方法:器具:高温法酸碱法配制溶液过程:活性炭吸附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注射用水:蒸馏法给药途径:无菌、微生物限度、安全漏气检查喷射速度和喷出总量检查(非定量阀门):喷出总量>=标示量85%每瓶总扌钦与每扌钦主要含量(定量阀门):平均每揿主药含量为标示量80-120%雾滴分布:雾滴药量>=标示量15%影响浸出的因素:浸出溶剂温度压力浓度梯度粉碎度常用的浸出制剂脂质体制备: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过膜挤压法French挤压法化学梯度法。
实验 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实验 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5ef784e011ca300a7c39006.png)
实验目的
• 1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要点。 • 2掌握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和方法。 • 3掌握注射剂稳定化方法。 • 4 了解注射剂灌装量的调节要求。
实验指导
• 注射剂的制备过程:
• 主药 安瓿 洗涤 干燥
• 辅料
• 80%溶剂
溶解
过滤
补加溶剂
灌装 质检 包装 成品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实验内容与操作处方维生素c50g碳酸氢钠约24g调ph507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5g焦亚硫酸钠02g注射用水加至100ml操作4灭菌与检漏操作注意1配液时将碳酸氢钠加入于维生素c溶液中时速度要慢同时要不断搅2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与金属用具接触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及质量评价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学教学实验中心
注射用水 维C 80ml 溶解 焦亚硫酸钠 溶解
碳酸氢钠 布氏漏斗 搅拌 活性炭 pH 5.8-6.2 粗滤 10min 注射用水至 微孔滤膜 100ml
精滤
灌装20支
操作注意
• (1)配液时,将碳酸氢钠加入于维生素C溶液 中时速度要慢,同时要不断搅拌。
• ( 2 )过滤时注意不要倒吸,先恢复常压,再
• 一个合格的注射剂必须是澄明度合格、无菌、
无热原、安全性合格(无毒性、溶血性和刺 激性)、 • 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pH值、渗透压(大容 量注射剂)和药物含量应符合要求。
实验内容与操作
• 1. 处方
维生素C 5.0g
碳酸氢钠
焦亚硫酸钠
约2.4g (调pH6.0)
0.2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 操作:
关闭真空泵。精滤时小心过滤装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备维生素c注射剂的基本流程
![制备维生素c注射剂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b01c75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2.png)
制备维生素c注射剂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按照[制备维生素c注射剂的基本流程]为主题,以实际应用情况写一篇流程,回答要求步骤详细,回答字数不少于800字。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doc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doc](https://img.taocdn.com/s3/m/b6f85869360cba1aa911da40.png)
第一章前言1引言1.1 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维生素 C 注射剂(即L- 抗坏血酸)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 C 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二烯醇基[-C(OH)=C(OH)-] 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
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受氧的影响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治疗活性,此化合物再被氧化则成草酸及L- 丁糖酸。
由于维生素 C 注射剂在生产及贮存期间易发生变色等质量问题,是注射剂生产中较难掌握的品种之一。
所以在其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1.1.1 维生素 C 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3、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4、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5、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6、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7、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1.2 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理性质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 ( 亚硝胺 ) 生成的作用。
1.1.3 药代动力学蛋白结合率低。
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
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 14g/ml 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1.1.4 适应症(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ba30a9f2852458fb760b56a5.png)
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实验六一、实验目的1、通过维生素 C 注射液处方稳定性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
2、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
3、掌握注射剂(小针)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二、实验指导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应根据剂型特点、主药的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要求,从制剂的稳定性(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安全性(毒副作用)和有效性(速效、长效等)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素,用科学方法进行原、辅料(品种、用量)的选择,还要考虑生产条件和成本等问题。
