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合集下载

7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

7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

6
内界:中心原子和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的部分。
外界 :与内界以离子键结合的部分。
例:[Co(NH3)6] Cl3
内界 外界
K4[Fe(CN)6]
外界 内界
离子键 :正负离子因静电吸引而形成的键。 (如:NaCl)
共价键 :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键。
(如:HCl)
7
配位键: 共享的电子对由配体单方提供的共价键。
内界: 配合物中由配位键结合的部分。 外界:通过离子键与内界结合的部分。 配位键: 共享的电子对由配体单方提供的 共价键。
12
配位原子 : 配位体中直接与中心原子结合, 并提供电子对的原子。
单齿配体: 一个配位体中只含一个配位原子。 多齿配体: 一个配位体中含多个配位原子。 常见双齿配体
缩写 符号
草酸根 (OX)
乙二胺 (en)
配位数: 配离子的 电荷数:
直接与中心原子配位的配位原子数。
区别 配位体数 与 配位数 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与 配位体电荷数的代数和。
13
指出[Co(NH3)5H2O]Cl3
CoCl2 (en)2
2
、 Al(C2O4 )3
3
外 界,内界,中心原子, 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
4

[Cu(NH3 ) 4 ]2+
PtCl3 (NH3 )
多齿配体
3 1 4 2 2 2 6 3 2 6
CoCl2 (en)2 Al(C2 O4 )3
2
3
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与 配位体电荷数的代数和。
11
复习
内界(配离子) 外界 [Co (NH3) 6] Cl3 中 配 配 心 位 位 离 体 体 子 数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二)配位体(Ligand, L)
1.Lewis碱(可给出电子) 配位原子——配位体分子中,直接与中心离 子 (原子)结合的原子。常见的有: H- C N O F P S Cl Se Br I 2.配位体分类 (教材P.231表10-2) 配位体
单齿配位体 多齿配位体 — 每个配体分子离子
总的离解方程式: [Cu (NH3)4]2+ = Cu2+ + 4NH3
K = 1 / 4 =2.5710-13
“配合物”与复盐之间无绝对界限
Mn NH3
M n C2 H 4
KPt C2 H 4 Cl3 (W、C、Zeise salt,1825年)
Fe C5 H5 2 或FeCp2
顺一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铂(Ⅱ) 读作”顺式二氯两个三苯基膦合铂(Ⅱ)” 2.无机配体 : 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最后阳离子 . 例2:
K[PtCl3 NH3 ]
三氯•氨合铂(Ⅱ)酸钾
3.同类配体: 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 例3:NH3前,H2O后 : [CONH3 5 H 2O]Cl 3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二茂铁(Ferrocene)
C5H
5 2
环戊二烯基阴离子 C5H6-
三. 配合物的定义
配合物定义——由若干能给出电子对 或非定域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称“配位 体”),与具有可以接受电子的空的价轨 道的中心离了(或中心原子)结合,按一 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而形成的结构单元, 称为“配合单元”;含有“配合单元”的 物质,称为“配合物”(旧称“络合物”, Complex)。
例5:
NH3 2 ] 氨基•硝基•氨合铂(Ⅱ) [PtNH2 NO2
6.同一配体有两个不同配位原子:

普通化学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普通化学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性及配位平衡
2 中心离子的水解效应 若溶液酸度太小,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金属离子 浓度减小,使配离子发生解离。
Fe3+ + 3C2O42- = Fe(C2O4)33+ 3OH– 3Fe(OH)3
Fe(C2O4)33- + 3OH– = 3Fe(OH)3 ↓ + 3C2O42-
配合物的稳定性及配位平衡
习惯上沿用
K3[Fe(CN)6] K4[Fe(CN)6]
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无机化合物 分子式 H 2 SO 4 NaOH KBr 名称 硫酸 氢氧化钠 溴化钾 分子式 H 2 [PtCl 6 ] [Cu(NH 3 ) 4 ](OH) 2 [Ag(NH 3 ) 2 ]Br [Cr(NH 3 ) 4 (H 2 O) 2 ]Cl 3 K 2 [HgI 4 ] K[Co(NO 2 ) 4 (NH 3 ) 2 ] K 2 SO 4 硫酸钾 [Cu(NH 3 ) 4 ]SO 4 [Co(NH 3 ) 2 (en) 2 ](NO 3 ) 3 [Pt(py) 4 ][PtCl 4 ]
配位化合物 名称 六氯合铂 (IV) 酸 氢氧化四氨合铜 (II) 溴化二氨合银 (I) 氯化四氨· 二水合铬 (III) 四碘合汞 (II) 酸钾 四硝基· 二氨合钴 (III) 酸钾 硫酸四氨合铜 (II) 硝酸二氨·二(乙二胺)合钴(III) 四氯合铂 (II) 酸四吡啶合铂 (II)
第二节
1 K = K fθ Kθ sp
θ
影响水解效应大小的因素: (1) KfӨ越小,配合物越易解离, (2)介质酸度越小,pH越高,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形成的原因
(1)内外界之间为离子键,配合物可解离。

