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为教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培训的

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1.课程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国际教育方向的必修课之一,这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注重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小学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小学数学的主要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和方法;小学数学的概念、几何和问题解决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评价等。

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需要应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并解决一系列教学上的问题。它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它也是一门发展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充实新鲜的素材和原理。所以学生要学会利用资料,善于总结。最后,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需加强学生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4.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学习后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总体目标为:学生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1:了解数学的本质及其特征,了解数学教育的基本性质,知道成人的数学与儿童的数学的区别;;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目的,能从发展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做一些理论或实践的分析;掌握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分类,知道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基本取向,知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并能对一些案例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小学数学概念的性质及其特点;了解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主要心理特点。(知识层面)

学习目标2: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目标及其主要的任务;知道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的特点及其主要形态;知道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含义,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了解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基本特点;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和理解

数学的,掌握儿童数学认知的基本过程;懂得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知道儿童在数学认知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懂得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儿童获取数学概念的能力;知道数学问题解决的性质及其特点,了解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分类以及基本过程;了解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特点,并能分析影响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某些因素。(理解层面)

学习目标3:掌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范例学习、再创造学习、自学尝试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特征。;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并能掌握基本的组织策略和教学方法,同时能对一些案例进行简单的分析;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并能会运用简单的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小学数学的教学。掌握小学数学计算规则教学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策略;掌握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基本目的以及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本特点;掌握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基本策略,并能对一些具体教学进行教学简单的分析。(应用层面)

学习目标4:能从发展的角度以及儿童学习特点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做出简单

的比较与分析;能从具体的案例中分析儿童在数学认知学习中的个别差异。能针对不同的儿童以及不同的数学学习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分析层面)

学习目标5:能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来分析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特点及其教学组

织的特点。(创新层面)

二、课程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学习、讨论、与小学见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努力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难点也在于此。

1. 课堂参与

本课程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综合采用课堂讨论、问题解决、小组合作、观摩见习、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2. 作业

本课程的学习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作业是一个项目“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模拟”,其中包含几个子项目,分别为:①选教材、写大纲:学生首先需对目前市场上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调查、依据已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每人确定一本教材,并根据教材内容撰写教学大纲1份;②撰写教案:在选定的教材中确定一个章节

或一个单元内容,根据教案撰写要求,编写1份教学教案;③小学见习:观察数学教师上课教学的全过程,每人撰写听课报告2份;④教学示范:在已写的教案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每人设计10分钟教学并分组配合实时教学录像;⑤教学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录像和见习经历,每人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撰写心得体会1份。

3. 教材基本信息

马云鹏主编

《小学数学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 ISBN 。

三、授课安排表

四、相关阅读资料

1. 孔企平,钟启泉主编.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

月,ISBN:

2. 孔企平.《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五、考核要求

学生的总成绩由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教学示范和期末考试五部分组成,分值比例如下:

说明:

1.学生学期成绩按百分制计算,由两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考试(占50%)。

2.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教学示范。按百分制算出勤、课堂表现各占10%(实际各占10分),作业和教学示范各占15%(实际各占15分)。

出勤(满分100分):旷课一次扣10分,事假、病假一次扣5分,迟到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作业(满分100分):未交一次扣10分,晚交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课堂表现(满分100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为“优秀(90-100分)”,上课认真听讲,比较积极地参与讨论,比较主动地回答问题为“良好(80-89分)”,上课听讲、课堂表现一般为“合格(60-79分)”,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表现差的学生为“不合格(0-59分)”。

教学示范(满分100分):讲解正确、方法得当、课堂互动良好者记为满分。

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考试内容60%选自课本,另有40%的内容为开放性

题目;考试的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型分为五个部分:填空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和活动设计题。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一、培养目标 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我们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数学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数学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培养能够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学人才或教学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 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具体可分为: 1、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 2、数学方法论 3、现代数学教育方法 4、竞赛数学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硕士生的学制为2年。课程学习在前2个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1 五、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我们拟定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第三学期末结束。阅读文献的目的是能够了解国外数学教育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当前数学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3、4学期。所实践的课程应为数学教育或相关专业(如