本实验通过对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组成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并设计处方,再按拟定的处方进行制备。
初步掌握注射剂(小针)的研制和生产过程。
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干燥固体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则很快变色,含量下降。
这是由于维生素 C的分子结构中,在羰基毗邻的位置上有二个烯醇基,很容易被氧化生成黄色的双酮化合物,再迅速水解、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其反应如下。
因此,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应重点考虑如何延缓药物的氧化分解,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维生素C的氧化过程常会受到溶液的pH值、空气中的氧、重金属离子和加热时间(如加热溶解与灭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延缓药物氧化分解可采用下列措施:(1)除氧溶液中的氧和安瓿空间的残余氧对药物稳定性影响很大,应设法排除。
在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接触,可在配液和灌封时通入惰性气体。
配液前,注射用水应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去除溶剂中溶解的氧。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氮气,采用二氧化碳驱除维生素 C溶液中的氧,其效果优于氮气。
但应注意二氧化碳可使溶液的pH下降,呈酸性,也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影响其稳定性。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驱除安瓿空间的氧,用氮气较好。
(2)加抗氧剂常用于偏酸性水溶液的抗氧剂有焦亚硫酸钠(NazSQ)、亚硫酸氢钠(NaHS⑨、亚硫酸钠(Na z SO)等,用量一般为1.0〜2.O g / L。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及制备OfficeWord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及制备OfficeWord](https://img.taocdn.com/s3/m/bbc692ef27d3240c8547ef3b.png)
H 2OC C C CH 2OHO HO O C H COOH OHHCOOHCOOH C C HOOCOH HHOHCH 2OH实验三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及制备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维生素C 注射液稳定性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
2.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3.熟悉影响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和提高药物稳定性的措施。
4. 熟悉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序号 内容时间(h ) 1 影响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因素考察 5 2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制备 4 3 维生素C 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3 总计12三、原理与指导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由于直接将药液注入人体血管或组织内,故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且作用可靠,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对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注射剂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对某些药物可定位给药,产生局部作用。
注射剂的成品,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和剂量合格,安全性和稳定性符合要求,pH 值符合规定等。
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应根据剂型特点、主药的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要求,从制剂的稳定性(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素,用科学方法进行原、辅料(品种、用量)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生产条件和成本等问题。
本实验通过对维生素C 注射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并设计处方,再按拟定的处方进行制备。
维生素C 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 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其反应如下:抗坏血酸 去氢抗坏血酸2,3-二酮-L-古罗糖酸+草酸 L-丁糖酸因此,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应重点考虑如何延缓药物的氧化分解,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实验六 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共21页文档
![实验六 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共21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37480a30975f46526d3e134.png)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2020/5/31
返回
更多精品资请访问
更多品资源请访问
3.操作注意事项: (1)测定中加入稀醋酸,是使滴定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在酸性介质中 维生素C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减慢,但样品溶于稀酸后仍需立即进行 滴定。 (2)应以重新煮沸冷却的水作为溶媒,目的是减少水中溶解氧对测定 的干扰。 (3)测定中加入丙酮,是为了消除注射液中的抗氧剂焦亚硫酸钠(或 亚硫酸氢钠)的干扰。
可以用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等抗氧剂,可与丙
酮或甲醛反应生成加成物,从而排除抗氧剂对测定的干扰
。 滴定反应式:
CH2OH
H C OH O O +I2 H+
CH2OH
H C OH O O +2HI
HO OH
OO
2020/5/31
一、测定原理
2.含量计算:
标示 % V 量 I2TF1 0 3V每支 10 % 0 V供 S标示
