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理科)套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
1. 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措施是()
A . 向水中通入SO2
B . 将水加热煮沸
C . 向纯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D . 向水中加入NaCl
2.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
B . 实验室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铁粉
C . 加热FeCl3溶液颜色会变深
D . KAl(SO4)2•12 H2O可用于净水
3.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 . 化学反应速率v
B . KNO3的溶解度S
C . 化学平衡常数K
D . 水的离子积常数KW
4.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10
B . 用10mL量筒量取
0.50mol•L﹣1H2SO4溶液5.50mLC . 向铁钉上镀铜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D . 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胶塞
5. 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w(25℃)=1.0×10﹣14,Kw(35℃)=2.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c(H+)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B . 在35℃时,c(H+)>c(OH﹣)
C . 蒸馏水中通HCl,Kw增大
D .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6. 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KSP(AB2)小于KSP(CD),则物质AB2的溶解度一定小于物质CD的溶解度
B . 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 . 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 . 在
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
7.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升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 SO2(g)+NO2(g)⇌SO3(g)+NO(g)△H<0
B . 4NH3(g)+5O2(g)⇌4NO(g)+6H2O(g)△H<0
C . C(s)+CO2(g)⇌2CO(g)△H>0
D . H2S(g)⇌H2(g)+S(s)△H>0
8. 对下列物质:①H2SO4、②CO2、③NaOH、④BaSO4、⑤NH3、⑥SO2、
⑦NH3•H2O、⑧C2H5OH、⑨Cu、⑩氯化钠溶液按要求分类不正确的是()
A . 弱电解质:④、⑦
B . 电解质:①、③、④、⑦
C . 非电解质:②、⑤、⑥、
⑧D . 强电解质:①、③、④
9. 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 NH4Cl
B . NH4HCO3
C . NH4HSO4
D . (NH4)2SO4
10. 在指定的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无色的溶液中:Fe3+、K+、NO3﹣、Cl﹣
B . 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NH4+、Na+、Cl﹣、H+
C . pH=13的溶液中:NH4+、Na+、SO42﹣、Cl﹣
D . c(H+)=0.1 mol•L﹣1的溶液中:K+、I﹣、Cl﹣、NO3﹣
11. 反应CO(g)+NO2(g)⇌CO2(g)+NO(g)△H<0,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NO2)=1.0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NO2),平衡常数为K2,则()
A . 若增大CO浓度,K2 和K1都增大
B . K2>K1
C . c2(CO)=c2(NO2)
D . c1(CO)>c2(CO)
12. 如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
的是()
A . a为负极,b为正极
B . a为阳极,b为阴极
C .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D .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13. 常温下,下列离子能使纯水中的H+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A . NH4+
B . CO32﹣
C . S2﹣
D . Na+
14. 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mol•L﹣1的CH3COOH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 . C(Na+)>C(CH3COO﹣)>(H+)>C(OH﹣)
B . C(Na+)+C(H+)=C(OH﹣)+C(CH3COO﹣)
C . C(OH﹣)=(H+)+C(CH3COOH)
D . C (CH3COOH)+C(CH3COO﹣)=C(Na+)
1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用pH数据推测相同浓度的不同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水解程度的大小
B . 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
C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 用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16.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 . 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
B . 装置①中,Zn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 装置②中的Fe发生析氢腐蚀
D . 装置②中电子由Fe流向石墨,然后再经溶液流向Fe
二、非选择题
17. 某学生用0.100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cm 处;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18.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19.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________.
(2)锌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石墨棒C1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石墨棒C2附近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3)当C2极析出2.24L气体(标准状态)时,锌的质量减少了________g.CuSO4溶液的质量增加了________g.
20. 现有pH=2的醋酸溶液甲和pH=2的盐酸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完成问题:
(1)取10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填“向左”、
“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甲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
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完后,溶液中的比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________pH(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3)各取25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________V(乙).
(4)取25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Na+]、[CH3COO﹣]的大小关系为:[Na+]________[CH3COO﹣].
(5)取25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氨水,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1. 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4C(s)4CO(g)+BaS(s)△H1=+571.2kJ•mol ﹣1①
BaSO4(s)+2C(s)2CO2(g)+BaS(s)△H2=+226.2kJ•mol ﹣1②
(1)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________.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3)反应C(s)+CO2(g)2CO(g)的△H2=________kJ•mol﹣1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