高等数学等)的课程,由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有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本环节包括研究生的见习、试讲、授课、做助教等方面的工作。在见习、试讲的基础上,研究生应当亲自授课不少于8学时。上课时由导师或具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此外,研究生还可以适当地跟班做辅导教师,做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工作。教学实践结束,经考察合格可以记1学分。 七、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形式有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调研工作前,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八、开题报告 硕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定为第三学期初进行 开题报告应规范,要写明: (1)所确定选题的前期研究情况; (2)个人研究的创新性,其理论与实际价值所在; (3)完成论文的步骤方法及时间安排; (4)尚未搞清的问题; (5)调查实验等的设计方案; (6)需要领导和导师协助解决的其它问题。 开题报告应提交有导师组和本专业全体研究生参加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讨论,经研讨通过后方得进入学位论文的下一步工作。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九、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数学所组织,考核办法和标准参照研究生院制订的“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十、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 选题必须针对现时教育界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而提出,论域集中,论题典型,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立题及撰写过程应广泛选用资料,有准确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显示本学科前沿研究的把握,外文资料的运用应占一定的比例。论文涉及的事实材料和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1根据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取向,为培养、教育下一代所制定的一整套有目的、有计划、可执行的培养方案,具有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恰当性、策略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等特点。 2 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3 育价值。 4 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换言之,培养目标就是对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5 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得预期结果。 6“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 7 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 8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五种类型,即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 9 程目标。 10、 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11、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 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效果优异。 1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包括预习、听课、 课后复习、练习和系统小结等基本环节;若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 13、 形式分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按篇幅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14、;二是“引入新课”或“激发 学习动机”;三是“教学新课”;四是“小结”;五是“布置作业”。 15、 16、 四是保留和擦除部分分明;五是形象地揭示内容的各种联系。 1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启 发性则。 18、 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和。 19、 一、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述规律等知识的方法,在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 讲解、讲演和讲读。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独立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 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 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2、学习评价的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 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 17、小学数学概念包括: 18、数学规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9、数学问题的特征 20、影响儿童数学问题解决得主要因素 二、填空题 1、数学的产生是以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起点的。 2、数学的研究对象:一是现实世界的形式和关系,二是思想世界的形式和关系。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类:实用知识、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 4、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二是指构成的方式。 5、从认知学习的分类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知识:陈述性(概念性知识)、程序性(自动化技能)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与之对应,有三种类型的学习形态: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6、根据小学数学认知学习获得过程和目标的不同,学习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记忆操作类的学习、理解性的学习和探索性的学习。 7、范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地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 8、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更体现出“物化”的特征。 9、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前期分析、方案设计、设计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结为两项: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 11、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12、学习评价从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分为三类: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13、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表现在:一是忽视了方式的多样化;二是忽视了价值的多元性。 1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中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吐血整理)

填空题:5*4 1、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任务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具 体数学活动的教学,三是数学教师的日常活动 2、确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基础教育的任务,二是数学 的特点与作用,三是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征 3、数学认知结构在适应新情况的需要时有两个途径:顺应与同化,顺应是改变自己原有的 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同化则是融合新的情况于现存的认知结构中 4、据安德森的记忆扩散激活理论,要向数学证明能否顺利完成的因素有:一是思路点的正 确性,二是扩展力,三是推理能力,四是证明的方法与思考的方法 5、数概念的教学扩充模式是 6、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因素,一是社会方面的因素,二是数学本身的因素,三是教育 方面的因素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总体目标,学段目标与各大块数学内 容的具体目标 8、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框架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时间与综合应用这四个 学习领域 9、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指数学概念与数学定理的学习 10、数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获得意义并且保存下来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归属学习, 总括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 11、学生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的方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12、中学数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数学技能是:能算,会画与会推理 13、结合现代教学论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较一致的观点是把解题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理解问题,制定解题计划,完成解题计划,回顾。 14、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强调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提高 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15、为了使概念的定义正确合理,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即是定义要清晰,适度,简明,不使 用负概念 16、中学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数形结合,分类整合,函数与方程,几何变换 17、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数学模型的主要功能有解释,判断,预见 选择题:5*4 改错题:2*6 P103证明的规则 简答题:2*6 1、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答:(1)使学生认识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2)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 (3)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会对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4)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体现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 课程性质: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每个师范生的必要修养。《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以一般教育学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数学方法论、数学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综合研究数学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掌握数学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评价等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知识,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初等数学及简单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罗增儒.中学数学课例分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钟启泉、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 8、王林全.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9、王林全.当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10、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1、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小学英语教育的内涵:指向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育的具体内容: 1、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基础性) 2、为学生的知识获取、技能学习、素质培养等打基础,具有未来性。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性) 4、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性) 5、是一门必修课,具有强制性。(强制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性质: 既有英语教育学的性质,又有小学教育学的性质;既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学,又是英语学科的教育学。 1、是小学教育学及学科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2、是语言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3、是培养小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及能力的学科; 4、是以小学英语教育学理论及实践经验为指导的学科; 5、是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教及学理论的重要来源; 6、是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方法的学科。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 两级内容 一级内容 1、总体目标:听、说、玩、读、演 2、具体内容:对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口头表达能力