普通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普通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 c {c(Cl ) / c }
c(NH ) / c

3
2
0.10 0.10 1.9 103 {( x 2 0.10mol / L) / c }2
x = 2.5 mol/L, 即氨水的初始浓度至少为 2.5 mol· -1。 L
3
8.1.1 配合物的组成
[Ag(NH3)2]Cl
配合物 内界 外界
[Ag(NH3)2]+
中 心 离 子 配 位 原 子 配 位 体 配 位 体 数 配 离 子 电
Cl外 界 离 子
4

常见配位体名称、配位原子
配位体 FClBrISCNNCSH2 O NH3 NH2OHCNS2O32配位体名 称 氟 氯 溴 碘 硫氰酸根 异硫氰酸 根 水 氨 氨基 羟基 氰 硫代硫酸 根 配位 原子 F Cl Br I S N O N N O C O 配位体 CO NO ONONO2CH3COOC2O42(ox)* 配位体名称 羰基 亚硝酰 亚硝酸根 硝基 乙酸根 草酸根 吡啶 联吡啶 甲胺 乙二胺 乙二胺四乙酸 根 配 位 原 子 C N O N O O N N N N N,O
Hongmei Wang , Zhiliang Liu, Caiming Liu, Deqing Zhang, et al
Inorganic chemistry, 2004, 43,4091-4098.
12
13
不饱和烃配合物 π 电子参与形成配位键的配合物。
14
冠醚类配合物
15
C60-配合物
4.31
Cu(NH 3 ) 2 NH 3 Cu(NH ) NH 3
2 Cu(NH 3 )3 NH 3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
>
I- .
• 有规律 ——

电负性小的配位原子对应配体的配位能力强;
相反,电负性大的配位原子对应配体的配位能力弱 。
[FeF6]3- [Fe(H2O)6]2+ 等的特点:

