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 1.教育法律法规概念 (1)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法律是
指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 行规范的文件,狭义的教育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 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2)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法
第一,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申诉。
第二,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可以提起申诉。
第三,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 申诉。
(3)教师申诉的程序
2.教育法律救济的作用
保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 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 有利于推进教育法制建设。
3.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诉讼救济 渠道
行政救济 渠道
其他救济 渠道
教育法律救济 的途径
(二)教育申诉制度
1.教育申诉制度的含义 教育申诉制度是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
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国家机 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我国的教育 申诉制度主要有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 诉制度。
规是指关于教育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 等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由其保证实施的规 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教育法规是指
2.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政策的一个分支,是党和国家为完成
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策 略、方针和行动准则。
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 第一,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
2.教师申诉制度
(1)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及特征。所谓教师申诉制度, 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 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法律性。 第二,特定性。 第三,非诉讼性。
(2)教师申诉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申诉的范围 包括:
第四,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可以提出申诉。如教师剽窃 学生的著作权、发明权或其他科技成果权,学校强行将学生的知 识产权收归学校等。
(3)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程序
和教师申诉制度一样,受教育者申诉制度也 有提出申诉、申诉受理和申诉处理等环节。
第一,提出申诉。 第二,申诉受理。 第三,申诉处理。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 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知道教育法律救济的程序; 知道教育法律申诉的程序; 知道教育法律行政复议的程序; 知道教育法律诉讼的程序。
主要内容: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救济的程序; 教育法律申诉的程序; 教育法律行政复议的程序; 教育法律诉讼的程序。
(2)受教育者申诉范围
第一,对学校作出的各种处分不服,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 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可以申诉;
第二,对学校或者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如在教育活动中对其进行 体罚或变相体罚,限制其人身自由权等,可以申诉;
第三,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如非法乱收费、乱摊派、乱 罚款,非法没收其财物,强迫其购买非必需教学物品等,可以申 诉;
同的目的; 第二,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
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第三,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
体现教育政策; 第四,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
施教育政策的保证。
(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第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制定主体不同; 第二,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执行方式不同; 第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规范效力不同; 第四,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 第五,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三)教育行政复议
1.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教
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 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2.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规定,并 结合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实际,我国教育行政复议的 范围主要包括:
第一,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二,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第三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
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第四,对教育行政机关因不作为违法的; 第五,行政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
刑事法律 责任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所谓归责是指法律责任的归结,它要解决的是法 律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教育法律关系主 体只有具备以下四个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并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后果。
有损害事实 损害行为必须违法 行为人有过错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这一概 念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存在违法行为时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 第二,具有法律责任的承担者是具有遵守法定义务的教 育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紧密相连。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行政法律 责任
民事法律 责任
教育法律责 任的类型
二、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 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
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 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教育领域内,学校与政 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因为有相应 的法律规定,故皆属于法律关系。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 依据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可以分
四、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救济概述 1.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及特征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 制度。在教育领域中主要运用的法律救济方式包 括教师申诉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和民事诉讼。
其特征如下:
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 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
3.教育行政诉讼的范围
第一,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二,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教育行政机关颁发许可
证或执照,而教育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 第三,申请教育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
法定职责,而教育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第四,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第五,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
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2.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3.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1.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 2.法律事实是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的依据
三、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法教育法
4.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
第一,起诉和受理。 第二,审理和判决。 第三,执行。
教师申诉程序包括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 节,并依次进行。
第一,提出申诉。 第二,申诉的受理。 第三,申诉的处理决定。
3.受教育者申诉制度
(1)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即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受
教育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主 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具有与教师申诉制度相同 的法律性、特征性和非诉讼性。
务、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第六,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第七,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的。
3.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
第一,申请。 第二,受理。 第三,审理。 第四,决定。 第五,执行。
(四)教育行政诉讼
1.教育行政诉讼的含义 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
1.教育法律法规的纵向结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2)教育基本法律 (3)教育单行法律 (4)教育行政法规 (5)地方性教育法规 (6)教育规章
来自百度文库
2.教育法律法规的横向结构
(1)教育基本法。 (2)基础教育法。 (3)高等教育法。 (4)职业教育法。 (5)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 (6)学位法。 (7)教师法。 (8)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 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 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2.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区别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作为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制度,其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性质不同。 第二,受理机关不同。 第三,适用程序不同。 第四,审查范围不同。 第五,法律效力不同。
为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 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可以区分为隶属型教
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可以区分为调整性教
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内容, 三者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 改变,都会导致原有法律关系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