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1.5分)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1.5分)题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B. 实践C. 对立统一D. 联系和发展答案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题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对立统一观点D.全面的观点[答案]A[详解]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A正确。
B:该选项属于认识论,排除B。
CD:这两项虽然属于辩证法范畴,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排除CD。
故本题选A。
扩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
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
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答: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同时也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而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人们对产品的分配关系。
马原选择题加解析
马原选择题加解析一、马原选择题1题目: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 实现共产主义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B选项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是手段之一,C选项实现共产主义是最终目标,D选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也是手段,而最根本的还是为人民利益,所以这题选A。
二、马原选择题2题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 联系的B. 精神的C. 发展的D. 实践的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A选项联系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但不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B选项社会生活不是精神的,而是基于物质实践的。
C选项发展是社会的一种状态,而本质是实践,所以这题选D。
三、马原选择题3题目: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 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D.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解析: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依赖于人脑这个物质器官。
同时,意识不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选项错误。
C选项人脑中的生理过程只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不是本质。
D选项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意识的一个特点,但本质还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这题选A。
四、马原选择题4题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 “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PPT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1
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2
了解事物发展趋势,预测未来走向。
3
分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运用辩证法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 性,推动事物发展。
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
斗争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 定的属性。在事物发展中,斗争性推动 着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促使事物发生 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VS
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的属性。在事物发展中,同一性维持着矛 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使事物保持 相对稳定和平衡。同时,同一性也包含着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 着条件。
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含义
适度原则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适度原则在辩证法中的体现
适度原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 “度”,防止“过”或“不及”的极端做法。
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即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同时,该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指导,即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坚持发展的观点。
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过程
新事物产生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 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 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旧事物中积 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 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2018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考研政治复习要把握科目框架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认为大家通过逻辑图来复习,更有利于记忆和梳理,下文我们就通过图片来记忆马原知识点,18考生注意巩固。
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
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考点:(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4) 发展与过程(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1) 矛盾分析方法(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考试题型: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
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
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
基本知识点概述
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 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
质变。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
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
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
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知识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3)联系与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唯物辩证法特征
唯物辩证法特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对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唯物辩证法具有以下特征:1. 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基本实在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它否定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意识、精神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物质的结果。
2.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采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发展规律。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来实现的,强调事物变化的量变和质变,以及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3. 统一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统一性和全面性。
它认为事物是由各种矛盾的统一构成的,存在着矛盾的相互依存和矛盾的统一转化。
它还强调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认为认识是为了改造世界。
4. 具体性:唯物辩证法强调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的原则。
它认为对待问题不能一刀切、简单化,要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还强调实践的具体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总之,唯物辩证法具有唯物主义、辩证法、统一性和具体性等特征,是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维工具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哲学方法论,它具有以下特征:1. 唯物性:唯物辩证法坚持物质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基础,物质是一切发展变化的根本。
它认为意识、思想等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而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
2. 辩证性:辩证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特征。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和斗争,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的。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性,辩证地看待和解决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
3. 发展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具有发展性。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所推动的,它呈现出逐渐积累、渐进演化的趋势。
4. 统一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它认为各个事物和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不可割裂地看待和研究。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用于分析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有着许多独特的特征,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辩证法。
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之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解决而实现的。