2020/5/31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操作 精密量取本品1.0ml,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 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lml,用碘滴定 液(0. 1065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 褪,即为终点。
2. 每1ml碘滴定液(0.05mol/ L)相当于8.806mg的 C6H8O6。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1d68dce00508763230121208.png)
[解析]
Vitamin C结构中含有连二烯醇结构, 故具有强还原性。针对Vitamin C溶液易 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 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 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 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 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3)调节溶液pH在最稳定pH范围。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金属离子对 药物的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当 Vitamin C溶液中含有0.0002mol/L铜离子 时,其氧化速反可以增大104倍,故常用 依地酸钠或依地酸钙钠络合金属离子。
(3)注射液的配制 量取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依地酸二钠、 Vitamin C使溶解,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焦亚 硫酸钠溶解,搅拌均匀,调节药液 pH5.8-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 射用水至足量。用G3垂熔漏斗预漏,再用0.65mm的微孔滤膜精滤。检 查滤液澄明度。
(4)灌注与熔封 将过滤合格的药液,立即灌装于2ml安瓿中,通二氧化碳于安瓿上
部空间,要求装量准确,药液不沾安瓿领壁。
(5)灭菌与检漏 将灌封好的安瓿用100℃流通蒸气灭菌15分钟。灭菌完毕立即将安瓿 放入1%亚甲兰水溶液中,剔除变色安瓿,将合格安瓿洗净、擦干,供 质量检查。
OH
H
OH
O
O
HO
OH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易氧化药物的制备工艺 案例
[案例]
一、处方
维生素C
52g
碳酸氢钠 24.2g
亚硫酸氢钠 2.0g
依地酸二钠 0.5g
注射用Hale Waihona Puke 加至1000ml二、制法
(1)原辅料质检与投料计算
药剂学实验:实验一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一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aae7e1ccb4daa58da1114aa2.png)
一、实验目的
掌握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及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 基本方法
掌握注射剂(小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和操 作要点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方法,了解影响 成品质量的因素
实验指导
注射剂又称针剂,系将药物制成供注入体 内的无菌制剂。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 内部,故吸收快,作用迅速,为保证用药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对成品生产和成 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降压物质
抗氧措施
除氧பைடு நூலகம் 加抗氧剂 调节pH 金属离子螯合剂
注射剂的制备流程
浓稀配液罐(带夹套和保温层)
智能真空检漏压力 蒸汽灭菌器
仪器与材料
仪器:烧杯,4号垂熔玻璃漏斗,注射器, 安瓿,熔封器,高压灭菌锅,pH试纸
材料:维生素C,碳酸氢钠,亚硫酸氢钠, 依地酸二钠,蒸馏水,亚甲蓝
过滤
(2)称取维生素C(白色)2.5 g溶解于(1),混匀; (3)称4.8g NaHCO3分小量加入并使其溶解(操作要点); (4)称取NaHSO3 0.1g加入搅拌溶解,调pH5.0-7.0,加注射
用水至全量(容量瓶 50ml); (5)将配制好的注射剂用4号垂熔玻璃漏斗过滤(弃初取
续),用无菌注射器灌封于洁净干燥无菌的2ml安瓿中,封口, 沸水加热15min灭菌(分组用纱布捆好)。
五、实验结果
表1 维生素C质量检查结果(以小组为单位)
检查总数 废品数(支)成品数(支)成品率(%) (支)
本实验操作要点
1.碳酸氢钠加入操作 2. 灌装:药液不得沾瓶壁 3. 封口:随灌随封,快拉慢封。熔封后的安
瓿顶部应圆滑、无尖头、鼓泡或凹陷现象。
思考题
制备易氧化药物的注射液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备注射剂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颜色,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实验课上制备的注射剂澄明度都不合格?
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工艺
![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89e75d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a.png)
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内容:1.处方和依据1.1品名:维生素C注射液Weishengsu C ZhusheyeVitamin C Injection1.2 剂型:小容量注射剂1.3规格:2ml : 100mg 2ml : 250mg 2ml : 500mg1.4依据:国药准字H45020003(2ml: 250mg)1.5 处方1.5.1处方:(一)2ml : 100mg 2ml : 250mg 维生素C(按102%投料)510g 1275gNaHCO3药用 250g 625gNaHSO3(或Na2S2O5) 药用 20g(18g) 20g(18g) 依地酸二钠药用0.1g 0.1g活性炭药用0.5g 0.5g注射用水加至10000ml 10000ml1.5.2处方:(二)2ml : 500mg维生素C(按104%投料)2600gNaHCO3药用约1200gNa2S2O5(或NaHSO3) 药用 10g(11g)依地酸二钠药用3g盐酸半胱氨酸药用10g活性炭药用1g注射用水加至10000ml2.生产工艺操作要求2.1准备工作2.1.1根据配制量计算出各原辅料的投料量,将计算结果填写在《小容量注射剂配制记录》、称料卡上。
2.1.2按称料卡分别称取各原辅料,并在各原辅料容器外贴上“称料卡”,按投料前后顺序排列在称料架上。
2.2生产操作处方一:在浓配罐中加入配制量约50%的注射用水,开启夹层冷却水冷却至25℃~30℃。
开搅拌在浓配罐中投入维生素C原料,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慢慢加入NaHCO3,待反应完毕(气泡消失)后再加入NaHSO3及依地酸二钠,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后,停止搅拌,回流10分钟。
停止回流,将浓料打入稀配罐,待浓料即将打完,在浓配罐中补加注射用水,同时冲洗浓配罐、搅拌器、回流管,继续在浓配罐中加注射用水打入稀配罐,待稀配罐中体积数等于配制总体积时,停浓配泵。