[1] 参加杂化的全是最外层的轨道;
• [2] 中心离子的价e结构及单e数均无变化。 • 高自旋配合物 ——“指中心离子仍保持自由离子状态
Cu(NH )
K 2 3.17 10
Cu(NH ) Cu(NH )
K 3 7.76 10 K 4 1.39 10
12
2
K 稳 K1 K 2 K 3 K 4 4.82 10
总稳定常数, 一般 K1 K 2 K 3
配离子的逐级解离
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
命名顺序:
(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
cis - [PtCl2(Ph3P)2]
顺-二氯 二·(三苯基磷)合铂(II) 顺式:cis-;反式:trans-
(2)
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阳离子,中性分子(的
名称)
K[PtCl3NH3]
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三氯·氨合铂(II)酸钾
二 什么是复盐?(重盐)
• 复盐 —— 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晶型的简单盐 类所组成的化合物 。 • 复盐究竟是不是配合物 ? • 应以配合物特征 —— 即是否含有配位键来判断 。 • 例如:红色的CsRh(SO4)2.4H2O复盐就是配合物、 • KAl(SO4)2•12H2O 。 • 常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或一种金属离子与氨根离子
3 可以作为配位原子的元素
• —— 配位原子主要是周期表中第四、第五、第六和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说明:最小的磁矩称为玻尔磁子,其值为9.27×10-24
A·m2
(3)测定 磁矩可通过磁天平测定。 • 顺磁性:被磁场吸引
• 反磁性:被磁场排斥
• 铁磁性:被磁场强烈吸引 (如 Fe , Co , Ni)
..
..
..
..
N
S
(a)无磁场
N
S
(b)磁场打开
顺磁性的说明
(4)影响因素 未成对电子数越多,磁矩越高,配合物
的磁性越大。
(5)意义
• 根据未成对电子数求磁矩; • 根据磁矩求未成对电子数; • 判断杂化方式、空间构型、配合物类型。
未成对电子数 0 1 2 3 4 5
µ计 / B.M
0 1.73 2.83 3.87 4.90 5.92
例: 测定FeF63-的µ为5.90 B.M,可判断: Fe3+有5个未成对电子;
Ag+
4d
[Ag(NH3)2]+
4d
5s
5p
NH3 NH3
5s
5p
sp杂化
2.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的杂化方式及空间构型
(1)[NiCl4]2-:Ni 3d84s2
sp3杂化
Ni2+
Ni2+ 3d8 外轨型
四面体
3d
[NiCl4]2-
3d
4s
4p
Cl-
Cl- Cl- Cl-
4s
4p
sp3杂化
[NiCl4]2-
NH2-CH2-CH2-H2N
说明:
少数配体虽然有两个配位原子,由于两 个配位原子靠得太近,只能选择其中一 个与中心原子成键,故仍属单齿配体。
硝基NO(2 N是配位原子) 亚硝酸根ONO- (O是配位原子) 硫氰根SCN (S是配位原子) 异硫氰根NCS (N是配位原子)

高中化学竞赛课程 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高中化学竞赛课程 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Chapter 11 Coordination Compounds and Coordication Equilibrium
一、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实验: 1. CuSO4(aq)
+ BaCl2 + NaOH
BaSO4 Cu(OH)2
有SO42有Cu2+
2. CuSO4(aq) + NH3.H2O 深蓝色aq + 乙醇 深兰色晶体
[Co(en)3][Cr(ox)3]和[Cr(en)3][Co(ox)3] [PtII(NH3)4][PtIVCl6]和[PtIV(NH3)4Cl2][PtIICl4]
配位体的种类、数目可以任意组合,中心离子、氧化态可以 相同,也可以不同。
d. 键合异构 组合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的配体,如-NO2-和-ONO[CoNO2(NH3)5]Cl2 (黄褐色) [CoONO(NH3)5]Cl2 (红褐色)
[Co(en)3]2+ > [Co(NH3)6]2+
2. 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1) 配合物中,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 (2) 配离子中,按如下顺序:
形成体
阴离子配体
中性配体
例如: [Co(NO2)(NH3)5]SO4
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遵循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不同点是配离子部分。
NaCl [Co(NH3)6]Cl3
d1~d3构型: 无高低自旋之分,无论强场还是弱场, 均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d8~d10构型: 无高低自旋之分,无论强场还是弱场, 均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稳定性:内轨型配合物 > 外轨型配合物
例: [Fe(CN)6]3-中CN-很难被置换,而[FeF6]3-中F-很容易被置换。

2012级chapte9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

2012级chapte9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
5
Werner提出的副价理论,弥补了当时 (2) 每个元素倾向满足主价和副价; 不完善的原子价理论,这是他的重要 从此配位化学进入空前的发展时期,处 (3) 副价在空间有确定 的位置 贡献之一,而他创造性地把有机化学 于21世纪现代化学的中地位.有下列化 即配合物有确定的空间结构. 的空间构型推广至无机化学领域,奠 学家在配位化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定了配合物的立体化学的基础,这是 :1912年Grignard—格林雅试剂;1913年 Werner 配位 化学的奠基人 他的又一重大贡献.由于他的突出贡 Werner—配位化学理论;1963年ZieglerNH3 3+ 献191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获此 Natta—金属烯烃催化剂;1976年 H3N NH3 殊荣的第一个无机化学家(他是配位 Lipscomb—硼烷和碳硼烷;1981年 Co 化学的奠基人). Hoffmann—配合物的等瓣理论;1983年 H3N NH3 Toube—金属配合物电子转移反应机理. NH3
14
(一) Coordination Atom
配体中直接与中心离子相 键合 的 原子, 它与中心离子形成 配位键 Fourteen Num
IVA: C CO CNVA: N NH3 en NO2- P PR3 PH3
As( Sb )
15
VIA: O H2O OH- C2O42S SCNSe Te
24
③ π Ligand π键 电子键合 中心离子与配体的 * 配体还存在 空的 MO 与中心离子 形成 反馈 π键. CH2=CH2 C5H5 C6H6 三、Coordination Number 配位数 1. Meaning 直接与中心离子配位的配位原子的 数目; 或中心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数目