3、内容分析:理解简单的活动指令、参及简单的角色扮演、唱简单的歌曲歌谣、听/读懂简单故事、正确书写单词字母、视听接触语音。 二级内容 1、总体目标:语言技能、语音知识 2、具体内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玩演视听);语音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基础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3、内容分析: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整体性、多元性、灵活性 实践要求: 师范生应该能够较全面的理解具体内容及要求,并能够比较熟练地示范,如听录音后声情并茂地模仿,唱歌,说歌谣。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要先做到。 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费时多,收效微。 问题二:教师工作量太大,顾此失彼。 问题三:学生怕苦,兴趣不持久。 问题四:交际练习没有信息差,交际活动在不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运用。 问题五:家长水平有限,课后无法辅导。 问题六:教材难度大,学生消化不良。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数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涂荣豹

第一篇数学课程 第1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 第2章数学课程概述 第3章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 第4章国内数学课程改革 第二篇数学教学理论 第5章一般教学理论概述 第6章数学教学模式 第7章数学教学评价 第三篇数学教学设计 第8章数学教学原则 第9章数学教学设计 第10章数学知识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四篇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第11章备课与说课 第12章数学教学的语言 第13章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附录 第14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第15章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第16章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篇数学课程 第1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 数学语言:如同数学的对象一样来源于人类实践,它源于人类的语言,随着数学抽象性和严谨性发展,逐步演变成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语言(术语)、符号语言(记号)和图像语言组成。 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理、运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

言的方法。 公理化方法:从五个公设和五条公理出发,运用演绎方法将当时所知道的几何学知识全部推导出来,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体系。随机方法:随机方法又称概率统计方法,就是指人们以概率统计为工具,通过有效的收集、整理受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从中寻找确定的本质的数量规律,并对这些随机影响以数量的刻画和分析,从而对所观察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推断、预测,直至为未来的决策与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种方法。 数学模型:那些利用数学语言来模拟现实的模型。广义地说,一切数学都是数学模型。 数学的特点:(1)抽象性:①数学抽象的彻底性;②数学抽象的层次性;③数学方法的抽象性。(2)严谨性,(3)广泛的应用性。 公理化方法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有利于概括整理数学知识并提高认知水平。其次促进新理论创立。再次,由于数学公理化思想表述数学理论的简捷性、条件性和结构的和谐性,从而为其他科学理论的表述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他科学纷纷效法建立自己的公理化系统。 数学模型方法:是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数学概括、描述和抽象的基本方法。 随机方法又称概率统计方法的特点:A概率统计方法的归纳性B处理的数据受随机因素的影响C处理的问题一般是机理不甚清楚的复杂问题D概率数据中隐藏着概率特性。 第2章数学课程概述 经验课程: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学生,它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称) 三力: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数学能力观,包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2、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具体内容. 答:(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完成为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支持“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重点

一、识记类 1.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学科一个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学科两个基本性质:实践性、综合性。 4.语文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四大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满足识记需要的能力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7.语文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8.写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观察法、示范演示法、操作练习法、总结法。 9.识字教学的方法:拼音教学法、字形教学法、字义教学法。 10.中国传统蒙学教材的“三百千”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11.现行语文教材多以阅读为主线架构起来的,内容门类有:课文系统、辅读系统、练习系 统、活动系统。 12.教材的组元方式就是教材组织、编排单元内容的分类标准。常见的组元方式有:文体组 元、能力组元、主题组元。 13.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14.小学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文从字顺、真实表达。 15.小学口语交际的内容: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二、问答题 1.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基本理念。(需要简述)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需要简述) (1)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能力的原则。 (3)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4)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 3. 简述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基本策略。(需要简述) (1)识写分开,多认少写。 (2)自主识字,开放识字。 (3)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4)根据汉字的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5)多种感官识记,寓识字于游戏。 4. 小学生月的的主要方法有几种,有何特点 (1)朗读的方法 (2)默读的方法 (3)浏览的方法 (4)复述的方法 (5)背诵的方法 5.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见课件) 2、试述《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其中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总目标分4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作具体阐述。只是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互相交融的有机整体。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此4个方面的目标在三个学段中分别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3、评析《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 答:对总体目标的认识: 一、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对各课程目标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数学问题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4、什么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有几种方式? 答: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对选择和确定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与编排的方式。通常有(1)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事模式; (2)为学生留有探索空间,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探索性;(3)插图、文字与图标的使用是内容的形式新颖活泼、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等。

