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泰方言和中国官话发展 (江苏徐恩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官话的变迁和通泰方言

秦朝之前,中国是没有统一的文字发音标准的,《左传》上曾经提过,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互派使节是要带翻译的,就是因为语言不通。所以中国最早的官话,应该是形成于是秦汉的汉中方言。历史变迁之后,秦汉时期的汉中方言已经演变为今天的广东粤语。这与秦朝时期,秦国大力开发岭南是有关系。秦国灭亡,与其开发岭南也有莫大的关系。秦国律法严酷,而平民不堪受其累。大批人力物力投入岭南开发之后,大泽乡一呼而天下应。而秦国大军远在岭南,拒绝北上,记得一份资料考评过,当时秦国接近30万大军在岭南,其中骑兵接近15万。这一批正宗的秦汉官话的继承人,其语言最后演变为今天的粤语。

东汉魏晋,洛语,毋庸多言,现在保留下来的,客家话有点类似。

汉语史上长期存在的南北音的对立,源于西晋末年中原士民的“衣冠南渡”和南北朝的对立。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乱,大批中原衣冠士族南下,东渡江淮,定鼎南京,汉族正统政权第一次转移到南方,使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变化。随着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南朝治下的江南崛然而起,赶上并超过了黄河流域。中国历史进入“两河文化”时期。历经六朝,再至隋唐,江淮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首善之区”,其地位之高,前所未有。江南成为汉民族之正统所在,不仅为北方汉族所尊崇向往,亦为北朝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承认。

这次民族大迁徙,在语言上意义有三:

第一,北方方言扩展到江南,中原雅音被中原士族带到了长江中下游,将吴楚旧地的一大片地区变为北方方言区。

第二,这个新的北方方言区,一方面是中原士民竭力维护其原本音系,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吴楚方言影响,在新环境中形成一种新方言──江淮方言;当时的南京,不仅是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因为云集了一大批南下的中原高级士族,中原雅音的势力最强,南京便很自然地成为江淮方言的代表。

第三,北朝统治下的黄河流域,由于大量北方少数民族人口不断融入,原本的中原雅语发生了剧烈变化,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丧失了汉民族共同语标准和代表的地位。

江淮方言虽然身在南方,却是直接承袭了北方雅言,相对于变了样的北方汉语,更具正统资格,故而后人称之为“江淮官话”、“下江官话”或“南方官话”,甚至一仍其旧,称为“中原之正音”。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虽然先后都被汉族同化,但北方汉语同时也受到极大冲击,发生很多变化。南北朝对立,强化了南音北音互相对立、长期并存的格局。

南北音并存,地位却不是平等的。史载,当时的南朝人以中华汉族正统自居,各民族的北朝人也承认南朝为“正统”。这不仅是在政治上,在语言文化上亦同样视南朝治下的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淮地区为“正统”。这种局面,经隋唐历两宋而未有改变。为什么?政治中心虽然北移了,但是经济和文化的重心仍在南方。

东晋南朝始,中国分裂的时候,南音北音对立,中原汉族政权南迁,中原雅音的代表点亦南移,南音成为正统;统一的时候,政权中心北移,但经济文化中心无法随从,南音的地位不会即时动摇。隋唐时期,中国的官话,形成金陵话与长安音两大正统音系。最终以长安音胜出。此期间,日本的留学生同时带去了金陵音与长安音。有诗为证: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

五代宋期间,短暂的形成了中洲音为代表的官话,与洛音也有一脉相承之意。

北宋,灭亡之后。大量的中原人迁入金陵与杭州。但是,此时,杭州由于深处吴语的中心,逐渐的消亡。而金陵与扬州处于吴语的边缘区。在结合了中原音后,相对的脱离了吴语区。形成了后期“下江官话”的前身。

蒙古灭宋,由于游牧民族的破坏性,大面积的破坏了北方的灌溉系统,北方基本上形成了无人区。南方,大批中原军民,最后到了岸山,几十万人跳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与前期的文明割裂开来,所谓:亡天下是也。

特别是具体到元明清三朝,元朝企图以蒙古语为“国语”,清朝开始时也企图以满语为“国语”,没有汉语的地位,汉族人说什么话,他们也无所谓;在汉人中间,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便得以维持其通行语的传统地位。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的统治与融入,北方汉语又发生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变化──入声韵和入声调先后消失,音韵系统发生巨变,更加偏离“正统”。六朝时期形成的南方汉语,所受影响小,变化小,继续保持着汉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地位;六朝古都南京,其汉语官话标准音代表点的地位,到了元代更加巩固。

明,朱元璋,再怎么残酷好杀,就凭他再造中华这个功绩,都值得中国人子子孙孙拜祭下去,没有他,也许我们就真的只能从历史书中去发掘唐宋,及至秦汉文明了。100年的短暂元朝被明朝及时的推翻,我们终于还有可以朦朦胧胧的触摸到祖先的历史。汉民族的复兴之地毋庸置疑就是南京。重新建都南京。颁布洪武正韵。事实上就是以下江官话为基础的。即使成祖迁都北京,北京的官话仍然是以南京下江官话为基础的。从外国传教士的记载中,很清楚,当时的北方官话,与下江官话是基本一致的。

历史的循环又开始了。最后一次的小冰河期竟然在各种的外力推动下,又一次的造成了汉民族的亡天下。这一次,北方倒是跪服得快,也许与其在鼠疫的冲击下,抵抗力全无有关。但是,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抵抗还是非常惨烈的。如“扬州十日”,“嘉兴屠城”等,有时,我常常在想,网上的言论,常常讲,汉族人的血性在岸山之后全无。为什么,偏偏在明政权的根据地,江淮地区遭遇大面积的抵抗?历史无从深究。清入关后,中国总人口降为一半。大部分丧失的人口都在富裕地区,知识文化水平相对发达。文明传承,惨惨惨!作为阿尔泰语系的满人带来了,儿话音和翘舌音,迅速的改变了北中国的官话。这是一种中国传统官话的胡化。也是现在普通话的前身。

但是,中国的传统官话还在江淮地区,以南京为中心保留着。

可是,历史总是以最坏的方式发展。

民国建立后,37年12月,中国传统官话的最后一个重镇—南京被攻占。战后,大量涌入的安徽,河南流民,迅速的改变了原有以下江官话为原音的南京方言。今天的南京话已经变得与安徽东部的方言无异。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了。

民国覆灭之后,首都迁至了北京,新中国的一切开始以北京为中心而构建。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一种有悖于中华民国努力方向的“反汉化”。曾经躲在北京阴暗角落里的满遗们终于看到了阳光。对于此,我已经不想多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