中山大学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习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习题及答案

第8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一、选择题8-1 下列配合物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 (A) (B)(C)(D)答案: B8-2 下列离子都可以作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但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最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8-3 的名称是: ( )(A) 三氯化一水二吡合铬(III ) (B) 一水合三氯化二吡合铬(III ) (C) 三氯一水二吡合铬(III ) (D) 一水二吡三氯合铬(III ) 答案: C8-4 下列哪种物质是顺磁性的: ( )(A)(B) (C)(D) 答案: B 8-5用溶液处理再结晶,可以取代化合物中的,但的含量不变,用过量处理该化合物,有氯含量的氯以沉淀析出,这种化合[]()3233K Co(NO )Cl III 三氯三硝基合钴酸钾[]()3233K Co(NO )Cl III 三硝基三氯合钴酸钾()()()2323Co OH NH Cl Cl III ⎡⎤⎣⎦氯化二氯一水三氨合铬[]()26H PtCl IV 六氯合铂酸3+Sc 3+Cr 3+Fe 3+La ()()232Cr py H O Cl ⎡⎤⎣⎦()234Zn NH +⎡⎤⎣⎦()336Co NH +⎡⎤⎣⎦[]4TiF ()336Cr NH +⎡⎤⎣⎦33CoCl 4NH ⋅24H SO 2-4SO -Cl 3NH 3AgNO 1/3AgCl物应该是: ( )(A)(B) (C)(D)答案: A 8-6 羰基合物的磁矩为零,它的空间构型为: ( )(A) 三角双锥形 (B) 四方形(C) 三角锥形 (D) 四方锥形 答案: A8-7 配离子的磁矩为: ( ) (A) 3.88(B) 2.83 (C) 5.0 (D) 0 答案: D8-8 配离子的稳定性与其配位键类型有关,根据价键理论,可以判断下列配合物稳定性的大小,指出正确的是: ( )(A)(B)(C) (D) 答案: B 8-9 化合物的磁矩为,而的磁矩为,对于这种差别可以用下列哪一项所叙述的理由来解释: ( )(A) 铁在这两种化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 (B) 氰离子比氟离子引起更多的轨道分裂 (C) 氟比碳、氮具有更大的电负性 (D) 氰离子是弱的电子授体 答案: B8-10 某金属中心离子形成配离子时,由于配体的不同,其电子分布可以有1个未成对电()324Co NH Cl Cl ⎡⎤⎣⎦()334Co NH Cl ⎡⎤⎣⎦()324Co NH Cl Cl ⎡⎤⎣⎦()334Co NH Cl ⎡⎤⎣⎦()5Fe CO ⎡⎤⎣⎦()32Cu NH +⎡⎤⎣⎦()B.M.()()33266Fe CN Fe H O -+⎡⎤⎡⎤<⎣⎦⎣⎦()()32266Fe CN Fe H O -+⎡⎤⎡⎤>⎣⎦⎣⎦()()322Ag CN Ag NH -+⎡⎤⎡⎤=⎣⎦⎣⎦()()322Ag CN Ag NH -+⎡⎤⎡⎤<⎣⎦⎣⎦[]36K FeF 5.9B.M.()36K Fe CN ⎡⎤⎣⎦2.4B.M.d d子,也可以有5个未成对电子,此中心离子是: ( ) (A) (B) (C) (D)答案: C8-11 根据晶体场理论,高自旋配合物的理论判据是: ( ) (A) 分裂能 > 成对能 (B) 电离能 > 成对能 (C) 分裂能 > 成键能 (D) 分裂能 < 成对能 答案: D8-12 某金属离子在八面体弱场中的磁矩为 4.9 B.M.,而它在八面体强场中的磁矩为零,该中心金属离子可能是: ( ) (A) (B) (C)(D) 答案: D二、计算题和问答题8-13 用晶体场理论判断配离子,,,(,Co(III) 的电子成对能)是高自旋还是低自旋,并计算配合物的磁矩以及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教案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教案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教案引言: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是理解和掌握配位化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稳定性和配位平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份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的教案。