学习《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体会

学习《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体会 学数学教学目标,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教(学)数学(教学目的),教(学)什么样的数学(课程内容),怎样学数学(学生),怎样教数学(教师),以及如何评价教与学的效果。为此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应包括: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研究,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 体会到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处于持续向数学教育学的方向发展之中,为了使这个学科逐步科学化,必须重视它的研究方法:1历史的研究方法。研究和利用数学史及数学教育发展史。数学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数学概念、理论、思想、方法、语言发展的历史道路的重要知识,数学发展史是人类理解数学的历史。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人类理解数学的过程有一致性。参照历史过程往往能够找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合理程序以及形成和发展这些概念、理论、思想、方法、语言的途径;2理论的研究方法。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它并不否定理论的研究或思辨性研究,而往往要用思辨性的研究作理论分析,分解出研究问题的构成因素,形成假说;研究各种因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众多资料中作理论概括,抽出规律,形成理论体系。3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实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和比较以及剖析典型事例,来研究构成教育问题的基本因素,以把握问题的实质和规律性。常用的方法是观察和调查。比如,通过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或通过调查了解相关中学的数学教学工作,可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实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实行实践,通过解决问题,可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实数学教学论的内容。4实验的研究方法。只有明确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才能使中学数学教学论持续实现科学化,从而促动数学教育学的建立。 动,即包括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实行质量评估、决定考试命题等在内的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科学地确定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对于改革中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总目标及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数学学科特点、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来确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持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

最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_重点归纳__知识点归纳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关于小学数学课程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 (一)数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 1、数学的产生 2、数学的研究对象 (二)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 1、生活数学观 2、儿童数学观 3、现实数学观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 (一)发展公民数学素养 精英数学大众数学 数学素养:一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运用数学技能的能力,能够满足个人每天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二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二)培养数学思维 (三)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目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回答小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一)社会发展因素 1、生活的变化 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 (二)儿童发展因素: (三)数学科学的发展 经典数学现代数学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分析(一)问题辨析 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两个目标是否一样?有何区别? 现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目标有何区别? (1)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目标 1903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日用之计算,与以自谋生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心思。 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小学算术课程标准》 3、1949——现在:九次修定小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一)数学课程目标 (二)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 (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 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代数领域改革的国际趋势 美国2000年的数学课程标准,英国1995年的数学课程标准,日本2000年的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中反映出数与代数领域改革的趋势: 重视数的意义的理解,注重学生数感的形成;加强口算和估算的地位;强调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使用计算器;消弱复杂的笔算;淡化固定的计算程序和方法;不提倡过早的建立数系的概念等。 二、数与代数的教育价值 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2、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以认识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现象、揭示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规律和指导数学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本专业主要研究数学学习理论、数学课程理论、基础数学和竞赛数学的教学实践;密切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发展动态;深入探究先进数学课程教学理念;积极参与现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是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型专门人才,要求他们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目前的进展与动向,并在某一子方向上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数学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个专业方向上做出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果。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在政治上积极向上的、具有良好道德品格和科学素养的、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献身数学教育事业的、具有宽厚和扎实基础知识和一定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和中、高等学校师资。 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数学教育或数学奥林匹克教育方面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全面和深入的教育科学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沿及热点。硕士论文选题时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以及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 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为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打下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11数专) 《初等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导论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讨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数学教育研究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章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1、《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学段按哪四个领域展现? 2、《九章算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主要数学教育理论概述 1、弗赖登塔尔是世界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对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简述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基本观点对数学教育 的启示。 3、波利亚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三个 领域? 第三章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视角 1、数学探究学习有什么特点 2、数学学习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3、数学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章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1、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 2、张奠宙教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哪三条 具体的数学教学原则? 3、什么叫讲授法?它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1、数学的一般能力包含哪几种? 2、简述数学能力的含义。 第六章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史修养 1、数学史教育应遵循哪四个原则? 2、数学思想方法从接受的难易度上可分为哪三个层? 3、简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分哪几步? 2、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 限生机(三个方面P266)。

第八章数学教育评价 1、数学教学评价的要素有哪些? 2、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3、数学课的评价由哪三部分组成? 第九章数学教育实习 1、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考核内容主要有哪几项? 2、简述数学教育实习的任务。 第十章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 1、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选择论题的策略。 第十一章数学教学的实践训练 1、掌握说课的内容和要求,会写说课稿。 2、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会分析教材,会写教案。(如: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二、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 3、会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 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 一、人文素养方面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用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景仰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景仰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 二、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态度方面 1、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 三、语文能力方面 1、识字写字能力 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