稀配岗位操作人员开启搅拌器,搅拌10分钟,停搅拌。
实验三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一、 实验目的
![实验三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一、 实验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d585f9df7f1922791688e8a0.png)
安瓿 检查 洗涤 干燥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一个合格的注射剂必须是澄明度合格、无菌、无热原、安全性合格(无毒性、 溶血性和刺激性)、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pH 值、渗透压(大容量注射剂)和药物 含量应符合要求。注射液的 pH 值应接近体液,一般控制在 4~9 范围内,特殊情况 下可以适当放宽,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 pH 值为 9.5~11.0,葡萄糖注射液的 pH 值 为 3.2~5.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 pH 值为 3.5~5.5,注射用奥美拉唑的碱度范围 为 pH9.0~11.5。具体注射剂品种的 pH 值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满 足临床需要,其次是满足制剂制备、贮藏和使用时的稳定性,最后要满足人体生理 可承受性。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 近。凡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常制成注射用灭菌粉末即无菌冻干粉针或无菌粉末
12
沈阳药科大学
实验三 0.5%维生素 C 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普通药剂学实验
号可用于减压或加压过滤,G6 号可用于除菌过滤。处理时可先用水反冲,除去上次 滤过留下的杂质,沥干后用洗液(1-2%硝酸钠硫酸洗液)浸泡处理,用水冲洗干净, 最后用注射用水过滤,至滤出水检查 pH 值不显酸性,并检查澄明度至合格为止。
安瓿 常水洗 2 次 去离子水洗 2 次 干燥(250℃) 放冷 通 CO2
灌装(2.15ml) 3. 操作
通 CO2
封口
灭菌(100℃15min)
(1) 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在用前先用常水冲刷外壁,然后将安瓿中灌入常水甩洗 2 次(如果安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O
C C C CH 2OH
O HO O C H COOH OH
H
COOH
COOH C C HOOC
OH H
H
OH
CH 2OH
实验三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考察及制备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维生素C 注射液稳定性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
2.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3.熟悉影响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和提高药物稳定性的措施。
4. 熟悉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序号 内容
时间(h ) 1 影响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因素考察 5 2 维生素C 注射液的制备 4 3 维生素C 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3 总计
12
三、原理与指导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由于直接将药液注入人体血管或组织内,故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且作用可靠,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对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注射剂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对某些药物可定位给药,产生局部作用。
注射剂的成品,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和剂量合格,安全性和稳定性符合要求,pH 值符合规定等。
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应根据剂型特点、主药的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要求,从制剂的稳定性(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素,用科学方法进行原、辅料(品种、用量)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生产条件和成本等问题。
本实验通过对维生素C 注射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并设计处方,再按拟定的处方进行制备。
维生素C 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 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其反应如下:
抗坏血酸 去氢抗坏血酸
2,3-二酮-L-古罗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
因此,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应重点考虑如何延缓药物的氧化分解,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维生素C的氧化过程常会受到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延缓药物氧化分解可采用下列措施:(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2)加抗氧剂;(3)调节溶液pH;(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生产注射剂的厂房、设施必须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质理管理规范》(GMP)的各项规定。
对灌、封等关键工序、场所应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使微粒和细菌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配制注射液的原辅料、溶剂、容器等的质量经检查均应符合各有关规定。
为保证剂量准确,对于生产过程中易降解的原料药,经过实验,可适当增加投料量。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要合理,其灭菌方法,应根据灭菌的药物及其制剂的稳定性、制剂的规格进行正确选择。
注射剂生产流程如下:
原辅料
蒸馏水→重蒸馏水→注射用水→配液→过滤→灌封→灭菌→检漏→擦瓶→灯检
空安瓿→(割圆)→洗涤→烘干
→质检→印字→包装
四、仪器与材料