一、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配体的性质配体的配位能力是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配体的配位能力与其配位原子的电性、大小和配位方式有关。

例如,迈克尔加合物(氮气配合物)由于配位原子的不同电性,形成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

2. 配位键的强度配位键的强度直接影响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通常,配位键的强度与配体的键长和键能有关,配位键愈强,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就愈高。

例如,持键配体一般形成较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3. 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对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起着重要影响。

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电荷以及配位数等因素都可以对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二、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1. 配位物浓度配位物浓度是影响配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配位物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正向反应,使得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更容易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

2. 配位物配位能力配位物的配位能力也是影响配位平衡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配位物的配位能力越强,反应向右方向(生成配位化合物)进行的速度越快,平衡位置就会向配位化合物方向移动。

3. 配体交换速率配体交换速率是影响配位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配体与配位化合物发生配位键交换时,交换速率的快慢将直接影响配位平衡的位置。

三、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

2. 教学内容(1)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配体的性质、配位键的强度和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

(2)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配位物浓度、配位物配位能力和配体交换速率。

3.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配位化合物稳定性与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测验题与答案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测验题与答案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测验题一、选择题1、欲用EDTA测定试液中的阴离子,宜采用: ()A.直接滴定法;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2、用EDTA测定Cu2+,Zn2+,Al3+中的Al3+,最合适的滴定方式是: ()A.直接滴定;B.间接滴定;C.返滴定;D.置换滴定(已知lg K CuY=18.8,lg K ZnY=16.5,lg K AlY=16.1)3、EDTA滴定Al3+的pH一般控制在4.0~7.0范围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4.0时,Al3+离子水解影响反应进行程度;B.pH>7.0时,EDTA的酸效应降低反应进行的程度;C.pH<4.0时,EDTA的酸效应降低反应进行的程度;D.pH>7.0时,Al3+的NH3配位效应降低了反应进行的程度4、在Fe3+,Al3+,Ca2+,Mg2+的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Fe3+,Al3+,要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 ()A.沉淀分离法;B.控制酸度法;C.溶液萃取法;D.离子交换法5、用指示剂(In),以EDTA(Y)滴定金属离子M时常加入掩蔽剂(X)消除某干扰离子(N)的影响。

不符合掩蔽剂加入条件的是: ()A.K NX<K NY;B.K NX>>K NY;C.K MX<<K MY;D.K MIn>K MX6、已知lg K BiY=27.9;lg K NiY=18.7。

今有浓度均为0.01mol⋅L−1的Bi3+,Ni2+混合试液。

欲测定其中Bi3+的含量,允许误差<0.1%,应选择pH值为: ()pH 0 1 2 3 4 5lgαY(H)24 18 14 11 8.6 6.6A.<1;B.1~2;C.2~3;D.>47、某配离子[M(CN)4]2-的中心离子M2+以(n-1)d、ns、np轨道杂化而形成配位键,则这种配离子的磁矩和配位键的极性将...........................................................................................()。

第四章-_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第四章-_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Ag(S2O3)2]3- + I-沉淀剂→
K Ө稳=2.9×1013
AgI(s)黄色,K Өs=8.5×10-17 +2CN- (aq)配位剂
2CN- (aq) + 1/2Ag2S(s)黑色 ←
结论:
K Өs=1.1×10-49
[Ag(CN)2]- + 1/2S2-沉淀剂
K Ө稳=1.3×1021
•外界:
SO42-
•形成体: Co3+( 中心离子电荷数:+3)
•配位体: Cl-, NH3, en (:NH2-CH2-CH2-H2N:) •配位原子: Cl(1个); N(5个) •配位数: 6
Cu(NH 3 )4 SO4 Nhomakorabea硫酸四氨合铜(Ⅱ)
K3Fe(NCS)6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H2 PtCl6
= 2.0×10-3
= x2/(6.0-2x)2
两边同时开平方得:
0.0447 = x/(6.0-2x) (因K Ө稳大,x 较大, x不能近似)
x = 0.25mol/Kg
换算成AgCl的质量:
0.25mol/Kg×143.35g/mol×1Kg= 35g
答:1.0Kg 6mol/Kg氨水可溶解35g (0.25mol) AgCl。
K(稳) 1.67 107
0.010 x 0.010
0.010 2x 0.010
0.010 x 0.0102
1.67 107
x 6.0 106
[Ag ] 6.0 106 mol L1
[
N
H3
]
[Ag(N
H
3
)
2
]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部分习题解答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部分习题解答

