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依恋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早期依恋的意义

姓名:XX

专业:XXX

准考证号:XXXXXXXX

指导老师:XXX 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2年4月30日

目录

摘要 (1)

一、依恋的类型 (2)

1、安全型(B型) (3)

2、回避型(A型) (3)

3、矛盾性(C型) (3)

二、影响儿童依恋的因素 (4)

1、养育质量 (4)

2、母爱缺失与剥夺 (4)

3、儿童的气质 (5)

4、家庭氛围对儿童依恋风格的影响 (5)

三、安全依恋 (5)

四、依恋缺失的危害 (6)

1、对儿童智力与学业有影响 (6)

2情绪异常导致很多不良行为 (6)

3管束错乱伤及儿童自尊心 (7)

五、依恋缺失的矫正方法 (7)

1、抱孩子需知 (7)

2、重视依恋转移 (8)

3、创造丰富的依恋空间 (8)

4、孩子们在意哪些关爱方式 (9)

六、总结 (11)

七、参考文献 (12)

论文摘要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论述依恋的形成及类型基础上探讨了早期的安全型依恋对儿童的能力、性格、情绪及人际关系模式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希望引起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对依恋的存在及其意义的重视,从而使儿童抚养及教育的具体实践更科学化。依恋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主要阐述了儿童的依恋类型和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儿童依恋类型影响因素安全依恋依恋缺失危害依恋缺失的矫正方法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也指人与人之间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特定的依恋使婴儿追求某些特定的人。依恋不仅是一种广泛、强烈和富于生活色彩的现象,而且关系到父母对儿童日后发展的作用。因而,最初的研究者把对依恋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母婴相互关系如何随婴儿的成长而丰富和变化。到了现在,一般研究者普遍认为,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不仅提高婴儿生存的可能性,而且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并帮助婴儿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Bowlby对依恋进行精细研究开始直到现在,依恋研究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从60年代至70年代中叶,是依恋概念的提出和理论构架建立阶段;第二个阶段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由于测量工具的发展,使依恋的研究成为西方儿童社会化过程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深化了依恋本身的研究,并且同时开始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从80年代后期至现在,是对依恋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如开展的婴儿期以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纵向研究;依恋与别的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依恋的神经心理机制的横向研究;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以及依恋的跨文化研究等许多工作。

一、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为研究母婴依恋的个别差异(1978)建立了一个称为“陌生情境”的实验程序(见下表),这一程序用于10-24个月的儿童,因为这时是婴儿表现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的敏感时期。

“陌生情境”实验程序

次序人的出现情境变化

1 母亲,婴儿进入房间

2 母亲,婴儿,陌生人陌生人进来,加入母婴情境

3 母亲,陌生人母亲离去

4 母亲,婴儿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去

5 婴儿母亲离去

6 婴儿,陌生人陌生人回来

7 母亲,婴儿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去

每段时间均为3分钟,如果婴儿过于痛苦,3、5、6段可以缩短,而4、7段有时可以延长。按照此法进行检测,安斯沃思把依恋划分为3种类型:A型:回避型(20%),B型:安全型(60%-65%),C型:矛盾型(15%),三种类型的行为特征如下:

1、安全型(B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喜欢与母亲接近,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同时时常与母亲进行远距离或近距离的交往。寻求母亲分享他们的玩耍,母亲离开时,表现为不安,有的甚至哭泣。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立即接近母亲,并迅速缓解悲哀和不安,恢复平静,继续玩耍。对陌生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怯生,在母亲的鼓励下,也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

2、回避型(A型)

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情感淡漠。与母亲在一起时,多数时间自己玩耍,很少理会母亲;与母亲分离时,悲伤程度小,能专心做自己的事,当母亲回来时,不积极欢迎,也无明显的喜悦。抱他时会挣脱或身体移开,主动回避。

3、矛盾型(C型)

这类婴儿对母亲离开非常警惕。与母亲在一起时,喜欢与母亲保持身体接触,母亲离开后极端痛苦,但当母亲返回表现出矛盾情绪。他们一方面寻求与母亲接触,同时在母亲亲近时又生气地拒绝,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他们平静下来。对陌生人表现出退缩、难以接近的现象。

在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为不安全性依恋,是一种消极、不良的依恋。依恋的性质取决于母亲对婴儿所发出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的关心程度。如果母亲能对婴儿发出的信号作出及时、恰当、抚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因此,作为母亲是否对婴儿敏感、有爱心,对婴儿安全依恋的形成至关

重要。早期安全依恋的形成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应引起父母的足够的重视。

二、影响儿童依恋的因素

1、养育质量

儿童出生后即处于一定的社会养育环境中,成人尤其是母亲的喂养方式及其与婴儿相互作用的性质构成了影响儿童依恋的关键因素。传统理论大都强调母亲的作用。安斯沃斯对26对母亲和婴儿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长时期的家庭观察,并在后来让他们参与了陌生情景测验。通过家庭观察的记录,评价者从敏感性-非敏感性、接受性-拒绝性、合作性-预性、易接近性-忽视四个纬度评价母亲的行为,以检验抚养方式与儿童依恋安全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儿童依恋类型与特定的抚养品质相对应。不难看出,母亲的养育质量与婴儿依恋质量的密不可分。

克拉克等人的研究再次有力地支持了安斯沃斯的观点。他从反应性、积极情感的表达、社会性刺激三个纬度评价母亲。发现安全依恋的儿童的母亲在三个纬度上的得分都是最高的。

布莱哈等人(Blelar等,1977)在婴儿出生后第6-15周考察了成人-婴儿面对面游戏活动的类型,然后在第12个月时评定其依恋质量。1岁时被测定为安全依恋型的婴儿比那些焦虑型依恋的婴儿在早期游戏中对母亲更具有反应性,他们的母亲也鼓励其社会性相互作用,并且更倾向于以敏感而灵活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行为。而焦虑型依恋的儿童在早期面对面的游戏中则比安全型依恋儿童的反应性低而且消极,他们的母亲也更为冷漠或不可琢磨,即使在这样早的年龄,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面对面情景中对其母亲作出的积极反应也比对陌生人的反应多,而焦虑型依恋的婴儿则对熟人和陌生人作出同样多的反应。

2、母爱缺失与剥夺

安娜.弗洛伊德等人研究了因历史原因而被一起封闭喂养三四年的一群儿童,发现这些儿童虽然在正常抚养环境中接受补偿治疗以后能形成对抚养者正常的依恋,但其社会性发展仍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在由原来的同伴之间的相互依恋向依恋成人转变期间尤其明显。研究者还指出,如果早期没有同龄儿童相伴,那么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