仪器:烧杯,量筒,天平,具塞刻度试管,3号垂熔玻璃漏斗,安瓿(2m1),电炉,pH 计,灌注器,熔封机,酸式滴定管(25m1),锥形瓶(50~250ml),洗瓶,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材料:维生素C,碳酸氢钠,二氧化碳钢瓶,注射用水,亚甲蓝,0.001mol/LCuSO4溶液,Na2SO3,NaHSO3,Na2S2O3,Na2S2O5,盐酸半胱氨酸,0.1mol.L-1碘液,丙酮,稀醋酸,淀粉指示液等。
五、方法与步骤
(一)影响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因素考察
1.加热时间的影响
取40m1注射用水,加维生素C 2.5g,分次加入碳酸氢钠约1.2g,边加边搅拌使完全溶解,添加注射用水至50m1,调节pH值为6.0,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过滤。
分别量取滤液10ml于4支具塞试管中,放入沸水中煮沸,分别于0、15、30、60min时取出1支,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1,确定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表1 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煮沸时间/min 透光率/%
15
30
60
2.溶液pH值的影响
取维生素C 5g,加注射用水80ml溶解后,各量取16m1,分别加NaHCO3粉末调节溶液pH值为4.0、5.0、6.0、7.0(用pH计测定),补加注射用水至20ml,再量取该液10ml装于具塞试管中(每pH值1支),做好标记,放入沸水中煮沸45min,取出,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2。
以pH值为横坐标,透光率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最高处对应的pH值即为最稳pH值。
表2 pH值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pH值透光率/%
4.0
5.0
6.0
7.0
3.抗氧剂种类的影响取维生素C 6g,加注射用水96ml溶解后,加NaHCO3调节pH值为6.0。
各量取该液16ml,按表3加入抗氧剂,补加注射用水至20ml,再量取该液10ml于试管中(每条件1支),做好标记,于沸水中煮沸45min。
取出,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3。
表3 抗氧剂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样品号抗氧剂(终浓度)透光率/%
1 Na2SO3 0.2%
2 NaHSO
3 0.2%
3 Na2S2O3 0.2%
4 Na2S2O
5 0.2%
5 盐酸半胱氨酸 0.2%
4.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取维生素C6g,加注射用水48ml溶解后,加NaHCO3调节pH值为6.0,再补加注射用水至60ml。
分别量取该液10m1,按表4加入附加剂后,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0ml,再量取该液10ml于试管中(每条件1支),作好标记,放入沸水中煮沸45min。
取出,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4。
样品号附加条件透光率/%
0 /
1 0.001mol/LCuSO4 5ml
2 0.001mol/LCuSO4 2.5ml
3 0.001mol/LCuSO42.5ml
+5%EDTA-2Na 1ml
4 5% EDTA-2Na 2.5ml
(二)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1.处方规格100mg:2ml。
由学生根据实验(一)的考察结果拟订处方,交实验指导教师审定。
物料用量处方分析
维生素C 2.5g 主药
*
*
*
注射用水加至50ml 溶剂
2.操作由学生拟定,交实验指导教师审定。
(三)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检查
1. 澄明度检查: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 H 可见异物检查法一:灯检法进行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支,除去容器标签,擦尽容器外壁,轻轻旋转和翻转容器使药液中存在的可见异物漂浮(注意不使药液产生气泡),置供试品于遮光板边缘处(光照度为1000~1500lx),在明视距离(通常25cm),分别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手持供试品颈部使药液轻轻翻转,用目检视。
20支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如检出可见异物的供试品不超过1支,应另取20支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
2. 装量: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注射剂通则方法检查。
取2ml安瓿5支,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然后注入经标化的量具内(量具的大小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室温下检视,每支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3. pH值测定:应为5.0~7.0。
4. 颜色: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维生素C注射液项下测定。
取本品(1ml中含维生素C50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6。
5. 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维生素C注射液项下测定,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精密量取样品液4ml,置1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
每1ml碘液(0.1mol∕l)相当于8.806mg的V C(C6H8O6)。
6. 热原:取本品按2005年版药典二部附录检查,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2ml,应符合规定。
(此项免做)
7. 无菌: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检查,应符合规定。
(此项免做)
六、结果与讨论
1.记录影响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考察结果,加以讨论,并拟订维生素注射液的处方和制
备工艺和操作流程。
2.记录澄明度检查结果,并列于表5中。
表5 澄明度检查结果
检查总数/支废品数/支合格数/支合格率/%
玻屑纤维白头焦头其他总数
3.将质量检查各项结果分别进行讨论。
七、思考题
1.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
2.用NaHCO3调节维生素C注射液的pH值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你设计的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有哪些理论或实验依据?
4.何谓注射用水?制备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和设备?
5.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6. 为什么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颜色,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