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部分习题解答18-1、AgNO 3能从Pt(NH 3)6C14溶液中将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 ,但在Pt(NH 3)3Cl 4中仅能沉淀1/4的氯。

试根据这些事实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结构式,并命名。

解:注意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结合,易断裂。

中心离子与配位原子之间是配8-3354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时产生BaSO 4沉淀,但加AgNO 3时不产生沉淀;而第二种配合物则与此相反。

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钴的配位数和氧化数。

解:此题与8-1是同类型。

注意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结合,易断裂。

中心离子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Mn(H 2O)6]2+ ; [Ag(CN)2]- ; [Cd(NH 3)4]2+ ; [Ni(CN)4]2- ; [Co (NH 3)6]3+。

8-5、试确定下列配合物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说明理由,并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表示之。

(1) K 4[Mn(CN)6]测得磁矩m /μB =2.00;(2) (NH 4)2[FeF 5(H 2O)]测得磁矩m /μB =5.78。

解:(1) K 4[Mn(CN)6],磁矩m /μB =2.00,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25Mn 2+, 3d 54S 0, ↑↓ ↑↓ ↑ ,d 2sp 3杂化,内轨型;(2)(NH 4)2[FeF 5(H 2O)],磁矩m/μB =5.78,有五个未成对电子;26Fe 3+ , 3d 54S 0, ↑ ↑ ↑ ↑ ↑ ,sp 3d 2杂化,外轨型。

8-8、(1)、(0.0592(lg ()a b V c E E n c θ=+氧化态还原态)氧化态)还原态 B/C/D 中氧化态浓度是减少的,故A 最大。

选A(2)、例如:AgCl(s) + 2NH 3= [Ag (NH 3)2]+ + Cl -3232223332[Ag NH ](Cl )[Ag NH ](Cl )(Ag )c(NH )c(NH )(Ag ),[Ag NH ],Ag f sp c c c c c K c K K Clθθθ+-+-+++==⨯=⨯()()() 要有利于沉淀的溶解,即是K 要大,所以选B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2 8-9、H 2O ;过氧化氢(HO —OH);H 2N —CH 2CH 2一NH 2;联氨H 2N —NH 2;解:有效的螯合剂为H 2N —CH 2CH 2一NH 2有效的螯合剂是一个配体中含两个及以上的配位原子,而且配位原子间要相隔2~3个其它原子,故只有H 2N —CH 2CH 2一NH 2满足。

第12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第12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O
N
C
CH3NH2 甲胺
N
阴离子 F- Cl- Br- I- OH- CN- NO2配体 氟 氯 溴 碘 羟基 氰 硝基
配位原子 F Cl Br I O
C
N
阴离子 配体
ONO-
SCN-
亚硝酸根 硫氰酸根
NCS异硫氰酸根
配位原子
O
S
N
分子式
O
O
CC
-O O-
常见多齿配体 名称
草酸根
乙二胺
N N N N
外轨型配合物:由外轨配键形成的配合物
单电子数多
Co(CN)63-
3d
d2sp3
内轨配键:由次外层(n-1)d与最外层ns、
np轨道杂化所形成的配位键 内轨型配合物:由内轨配键形成的配合物
单电子数少
b. 影响内轨型和外轨型的因素
(i) 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
离子的电子 形成配合物类型 构型
d10
外轨型
[Cu(NH3)4]2+ 四氨合铜(Ⅱ)离子 [Co(NH3)6]3+ 六氨合钴(Ⅲ)离子 [CrCl2(H2O)4]+ 二氯·四水合铬(Ⅲ)离子
2. 配位体命名原则 不同配体之间用“”隔
(1) 先阴离子,后中性开分子
[PtCl5(NH3)] 五氯·(一)氨合铂(Ⅳ)离子
(2) 先无 机配体,后有 机配体
② 中心离子的价层轨道首先杂化, 杂化类型决定于 a.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b.配位数 c.配位体的配位能力
③ 中心离子的价层空轨道与配体的含孤对电子的 轨道重叠,成键形成配合物。
即M L
④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决定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2. 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第7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Complex and coordination Equilibrium)化学家们发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无机化合物都是以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配位化合物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是现代无机化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配位化合物具有多种独特的性能,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电化学、催化动力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日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分析、催化、金属的分离和提取、电镀、环保、医药工业、印染工业、化学纤维工业以及生命科学、人体健康等,无一不与配位化合物密切相关。