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绝对性,强调事物的全面性和相对性。
2. 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特征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和态度,它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基础和决定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 唯物辩证法还具有批判性的特征。
批判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和目的,它强调对传统观念和制度的批判和超越。
唯物辩证法认为真理是历史的产物,是通过实践和批判来逐步发展和改进的。
4. 唯物辩证法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性是指事物存在的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主观性是指人的认识和实践的主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的统一体,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重要性。
5. 唯物辩证法注重历史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
唯物辩证法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必然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6. 唯物辩证法强调整体和个体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个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
唯物辩证法强调整体和个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反对把整体和个体对立起来的片面观点。
7.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指导。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相互渗透和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辩证法,它体现了唯物主义、批判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强调历史和发展、整体和个体、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PPT
培养和发扬革命批判精神途径
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法,掌握革命批判精神的理 论基础和思想武器。
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增强对旧事物、旧观念 的批判意识和对新事物、新观念的追求精神。
勇于自我革新
通过勇于自我革新,不断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推动个人和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
辩证法起源
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由苏格拉 底、柏拉图等哲学家提出,后经黑格 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发展和完善, 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
形而上学定义
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本身及其本质、结构、属性和变化规律的哲学学科。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在对待世界、自然、社会等 问题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联系和发展,而形而上学 则强调事物的静止、孤立和片面。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会有所变化。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 会,其矛盾的特殊性在不断变化。
同一矛盾在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即使是同一矛盾,其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如人民内部矛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都有不同的表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探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
04
发展过程:量变、质变及其相互 关系
量变定义、原因和过程描述
01
量变定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
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02
量变原因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或者外部环境对事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之唯物辩证法
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之唯物辩证法
作为考研政治当中最难的学科之一,“马原”部分的原理往往比较抽象,在真题中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其出题形式都比较新颖抽象,要求考生具备更高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考研政治当中最难的学科之一,“马原”部分的原理往往比较抽象,在真题中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其出题形式都比较新颖抽象,要求考生具备更高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很多同学的反馈,在“马原”课程当中,又尤其以“唯物辩证法”较为抽象。
因此,老师就再针对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这一重要考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理清思路。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围绕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只有唯物辩证法才是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要识记唯物辩证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一、两大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两大特征。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内部。
2017考研政治 马原知识点解析矛盾规律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考研政治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对立统一规律”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和线索,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扬弃”(aufheben)思想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形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之一。
恩格斯在其著作《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将“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起作为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三大规律”,初步形成了“矛盾”理论的原生形态。
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将“对立统一规律”明确阐述为“矛盾”,并给出了矛盾的定义,比较准确地探讨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学说的重要基础,也决定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教科书体系中对矛盾阐释的方式和呈现的面貌。
提醒同学们在学习“矛盾”规律时一定要首先紧扣概念,准确把握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本真内涵;其次要注意前后联系,尤其是与前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联系,以及与后面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联系;再次是注重联系实际,提高辨识材料关键词的能力,灵活运用矛盾规律解答分析题。
学习“矛盾”规律,必须要把握的重要考点有:1.矛盾的定义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要注意,矛盾是一种关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即事物究竟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促使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矛盾作为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实物,总是成对出现的,即一对对矛盾。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马原》框架体系(八章分四大块)第一块(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
第二块(哲学部分):第二章到第四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唯物论(第二章):三观两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
两原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法(第二章):二三四五。
两个总特征:发展、联系。
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最根本的核心的),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种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五对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
认识论(第三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看自然界。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发展过程:1、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
唯物史观(第四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整个人类社会,从而发现了两大社会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两大社会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的动力:1、从客体角度讲:社会发展的动力,共5种动力(1个根本,1个直接,3个重要):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革命、科技、改革是重要动力。
2、从主体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也起一定作用。
第三块(政治经济学部分)自由资本主义(第五章):商品;货币;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积累、流通、分配。
垄断资本主义(第六章):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第四块(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第七章):1、第一次飞跃(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共产主义(第八章):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定义:一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点:整体性(首要特征)、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二)事物的永恒发展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与联系:A 运动是一个抽象概念,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变化是具体概念,表明事物在性质、数量、结构和形态上的改变;发展是在运动、变化基础上进一步提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
