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一只“蜗牛”引发的意识流动《墙上的斑点》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全国中语会“学术先锋人物”,枝江市骨干教师,市优秀园丁,优

秀科技青年,优秀班主任,**市优质课一等奖,高考质量一等奖,在《中学语文》等刊物上发表文

章300多篇,指导学生发表作品100多篇。

一只“蜗牛”引发的意识流动

——《墙上的斑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墙上的斑点》是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课文,小说的作者是英国现

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叙写了“我”的意识流动,这些意识里

融进“我”的渊博的知识与文化底蕴,融进了“我”对世界、对人生的领悟。这部小说

呈现出来的种种艺术手法对中学生的阅读方式、思维扩展、写作能力都有无限的启发,

一个“墙上的斑点”折射出无数个思维的亮点,瞬间激活了我们枯燥的思维和贫瘠的生命。

二.学情介绍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一文是大部分中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他们在预习

本中坦诚“看跑了”“看晕了”甚至“看不下去”,当然,也有人惊呼“好奇”,这给

已经习惯于按传统小说的分析方法解读小说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挑战。面对如此参差的阅读体验,找到一条适合意识流特质的教学通道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针对以上学情,我准备预先准备学案,安排预习:1、介绍伍尔芙和意识流的基本特征。 2.预习课文,理清文章基本思路。 3.完成导学案预设的重点问题。

三.教学目标

面对这个“较难”的篇目,可以根据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和“审美鉴赏与创造”,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梳理作者六次猜想的脉络,了解第一人称“我”的作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2.重点研讨:通过重点意象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语文学科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

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难点突破:依据意识流的叙事特征,挖掘文本中的思想主旨,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这符合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与“文化传承与理解”。

四.教法学法

诵读、合作探究、班级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创设

2018年1月25日,谷歌首页上出现了一位成熟女性的侧脸,随后美国推特官网上也出现了与此相关的纪念板,这位优雅的女士正是英国知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

芙,我们一起走进伍尔芙,一起走进《墙上的斑点》。

2、初读·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围绕一个“斑点”提取主要信息,梳理作者五次猜测的脉络。

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带着“主人公从‘斑点’出发,联想到了什么”的问题,快

速阅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

②投影花瓣结构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作者五次猜测的脉络。

③探究:与传统小说相比,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整篇小说绝对不用于传统的情节小说,所叙述的内容,没有一条清晰的情节链,没有明显的时间关系、因果关系,并不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

构”展开的,而完全是由墙上的那个斑点所引起的一连串联想。

补充资料:引入“意识流小说”这一概念,重点介绍它产生的社会原因、理论来源、叙事特征、写作技巧等。

3、细读·文本探究

①主旨探究

提问:从表面上来看,小说的含义似乎难以捉摸,想想似乎很无聊,叙述人明明可

以起身去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但仍在那里想入非非,不肯动一动。小说有意义吗?

方式:围绕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两条线索,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出自己

喜欢的片断,加以分析,体会作家对战争、男权、尊卑等等现实禁锢发出嘲讽和批判,

以及对幻想世界的神往。

补充资料:介绍伍尔夫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强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②创新写作

试模仿《墙上的斑点》的笔法,拟写一个小说提纲,叙述人物在特定条件下(如睡

梦中、沉思时等)的意识流活动,并用一个中心线索,一个主旨将它组织起来。

4、小结·拓展训练

生齐读伍尔芙的创作理念

伍尔夫以《墙上的斑点》成功地实践了她的理论,出色地完成了她所提出的任务。《墙上的斑点》告诉人们:这就是小说,这就是现代小说。

课后作业

1.巴尔扎克和乔伊斯比较阅读。

2.周记:写一篇意识流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