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及其结构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能简单地用经典的价键理论来加以解释,为此在本章专门对配位化合物、配位平衡及其应用加以讨论。

7.1配位化合物与螯合物实验室常见的NH3、H2O、CuSO4、AgCl等化合物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形成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如[Cu(NH3)4]SO4、[Cu(H2O)4]SO4、[Ag(NH3)2]Cl。

这些化合物都含有在溶液中较难离解、可以像一个简单离子一样参加反应的复杂离子。

这些由一个简单阳离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带电荷的复杂离子叫做配离子。

配离子可分为配阳离子(如[Cu(NH3)4]2+、[Ag(NH3)2]+等)和配阴离子(如[PtCl6]2-、[Fe(CN)6]4-等)。

另外,还有一些不带电荷的电中性的复杂化合物,如[CoCl3(NH3)3]、[Ni(CO)4]、[Fe(CO)5]等,也叫做配合物。

由此,可以把配位化合物粗略定义为由中心离子(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以配位键相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

多数配离子既能存在于晶体中,也能存在于水溶液中。

明矾[KAl(SO4)2·12 H2O]是一种分子间化合物,但是在其晶体中仅含有K+、Al3+、SO42-和H2O等简单离子和分子,溶于水后其性质如同简单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水溶液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7.7.11简答题
(1)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与绝对稳定常数有何不同?
(2)酸效应曲线是怎样绘制的?它在配位滴定中有什么用途?
(3)金属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条件?
(4)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有哪些?
(5)掩蔽干扰离子的方法有哪些?配位掩蔽剂、沉淀掩蔽剂应具备什么条件?
7.7.22填空题
(1)用EDTA滴定Ca2+、Mg2+时,可用________掩蔽Fe3+。

(2)用EDTA滴定Bi3+时,可用________掩蔽Fe3+。

(3)在Ca2+、Mg2+混合溶液中测定Ca2+,要消除Mg2+的干扰,应用________掩蔽法。

(4)用EDTA测定Al3+、Fe3+、Ca2+、Mg2+混合溶液中的Al3+、Fe3+,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

在pH=2时,直接滴定________;在pH=4~6时用________滴定法测定Al3+。

(5)配位滴定的方式有________。

SO42-、PO43-、Li+、Na+等一般可采用________;与EDTA反应慢、本身又易水解或封闭指示剂的金属离子可用________;虽与EDTA形成稳定配合物,但缺少变色敏锐的指示剂的金属离子用________;测定锡青铜合金中锡含量时用________。

7.3有一钴配合物,其百分组成分别如下:O23.2%,S11.6%,Cl13.0%,H5.4%,N25.4%,该配合物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相遇不产生沉淀,但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它与稀碱溶液无反应,写出此配合物的化学式。

7.4试计算并比较标准状态下[Ag(NH3)2]+、[Ag(CN)2]-、[Ag(S2O3)2]3-氧化能力的相对强弱。

7.5计算AgCl在1升0.1mol·L-1NH3·H2O中的溶解度。

问100克AgCl能否全部溶解在1升1mol·L-1的氨水中?
7.7.660.020mol·L-1的Cu2+溶液100mL与0.28mol·L-1氨水100mL相混合,求溶液中Cu2+的浓度为多少?
7.7计算pH=5.0时,ZnY2-的条件稳定常数。