B 运动和变化可是上升的、前进的,也可说下降、倒退的;而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A 新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 新事物在旧事物内部生长起来,旧事物无法克服和消除新事物C 新事物扬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又具备了旧事物所不具备的新内容,比旧事物更有优越性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基本特征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A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B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和关系。
C 两者的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作用)同一性的作用: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稳定;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斗争性的作为:在量变过程中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在质变过程中推动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特殊性:每一事物各自的特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2017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中的常用原理之唯物辩证法
2017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中的常用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巧掌握得再娴熟,没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打底,想得高分也只是痴人说梦,所以,再大概地讲解了马原主观题的评分点和答题攻略以后,我们再把其中的常用原理做以概括性表述。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
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主要包括:基于物质性、辩证法和历史性的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基于物质性的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唯物辩证法主张从物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来认识世界,以科学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世界和认识世界。
这种基于物质性的思维方式使唯物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等以意识为中心的哲学观点区别开来。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是辩证法的原则。
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对立统一构成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辩证思维的运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法强调整体和部分、必然和偶然、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强调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飞跃性。
辩证法的运用使唯物辩证法成为一种全面、深入、具体的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三是历史性的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事物和现象都是在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研究社会、自然和人类思维的历史变迁。
唯物辩证法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
历史性的原则使唯物辩证法不仅关注事物的静态特征,更重要的是关注事物的动态发展和演变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包括基于物质性的原则、辩证法的原则和历史性的原则。
它是一种基于物质的思维方式,通过辩证法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关注事物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
它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运动进行分析,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动态变化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物质决定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主观存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知。
二、矛盾普遍存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矛盾,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矛盾的普遍存在表现在各个层面,如事物自身内部的矛盾、事物之间的矛盾和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矛盾运动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辩证关系和发展趋势。
三、质变和量变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质变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矛盾的积累和调和,迅速发生质的飞跃。
量变则是事物在质变前的长期积累过程。
质变和量变相互转化,通过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阈值,而质变又引发新的量变。
这种发展过程被称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辩证统一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即对矛盾进行辨证分析、对事物进行综合把握的思维方式。
它主张辩证的、全面的、具体的观察事物,不排除事物各个侧面和矛盾的辩证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实践。
同时,唯物辩证法还强调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即根据客观实际的规律性和客观要求,进行客观、全面、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可以归纳为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质变与量变相互转化以及辩证统一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
马哲-辩证法
政治要点归纳-马哲2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关键基本环节为辩证法基本范畴)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对基本范畴进行研究)认识方法与工作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联系与发展:(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对立统一,形式与状态:质变量变,方向与道路:辩证否定)1、联系: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区别为前提,相互区别的事物通过联系相互过渡辩证法要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特点:客观性: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唯心主义),唯物论要求。
普遍性:事物内部(内在结构性),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联系通过中介实现)实践:人的生命活动与社会存在形式,人类特有的联系方式,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一切联系实现的基本方式和形式。
多样性:联系与系统: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方法论意义:确立整体性开放性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观察事物要系统不能零散,普遍联系不能孤立。
2、发展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发展发展的含义:在运动变化基础上进一步解释整体趋势与方向性的范畴。
螺旋前进上升。
发展及其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区别于新出现的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不可战胜。
合乎历史发展方向,有前途。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必然趋势:(新事物与环境)新事物在新环境中产生,有新的结构功能,对新环境有更强适应性。
(新旧关系)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成熟,“扬弃”,有本质优越性,强大生命力原因所在。
(社会历史领域)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论):(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每个事物存在本身都是一个特定的运动形式或过程。
每个事物都有出现与灭亡。
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切现象都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马原理中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好好把握和理解。
可以先看其原理,把握基础的知识点。
具体内容为大家梳理如下: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原理:
(一)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网上的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中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环节和媒介。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4)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
在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时,先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础知识点,也就是上述相关的原理,因为掌握基础知识是以后学习的前提和条件。
只有把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弄清楚了,在以后复习做题时才会应用自如,灵活把握。
基础知识是基本,一定要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原理展开复习。
纵观历年的考试,马原理的部分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而且题干优美巧妙,要求考生对引文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试题非常灵活,备选答案也需要考生理解,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题目的难度,所以,把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抓基础一要看书,许多考生不重视这个环节,教材是考研命题的依托,也是考研复习的依托,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认真读一读,把基础知识认真落实;二要把课本上的题认真做好,有些考研试题就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的变形,而且课本上的练习题是最基本的,不但要会做而且要熟练。
综上所述,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将考试大纲规定的马原理的知识点彻底吃透,把基础夯实、打牢。
无论什么样的题型,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不仅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要会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