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趣味化结题报告
英额布镇中学苏小翠
内容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通过综合实践课和美育的渗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智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本课题2013年1月正式开始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经过钻研和探讨,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作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当下高新技术的出现,媒体工具的繁荣发展,文化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获取信息的面和量都有了质的突跃,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以多种形式“侵占”了学生的注意力,相比较,课本试验的单一和死板对于学生却失去了吸引力,要保持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需要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在保证实验科学准确的基础上使之趣味化,利用趣味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化学实验趣味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化学趣味实验的设计。
2.对课本实验的改进。
3.化学趣味实验对化学教学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准备阶段(2013.1----2013.3)
1.复习课本实验。
2.对可本实验做出一些改动,使其更加趣味化。
3.收集或设计一些趣味化小实验。
实施阶段:(2013.3-----2013.10)
1.把学生分组,按小组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设计试验并完成试验,各小组交流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2.收集每次试验方案和结论
完成阶段:(2013.10----2014.1)
1.对学生问卷调查。
2.收集材料。
3..分析每次实验的方案和结论,和做课本实验的平行班级对比成绩完成研究论文。
(一)、
五、诠释和研究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实际上,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可认为是趣味实验。
比如只要你对化学教科书上的实验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搞出与教科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不同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结果,这会增加你对实验的兴趣。
本案例将烧杯改为大试管,一开始
教师通过风趣的言语和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通过实验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和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的思路必须始终关注学生思维,走向共同学习进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带动下,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研究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的思路
新课程要求多用探究式教学,在实验内容的探究式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开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教师演示实验相比,课堂趣味小实验要求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积极思考,主动获取并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与学生分组实验相比,它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配合教学内容进行随堂实验。
课内小实验能让学生更容易抓住实验本质,消除实验对学生的神秘感,也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⑴引起学生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个唯一的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理引起感觉来。
”由此可见,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注意,不打开注意这道门户,人们就无法认识世界。
因此,实验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趣味化,用变化的实验现象、新异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的噱头、设置对比实验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引发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后,也要在适当的时机明确实验目的以及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意注意,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唤醒学生的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应。
表象不同于感知,但又同感知不可分割。
表象储存于人的大脑之中,即信息储存。
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唤起储存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从而获得信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化学实验以其无可比拟的形象性,对唤醒学生的表象的作用不可替代。
化学实验教学要唤醒学生储存于大脑中的表象,就需要将实验趣味化,做到“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现象课本外,原理课本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的词语尤其是活跃的动词能较好的唤起学生的表象,构成形象。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形成综合表象,就能构成更清晰、更生动、更完整的形象。
⑶.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的描述或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的形象的过程,是重现别人想象过而自己未曾亲身感知的事物,根据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来的新形象。
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之所以重要,在于相当多的实验内容是学生从未感知过的、陌生的。
这样,教师就有必要调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展示技巧,来唤起储存于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表象,让学生自己去“再造”经过老师示意的新形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让学生再造不曾感知过的新事物的形象;一条是让学生再造不曾感知过的新观点、新思想。
对中学化学学习者来说,前者是最主要的途径。
2、化学教学实验趣味化的实施建议
⑴.充分利用瑰丽多变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讲“氢气的制取及性质”时,我先引出问题:“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只见在氢气球下吊着标语,上面写着“氢气的制取及性质”,随着气球飞到天花板上,
课题标语飘在教室里,此时教室一片欢呼,我适时引入“氢的密度”,学生便能掌握。
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稍安勿躁,让我们自制的氢气炸弹作为本节课开始的礼炮吧!”点燃盛有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矿泉水瓶,立即发出巨大的爆鸣声,矿泉水瓶升空。
用这两个化学魔术实验把学生兴趣从一个高潮带向另一高潮,这时学生困意已除,精神为之振奋,基本可以调动起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比那种呆板地介绍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学完氢气的化学性质之后再去做验证性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爆鸣实验好得多。
⑵.利用新异的实验装置,吸引学生,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传统的化学实验仪器,在向学生示以严谨科学之外,还给学生刻板的印象,使化学实验变得神秘而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
如果能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甚或是生活废弃物做化学实验装置,消除实验对学生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使实验“走向生活并来自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探索思考,利于所学知识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制作一些简易实验器材,大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比如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和自制电解水装置。
⑶.在实验过程中制造噱头,使课堂生动活泼,赋课堂以活力,吸引学生。
如演示检验三价铁离子显色实验时,传统实验是在试管中直接加入三氯化铁和硫氰化钾溶液,学生观察颜色变化。
如若将之趣味化,给学生表演“神汉捉鬼”的把戏:用滤纸剪一个“纸人”,用三氯化铁溶液浸透后晾干。
表演时,手拿“纸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用事先蘸上硫氰化钾溶液的“宝剑”劈“纸鬼”,学生即可见到刀口立即流出殷红的“鬼血”,此时再引导学生探寻个中玄机,学生们肯定会兴致盎然。
两相比较,自然后者更吸引学生,课堂效果也将显而易见。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探究性学习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六、研究成果
经过了本组成员一年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在理论、实践和科研等层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化学实验趣味化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探究性学习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是必然的趋势。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验教学趣味化之路究竟如何走,也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使自己的课堂更生动、更活泼、更吸引学生。
2.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研究成员尝试在课堂上尽量补充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实验,趣味化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物质的分散系
在学习这节内容时,我事先做好大量的准备:淀粉溶液、Fe(OH)3胶体、CuSO4溶液、NaCl溶液、泥沙悬浊液,小型激光束、鸡蛋壳(上有开口,下已去壳)等。
上课前,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
上课时,先通过与胶体知识相关的四幅图片及相应问题引入新课,分别为早晨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利用静电除尘的水泥厂、上海的崇明三角洲、血液透析,这些问题是在学生已经熟悉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生活、生产中的事实和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来。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被自然地激发。
再通
过学生的自行观察区别,教师引导用激光束照射液体(此时,学生兴趣高涨,激光束对他们来说不陌生,但是激光束可以用在这里他们非常的好奇),认识分散系的种类,进行归纳总结,如此学生头脑中对分散系已获得了主动的认识。
此时,带领学生一起认识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一些胶体分散系。
在学习新认识的分散系——胶体的性质时,先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讨论胶体与其它分散系有所不同的性质。
然后在经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此,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
随后,在得出溶液和胶体的混合液分离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膜进行分离实验(学生感觉非常新鲜有趣)。
[案例点评]
本案例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展开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等的密切联系,通过化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经验。
七、推广价值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课题组成员(一线教师)的实践基础上完成的一项崭新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现直观、探索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本课题在实施之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学的充分认可,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在经历探究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八、问题思考
本课题在实施之前确立了完善的实施思路,明确了老师和学生的各自分工,在实施过程中各个成员积极投入,紧密合作,最终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在完成课题之后,我们总结发现本次课题研究对课本知识巩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把书中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探究实验,可有些实验总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施;有关综合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验不足,趣味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教师对化学实验的改进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该课题的实施中我们有收获也有不足。
因此下一步我们课题组决定将趣味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进一步完善。
具体如下:扩大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发,从而增加趣味化学实验
的来源;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听课、评课,把趣味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提高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莱斯多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377.
[2]乌申斯基.人民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18.
[3]王传琦,王作民.化学课外活动
[4]黄闻新,吴志军等.碘钟溶液振荡反应[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6).
[5]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