假设Zn2+与EDTA的浓度均为0.010mol·L-1,问pH=5.0时,能否用EDTA溶液准确滴定Zn2+?
7.8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0.01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高酸度(最低pH)。

7.9在0.10mol·L-1[Ag(NH3)2]+溶液中,含有1.0mol·L-1游离氨,求溶液中Ag+的浓度。

7.10设溶液中含有浓度均为0.010mol·L-1的Pb2+、Bi3+两种离子,问能否利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单独滴定Bi3+,而Pb2+不干扰。

7.11请拟订用EDTA测定Bi3+、Al3+、Pb2+、Mg2+混合溶液中Pb2+离子含量的简要方案。

7.12如何利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测定Co2+、Cd2+、Mg2+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
7.13称取0.5000克的煤试样,灼烧并使其中的硫完全氧化成为SO42-。

处理成溶液并除去重金属离子后,加入0.05000mol·L-1BaCl220.00mL使之生成BaSO4沉淀。

过量的Ba2+用0.02500 mol·L-1EDTA滴定,用去20.00mL,计算煤中硫的百分含量。

7.14水的硬度有用mg·L-1CaO表示的,还有用硬度数表示的(每升水中含10mgCaO为1
度)。

今吸取水样100mL用0.0100mol·L-1EDTA溶液测定硬度,用去2.41mL计算水的硬度:
⑴用mg·L-1CaO表示;⑵用硬度数表示。

7.7.115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0mL溶液。

吸取25.00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4.90mL,试计算:
⑴EDTA溶液的浓度;
⑵每1mL EDTA相当于ZnO、Fe2O3多少克?
7.166(1)Find the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 for Mg(EDTA)2-at pH9.00.
7.1
(2)Fi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Mg2+in0.050mol·L-1Na2[Mg(EDTA)]at pH9.00.
7.177The formation constant for FeY-is1024.23.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Fe3+in
7.1
solutions of0.10mol·L-1FeY-at pH8.00and at pH2.00.
7.1
7.188Assume that for0.01mol·L-1solutions,the minimum conditional constant for a satisfactory end point for an EDTA titration is108,calculate the minimum pH for the titration.(1)Zn2+.(2)Bi3+.
7.7.1919What pH range could be used for(1)the titration of Cu2+in presence of Ba2+?(2)the titration of Al3+in presence of Mg2+?
7.200A25.00mL sample of unknown containing Fe3+and Cu2+required16.06mL of0.05083
7.2
mol·L-1EDTA for complete titration.A50.00mL sample of the unknown was treated with NH4F to protect the Fe3+.Then the Cu2+was reduced and masked by addition of thiourea.Upon addition of 25.00mL of0.05083mol·L-1EDTA,the Fe3+was liberated from its fluoride complex and formed an EDTA complex.The excess EDTA required19.77mL of0.01883mol·L-1pb2+to reach an end point using xylenol orange.Fi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u2+in the unknown.
7.211Ni2+can be analyzed by a back titration using standard Zn2+at pH5.5with xylenol
7.2
orange indicator.A solution containing25.00mL of Ni2+in dilute HCl is treated with25.00mL of 0.05283mol·L-1Na2EDTA.The solution is neutralized with NaOH,and the pH is adjusted to5.5 with acetate buffer.The solution turns yellow when a few drops of indicator are added.Titration with0.02299mol·L-1Zn2+requires17.61mL to reach the red end point.What is the molarity of Ni2+ in the unknown?
7.222A50.0mL aliquot of solution containing0.450g of MgSO4(FW120.37)in0.500L
7.2
required37.6mL of EDTA solution for titration.How many milligrams of CaCO3(FW100.09)will react with1.00mL of this EDTA solution?
7.7.2323A50.0mL solution containing Ni2+and Zn2+was treated with25.0mL of0.0452mol·L-1 EDTA to bind all the metal.The excess unreacted EDTA required12.4mL0.0123mol·L-1Mg2+for complete reaction.An excess of the reagent2,3-dimercapto-1-propanol was then added to displace the EDTA from zinc.Another29.2mL of Mg2+was required for reaction with the liberated EDTA. Calculate the molarity of Ni2+and Zn2+in the original sol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